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几乎不下雨,却还能维持城市发展?

[复制链接]
gongjue 发表于 2023-8-18 06:28: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现在除了夏天,几乎从不下雨,甚至去年降雪也很少。这样的气候情况真的能够维持城市生存吗?要不是有水源输入,真是难以为继。即使古代北京人口少,我还是觉得完全维持不了城市啊。要
是因为现在气候变化了?还是北京的地下水供给本身就不是靠降水呢?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owo0888 发表于 2023-8-18 06:28:2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看北京的地名,一大堆的河,永定河、清河、沙河、高梁河、亮马河,着像缺少的样子吗?



原始图片将就300M,实在穿不上来,我再想办法吧。

即使到了现在,北京地下水严重超采的情况下,实际上大型建筑建设过程中,地下水位太浅都是严重问题之一。




都知道北京的地形是由百分之六十的山地和百分之四十的平原构造的,北京城市主要是在平原部分,这部分平原呗称作北京小平原,别称“北京湾”。你想想什么地方被称作湾?

实际上北京共有大小河流二百多条,还有大量湿地、沼泽、湖泊。关于这一点有专门的著作论述。




北京城几千年的建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水这个问题展开的。

从燕国中后期开始一直到秦汉,北京都是利用洗马沟水系。到了辽南京、金中都,位置比现在的北京市中心更靠西南,主要就是围绕莲花池水系,实际上洗马沟莲花池,可以看作一个水系。到了元大都,因为新的运河体系沟通温榆河,又合并昌平和海淀(话说淀这个字还不说明问题吗?)的水系,所以建城到了现在的位置。实际上元代还打算沟通永定河水系,但是水量太大,造成了水灾,不得不放弃。





所以,即使是现代,北京一般饮用水其实问题也不大。北京缺水很大程度上是重工业的发展,需要的工业用水数量太大,地表水无法满足。最极端的时候永定河完全断流。

但是随着重工业的逐渐搬离,用水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当年跑坦克的永定河河床,又有了河水。

实际上,如果不是这次大洪水,永定河虽然没有恢复到巅峰水平(那个恨可怕,当年永定河洪水可以一直淹到永定门城楼),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很乐观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乌拉乌拉 发表于 2023-8-18 06:29: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神奇的问题,城市发展跟下雨也没啥必然联系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不在亚马逊雨林是不是。所以这个问题问的就非常小农,不仅仅小农,而且还是旱地小农,只有旱地小农才渴望通过降雨来获取水资源,而水浇地和水田则不需要,有河流与水利工程来满足灌溉,像新疆与河西的水利工程,连降雨都不用,有水利工程和雪山融水满足灌溉,也基本上都是水浇地。而黄土高原一线主要是通过降雨来满足旱地的水源补给。
说完了小农经济,咱们再来说说城市,什么叫城市呢?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主要是经济的制造高地,在制造经济方面主要是通过成本优势,中国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土地成本、交通成本、人口红利,北京恰恰处在三者的交汇点上,作为大城市一点都没关系……
所以,想要理解经济,就先摒弃小农思维,小农思维是不可能了解领悟经济原理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基地组织 发表于 2023-8-18 06:29:4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严重缺水是没错,不过在20世纪后半叶以前,北京其实也不算特别缺水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气候变化,主要原因还是之前人口少,也没有需要耗水的工业。北京的水资源实际上比表面看起来的更加丰富。简单来说,北京主要依赖地下水和部分外围引水。外围引水实际上相当于利用了周围山区的雨水。地下水部分则可以由降雨补充达到平衡。而“几乎不下雨”的北京降雨量并不低,完全足够以前的北京使用,只是由于下雨过于集中,给人留下了“几乎不下雨”的印象罢了。
首先,北京(以城市来讲)主要的水源是什么?这个问题蛮复杂的。对于大部分城中平民来说,主要水源是水井。北京城区的地下水水位在20世纪末期以前都是很高的,而且是可以维持补给和消耗的长期平衡的。这个后面会详细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此外,北京的历代统治者还修建了引水渠道作为补充水源,主要用于内河漕运,也可以用于生活用水。这些引水渠道包括引永定河的车厢渠和金沟河(现在永定河引水渠走向,从石景山一带向东入城),以及引白浮泉的瓮山河(现在京密引水渠西段走向,经昆明湖向东南入城)。瓮山河同时也拦截了西山不少小溪、泉水的来水。后来,还取玉泉山泉水作为皇家的专用水源。
可见,除了引永定河水以外,北京的大部分水源来自地下水。考虑到引永定河的渠道常常淤塞,并不是主要水源,可以说北京是一座依赖地下水的城市。地下水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玉泉山、白浮泉这样的泉水,以及瓮山河拦截的西山诸泉,它们本质上的来水都是广袤西山中的雨水,以及过路河水的下渗。比如永定河在军庄一带下渗的河水会通过地下U型的向斜结构流到玉泉山涌出地面,类似连通器的原理。另一种是北京城中水井打出来的水,这些水主要位于北京城脚下的永定河冲积扇中,包含一部分永定河水侧面渗入的补给以及一部分雨水就地补给。
因此这个问题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答案。首先,北京依靠的不仅仅是本地的雨水和冰雪融水。至少是有薅到永定河的羊毛的,修建了瓮山河之后,进一步薅到了西北部山区的羊毛。而永定河上游还有河北、山西、内蒙境内数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这么大片地区伺候北京一个,也算是得天独厚了。但也没那么独特。因为北京特意选的地方就是太行山前,大河出山口的冲积扇。在这个位置可以通过地下水的方式间接薅到大河的水源,又不紧邻大河,可以尽量避免水患。类似的地理位置还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城市,如保定、正定/石家庄、邯郸、安阳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太行山东麓的城市带。再往西是山区,再往东是地势低洼易遭洪涝的冀中平原。
其次,北京本地的雨水也起到了重要的维持地下水位平衡的作用。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其实高达500-600毫米。这个降水量相当于什么概念呢?成都是800-900毫米,上海是1100-1200毫米,武汉是1300-1400毫米,香港是2400-2500毫米。少吗?确实少。少到离谱吗?似乎也没有对不对。但是相比于我列出来的这些南方城市,北京却非常明显地给人“几乎不下雨”的印象。我在北京也常常吐槽北京大半年的沙漠气候,甚至有一年从10月开始一百多天毫无降水。




这个主要原因是北京的降水高度集中于6-8月的雨季,其中又高度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主雨季。在其中,又高度集中于几次暴雨过程。暴雨中又高度集中于几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比如说北京一年最大的暴雨常常飙到100毫米以上的日降水量,相当于一天下了一年五分之一的雨。北京夏季强对流天气中,小时雨强常常在局地飙到几十毫米,相当于一小时下了一年十分之一的雨。这个也并不罕见。郑州2021年720暴雨的最大小时雨强创下纪录,是200毫米。其实北京海淀在2021年夏天也冲上过一次一小时九十多毫米的急雨。7月、8月的几场暴雨基本上会下掉一年大部分的降水量,剩下的就是5-9月几场雷阵雨冲一冲业绩,这些雨往往就是下午开始起云,突然天黑、刮风、电闪雷鸣,一阵十几分钟的急雨,紧接着出彩虹看晚霞。再剩下的降水量,可能只有50毫米都不到了,春雨、秋雨可怜地下几滴,冬天再飘几场不大的雪,基本上就没了。就这下雨格局,总结起来确实是题主的这么个印象。相比之下,南方的秋雨、春雨都很显著,冬天长江流域下雪甚至比北京还多。而且南方的雨持续而绵长的占比更大,不像北方的雨主要都是短暂而暴烈。
但是计算水资源量的时候,是不管雨怎么下的。更重要的还是,总共下了多少雨。在过去,北京城还很小,整个城市被农田包围,地面都是渗水的土壤,即使是非常急的暴雨,也大多可以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一部分。就是说这五百多毫米的雨,虽然高度集中在一年里的几天里,但依然是可以供一年取用的。夏天补给大于消耗,水位就上升。冬天消耗大于补给,水位就下降,但总归是可以维持一个较高水位的平衡的。
在现代,北京的水源增加了密云水库,相当于继永定河、白浮泉、玉泉山、西山诸泉、本地地下水以外,再增加了一个潮白河的水源,这一下子就薅了燕山山区几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水份盈余。当年薅永定河一个小小的渠道其实没有太狠,这个密云水库加京密引水渠,实在是狠狠地增加了一波水源供给。但是不妙的是,随着水井开采地下水增加,以及河流补给地下水减少(下游都没水了咋补给),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平原,地下水位都严重下降。地下水这个水源渐渐地要不可持续了。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城市化建设,地面也逐渐变成不渗水的水泥混凝土了,每逢夏季暴雨,水无处可渗,只好在城市造成频繁的内涝,然后顺着水泥渠道排入大海。这样一来,夏季的雨水有许多不再能够补给地下水,也无法被利用。最近几年,北京又增加了南水北调一个大头,算是用汉江水补上了亏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U许 发表于 2023-8-18 06:30:3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郊区历史上是可以种水稻的,北京不缺水,只是人口到了3500万,才缺水的。
blair 发表于 2023-8-18 06:31: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历史上,北京一直是一个水源充沛的地方,北有潮白河,南有永定河,城市附近,沼泽遍布,你以为海淀这个名字是白叫的?具体可以参考《水乡北京》和《北平历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