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京六旬画家手绘百幅钢笔画,记录中轴线变迁

[复制链接]
dle5374 发表于 2024-8-8 19:54:34|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钢笔画家王忠良也沉浸在喜悦与自豪中。多年来,他绘制了上百幅中轴线上的建筑街景画,那些曾经淡出人们视野的市井风情,都在他的笔下得以“重生”。王忠良用画笔对北京中轴线深情致敬,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变迁,也让人们得以窥视逝去的岁月,感受时光的流转和城市的脉动。
走遍中轴线作画上百幅
走近王忠良的画案,一幅还未完成的景山图稿正躺在桌上。一旁翻开的画册里,上百幅画作将百年来中轴线上的街景展现在眼前:有不同年代的正阳门,有1957年商铺林立的前门大街,有1958年开始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有1974年的鼓楼大街,有见证着700多年历史的万宁桥,还有故宫、天坛、钟鼓楼……每幅画作的下方,都详细标注着不同历史时期这处建筑街景发生的变迁。

在一幅幅描绘正阳门的画作中,正阳门箭楼前的交通工具从人力车、骡马轿车,到1924年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在正阳门下铺轨,再到无轨电车取代有轨电车,然后是自行车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最后是私家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穿城而过。

“这几十年,我是一边画一边感受着中轴线的变化。”王忠良说,上学时他就对老北京文化颇感兴趣,那时的他还没有“中轴线”的概念,只知道北京的中间从南到北是一条直线。他常常拿着交通游览图,沿着这条“直线”到处去写生。从宏伟壮观的故宫到古朴典雅的钟鼓楼,从热闹非凡的前门大街到宁静清幽的景山公园,每一处建筑、每一条街道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如果快步走的话,要1小时50分钟,这条路线我数不清走过多少趟了。”
2022年,“北京中轴线”被确定为我国2024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王忠良由此开始有意识地去记录中轴线。他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游览,而是仔细观察、研究每一处建筑街景的细节和变化。无论是宫殿的飞檐斗拱,还是四合院的门窗雕花,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他常常在一个地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夕阳的余晖将钟鼓楼的轮廓勾勒得更加分明,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砖石的纹理。

如今,67岁的王忠良依然手持画笔和画板,走在这条线上,寻找和记录着中轴线的新印记。再度登上鼓楼,王忠良感触颇深:“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我打心里觉得开心和感动。我们把中轴线上林林总总这么多古迹古建保存下来、修复起来。整个北京随着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也在发生着变化,往美了变、往好了变。

记录中轴线的时代印记
鼓楼大街,是北京中轴线上一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街道。王忠良对这条街情有独钟,他花费大量心血,绘制了这条街从明末清初到如今的不同样貌。在他的画笔下,明末清初时的鼓楼南大街,从北方来的客商都要经过这里,街上的商铺逐渐多了起来,店铺门口立着4根冲天柱,上面挂着字号的招牌,当时的路面还是土路,街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和骡马轿车。民国时期的大街上,店铺林立,旗幌飘扬,黄包车夫在街头奔走,卖货的小贩正在叫卖。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的气象在这里展现,公私合营后很多商铺合并为合作社,过去的冲天柱改成了女儿墙,街面整齐了,卡车、马车、自行车、三轮车满街跑。而如今,现代化的设施与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这条街也成了“网红打卡地”,老字号店铺里顾客络绎不绝,年轻人骑着共享单车,私家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穿行而过。

“这条大街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路段,见证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王忠良画一条街道,不是只画建筑,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街边的商贩、玩耍的孩童、闲聊的老人、路上的交通工具,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时间的流淌。
为了更真实客观地还原过去的街景原貌,王忠良四处搜集资料,还到档案馆、图书馆想方设法搜寻过去的街景画面。“我的一些画是根据档案馆留存的老照片画出来的。那些老照片是黑白的,十分模糊,照片不能翻拍,我经常在档案馆一待就是一天。”王忠良说,之后他会再去查询更详尽的资料,向专家和上了岁数的亲历者请教,让他画中的每处细节都尽可能地还原原貌。
当年由于技术不发达,很多街景和市井风情只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中。王忠良就四处寻访曾在这些地方工作过的老环卫工人、邮递员、园林工人和公交司机。“就说这几幅画中的电线杆,一位老电力工人告诉我,最早的电线杆是黑色木制的,用沥青泡过,耐腐蚀;到后来改成了水泥的,方形带眼儿,是为了减轻重量;再到现在圆柱形空心的,既能减轻重量,外观也更美观。”王忠良说,环卫工人会告诉你街面垃圾的变化;邮递员会告诉你居民住户的变化;园林工人会告诉你街边行道树的变化;公交司机会告诉你公交车型和线路的变化……有些东西在网上是查不到的,要了解一条街道的变迁,就要从不同职业的人口中得知,从他们方方面面的描述中,你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进步和变化。



对于王忠良而言,画中轴线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每个时期的中轴线有其独特的印记,随着时光流逝,很多东西可能会消失。我用钢笔画把历史情景重现,就是为了让它们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留存。所以我必须确保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真实可靠的,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推敲。
画作见证中轴线变迁
闲暇时,王忠良常去他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这里发生的变化,再用画笔记录下现今的面貌。在画作的对比中,北京中轴线的百年历史变迁得以见证。
在王忠良的画作中,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万宁桥也是主角之一。“我年轻时常去万宁桥写生,眼前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王忠良拿出一幅他40多年前所画的万宁桥,画中万宁桥上空挂满了跨河的通信光缆和电线;桥旁立着一座5米多高的广告牌,显得十分突兀;重达十几吨的大通道公交车正从桥上经过。“从画面里能感受到空间很凌乱,作画时我就感觉特别沉重,心想也许有一天这座古桥能恢复原来的样貌。”

这两年,王忠良敏锐地感觉到,万宁桥一带发生了变化:“我感觉万宁桥在‘瘦身减负’。随着电线、光缆逐渐减少,天空开始明朗了,不再杂乱无章了。桥面通过的车辆限速了,好几趟公交车也改变了线路。”如今,站在万宁桥桥头,眼前游人如织,王忠良抚摸着桥栏望柱,仿佛触摸到中轴线的历史脉动。
故宫、天安门、前门大街、天坛、景山公园……王忠良绘制了众多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每一幅画都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先后在多个展览中展出,让人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对北京中轴线的变迁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这样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我的画中,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百姓的生活中。我常说‘老北京在画中,新北京在眼中,未来的北京在心中。’未来的北京中轴线会发展成什么样,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样子,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会变得更加美好。”王忠良说,他计划把这些画作整理成册,让更多的人看到北京中轴线的变迁。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