李白在唐朝是明星吗?

[复制链接]
tjohn 发表于 2023-8-18 23:42: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明星的含义跟现代使用的明星近乎同意。
强调他的知名度,粉丝,传播方式,在平民里的熟知度,以及人设构成。
他的剑客风范到底是有真材实料还是假扮的?了解过一点评论但不知道真假。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xinjing 发表于 2023-8-18 23:42: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唐顶流」!
就连玄宗都认可他的诗,以及他的狂。
然而,光环下的李白并不快乐。
更准确点,是开元盛世之下的诗人,往往都不幸福。
无论是大笑高歌的李白,还是官至节度使的高适,你仔细从他们的平生际遇里看,都能看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更不用说这句诗的主人杜甫了。
这三个人一生的际遇,正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明证,他们的命运被大时代随便冲刷,一会儿高高扬起,一会儿重重摔下,其间恩怨纠葛,不屈不挠,都让人唏嘘感慨。
1
要说这三人是如何不幸的,简而言之一句话,他们始终试图对抗这个日渐崩坏的世道。
不认命嘛,当然就会不幸。
至于为什么不认命,那还得从他们小时候说起,他们小时候听到的大唐,长辈的故事,全是只要你努力,就能有收获,只要你有才华,大唐绝不会冷落了你。
那谁不怀揣壮志,步入这个天下呢?
即使这些人家世都不一样,你像高适,高适的名声,比起李杜小很多,他儿时的生活也比李杜要差很多。
五言杜家的名号在长安也堪称一绝,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开始,他们家就以诗文传世,结交的都是达官贵人,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么说吧,杜甫他娘姓崔。
清河崔氏,大唐五姓七望之一,前后出过十二位宰相。
所以当杜甫天资聪颖,七岁作诗,自然傲视同侪,一辈子都想着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边爬树追狗,一边周游天下。
而李白虽然是商人之子,但他家那个商人家庭,也过于有钱了,你想想李白小时候写的那个诗,别人家小孩见到月亮,不认识,打一比喻,都说月亮像大饼,李白呢?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白玉盘。
高适前二十年都没怎么见过这玩意。
当然高适也是有出身的,主要就靠他爷爷高侃,先打突厥,后平高句丽立下的赫赫战功,完事高侃被封平原郡开国公,才重振渤海高氏的名声。
但是吧……你军功出身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没有跟世家大族结姻,没当过朝廷大员,那些个世家里的诗文你学不会,这个家世很快就人走茶凉,无人问津了。
高适出生的时候,他渤海高家就处在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步。
可这厮还在努力练枪,他祖父的故事告诉他,只要你有本事,完全可以再搏一个郡公,再把渤海高氏的名号打起来。
习武的耗费本来就不小,等高适长大,家底也彻底被掏空了。
背负着全族的希望,高适扛着枪,或者是提着刀剑,独自出门远游,跑去长安,要试试自己的一身武艺,能不能在盛唐之中找点事做。
然而没有。
大唐的玩法悄然变了,长安城里的贵人瞧你,都要瞧你身后的家世,你家里没什么大树,贵人便也不爱给你乘凉。
除非你的本事入了谁的青眼,才有可能被推荐。
滞留长安一两年,高适花光了钱,并没有什么达官贵人看向他。
可人总要活下去,没钱了高适要怎么活呢?
《唐才子传》说,高适客游梁宋之间,以求丐自给。
求丐自给。
当然不会是真的乞讨,高适年纪轻轻,不至于这么惨,最多是周转不济的时候,拎着他家那杆枪,像他在长安城里那样,卖艺表演。
又或者登渤海高氏的故交之门,求一求人。
对年少气盛的高适来说,这种屈辱的记忆,他能记一辈子。
高适二十岁那年,终于筹到了钱,他在宋城定居,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耕读生涯。
也是这一年,他开始学作诗。
高适目光如铁,武艺不够,他便来习文,到时候文武双全,就不信闯不进长安的门!
很多年以后,高适见到了从洛阳走来的李白杜甫,三人一阵畅饮,他也会停杯长叹,望着李白说,若是我少年时就能遇到你,那该有多好啊。
那些年的屈辱,就不会发生了。
杜甫醉醺醺地,小脸通红,说为什么啊?
高适轻轻笑,说没别的,你要是知道李白年少时干了什么事,你也想早些遇到他。
就在高适耕读宋城,隐居十年的时候,李白正仗剑出蜀,一路跑去了扬州。
当然人在扬州,李白也不是天天都在抢舞女,赏舞姬。这种事少不了,可花钱更多的,还是救济落魄公子,寒门书生。
「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你要是当时在扬州,你有志难申,又有些才干,你去找李白,说我没钱了,李白跟你喝几杯酒,咔咔给你送金子。
你激动,震撼,热泪盈眶。
李白哈哈大笑,拍着你的肩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能为浮财所困?
英风逸气,是大唐百年辉煌灿烂所铸就,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轻狂,怎么会不想着天下之大,我何处都可去得?
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出蜀之后的李白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钱有才华,好像并不是这个世道上公认的玩法,他救济了那么多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无论问德问才,都该能得到举荐。
但你登门拜谒,公侯不问才德。
公侯就问你家世出身,祖上有没有跟他们一样的公卿。
哦,原来你是个商人之子。
商人之子也配来拜谒?
几次三番,要么是吃闭门羹,要么是被人扫地出门,李白不是不知道这些玩法,他在蜀中求学的时候就听过了。
只是他当年以为,自己的才华足以击穿这个世道。
显然,这世道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李白吐出一口气,抚长剑,一扬眉,一时半刻没击穿也不紧要,他仍旧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会跨海斩鲸。
不过在那之前,从家里带出来的金银已经花光了,他也面临跟高适一样的问题。
要怎么活下去呢?
孟浩然给他指了一条路,请他入赘豪门世家。
这个行为对高适来说,是万万不能忍受的,他也想不通怎么会有一个人自甘低落,跑去别人家里当赘婿,正如他想不通一个人怎么能这么大手大脚,没有任何计划,就把那么多钱几年内花光。
李白不在乎。
千金散尽,贵贱浮云。
高适跟杜甫的出身让他们心底对贵贱之别,阶层之分有充分的领会,偏偏李白没有,他只是知道这世上有阶级,知道这世上有贵贱。
但那种分法不在他心里。
用李白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世上就都是风景,六朝以后,诗文只在宫廷之中,到了大唐固然开放,但也没人给船夫苦力写过诗。
李白就写。
这个世界里物质的,真实的,约定俗成的一切仿佛都不在他心里,很多人说李白不是真正的快乐,他这些快乐都是自己欺骗自己的,他内心中充满了悲伤。
要我说,那不是悲伤,是对抗。
李白心中有自己一个道理,他望着这个世道,约定俗成的规矩太无聊,只看家世的玩法太无稽,贵贱与贫富也都可笑,布衣就是可以傲王侯,船夫跟王侯都一样在诗里,那赘婿不赘婿又有什么紧要?
所以满腔的情绪,化作充沛的情感,倾泻成汪洋肆意的诗歌。
远在宋城的高适,洛阳的杜甫,乃至整个大唐,都听说了李太白的名字。
这是他们第一次撞在世道的墙上,头破血流,却还没伤筋动骨,他们仍旧年轻,仍旧相信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2
人说三十而立,宋城的高适自觉诗文精进,终于再一次踏出田园。
无独有偶,三十岁的李白,同样在选在这一年离开安陆,要去找他的前途。
只是这俩人去的方向不一样,高适去了燕赵之地,他祖父在边疆立功,他也想试试能不能在蓟州找到欣赏他,引荐他的王公大臣。
茫茫风雪之中,高适没见到王公大臣,只见到白发苍苍犹戍边的老卒。
泱泱大唐,想建功立业的人何其多,但又有多少人蹉跎一生,沉浮挣扎,至死也没能出头,再过几年,会不会就轮到自己了呢?
高适深吸口气,继续奔波。
高适的起点毕竟跟普通人还是不一样的,家道中落归中落,爷爷毕竟还离世不远,仔细找找当年的部将之后,也能找到几名身居要职的将领。
奈何这些将领也不愿为他引荐什么达官贵人。
这么多年过去,你说是当年你爷爷一力提拔,我还说是我爹冲锋陷阵,才为你爷爷挣下偌大军功呢?
别说为你引荐,我不跟你要军费,就算是怜悯你渤海高家了。
高适能怎么办,高适只能忍气吞声,提着枪,回身走进风雪里。
当然,高适也遇到过抹不开面子,要请他吃顿饭,送他路费的将军。
只是连这口饭,他都吃不下去。
回营的儿郎浑身是血,大将还在那笑吟吟举办宴席,歌舞不绝,灯红酒绿,将军啪啪鼓掌劝酒,要高适写首诗来助兴。
高适写不出。
高适想骂娘。
燕赵之地,高适前后待了三四年,除了胸中一口愤懑之气,别无所获。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高适回首大唐,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没有出剑的机会了,北风萧萧,大雪在飘,他所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在告诉他,你别挣扎了,你放弃吧,你总不想跟白发苍苍的老卒一样,到死都奔波在没法出头的边疆吧?
只要你能屈膝,你能跪下,你认命之后,你就会忽然发现自己的路好走很多。
比如你可以随便投在某个将军门下,当他们的幕僚,偶尔给他们写写诗文吹捧,俸禄赏金绝对不少。
可酒喝进喉中,烈火滚烫。
高适偏偏不服。
他把北地的风雪和酒吞下,洗掉目光里的昏沉,决然提剑向西。
高适要再赴长安,拼一把!
这会儿李白已经离开长安了。
三十岁那年,李白从安陆赴长安,路上也不是没见过其他大人物,只是这厮狂啊,比高适还狂,什么家世都没有,一封信递过去,固然会把大人物夸得天上少有地上绝无,但提及自己的那些文字,也丝毫不落下风。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最后还来一句: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王公大人……
那你这,到底是想求荐还是不想求荐啊?
反正那几年里,李白所见的几个大人物都没搭理他,也不知是因为他商人之子的身份,还是见了这几封信,受不了他这个狂劲儿。
没事,李白心态稳健得很,他这趟出来,本就是奔着长安去的。
只是李白想不到,他跋山涉水,兴致勃勃,以为到了一个目的地就有新的故事等着他,可就像所有人一样,一潭死水才是人生的常态。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长安大,居之不易,你李白的名头能混几顿酒肉,但没遇到贵人,就永远没法登上更大的舞台。
几个月下来,李白也懒得去拜谒公侯了,全特么有眼无珠。
或者说人家的眼同样目光如炬,只是不用来看你才德,只看你家世背景,这玩法既然你早已知晓,那你就早该认命。
隔着千万里,高适与李白遥遥对视,未曾相逢的两人遭遇了这世道相似的迎头痛击。
高适只能在风雪里独行;李白也只能在长安城里斗鸡,还差点被人砍死。
那年头斗鸡的多是五陵少年,家里往上数,也都是勋贵,闲着没事又没本事,就只好飞鹰走犬,斗鸡赌钱。
赌红了眼,难免就有输不起的。
这群纨绔子弟纠集在一起,横行霸道惯了,也没想过会忽然跳出一个外乡人,提着把剑,要他们愿赌服输。
刀光剑影,生死一线,要不是李白的朋友够多,冲出去叫来了宪台的人,鬼知道李白会不会被当场打死。
灰头土脸,李白还能扬声大笑。
没求得一官半职,没机会施展抱负,长安之行固然不算圆满,但长安有好酒美人,还有生死之交的朋友,又岂能不算是一个好地方?
所以这次李白退出长安,回安陆休养了两年,就又一次跃跃欲试,奔赴大唐。
同年,高适也甩开燕赵风雪,至长安考科举。
两人的命运开始重叠,他们无比相似,路上高适在邯郸遇见少年游侠,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李白也碰见险些身死的郭子仪,救下了他的性命。
到了京城之后,高适深吸口气,踏入考场,李白结识玉真公主,又偶遇贺知章。
贺知章惊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
如果这是一段故事,或者一本小说,发展到这个份上,两个主人公相逢在长安,多少就要登高一呼,扬名立万,开始他们恩怨纠葛的后半生了。
三十五六岁,勉强也不算太老。
奈何人生不是故事,它就是没头没尾,不给你讲究什么节奏氛围。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jiayi 发表于 2023-8-18 23:43: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在唐朝不仅是明星,还是个顶流小生;
更是叱咤诗坛的大唐第一「网红」。
一提到李白,你能想到他的好友印象栏一定是——




和别的诗人不同,李白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斗酒诗百篇」、大名鼎鼎的诗人,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唐剑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曾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万万没想到,看似三好学生的李白,从小的梦想竟然是——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与韩荆州书》
和电视剧里的老大刀枪全上不同,李白和四川亲友告了别,提着剑就去闯江湖了。
李白虽好斗逞勇,却颇有侠义心肠,对朋友能拔刀相助。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在李白的诗歌里,经常有歃血街头的场景,光是提到「剑」字的就有一百多处。
不说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剑术老师竟然是唐朝第一剑客——裴旻。
唐玄宗说大唐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




这下你终于知道他为什么敢那么狂傲了吧。




李白这种有文化的剑客,特别吸引当时的妹子。
李白一生结了两次婚,两次都是宰相孙女,还和玉真公主传过绯闻。
据说,李白其中一个老婆就是因为在梁园看到他写下的《梁园吟》,爱得要生要死,甚至花千两黄金买下墙壁,誓死要嫁给他。




这也是「千金买壁」故事的由来。
李白行走在「白富美」和「高富帅」之间,游刃有余,可以说是人生赢家啊。




李白这种独特的个性,哪怕到了职场也丝毫不收敛。
在唐朝,别人想当官都老实参加高考(科举),李白想当官,直接甩一句——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其它栏目只拥 发表于 2023-8-18 23:43: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要没点真材实料,是不会被推荐给皇帝的,也不会仗着自己牛逼对皇帝提出「无理要求」,更不会不惧天子动怒,散漫求见圣上。

公元 742 年,唐玄宗正在大明宫内,接见番邦使者。
使者递上国书,翰林学士打开一看,满纸异域文字,全都不认识。
换个人看,亦如此。再换,再如此。
一番击鼓传花,众位大学士齐刷刷地跪下:「陛下恕罪,微臣愚钝,实在辨识不了此等鸟兽之书。」
玄宗一听,目光转向杨国忠:「爱卿,你来瞅瞅。」
杨太师拿起国书,也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认得。
玄宗微怒:「诸位都看看,可有能识此文者。」
又是一番击鼓传花,文臣武将,竟无一人搭话。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玄宗大怒:「想我泱泱大唐,礼仪之邦,文武大臣,竟不识蛮夷之文,实在可耻可恨!」
皇帝的怒吼,加之番使鄙夷的目光,让全场官员,后背发凉。
少顷,殿中站起一人:「陛下息怒,微臣推荐一人,姓李名白,博学多才……」
玄宗一看,原来是太子宾客贺知章,脸上立刻阴转晴:「那还等什么,速速宣他进京!」
吁……满朝文武,如释重负。
此时的李白,正旅居南陵,接到诏书后,异常兴奋: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别内赴征》
没错,李白就是这么自信,毕竟,他生来就不是凡人。

公元 701 年,李白在绵州青莲出生(一说西域碎叶城)。
相传李母怀孕时,曾梦见过太白金星,于是,太白便成了他的字。这个小太白,果然不同凡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阅奇书,作赋凌相如,好剑术,爱游仙,「少任侠,手刃数人」。
公元 725 年,李白离开四川,开始了第一次漫游: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过荆门,至扬州,李白走了许多路,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其中,有仰慕已久的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
有刚刚进士及第,就被贬为龙标县尉的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还有与李白一起,被称为「竹溪六逸」的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最后,李白抵达安陆,娶妻许氏,在那儿生活了十年之久。
虽已结婚生子,年轻的李白,仍然恃才傲物,飞扬跋扈: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

年少轻狂,难免会受伤。
这天,他正在江夏太守的陪同下,登临黄鹤楼。
能请到李白这样的文坛大咖,太守的心里乐开了花。
刚刚迈上三楼,他就急不可耐地介绍:
「太白先生,这些都是当朝诗人之作,论功力,不及先生十分之一。」
「低调,低调。」李白一边微笑,一边打量着墙上的木雕:
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
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
……
——宋之问《汉江宴别》
「老宋人品不咋滴,五律却颇有造诣。」李白频频点头。
转眼又见下一首: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
——王维《送康太守》
「王维刚刚状元及第,果然有些功底。」李白继续评头论足,「能让这么多文人留下墨宝,太守大人功不可没啊。」
太守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心里却很是得意,然后指向最右处:「这是点赞数最多的一首诗,先生请过目。」
李白一看,当场就给跪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此诗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气格高迥,浑若天成,让人叹为观止。
「罢了,罢了。」李白长叹一声,道出四句顺口溜,便匆匆下楼: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估计这件事,让李白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多年后,他南游金陵,还特意赋诗一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可能是模仿致敬,也或许是争强斗胜,这一篇的风格,与那首《黄鹤楼》极为相近。
但后世推崇的,仍然是崔诗。南宋的严羽,曾在《沧浪诗话》中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此处悬赏万两纹银,求李大诗人心里阴影……

公元 735 年,李白正走在长安的街头,突然被抓住双手:
「太白先生,终于找到你啦!」
李白吓了一大跳:「咱们很熟么?」
来者见状,连忙自我介绍:「老朽贺知章,早闻太白大名,得知先生在此,特来寻访。」
听说是贺大诗人,李白赶紧躬身行礼。
贺知章哈哈一笑:「先生不必客气,不知最近可有新作?」
李白略一思索,便吟出了一首《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老贺听罢,连连称赞:「这天马行空般的想象,非凡人所能及,太白先生该是天上的神仙,谪降在人间啊!」
文坛大佬称自己为「谪仙」,李白自是相当满意,万分感激。
从此,两人便成了忘年交,天天围炉煮酒,相谈甚欢。
次年春试之前,贺知章还专门写了一封推荐信,送给主考杨国忠和监考高力士,希望二人多多提携李白。
杨太师与高太尉收到信后,却是一声冷笑:这个贺老头,自己拿了好处,却在我这里白讨人情,我呸!
到了应试那天,李大才子最先交卷。
杨国忠一把就将卷子撕个粉碎:「什么玩意儿,这样的书生,只配给我磨墨!」
高力士也在旁边打 call:「对对对,给我脱靴都不配!」
李白何曾受过此等羞辱,气得破口大骂:「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俩为我磨墨脱靴!」
就这样,李白被赶出了考场,吃完了贺府的最后一餐酒,便离开了长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谁知道,六年后,因为精通外文,李白竟能奉诏入京。
这一次,他享受的待遇,连皇亲国戚,都会羡慕妒忌。
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待李白吃饱喝足之后,玄宗才进入正题:「现有番邦国书,满朝之上,无人能懂。故宣卿进宫,解朕之难。」
言毕,侍臣便奉上国书。
李白打开一看,微微一笑,当场就翻译了出来。
国书大意是,大唐须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割让至番邦,否则会兵戎相见,遍地狼烟。
玄宗听后,甚是不悦。
见番邦如此无礼,在场的文臣主战,武将主和,弄得皇帝老儿不知所措。
李白沉思片刻,轻声禀告玄宗:「此事不足为虑,待明日臣当面回复,必让番使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事已至此,玄宗也只得一试。
第二天,皇帝召番使觐见,李白则手捧番书,朗声宣读,一字不差,番使大为惊诧。
李白继续代表圣上发飙:「跳梁小丑,失礼无度,吾皇不予计较,现有诏批答,尔等可要仔细聆听!」
番使跪在阶下,不敢出声。
侍臣早将笔墨纸砚,准备妥当。
玄宗已经急不可耐:「爱卿快写,爱卿快写!」
李白却趁机上奏:「回陛下,昔年参加春闱,杨太师和高太尉均认为,臣为之脱靴磨墨皆不配。今日见二位大人在旁,臣心里着实不爽。」
玄宗有点蒙:「你这是要闹哪样啊?」
李白叩首:「恳请陛下恩准,着杨、高二人,为臣脱靴磨墨。」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weber 发表于 2023-8-18 23:43:2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明星,是旅行家、艺术家
leonx-iii 发表于 2023-8-18 23:43:5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在唐朝可不只是明星。
你见过哪个明星敢跟国家主席说“我不想做官,因为要喝酒。”的
李白在唐朝的影响力绝对是顶尖的,在诗词上的成就就不需要赘述了。
李白在唐朝的“娱乐圈”的名气放下现在应该怎么也得是周杰伦在前些年的水平(没有说周杰伦的创作能力低,只是找一个类比项)。而且李白在当时的“娱乐圈”属于巨婴系列的,你得哄着他,否则就不写诗,你气不气!
粉丝方面,在唐朝,人们的普遍知识水平其实还达不到能够无障碍欣赏李白的诗,所以去研究大众的理解力其实没什么大的必要。
一个例子就能说明李白的影响力多大,他有个死忠粉叫杜甫,经常给李白写粉丝来信,可惜李白一首没回。
唐朝时造纸术已经能够承载文化的传播了,所以在传播方式上,一般都是别人抄录后传阅,或者是题在某处旅游景点的墙上……
人设方面……酒鬼一个……不愿意做官,心直口快,算是耿直的人设吧。
另外,李白是真的会剑术的,经常喝完酒就舞一会剑。可能在李白心中也有一个行侠仗义的武侠梦吧……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