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以人为本,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

[复制链接]
买太阳 发表于 2024-8-15 20:06:03|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自:学习强国 平台
近日,主题为“拓展生命长宽高”的2024生命教育创新论坛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探讨未来生命教育的创新与未来新生态。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缺失、生命教育内容碎片化、生命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命教育被淡化和忽视,是造成诸多学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学生心理健康”和“重视生命教育”等理念,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同时也给教育界提出了挑战。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第二届“戈壁教育人生命探索之旅”的组成部分。有三百多位大中小学(院)长、幼儿园园长、家长和孩子代表及教育改革者、引领者通过4天3夜108公里的戈壁徒步探索之行,在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挑战中,在戈壁的教育行走中,感知生命,成为生命教育的践行者和探路者。
论坛上,很多嘉宾用亲身走过的戈壁之路,讲述那些关于坚持、勇气与自我超越的生动故事;在这里,他们开始回归,将戈壁探索之旅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感知带回到未来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

|| 以人为本,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詹大年都已年过花甲,作为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一辈子的三位校长,他们在走完戈壁以后,对生命教育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卢志文认为,今天,功利的现实环境中,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远离“生命”的本质,此次戈壁徒步,让他发现了自然之美真、他人之良善和自我之潜能,看到了最深的历史、最真的现实和最远的未来。他的评价是,这里是课堂的有效延伸、课程的复合载体、游学的理想场所,实现了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教育过程充满生命的气息,尊重、关爱个性,如果这样解释,教育本身应该这样,何必加‘生命’这个词?”李镇西一直不太主张用“生命教育”这个概念。如何以教师饱满的生命去润泽孩子正在成长的生命?李镇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这里所说的“生命”,当然包括健康的体质,但更是指人的精神状态。“用生命润泽生命”意味着——用思想照亮思想,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滋润爱心,用个性发展个性,用梦想唤醒梦想,用创造激发创造,用浪漫缔造浪漫,用情趣营造情趣,用人格铸造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教师的生命状态总的来说就八个字:拥抱生活,钟情教育。
“生命不需要教育,生命不能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演讲开始开宗明义。在他看来,知识、能力、创造、素养都能通过教育获得,这些能教育的东西却都是以生命和生命成长为基础的,没有生命的成长,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育基础的生命需要呵护、需要唤醒、需要挑战。人生就是挑战不可能,就是把每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的生命得到一次升华、得到一次重构。

|| 生命教育要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肖川认为,生命教育要着力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所谓的生命自觉包括生命质量、生命尊严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造就能够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人,这是唯一正当的目标。今天特别应该努力摒弃的就是假大空,要回到自然,回到普普通通的生活,回到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的境遇之中,所有人与人的相遇本身就具有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就在你我的努力之中。
“如果一个教育,不管儿童还是成人,笑不出来的话,这个教育算成功吗?”,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演讲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她希望大家看到教育关于底线的维护,看到孩子的最基本的健康,最终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无限智慧和无限生命力的。一起做笑得出来的养育,也可以做笑得出来的教育,而最终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在一个远不完美的环境下去构建可能的幸福。

|| 教育,学校何为
“立人的根本,树本真的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亚庆强调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人生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获得良知,获得人生的方向。他认为,我们教育的观念必须变化,首先立足于社会成员的培养,身体是健康的,心智是健全的,情感是积极的;对教育的理解也要变化,不是一天天地灌输,一定要把人从知识的载体回到当下作为承载者本身的价值和意识。我们现在需要关注人自身的发展,更多的需要把情感作为本体来思考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吴颖民指出,以人为本,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好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重视生命教育,一定要仔细去分析和考查学生的时间上哪去了?他们时间花在哪里,这些付出是否有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桑国元认为,如果要开展学校里面的生命教育,应该把项目式学习融到生命教育的活动中来。项目式学习也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拓展,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对学科本质的认识,以及跟学科和生活世界、生命本质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通过项目式学习的链接生活和世界,让学生知道学以致用,清楚学习可以解决生活当中的很多问题。
(文/本报记者 赵翩翩 来源:现代教育报)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