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迪士尼乐园营业额高,员工工资低,却还是普遍亏损?

[复制链接]
哈欠 发表于 2023-8-18 09:25:5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原本以为迪士尼乐园员工收入会非常高,因为要求太高了,没想到全世界的迪士尼乐园都是超低工资。
美国以外的迪士尼乐园,除了东京那家外,全都在亏损,包括已经超负荷运转的上海迪士尼现在也在亏。
我看的说法是东京迪士尼乐园赚钱是因为日本人把大部分收入都留下了,而其他国家的迪士尼乐园大部分收入都上缴给迪士尼。是这个原因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jjiori 发表于 2023-8-18 09:26: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回应题主:上海迪士尼应该是公开披露了自己在盈利。
刚好最近调研了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开始调研前,很多做财经媒体的甚至GR朋友都跟我说,这两家中外合资、中方国资控股、委托外方运营的企业,数据很难拿,外方把经营数据看得很严。但我确实通过公开途径拿到了一些比较核心的数据,并且是这两家的中方股东公开披露的数据。原因是这两家中方公司都发行了公司债,于是就向评级机构披露了一些数据,通过评级报告公开了出来。另外,两家外方股东其实也公布过一些数据,但没有中方股东说得这么具体。
《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简称申迪报告)
《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跟踪评级报告》(简称2022年首旅报告)
《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简称2023年首旅报告)
报告全文很长,我直接上干货:
Q1:上海迪士尼到底赚了多少钱?
A2:19年-21年分别赚了约30亿、2亿、17亿。2022年前三季度亏了近5亿,全年估计是亏的。
申迪报告正文第11页:
该公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度假区核心区及上海野生动物园产生的景点门票、餐饮商业服务、商品零售和其他等收入,其中以景点门票为最主要收入来源。2019-2021 年及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72.78 亿元、39.32 亿元、57.63 亿元和22.77 亿元,其中,景点门票收入分别为47.07 亿元、23.18 亿元、35.35 亿元和8.95 亿元,占公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4.68%、58.95%、61.35%和39.31%;餐饮商业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10.10亿元、5.26 亿元、8.04 亿元和2.98 亿元;商品零售业务收入分别为13.01 亿元、9.27 亿元、13.61 亿元和10.30 亿元。同期,公司旅游服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91%、5.29%、29.76%和-21.92%,其中,2020年及2022 年前三季度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系受疫情影响业务收入较大幅减少而相关运营成本较为刚性所致。
2019-2021 年及2022 年前三季度,(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核心项目分别接待游客1050 万人次、551.7 万人次、880 万人次和324 万人次。
2019-2021 年及2022 年前三季度,上海野生动物园分别接待游客363 万人次、143 万人次、178 万人次和56万人次,分别实现门票收入2.77 亿元、1.13 亿元、1.50 亿元和0.57 亿元。
内容说了很多,做成表格就一目了然:
申迪公司旅游服务业务总收入迪士尼度假区收入(推算值)上海野生动物园门票收入
2019年72.78 亿70.01亿2.77 亿
2020年39.32 亿38.19亿1.13 亿
2021年57.63 亿56.13亿1.50 亿
2022年Q1-Q322.77 亿22.2亿0.57 亿
表格说明:报告直接披露了申迪公司旅游服务业务总收入,以及,上海野生动物园门票收入。报告又说,公司旅游服务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度假区核心区及上海野生动物园产生的收入。那么,可以用 总收入-上野收入=迪士尼收入 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值(不确定上野除了门票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如餐饮,占比大不大,估计不大)。
报告同时披露了毛利率,那么在已知营收和毛利率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利润:
迪士尼度假区收入毛利率利润
2019年70.01亿42.91%30.04亿
2020年38.19亿5.29%2.02亿
2021年56.13亿29.76%16.7亿
2022年Q1-Q322.2亿-21.92%-4.87亿

Q2:上海迪士尼主要靠啥赚钱?
A2:正常年份一般是六成靠门票,两成五靠商品销售,一成五靠餐饮。2022年情况特殊,商品销售撑起了半边天。
报告披露了分项目的营收,上面引用这段大家可以看到。经过简单计算(各项营收除以游客人次数),可以得出游客人均在上迪的总花费及分项花费(元):
人均门票花费人均商品花费人均餐饮花费人均总花费
2019年361.24123.9096.19581.33
2020年399.67168.0395.34663.04
2021年384.66154.6691.36630.68
2022年Q1-Q3258.64317.9091.98668.52
用Excel做个简单的饼图就不难发现前述的比例构成,用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拉一拉表。
如果与国内公园景区对比就很容易发现,迪士尼的“二次消费”(除了门票以外的消费)占比很高,后面在统计北京环球的数据时也会发现类似特点。不得不说,国内公园景区的餐和纪念品,确实很难激起人们的消费欲。

Q3:生于疫情之中的北京环球到底活得怎么样?和上海迪士尼相比情况如何?
A3:由于开业之初各项基础投入很大,加之疫情,账面上应该是亏的。但在客均盈利能力方面,看起来似乎比上海迪士尼还强那么一点点。2023年看起来势头不错。
2022年首旅报告正文第19页:
2021年,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实际对外运营天数 103 天,累计入园人次 166 万人次,度假区整体实现营业收入 17.42 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16.38 亿元,主要包含主题公园门票收入 8.42亿元 、 餐饮收入 3.29 亿元 、 商品销售收入 3.89 亿元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要为赞助商、员工公寓收入) 1.03 亿元。
2023年首旅报告正文第13页:
2022年,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实际对外运营天数 304 天,累计入园人次 417 万人次,度假区整体实现营业收入 38.75 亿元,主要包含主题公园门票收入 20.73 亿元、餐饮收入 5.52 亿元、商品销售收入 5.42 亿元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赞助商、员工公寓收入) 2.99 亿元。
2023年 1-3 月,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实际对外运营天数 90 天,环球主题公园累计入园人数205 万人次,度假区整体实现营业收入约 17.48亿元,其中门票收入约 9.78 亿元,餐饮收入约2.42 亿元,商品销售收入约 2.50 亿元,酒店收入1.64 亿元,其他业务收入 0.77 亿元。
同样还是表格化处理:
营业天数入园人数日均客流(人)总营收客均营收(元)
2021103166万1611716.38亿939.76
2022304417万1371738.75亿759.47
2023Q190205万2277817.48亿717.07
在整体的毛利率方面,首旅报告没有像申迪报告那样直接披露,而是表示:
2022年,首寰文化(注:首旅在环球项目上的平台公司)实现收入 38.75 亿元,利润总额为 -47.34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4.70 亿元。
2023年一季度,首寰文化实现利润总额 -4.59 亿元,同比增长 59.02%。
可见2023年以来账面盈利状况还是有明显的改善。
比较有意思的是,北京环球在“靠啥赚钱”也就是营收构成方面,与迪士尼有所不同:
人均门票花费人均商品花费人均餐饮花费人均总花费
2021507.23234.34198.19939.76
2022497.12129.98132.37759.47
2023Q1477.07121.95118.05717.07
也就是说,北京环球赚钱,六成多靠门票,剩下不到四成靠商品和餐饮一半一半。对比上迪,北京环球的餐饮似乎比上迪卖得好,并且我知道北京环球不像上迪那样安检翻包查食品,游客想自带吃的进去没问题。但商品方面上迪明显更能打,估计这其中2021年推出的玲娜贝尔应该贡献不小。另外,不知道上迪是不是年卡发得比较多,稀释了门票收入,印象中上迪的门票在这一轮涨价前比北京环球的便宜一点,涨价后就比环球贵了,但总体两家门票价格差不多,但营收上明显北京环球的门票收入更大。

OK,写这么多,是想跟长期关注我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的工作日常。另外,就是帮助大家积累一些信息来源和查找信息来源的思维。
上述内容不构成任何意义上的投资或消费建议。
—完—
hyc1200 发表于 2023-8-18 09:27: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报折损啊那么简单的事情
别人建一个乐园20亿人民币
迪士尼建一个乐园50亿美元
一台游艺机,人家进货通过市场竞争50万
迪士尼偏不,就要在他的全球指定供应商那里买,一台500万,还是美金。这家公司属于谁大家都懂。
然后折旧,一台500万美金的设备一个月折旧2%,50个月折旧完,一个月就是10万美元,都够别人买个新的了
这不就亏损了吗
sewell 发表于 2023-8-18 09:27: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book在2014年共在英国缴税4327英镑。
英国能这么就算了?
媒体曝光后,2015年缴税额一跃增长近千倍,共缴纳410万英镑。
然而,到这还没完。
2015年他家在英国获得的税务减免为1130万英镑,英国政府还倒欠他几百万……
不知道的,
还以为Facebook在英国亏损的快倒闭了呢。
一品龙 发表于 2023-8-18 09:27:5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迪士尼我真不清楚,我只说一类现象。
我们税务局有个经验:如果一家公司一直亏损但却长年在扩张,它的“亏损”就值得商榷。简单说,这一类企业在【财务上】可能确实亏损,但不等于老百姓理解的亏损。
尤其是跨国公司,除非真的大规模在关停,否则他们的“亏损”都不要太当回事。跨国公司有专门的全球财务部门,他们会吃透各地的法律空子,在高税率国家和地区全都做成亏损,然后把利润转移到税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苹果公司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居然是在爱尔兰交税的。很多公司把总部开在开曼群岛或者百慕大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好的CFO富可敌国。
这也是中国为什么重点征收增值税而不是企业所得税的原因,增值税实打实根据销售开票,所得税根据利润天知道你会做成什么样。

2019/9/5更新:
看到有回答说是不是做假账,跨国公司当然也可能做假账,但大部分的时候根本没必要,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合法合规但不合理地把盈利做成亏损。
依旧强调下,我不清楚迪士尼的情况,我只是在说跨国公司常见的一类现象。
在解释前需要明确一件事:各个国家的税率和税制是不一样的,这是一切避税运作的基础。一般而言大国的税率都较高(中美英法德都高,别YY只有我们高),税率较低的则往往是一些小国或者地区(吸引投资)。由于有了税率差,全球性避税就有了可能。甚至有的国家根本没有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两个税种,操作起来就更容易了。
大原则我已经说过了:在高税收的大国全都做亏,把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小国。
那么怎么做亏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随便列举几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直接收费。比如有一种费用叫管理服务费,即总部向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以服务费名义收取管理费。按说分公司给总部交点管理服务费是应该的,但具体该交多少,就是一个很玄乎的问题了。在实务操作中,跨国公司和税务局经常需要进行多轮的谈判,比如跨国公司主张交7%,税务局说不行只能交3%,最后可能折中一个5%,利润一下就下来了。
类似的还有商标使用费、特许权使用费等等,都是总部直接收取的费用。特许权使用费比较常见的就是系统费用,你必须使用总部的系统开展业务,这种内部系统定价是总部定的,定价高了自然利润也就下来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国际税收最常接触的转让定价,尤其是关联交易之间的。比如一家企业生产需要一种特殊的半成品材料,总部要求只能从某东南亚国家的关联公司采购100万一台的机器,而绝对不允许采购国内10万一台的同类机器(理由一般都是国产半成品质量不过关)。这样一来成本飙升,本来盈利也变亏损了。而由于这家东南亚关联公司也是“自己人”,所以总部整体上是赚钱的,只有中国公司在账面上是亏损的。
当然这种情况是我国税法可以约束的,税务局可以说你既然可以买10万的同类产品却故意买100万的是不合理的,可以要求调增利润。所以实际操作上跨国公司会有很多的变化,比如他故意找一个税务局没法找到同类价格的原材料/零件/进口设备抬高成本,由于税务局不是专门做生产技术的,有时候明知道有问题也毫无办法。
第三类就是股权结构的设计了,这个就不展开讲了,知乎有很多很优秀的关于苹果公司避税的回答,大家可以自己查询。
跨国公司利润转移是各国税务局都头疼的问题,除了中国以外,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利润流失,毕竟无论哪个政府都不喜欢这些大企业把在本国赚的钱转移到国外交税。所以各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持续地完善,OECD也在相互合作,中国已经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税收协定。
但与之对应的,是各大跨国集团的财务应对也在不断升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斗争无穷无尽....
sdwgw 发表于 2023-8-18 09:28: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哪知道迪士尼的营收账是怎么做的哦?
迪士尼法务部全球最强,会计部也不会是全球较差吧。
雇一群好律师,黑的能说成白的;
找一群好会计师,鬼才知道他们怎么做账,是真亏假亏。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