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学荆楚:《大国小康》2022年这部作品又入围“鲁迅文学奖”

[复制链接]
romi 发表于 2024-8-17 10:21:59|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赏画评


在大悟籍作家向大悟县图书馆捐赠图书活动上的讲话
杨 豪
各位文友好,主持人好!
在这个金秋季节,大悟县图书馆及热心人士组织这样一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对于促进大悟文化交流,文学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
大悟是一块文化的厚土,又是红色老区,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灵秀的山水孕育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出版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这些作品激励了人们的斗志,和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于本土作家的作品,大悟县图书馆也在积极推介和收藏,是为了丰富图书馆地方文献库馆藏,推进本土文化传承,是一件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而本土作家能和读者面对面交流、沟通、互动,也是文学走进读者心灵,读者激发作家创作的桥梁,通过读者,作家就知道读者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喜欢什么样的精神食粮,读者也能从作家好作品中受到启迪,可以取到陶冶性情的作用。

高尔基说:“作家要有伟大的人格,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我们有幸生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思想积极向上的时代,我们就要讴歌这个时代,抒写这个时代。所以说文学要贴近现实,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好作品又能鼓舞人,教育人,改变人。
以文载道,以文济世,这一直是作家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时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还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他还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我现在把我的创作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是写报告文学的,同写小说的作家感受可能不太一样,报告文学首先先要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上的焦点、难点、热点,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负担最重的时候,我写了《农民的呼唤》,投了十多家刊物,都说写的深刻,就是没人敢发表,我索性寄给国家一级刊物《当代》,人不熟,又没名气,没想到竞发出来了,还被好几家选刊转载。后来评论家竟评得很高,他们是这样评的:“作为和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报告文学,却在如此重大的现实问题面前失语了,不仅涉及三农题材的报告文学很少,仅有的几篇也没有触及到根本矛盾和问题的实质。
不过表面的平静可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压顶,能量似在慢慢积蓄,《当代》杂志1999年最后一期发表了杨豪的作品《农民的呼唤》[4]扭转了此前报告文学万马齐喑的局面,作品深刻揭露了当时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及乡绅恶霸猖獗等严重问题,是一部秉笔直言、抨击时弊的三农报告文学的优秀之作。从这部作品刊载的曲折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到90年代三农报告文学不景气的原因所在。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它为新世纪三农报告文学的崛起开启了一扇窗户,宣告了这一文体一度沉寂的结束。”
这些评论把这篇报告文学评得这么高是我没想到的。
第二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忧思录》,发在《报告文学》杂志2000年第8期头条。又被《2000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收集。顾名思义,写的是农村教育问题。呼吁“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公平问题,要实现教育公平,让农村贫困孩子上得起学,教育公平是社会最起码的公平。”

之后,九十年代,我看到农民工问题严重,写了一系列农民工问题的作品,如《中国农民大迁徙》反映了农民工的酸甜苦辣,这部作品出版后荣获“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篇目”。还有《农村留守妇女生存报告》发《中国报告文学》2012年第12期头条,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城市与乡土的冲击》,提出农民工到底是进城打工还是返乡创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发于《中国报告文学》2016年笫4期。《木兰山下的教学试验》发于《北京文学》2016年笫12期。以及《天涯》杂志发表《我哭我的家乡——乡村治理现状与前景》,及《田园将芜》。都是揭示了农村现状。
2011年,我又写出了《中国农民工调查——农民是进城打工还是返乡创业?》(此篇在《芳草》2011年第1——6期连载。)提出农村空心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我的作品紧跟时代的步伐,甚至更多的是建言献策。
现在,有些作家居在城里,享受优越的体制内的待遇,哪会到农村深入生活吃苦呢?他们也不了解农村,对农民没有感情,自然不会关注农村的扶贫工作。而我一个农民作家长期泡在农村,自然对农民的疾苦深有所感,也深知精准扶贫对农民的重要性。我观察了一下,近些年尽管精准扶贫动作搞得那么声势浩大,但写这方面素材的文学作品还真是稀缺,等有些作家反应过来,我的《大国小康》已经抢了头筹。2017年重点作品申报的时候,我想这是个重大社会题材,就申报了,没想到很快就入选了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篇目,我也算误打误撞地给撞上了。2022年这部作品又入围“鲁迅文学奖”。

就如我十年前那部《中国农民大迁徙》也获2007年重点作品扶持一样,当时民工潮风起云涌,但很多作家没有关注到农民工,因为那是新生事物,或者还没有反应过来,来不及思考;我第一个关注到了,并第一个反映农民工问题,尽管少数专家学者也在研究农民工,但总没有我这个做过农民工的人感触最深。所以也让我抢了个先,成为第一个写农民工作品的人。

现在,我们有幸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我们不为这个时代讴歌,去为什么讴歌呢?所以作家应该站在时代的潮头!
好了,由于时间问题,我的汇报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4年8月15日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