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蒲松龄亦真亦幻“聊”济南

[复制链接]
ytmxkj 发表于 2024-8-18 08:42:25|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智辉
美丽的狐仙、穿墙的道士、报恩的蜘蛛,“撩人”的《聊斋》故事;一生都在创作,从未放弃科考,生前穷困潦倒,身后光芒万丈,蒲松龄是也,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年年作客芰菱乡”。淄川在清代是济南府的属县。蒲公幸遇济南,触景生情,辞采遒艳;济南幸遇蒲公,山川风物、市井百态数百年后仍可“复活”。在双向奔赴的交集中,古今“聊天”第一人,亦真亦幻,绘声绘色地“聊”着有关济南的故事。
济南遇知音 堪比“信陵君”
不是在济南,就是在赶往济南的路上。顺治十五年(1658年),蒲松龄19岁参加童生试。县、府、道三试第一,山东学政、诗人施闰章格外赏识,从此文名藉甚。自此,蒲松龄不少于十次来济南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屡败屡战。至垂暮之年得补岁贡生。
济南古称“历下”,蒲公称“稷下”或“芰菱乡”。闲暇时光,访客会友。好友中,有一人“交最契”。蒲公后人追述:“昔我大父柳泉公,文行著天下,而契交无人焉。独与济南朱橡村先生交最契。”
朱缃(1670—1707),小蒲公30岁,历城人,字子青,号橡村。广东巡抚、浙闽总督朱宏祚长子,王士禛门人,康熙间入赀为候补主事。著有《橡村集》等。朱缃家族显赫,但无意功名,只捐得一个虚职“主事”,沉溺于诗文,且文采风流,“浮名身外掷鸿毛,酒盏诗简兴倍豪。我亦劳劳厌人海,从君秋水诵庄骚。”看其诗便知其人。
风起青萍,缘其聊斋。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秋天,蒲公到济南参加乡试。乡试考完,心情很不爽,写了封简单、客气的信请人送给朱缃,讨要部分聊斋稿:大意是来到济南数日,未曾打扰,马上要打道回府,原来所借书稿,还望送还。
原来,朱缃是蒲公的“铁粉”,通过友人借得聊斋手稿先睹为快。没承想,一封语气冷淡的书信,引来个热情“聊斋发烧友”。朱缃接到信后,坐上华丽的马车,带着美酒,到大明湖拜访蒲公。他的热情与诚恳,令蒲公大为感动,不肯轻易登权贵之门的蒲公答应到朱缃家做客。第二天,借马冒雨跑到济南城南朱府。两人谈诗论文说聊斋,推杯换盏,相见恨晚,57岁的秀才与27岁的贵公子成了忘年交。
《聊斋诗集·答朱子青见过惠酒》:“镜影萧萧白发新,痴顽署作葛天民。爱莲舟过明湖水,问舍衣沾历下尘。狂态久拼宁作我,高轩乃幸肯临臣!不嫌老拙无边幅,东阁还当附恶宾。踏泥借马到南城,高馆张筵肺腑倾。岂以作宾拟枚乘?徒劳入市过侯嬴。”蒲公描绘自己迂拙得像山野之民,没想到朱公子亲自穿过济南城到大明湖来拜访年老家贫、不修边幅的自己。这情形颇有信陵君礼贤下士厚待魏国隐士侯嬴的情形。
“锦堂蕴藉诗千首,褐父叨沾酒一盛。公子风流能好士,不将偃蹇笑狂生。棨戟门庭近女墙,梁园上客满高堂。童心儇佻迟方悔,戏技穷愁老已忘。北海论文怜杜甫,江州赍酒过柴桑。淫霖快读惊人句,未觉深秋旅夜长。”济南城南摆着高官仪仗的朱家,像西汉梁孝王刘武在河南商丘的园子,把枚乘等待为座上客。朱缃像唐代北海太守李邕客待杜甫,像江州刺史王弘客待陶渊明,在接待贤人高人的地方也接待淄川来的狂野之人。
蒲公后人介绍:蒲松龄与朱缃的感情建筑在文学,尤其是《聊斋》上。朱缃深谙蒲公“以鬼狐史寄托块垒愁”的良苦用心。读过《聊斋》包括为其题诗写序的王士禛、高珩、唐梦赉等人,不约而同地将该书与《搜神记》等相提并论,只有朱缃把蒲公与屈原、司马迁、庄子、韩愈等文学大家等量齐观,把《聊斋志异》看成是与《离骚》《史记》并肩的经典。
真正的知音多不同凡响,且能雪中送炭。“苍润特出,秀拔天半”。朱缃用华不注的山势形容《聊斋》文势,用华不注幽深滴翠,妙喻《聊斋》语言特点。
“岑山栖托处,谁识鹿皮翁?”朱缃将蒲松龄比作“鹿皮翁”一样的仙人。“旧雨情深动雁群,西风萧瑟又逢君。诗吟篱下狂犹昔,书著山中老更勤。”朱缃很动情地思念着老友,盛赞他著书不辍。朱缃以及他的后人对《聊斋志异》流传起了重要作用。
在济南另有一人,与蒲公为“车笠之盟”,他就是钟辕。钟辕(生卒年不详),字圣舆,父性朴,官山东参议。当时钟辕把自己父亲的传记给蒲公看,蒲公便作《钟圣舆以宪副公传见示,即索诗,因赋此》,并加《小引》。在看到其父传记后,蒲公诗赞“山斗文章宦绩高,齐门万古仰清操。”“才名直与日争光,六郡弦歌旧泽长。万里谪仙家壬土,千秋遗爱葬桐乡。园中菊径仍芳草,坟上松阴自夕阳。屈宋文章何处在,于今邹鲁半门墙。”赞美钟性朴学识官声俱佳,提掖后学甘为人梯,政绩遍布齐鲁大地。蒲公在《小引》中说,自己主动拜访了钟辕,钟辕不久就“竞访狂生于旅舍”,两人“即订车笠之盟”。钟辕极负诗才,两人交往密切,互为知己。
蒲公天赋才情,更重友情,在济南就有这么一位常来往的友人——毕振叔。“小院垂杨傍碧湍,行人浑作画图看”“儿童久住能相识,门外赊菱供客餐”。这首《稷下毕振叔斋中》可见当时毕家院邸景色绝佳如画,因为常住的缘故,门口卖菱角的儿童也已熟稔到可以赊账的程度。自己“病足不愈”,好友毕振叔亦“抱恙初起”,蒲公心痛不已,赋文共勉,“年年弃垒如秋燕,策策惊心见早鸿。自分穷愁惟我甚,何期憔悴与君同!”疲于奔命如秋燕早鸿,我本落魄,与君境遇相似。
因文人雅集等,王士禛亦与蒲松龄交好,可见蒲公在济南颇有人脉。
徜徉山水间 诗文绘济南
蒲松龄一生潜心小说创作,除此之外,写了大量的诗、文、曲、赋,且每有所作,必臻绝唱。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前年此日始到家,今年此日仍天涯。鲤鱼风起荷花老,蓝蔚天高雁影斜。”(《历下旅邸》)三年一考、漂泊天涯的凄凉,幸好有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美景可赏。
康熙十年(1671年),32岁的蒲松龄科举连连失利,在章丘游女郎山而心生感慨,写《女郎山》:“当年曾此葬双环,骚客凭临泪色斑。远翠飘揺青郭外,小坟杂沓乱云间。秋郊罗袜迷榛梗,月夜霜风冷佩环。旧迹不知何处是,于今空说女郎山”。秋草迷离,满目凄凉。
“横流浩岛接苍冥,白鸟红莲缀远汀。急雨来时村舍黑,垂杨深处酒旗青。宁堪鸿雁随秋至?况是芭蕉向晚听。四十年来人似旧,可怜险阻已全经!”凄风苦雨,归心似箭,面对美景雅兴荡然无存,雨打芭蕉,鸿雁悲鸣,20年奔波功名难成。康熙十七年,蒲公来济南参加乡试,途中作《明水阻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秋天,蒲松龄又一次到济南参加山东乡试。在这期间,蒲松龄在济南作《趵突泉赋》。这500多字的《趵突泉赋》,先是溯源,“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继而脑洞大开,设譬取喻,“地下藏机,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漪”“漱玉喷花,回风舞霰”“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冬雾蒸而作暖,夏气缈而生凉”,再倾笔墨写趵突泉之雄姿:“其出也:则奔腾澎湃,突兀匡襄,噌噌吰吰,炤翠色以盈裳。其散也:则石沉鹘落,鸟堕蝶飏,泯泯棼棼,射清冷以满眶”;后是一个高腔,“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更是激情表达了趵突泉天下无双的壮美。
意犹未尽,再起高潮,“幸哉泉乎!滔滔滚滚,几百千年,夜以继昼兮,无一息之曾闲。谁知千载而下兮,邀圣主之盘桓。诚一时之隆遇兮,觉色壮而声欢。”游人看了不禁惊叹:这趵突泉是多么幸运啊!千百年来,它滔滔滚滚,夜以继日,从未停止过喷涌。没想到流淌了这么些年,终于迎来了一代圣主前来观瞻,这实在是莫大的恩宠,让人不胜欣喜!蒲松龄以其如椽巨笔为趵突泉留下一首难以超越的绝唱。
康熙二十五年,蒲松龄与淄川知县张嵋来章丘访友,游百脉泉,正值“蒹葭挹露,荷芰连天”季节,蒲松龄诗兴大发,作七律《和张邑侯过明水之作》,其一:“楼台近接绣江阳,菱荷风来水气香。黄鸟时鸣杨柳院,清流长绕稻荷乡。僧房窜鼠松云冷,台径无人鹿迹荒。乍有高轩来系马,惊鸥飞去不成行。”通过绣江水中稻荷、岸上杨柳写静景,“黄鸟时鸣”“惊鸥飞去”写动景,动静结合,展示了绣江的美丽景色。诗中“冷”“荒”透着别样心情。
“再到稷门菊尽霜,风催荷梗冻银塘。短檠照影人闻漏,晓被偎寒客恋床。少饮幸无多酒债,大男喜已得臣狂。英雄赚老真长策,又是浮生半月忙。”这首《再到济南 喜箬儿入泮》颇为喜庆,岁在康熙二十七年初冬,他的长子蒲箬27岁时考中了秀才,闻此讯欣喜不已,隐隐中感慨英雄近暮年,此时聊斋先生49岁。
康熙三十二年夏天,适逢喻成龙、李兴祖修葺古历亭竣工,蒲松龄遂作有《重建古历亭》诗和《古历亭赋》。《重建古历亭》:“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遥忆盛唐时李邕、杜甫的历下亭盛会,借古喻今,大赞喻、李二人功德无量。
在《古历亭赋》中,蒲松龄先铺陈描写了眼前大明湖的美景,然后笔锋一转,回忆起了唐时盛况:“旧题始于老杜,新亭结于盛唐。方其盛也,南有蜡山、北渚,西有环碧、水香。沉璧浮珠,佳人拾翠之浦;乘轩载妓,名贤醉白之堂。”但是这种盛况曾几度中衰,直到后来,喻成龙、李兴祖主持重建工程,历下亭重现往日辉煌。最后,蒲公讴歌:“于今百年来,再衰再盛,恰逢白雪之宗;焉知千载下,复废复兴,不有青莲之后哉!”在他眼中,历下亭的兴废已经是一代文脉兴旺与否的标志了。
对大明湖,蒲公一往情深。著名的《客邸晨炊》一诗,就是写他在大明湖边的生活情境:“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泉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当时,蒲公在大明湖边租赁了三间茅屋居住,自己动手做饭。清晨熬一锅小米粥,再切点咸菜,就把早饭打发了。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58岁的蒲松龄来到济南,在超然楼居住,写下《稷门客邸》,胜景难掩凄凉,“浅沙丛蓼红堆岸,野水浮荷绿满塘。意气平生消半尽,惟余白发与天长!”尽管明湖风光依旧,然而在历经沧桑后,自己进取的锐气却消耗大半。只有这满头白发,记录着自己的坎坷和辛酸。
康熙四十五年夏,67岁的蒲公应友人之邀,又一次来到济南,仍住在大明湖边的湖楼(今超然楼),写下《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西来僦屋水云间,枯坐摊书四壁闲。雨过开窗风满楼,独持酒杯看华山。半亩荒庭水四周,旅人终日对闲鸥。湖光返照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如今超然楼中就有该诗的雕刻。
“片帆无恙湖山雨,一棹忽冲荷芰烟。”蒲公一生20多次游大明湖,这里是他心灵的栖园,也是他唯一值得倾诉的知己……
珍珠泉久负盛名。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应巡抚特邀“文化名人”来珍珠泉观风,名流贤达雅集于此。在《珍珠泉抚院观风》诗中,开篇写道:“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泡涵天影摇空壁,派作溪流绕近城。远波旁润仍千里,直到蓬莱彻底清。”盛赞济南的山水为齐鲁之冠,而位于巡抚公署内的珍珠泉更是声名远播。珍珠泉水像玉轮翻滚一样,日夜不停地喷涌着;串串“珍珠”绵绵不绝地从地下涌出。池中流出的泉水又沿着小溪绕城而过,流向远方。它即使流到海中仙山蓬莱,也仍然是那样清澈见底。
后写珍珠泉之夜:“一曲寒流印斗杓,凭轩载酒尽金貂。萍开珠串凌波上,池涌瑶光弄影消。偶倚斜栏清睡梦,暂听哀玉静尘嚣。扁舟月夜弹清瑟,爱近泉声舣画桡。”明月朗照,星斗满天。诗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把那尘嚣和烦愁,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美丽的泉水,使他的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
另有一首《观珍珠泉游湖》:“仙舟缥缈渡银河,倒泻芙蓉万顷波。亭在水心浮日近,柳摇堤畔受风多。中流鼓吹鱼龙跃,四面峰峦紫翠罗。疑向蓬莱游弱水,阳春白雪听高歌。”烟波浩渺,荡舟游湖,杨柳拂堤,鱼跃水面,天地交融一体,诗人如入仙境。
暮春时节,蒲松龄登白雪楼,并作七律《白雪楼》三首。其一,“湖上春残草色深,骚坛旧迹快登临。垂杨亭树长烟雨,近水楼台自古今。风定时看花自落,雅亡犹有梦相寻。往来冠盖豪游地,俯仰当年思不禁。”目光抚过波光潋滟的水面,遥望百花洲,是一片百草丰茂之景。立在白雪楼头放眼望去,大明湖周遭尽是垂杨掩映中的亭台楼阁,笼罩在无尽的茫茫烟雨之中。当年的白雪楼俯仰之间已成陈迹,令人唏嘘。
南山眺望,灵感乍现,写下《历下南郊偶眺》:“客邸萧然昼漏催,郡城西去路萦回。池边绿冷黄花发,郭外天空白雁来。日日清狂频贳酒,朝朝逸兴一登台。谁家庭榭垂杨柳?小阁朱门傍水开。”诗酒当歌,天涯倦客,断雁孤鸿,何日是归期。
他写华山之美,“城里看山山愈幽,依微城畔雨初收。楼台影浸花千亩,烟水晴归鹭一洲。”视角独特,不同凡响。
蒲公所到之处,有景就有诗,灵性的山水激发了他的灵感,诗人的才情又赋予了这方天地诗意人文。
亦真亦梦幻 烟雨显济南
“秋恨欲随湖水涨,壮心常凭鹊山高。”济南这座富有故事的城市,在蒲公笔下时而美如画卷,时而仙歌乐舞,亦庄亦谐,曼妙至极。
蒲公笔下有“崂山道士”,还有“济南道人”,出自《寒月芙蕖》。隆冬季节,“济南道人”在大明湖为布政使等高官,用法术点化出荷叶满塘、万枝千朵荷花开放,“朔风吹来,荷香沁脑。”官员派人荡舟采莲,“少间返棹,白手来见。”报告:“小人乘舟去,见花在远际,渐至北岸,又转遥遥在南荡中。”来如惊鸿,去如游龙,空花幻梦。
《黄英》讲述的是马子才爱菊成癖与菊花精喜结连理、发家致富的故事,揭示了“种无不佳,培溉在人”哲理。巧合的是,康熙三十年(1691年),蒲公写下“小榭池塘物色嘉,楼台秋树接烟霞。”《辛未九月至济南,游东流水,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这灵感或许就在这秋树烟霞中,就在电光石火间。
《公孙九娘》是人鬼相恋的“另类”,既非先甜后苦,也非花好月圆,“莱阳生”在济南对公孙九娘背信弃义,最后无果而终。
2001年发行《聊斋》主题特种邮票,《偷桃》是其一。这是蒲松龄在18岁之前,在济南街头看到的杂技表演——“大变活人”。故事发生在立春时节,一个官员要求杂技艺人取个桃,以反季节有意难为一下艺人。艺人听了毫不犹豫,叫他儿子到天宫去取桃。只见他拿出一根绳子往天空抛去,绳子竟然立在空中。儿子手脚并用,爬到空中不见了人影,不一会儿便扔下了一个桃。就在大家惊愕之时,更为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人头,过一会儿又掉下一只胳膊,接着又掉下一条腿。
杂技艺人说:“我的儿子触犯天规被杀,希望你们资助我将儿子埋葬。”大家不知真假,都赶忙拿出钱来给艺人,艺人收到钱系在腰间,拍了拍自己耍把戏的大箱子,儿子随即就从里面爬出来了。看客津津有味。足见济南当时杂技水平之高。
《聊斋》中有一篇《刘亮采》。刘亮采确有其人,据清康熙《历城县志·人物志·诗人》记载:“刘亮采,字公严,侏儒,滑稽。长于词,善绘画,能作大书。调笑怒骂,皆成文章。尝作《历城县志》,未就。亦多家藏诗稿。”大意是说,刘亮采是个侏儒,言辞犀利,能言善辩。精于写诗填词,善于绘画,能写擘窠大字。他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便写成好文章,家中藏有不少诗稿。曾经参与纂修《历城县志》,最后没有完稿。在济南流传着一代风流才子刘亮采的许多奇闻异事,蒲松龄将其写入《聊斋志异》。
在《聊斋》近五百篇小说中,以济南为背景的故事27个,涉及济南地理风物、习俗技艺的有十多篇。其中,《姐妹易嫁》《狐嫁女》等源于济南大明湖“采风”。
过尽千帆皆不是,贡院成了他的伤心之地,一位“前世的苦行僧”(自语),将际遇不公、愤懑不平化作满天的才思,筑就了世界文学奇葩《聊斋》。
济南作为他承载梦想的故地,影响和造就了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如今泉城广场文化长廊中,蒲公位列12位齐鲁圣贤之一。凝视着手捻胡须若有所思的蒲公,耳畔一遍遍响起:异史氏曰:“有志者,事竟成”“书痴者文必工”……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