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叔同出家,捎信给妻子:你就当我死了,丰子恺:老师出家是必然

[复制链接]
qidi 发表于 2024-8-14 15:07:47|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弘一法师前往青岛宣扬佛法,时任青岛市长决定前往居所拜访,市长盛装出现,随从几十,一起前往的还有诸多媒体记者。
他想弘一法师一定会给自己一个见面的机会,却不想法师没有用任何世俗的理由搪塞他,只是送给他四个字:“睡眠已至。”

法师说得淡然,市长不过是尘世名利的代表,他能奈法师何,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市长大概并不知道弘一法师曾经那么决绝地离开红尘羁绊,过着世人不理解的生活,就已经置肉身于化外。
他的前来不过是自取其辱。
弘一法师的早年生涯
早年间的弘一法师并非如此,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为清朝进士,他乃家中幼子,按照传宗接代的古老规矩,他受尽家族长辈的万般宠爱。

彼时他的名字叫做李叔同,世人都知他是名门望族的少东家,可以随意到自家的商铺支取钱财。
优渥的生活使得他不必早早地为钱财奔波,他将目光浸润到经史子集之中,放到国仇家恨之间。
晚清重臣之一的李鸿章见到李叔同后更是忍不住夸赞道:“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随着年龄的增长的他也逐渐声名鹊起,诗文、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天赋展露无遗。

一首传唱至今的《送别》就是明证,歌词并非是先生无病呻吟地写作,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
先生说那一年的冬天,大学纷飞,白雪覆盖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之上。曾经的好友站在门外呼唤着“叔同、叔同”。
他走出门外,看到站在雪地里的许幻园,年少时期他们意气风发,读书,谈天,论地,永远不用为生计发愁。
可如今站在自己的面前的分明不再是他,好像从某个异度空间赶来的陌路人,陌路人的衣服破旧,头发蓬松,眼神里充满着对人世的失望。

紧接着他看到他的眼泪,眼泪里装着以往岁月里值得眷恋的画面。
许幻园没有多说,久久地望着曾经的故友,道出了两人之间的最后一句话:“叔同,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只留给李叔同一个灰色的背影,雪很快也将背影淹没。
李叔同的母亲并非正妻,这种畸形的家庭地位造就了他敏感的心灵,降落人间以来他穿梭于名利富贵场所。

早已深谙人世的规矩,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朋友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差距,感念两人之间的情谊,故来道别。
然而还未等到做出反应就已离开,风雨飘摇的时代到底安身何处?到底什么是人类的最终归宿。
雪一直在下,冷空气冻红了他的双颊,可是他一直呆立原地,直到叶子小姐唤出他的名字,他才从长久的静默中缓过神来。

叶子小姐知他,奏出庞德奥威特作曲的调子,《送别》的歌词应运而生,成为了千古绝响。
以至于今日歌手在某次痛哭唱完《送别》后说道:“若能写出一首这样的歌曲,就此生无憾啦!”
丰子恺早已感知先生归途
先生细腻如此,其实早早就注定了好了归途。丰子恺先生乃其高徒,在个人书籍中他这样回忆老师:

那是一个夏天,夏蝉聒噪着不停,老师带着和蔼的面容出现,见老师来,我立刻起身相迎,安排先生坐到凉爽的藤椅上。
老师总是不肯立刻就坐,而是先晃动几下藤椅,目的是让栖息在藤椅上的虫子们有个警觉。
慈悲如此,实非凡夫俗子可以抵达的水平。
佛家有规:春日夜间,僧侣不得出门夜行,恐伤路上蝼蚁。

视万物为一体,德行已然近佛。
丰子恺看到老师的举止后心下半是喜悦半是黯然,开心的是老师终于觅得归途,黯然的是师生一场,终究会走上不同的道路。
只是没想到那一天来的太快,他先是听说老师离开学校到寺庙修行,紧接着听到老师出家的消息。
师母带着孩儿前往寺庙,老师拒而不见。

师母是家中安排的女孩,两人之间没有过多的风花雪月。但慈悲如恩师,为何如此决绝,俗人疑子叽叽喳喳,言说老师绝情。
老师一味静默,从不解释,始终微笑看待众人。
他明白老师这一去等于是宣告李叔同的过世,尘世里的妻儿不懂,他们心目还留有一个期盼,期盼老师回心转意,重新回到他们母子身旁。

老师一生看遍风霜雨雪,历经富贵云烟,余生所求不过是灵魂的安顿,如何安顿灵魂,将渺小的自我放入芸芸众生间。
弘一法师的晚年
遁入空门的弘一法师生活极其简朴,平日饮食不过就是一碗粥,一碟咸菜,一块馒头,朋友见他如此,问他何以能如此?
他以一种笑看风云的态度答道:“人生滋味,各有妙处。”

此种境界,远远超越常人,常人又怎能理解弘一法师呢?
除去饮食,他的日常用品极少,唯草席一张,毛巾一面,毛巾还是那种用过多次已经濒临淘汰的布片。
法师曾经可是出身豪门,锦衣玉食,如今对这样的生活甘之如饴,完全出乎常人的预料。
的确,李叔同已经死了,弘一法师的一位新生儿,他的胸腔里装着对万物的疼惜,所谓爱并不仅仅是对你陪伴,爱有大爱和小爱。

法师在顿悟后选择的是大爱。
从他去世后的交代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先生除却了留下“悲喜交加”四个字外,还交代弟子,火化前在四角放上四碗清水。
弟子不解,问他:“有何讲究?”
先生说:“火焰过大,易伤虫蚁,佛家慈悲,不忍杀害任何一无辜生灵。”

临死之前,尚且牵挂此类事件,这样的人岂能是无情之人,若非他给他生活的空间冠之一个名号,我们可以称呼法师为化外之人。
生活在凡俗的人物以偏见评价先生的举动作风,难道可以得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吗?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