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情李白一生的遭遇吗?

[复制链接]
yez3533 发表于 2023-8-18 23:43:1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同情李白一生的遭遇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szzwxm 发表于 2023-8-18 23:43:1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的浪漫,是盛唐的挽歌。
一般人,还真不配同情他。
真正多苦多难的,是杜甫。
开元盛世之下的诗人,各有各的不幸福。
无论是大笑高歌的李白,还是官至节度使的高适,你仔细从他们的平生际遇里看,都能看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三个人一生的际遇,正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明证,他们的命运被大时代随便冲刷,一会儿高高扬起,一会儿重重摔下,其间恩怨纠葛,不屈不挠,都让人唏嘘感慨。
1
要说这三人是如何不幸的,简而言之一句话,他们始终试图对抗这个日渐崩坏的世道。
不认命嘛,当然就会不幸。
至于为什么不认命,那还得从他们小时候说起,他们小时候听到的大唐,长辈的故事,全是只要你努力,就能有收获,只要你有才华,大唐绝不会冷落了你。
那谁不怀揣壮志,步入这个天下呢?
即使这些人家世都不一样,你像高适,高适的名声,比起李杜小很多,他儿时的生活也比李杜要差很多。
五言杜家的名号在长安也堪称一绝,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开始,他们家就以诗文传世,结交的都是达官贵人,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么说吧,杜甫他娘姓崔。
清河崔氏,大唐五姓七望之一,前后出过十二位宰相。
所以当杜甫天资聪颖,七岁作诗,自然傲视同侪,一辈子都想着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边爬树追狗,一边周游天下。
而李白虽然是商人之子,但他家那个商人家庭,也过于有钱了,你想想李白小时候写的那个诗,别人家小孩见到月亮,不认识,打一比喻,都说月亮像大饼,李白呢?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白玉盘。
高适前二十年都没怎么见过这玩意。
当然高适也是有出身的,主要就靠他爷爷高侃,先打突厥,后平高句丽立下的赫赫战功,完事高侃被封平原郡开国公,才重振渤海高氏的名声。
但是吧……你军功出身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没有跟世家大族结姻,没当过朝廷大员,那些个世家里的诗文你学不会,这个家世很快就人走茶凉,无人问津了。
高适出生的时候,他渤海高家就处在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步。
可这厮还在努力练枪,他祖父的故事告诉他,只要你有本事,完全可以再搏一个郡公,再把渤海高氏的名号打起来。
习武的耗费本来就不小,等高适长大,家底也彻底被掏空了。
背负着全族的希望,高适扛着枪,或者是提着刀剑,独自出门远游,跑去长安,要试试自己的一身武艺,能不能在盛唐之中找点事做。
然而没有。
大唐的玩法悄然变了,长安城里的贵人瞧你,都要瞧你身后的家世,你家里没什么大树,贵人便也不爱给你乘凉。
除非你的本事入了谁的青眼,才有可能被推荐。
滞留长安一两年,高适花光了钱,并没有什么达官贵人看向他。
可人总要活下去,没钱了高适要怎么活呢?
《唐才子传》说,高适客游梁宋之间,以求丐自给。
求丐自给。
当然不会是真的乞讨,高适年纪轻轻,不至于这么惨,最多是周转不济的时候,拎着他家那杆枪,像他在长安城里那样,卖艺表演。
又或者登渤海高氏的故交之门,求一求人。
对年少气盛的高适来说,这种屈辱的记忆,他能记一辈子。
高适二十岁那年,终于筹到了钱,他在宋城定居,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耕读生涯。
也是这一年,他开始学作诗。
高适目光如铁,武艺不够,他便来习文,到时候文武双全,就不信闯不进长安的门!
很多年以后,高适见到了从洛阳走来的李白杜甫,三人一阵畅饮,他也会停杯长叹,望着李白说,若是我少年时就能遇到你,那该有多好啊。
那些年的屈辱,就不会发生了。
杜甫醉醺醺地,小脸通红,说为什么啊?
高适轻轻笑,说没别的,你要是知道李白年少时干了什么事,你也想早些遇到他。
就在高适耕读宋城,隐居十年的时候,李白正仗剑出蜀,一路跑去了扬州。
当然人在扬州,李白也不是天天都在抢舞女,赏舞姬。这种事少不了,可花钱更多的,还是救济落魄公子,寒门书生。
「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你要是当时在扬州,你有志难申,又有些才干,你去找李白,说我没钱了,李白跟你喝几杯酒,咔咔给你送金子。
你激动,震撼,热泪盈眶。
李白哈哈大笑,拍着你的肩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能为浮财所困?
英风逸气,是大唐百年辉煌灿烂所铸就,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轻狂,怎么会不想着天下之大,我何处都可去得?
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出蜀之后的李白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钱有才华,好像并不是这个世道上公认的玩法,他救济了那么多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无论问德问才,都该能得到举荐。
但你登门拜谒,公侯不问才德。
公侯就问你家世出身,祖上有没有跟他们一样的公卿。
哦,原来你是个商人之子。
商人之子也配来拜谒?
几次三番,要么是吃闭门羹,要么是被人扫地出门,李白不是不知道这些玩法,他在蜀中求学的时候就听过了。
只是他当年以为,自己的才华足以击穿这个世道。
显然,这世道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李白吐出一口气,抚长剑,一扬眉,一时半刻没击穿也不紧要,他仍旧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会跨海斩鲸。
不过在那之前,从家里带出来的金银已经花光了,他也面临跟高适一样的问题。
要怎么活下去呢?
孟浩然给他指了一条路,请他入赘豪门世家。
这个行为对高适来说,是万万不能忍受的,他也想不通怎么会有一个人自甘低落,跑去别人家里当赘婿,正如他想不通一个人怎么能这么大手大脚,没有任何计划,就把那么多钱几年内花光。
李白不在乎。
千金散尽,贵贱浮云。
高适跟杜甫的出身让他们心底对贵贱之别,阶层之分有充分的领会,偏偏李白没有,他只是知道这世上有阶级,知道这世上有贵贱。
但那种分法不在他心里。
用李白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世上就都是风景,六朝以后,诗文只在宫廷之中,到了大唐固然开放,但也没人给船夫苦力写过诗。
李白就写。
这个世界里物质的,真实的,约定俗成的一切仿佛都不在他心里,很多人说李白不是真正的快乐,他这些快乐都是自己欺骗自己的,他内心中充满了悲伤。
要我说,那不是悲伤,是对抗。
李白心中有自己一个道理,他望着这个世道,约定俗成的规矩太无聊,只看家世的玩法太无稽,贵贱与贫富也都可笑,布衣就是可以傲王侯,船夫跟王侯都一样在诗里,那赘婿不赘婿又有什么紧要?
所以满腔的情绪,化作充沛的情感,倾泻成汪洋肆意的诗歌。
远在宋城的高适,洛阳的杜甫,乃至整个大唐,都听说了李太白的名字。
这是他们第一次撞在世道的墙上,头破血流,却还没伤筋动骨,他们仍旧年轻,仍旧相信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2
人说三十而立,宋城的高适自觉诗文精进,终于再一次踏出田园。
无独有偶,三十岁的李白,同样在选在这一年离开安陆,要去找他的前途。
只是这俩人去的方向不一样,高适去了燕赵之地,他祖父在边疆立功,他也想试试能不能在蓟州找到欣赏他,引荐他的王公大臣。
茫茫风雪之中,高适没见到王公大臣,只见到白发苍苍犹戍边的老卒。
泱泱大唐,想建功立业的人何其多,但又有多少人蹉跎一生,沉浮挣扎,至死也没能出头,再过几年,会不会就轮到自己了呢?
高适深吸口气,继续奔波。
高适的起点毕竟跟普通人还是不一样的,家道中落归中落,爷爷毕竟还离世不远,仔细找找当年的部将之后,也能找到几名身居要职的将领。
奈何这些将领也不愿为他引荐什么达官贵人。
这么多年过去,你说是当年你爷爷一力提拔,我还说是我爹冲锋陷阵,才为你爷爷挣下偌大军功呢?
别说为你引荐,我不跟你要军费,就算是怜悯你渤海高家了。
高适能怎么办,高适只能忍气吞声,提着枪,回身走进风雪里。
当然,高适也遇到过抹不开面子,要请他吃顿饭,送他路费的将军。
只是连这口饭,他都吃不下去。
回营的儿郎浑身是血,大将还在那笑吟吟举办宴席,歌舞不绝,灯红酒绿,将军啪啪鼓掌劝酒,要高适写首诗来助兴。
高适写不出。
高适想骂娘。
燕赵之地,高适前后待了三四年,除了胸中一口愤懑之气,别无所获。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高适回首大唐,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没有出剑的机会了,北风萧萧,大雪在飘,他所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在告诉他,你别挣扎了,你放弃吧,你总不想跟白发苍苍的老卒一样,到死都奔波在没法出头的边疆吧?
只要你能屈膝,你能跪下,你认命之后,你就会忽然发现自己的路好走很多。
比如你可以随便投在某个将军门下,当他们的幕僚,偶尔给他们写写诗文吹捧,俸禄赏金绝对不少。
可酒喝进喉中,烈火滚烫。
高适偏偏不服。
他把北地的风雪和酒吞下,洗掉目光里的昏沉,决然提剑向西。
高适要再赴长安,拼一把!
这会儿李白已经离开长安了。
三十岁那年,李白从安陆赴长安,路上也不是没见过其他大人物,只是这厮狂啊,比高适还狂,什么家世都没有,一封信递过去,固然会把大人物夸得天上少有地上绝无,但提及自己的那些文字,也丝毫不落下风。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最后还来一句: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王公大人……
那你这,到底是想求荐还是不想求荐啊?
反正那几年里,李白所见的几个大人物都没搭理他,也不知是因为他商人之子的身份,还是见了这几封信,受不了他这个狂劲儿。
没事,李白心态稳健得很,他这趟出来,本就是奔着长安去的。
只是李白想不到,他跋山涉水,兴致勃勃,以为到了一个目的地就有新的故事等着他,可就像所有人一样,一潭死水才是人生的常态。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长安大,居之不易,你李白的名头能混几顿酒肉,但没遇到贵人,就永远没法登上更大的舞台。
几个月下来,李白也懒得去拜谒公侯了,全特么有眼无珠。
或者说人家的眼同样目光如炬,只是不用来看你才德,只看你家世背景,这玩法既然你早已知晓,那你就早该认命。
隔着千万里,高适与李白遥遥对视,未曾相逢的两人遭遇了这世道相似的迎头痛击。
高适只能在风雪里独行;李白也只能在长安城里斗鸡,还差点被人砍死。
那年头斗鸡的多是五陵少年,家里往上数,也都是勋贵,闲着没事又没本事,就只好飞鹰走犬,斗鸡赌钱。
赌红了眼,难免就有输不起的。
这群纨绔子弟纠集在一起,横行霸道惯了,也没想过会忽然跳出一个外乡人,提着把剑,要他们愿赌服输。
刀光剑影,生死一线,要不是李白的朋友够多,冲出去叫来了宪台的人,鬼知道李白会不会被当场打死。
灰头土脸,李白还能扬声大笑。
没求得一官半职,没机会施展抱负,长安之行固然不算圆满,但长安有好酒美人,还有生死之交的朋友,又岂能不算是一个好地方?
所以这次李白退出长安,回安陆休养了两年,就又一次跃跃欲试,奔赴大唐。
同年,高适也甩开燕赵风雪,至长安考科举。
两人的命运开始重叠,他们无比相似,路上高适在邯郸遇见少年游侠,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李白也碰见险些身死的郭子仪,救下了他的性命。
到了京城之后,高适深吸口气,踏入考场,李白结识玉真公主,又偶遇贺知章。
贺知章惊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
如果这是一段故事,或者一本小说,发展到这个份上,两个主人公相逢在长安,多少就要登高一呼,扬名立万,开始他们恩怨纠葛的后半生了。
三十五六岁,勉强也不算太老。
奈何人生不是故事,它就是没头没尾,不给你讲究什么节奏氛围。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joep 发表于 2023-8-18 23:44: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取决你站在什么角度看李白的一生了。
站在课本之外,仰望李白,你会看到:
少年天才李太白: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上安州裴长史书》)
初出茅庐就怒怼当朝文坛领袖的狂傲李白: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
潇洒游侠,文武全能的李白: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
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名士李白:
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唐国史补》)
有钱万能的盛唐王思聪: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上安州裴长史书》)
长安名流的朋友圈座上客: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对酒忆贺监诗序》)
声色犬马的浪荡公子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江上吟》)
对唐玄宗都爱答不理的酒仙: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出杜甫《饮中八仙歌》)
不仅如此,李白更是诗歌全能,没有驾驭不了的风格

写情诗,李白两句便附赠后世两个爱情成语:
君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
怀古诗韵味不输杜牧: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山水田园诗也能跟王维,孟浩然扳扳手腕: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随手夸夸朋友就能留下名篇: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赠孟浩然》)
写边塞诗也在行: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关山月》)
领导让写诗也能写出千古佳作: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其一》)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其二》)
看见崔颢在黄鹤楼的名篇之后,居然也写出一首意趣相近的诗歌,下面可以对比一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不仅如此,李白的人生还充分满足了文青的所有想象:世界这么大,他真的都看过。

李白游览过的地方:


普通人的理想:才华横溢,加官进爵,人生阅历,美女香车
李白几乎都拥有过


但是,李白怎么看?

先谈谈李白的人生理想

在李白心中,标准的理想其实跟一般文人没有什么区别: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不过,太白在这个理想后面加了条备注:在我完成济苍生,安天下的使命之后,我要功成身退,放浪形骸。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但其实,他的理想从第一步就开始搁浅了,后面的功成身退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说说仕途
有的学者说李白“终身不考试举,不求小官,只想凭借个人才智,一举成为卿相”。
实际上并非如此,李白出身工商人家,在唐代是没有科举资格的。
这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基本是堵死了最重要的上升渠道。这种状况的心境,大家可以参考另外两位被取消考试资格的诗人:李贺和唐伯虎。
但是李白也另辟蹊径,找出了自己的道路

他结交豪杰(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混迹长安名流圈。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华,惊动了唐玄宗,并被请入宫中。李白此时已经42岁了,他笔下诗文,意气风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但是这真使李白的抱负得以实现了吗?
政治是利益博弈的产物,而诗人是在云间行走的人。李白不明白这个道理,唐玄宗明白。李白进宫之后,虽然是“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得了个“力士脱靴,贵妃捧研”的殊荣。 但他没有得到澄清玉宇的职位,而是成为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
李白,我们的诗仙,当然也无法忍受这种日子,于是开始了两年的漂泊岁月,在这期间遇到了杜甫。
两个伟大的诗人的碰面,是诗坛的大幸,留下许多佳作,但这段时间,却是李白心灰意懒,访仙求道的人生低潮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 其一》)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其二》)
这时候,再读《行路难》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心中又作何感想呢?
人生诸事,有可得与不可得 有些东西,未必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更多地可能是孜孜以求,却死一般安静
不过,这期间,李白在路过并州的时候,出于义气保释了一名小卒,之后也将改变他的命运,甚至大唐的命运。


很快,李白的机会来了。
虽然只有他自己这么认为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游山玩水,求仙问道。这时候李白三次被永王李璘征招。 李白当然是跃跃欲试。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欣然而去。
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政坛混乱,诸王并起,在时局未明朗的时候选择站队,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急于“致君尧舜”的李白,大约也感觉到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机会。 他此时的心境,大概仍是这首诗最为恰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是永王很快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李白也因此获罪。李白也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这时候,命运女神终于垂青我们的李太白。
当年在并州的时候他义释的小卒,就是镇压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
在郭的力保之下,李白人生清零,被判流放夜郎,他的匡扶天下的梦想,似乎也落下了帷幕。
毕竟,太白已经59岁了。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了,李白在途经巫山时遇赦,之后就一直在江南漂泊,直到老死。
回到正题,李白的一生值得同情吗?
他几乎获得了普通人想要的一切,但关于自己的理想,却永远是遥不可及。
他一生以张良,谢安自比,诗歌中不断称赞仗剑行侠,之后“深藏功与名”的古代名士。
他渴望得到赏识,建立功勋,留名青史,之后功成身退
但是,既没有功成,又何来身退呢?
在诗歌成就上,李白是永远的高峰,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但是如果拉到人生的维度,他跟我们一样
都是一个怀揣梦想,在生活中孜孜不倦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人
关于李白去世,有个美好的传说,就是他醉酒之后,见水中之月,欲取之,溺水而死
这个传说,真是李白一生追求的一个写照

我想所有被梦想折磨一生的人,哪怕这梦想是别人眼中的妄念,也都是可怜人
李白的一生遭遇,值得同情吗?
我们的一生,值得同情吗?
最后
在李白61岁,去世前一年,听说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他仍然准备北上从军杀敌,不幸因病折回,第二年,诗仙陨落

-----------------------------------------分割线----------------------------------------------------
欢迎关注我
贾之浩,一位小镇青年,用笔写就文人侠客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nana00101 发表于 2023-8-18 23:45: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朋友说,按照李白的才气,哪怕打死他他都不敢同情。观点我是赞同的,但要我说,这个不同情的理由,还能再添一条。

人家李白,说到底也就是个技能点点歪了的「俗人」。老天安排他去吟诗,可他就是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拿了把文学的金刚钻,却偏要揽从政的瓷器活。

揽就揽吧,有了机会,还不好好珍惜,搞得是鸡飞蛋打。搁咱们这群围观群众来看,都被他活活憋屈死了,哪还顾得上去同情?

既然都来这个问题底下转一圈了,那咱们就干脆把这条理由延展开来,聊聊李白到底是怎么让围观群众同情不起来的。

李白的成就其实应该不用我多介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不得不说,他在写诗方面确实是个奇才,动不动就喜欢吟诗一首,搞得咱们从小背的最多的应该就是李白的诗了,随便拿出来两句都是传世之作。

但是咱们今天不聊他的文采,毕竟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没什么好再论述的,今天要说的是李白的求官之路。

说到求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太庸俗,人家李白是谁,在世人眼里他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居士,是仗义豪情的酒仙、剑圣,是不与世俗为伍的「谪仙人」。能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诗句的人,怎么会想去当官对不对?这不符合人设嘛,应该是给他官他都不当才对。

很可惜,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李白的那股子仙气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诗句里,而他本人,其实就是个俗人。他不仅是个资深官迷,而且为了能当上官,还拍了不少权贵的马屁。只可惜这一生都是求而不得,他就只能用放荡不羁的态度和高姿态的诗句骗骗自己:啥子当不当官,有没有地位的,老子根本都不在乎!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白同学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想要成为体制内的一员,来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李白出身商贾人家,这个阶级出身,在唐朝是没有考科举的资格的,毕竟那是一个重农抑商的时代,商人再有钱也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没办法,只剩一条路:求人举荐,找大官或者名门贵族来给自己写推荐信。

于是,二十岁那年,李白就带着自己写的两篇文章,风尘仆仆赶到了成都。干嘛呢?毛遂自荐。他听说朝廷重臣苏颋(挺)是个特别爱惜人才的人,于是他就在街上蹲点,终于等到了苏颋的轿子路过, 于是李白就赶紧上前把轿子拦了下来,递上了自己的名片请求接见。

这苏颋倒是挺平易近人的,不但没有把李白轰走,还耐心接见了他,看了李白写的文章之后,苏颋对他说:「你个娃伙很有才华嘛,文章写得可以,是个可塑之才,但是你别张,继续努力。日后必定有所作为,我看好你哟,北北!」说完就坐着轿子扬长而去了。这个苏颋是陕西人,他这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小伙子你挺有才,文章写得不错,但是别骄傲,继续努力,日后必定有所作为,哥看好你,加油。

其实这番话,本地人一听就能听出来,都是客套话,没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是身为四川人的李白由于方言环境和习惯的原因,就愣是没明白过来味儿。他看着苏颋远去的身影,那心里美得跟吃了蜜一样,他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苏大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小火花,那肯定是迫不及待要推举自己做官了。

哎呀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我得赶快置办两身新衣服去。

回到家之后的李白是左等右等,可就是等不来录取通知书。就这样,李白的第一次毛遂自荐就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点小挫折,怎么能够打倒咱们李白同学呢?「肯定是我套路不对,我得换个思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总能遇到赏识我的人!」

所以,没过多久,李白就再次出山了,这次他把眼光放得更广了。他开始四处游历,到处各地结识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他绞尽脑汁,想尽了所有能想到的招,一切都为了能上当官。

他深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想出头实在是太难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湖北境内的安陆,正好赶上前朝宰相许圉(雨)师家在招上门女婿。李白一想,这是个好机会啊,许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可也是官宦世家,我要是能迎娶前朝宰相的孙女,那当上大官不就指日可待了吗?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AngelKiss 发表于 2023-8-18 23:45:2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情???
他是金樽清酒斗十千,我是破碗加点蛋炒饭。
他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我是迟到被骂不敢言。
他再差也李杜诗篇万口传,我是文武两不全。
跪舔还来不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ジ呼喚ジ 发表于 2023-8-18 23:46:2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配同情李白?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