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钱钟书为何终生避谈鲁迅?这是两大家族、几代人的恩怨和误解

[复制链接]
danssion 发表于 2024-8-14 17:55:25|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曾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或许能够解释一些事情,比如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钱钟书与鲁迅。钱钟书,是文坛的大家,他的代表作《围城》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然而,他在谈到另一位文坛大家鲁迅时总是保持沉默。这种沉默,究竟是源于何因呢?

《围城》中的名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一直以来都被人传颂不衰。这部小说构建了一个讽刺的世界,展现了社会中人们的困境与无奈。同时,钱钟书与杨绛的感情也成为了世间爱情的经典之一,为人们证明了爱情的持久与坚定。然而,在他的生平中存在一个争议点,那就是他为何一生都回避谈论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文学成就不可忽视,作品如《狂人日记》等震撼人心。鲁迅的锐利笔触和直指人心的文风,使他成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人物。然而,在鲁迅活着的时代,他是众矢之的,批判的对象也不乏文学界的同仇敌忾。

钱钟书与鲁迅虽然同为文学大家,但相差了近30岁。当鲁迅去世时,钱钟书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还在国外留学,尚未在文坛崭露头角。鲁迅的声望在那个时候已经如雷贯耳,而钱钟书仍是文坛的新秀,对于鲁迅这位前辈,可能是不敢有过多的评价。

尽管后来钱钟书在文坛崭露头角,以《围城》等作品赢得了声望,但对于鲁迅,他总是保持着沉默。是不是二人之间存在什么矛盾和仇恨呢?实际上,这其中的真实原因涉及到两大家族几代人的恩怨与误解。

钱钟书出生在文学世家,他的父亲钱基博是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人,对白话文和新文学抱有保守态度。这种思想观念的不同,使得钱基博与鲁迅之间产生了理念上的冲突。鲁迅曾对钱基博提出质疑,而钱钟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继承了父亲的思想传统,使得他对鲁迅的新文学观点难以认同。

鲁迅是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直接批判国民性,其锐利的笔触使人深感冲击。在他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和小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非常明显,与钱钟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形成了鲜明对比。

鲁迅活跃于文学前线,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那个时代,虽然涌现了很多有创造力的人物,但鲁迅依然是斗士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影响力在文学史上不可忽视。

在鲁迅与钱钟书同时代,他们都是文学界的佼佼者。然而,钱钟书在文学世家的影响下,对于鲁迅的评价始终保持着谨慎和保守。他的闭口不谈,并非是源于个人恩怨,更多是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新文学的保留。

钱钟书曾在公开场合对鲁迅的评价较为谨慎,甚至提到“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但他只适宜写短气,不适宜写长气。”这种评价虽然对鲁迅的短篇小说给予了肯定,但对于他的长篇作品则提出了保留态度。这反映了钱钟书对于文学形式的偏好和对鲁迅文学风格的挑剔。
钱钟书的家庭因素也在他对鲁迅的态度中起到一定作用。他的妻子杨绛与鲁迅的爱人许广平有过矛盾,甚至鲁迅支持了所谓的驱张运动,使得杨绛的姑姑与鲁迅成为一生的死敌。这可能使得钱钟书在家庭层面上对鲁迅心存芥蒂。
总的来说,钱钟书与鲁迅之间的关系不仅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更是因为两位文学巨匠在文学观念和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钱钟书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对新文学的保留,使得他在对待鲁迅时保持了沉默。鲁迅的锐利批判和对传统的颠覆,形成了与钱钟书保守思想的冲突。这种冲突,既有理论上的分歧,也包含了家庭层面的因素。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