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迁都南京后把北京改名北平,而南京在新中国建立后没有改名南平?

[复制链接]
BiTiNer 发表于 2023-8-17 02:46: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问题一开始问的是为什么没有改名南平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x7159 发表于 2023-8-17 02:47: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这些当年新政协有过讨论也有纪要。只改北平不改南京是毛泽东的意思,他本人是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只能靠猜。
1949年9月27日:人民决定北平改名北京(下)_中共党史网 中共党史网官方网站
《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组关于国旗国都纪年的意见》

9月25日晚8时,在中南海丰泽园,举行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问题协商座谈会。在这个座谈会上,关于国都问题:
张奚若说:国都在北京,大家是不会有意见的,但就是南京是否要改名,有人提议南京要改名。
黄炎培说:为了省事我的意见北平南京都可不改。
毛主席说:还是改一个字好(指北平改北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weber 发表于 2023-8-17 02:47: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一开始问的是南京为什么不改叫南平,而现在写的是江宁,所以很多回答谈的是南平。
北京改名为北平,确实是当时对名分高度重视的体现。不管北京南京是一些回答所说的俗名也好、官称也罢,既然北京不是首都了,从北京改为北平,确实是合理的。同样的,南京不做首都了,改成江宁,也是合理的。
改是合理的,没改是现实发生的。那么为什么没改呢?
有人认为,是我党胸襟广阔,不计较,所以没改。这是在夸我党,是好事。有人认为,是当时认为改名是封建行为,新朝新气象,没必要改南京的名字。这个说法可能解释不了北平改北京的理由。也有人说,是怕国民党反动派在台湾搞出一个新南京出来。这就有点玩笑的意思了。
在我看来,真正的原因大概没有那么复杂。
人们做很多事情,并不一定就都是深思熟虑的。特别是一些没做的事情,那更不见得就都是深思熟虑以后才不做的,而更可能是真的忘了。
我党建国之初,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略显仓促。这种仓促,导致当时我党尽管很重视名义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将这种重视充分落实到各处。
其中之一就是这个南京的名称上。
理论上说,如果南京不是京师,为什么要称为“京”呢?南京如果是京师,它的法律地位又从何而来呢?
深究起来,这可以说是一个错误。
这个错误产生的根源,往复杂里说,可以说是由于当时没有成熟的行政机构去审视区划命名的问题。往简单里说,就是当时事情太多、过于仓促,所以顾此失彼,忘记了这件事。
其实很多历史事件,固然与时人的精心谋划有关,有时也与执行情况有关。
当年原本的建国计划是元旦正式建国,但是因为担心夜长梦多,提前到十月。这两个月的时间,导致很多事情做得非常仓促。
应当说,我党在建国前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根据地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但是解放战争进展非常快,政权扩张过于迅速,这就导致政权任务变化得太快。同时,原本作为中心政权的陕甘宁根据地则又遭到了敌人重兵清扫,仓促之间,是合并了华北人民政府、组建的中央人民政府。
华北人民政府的组建也很仓促。1948年9月26日,在晋察冀边区政府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基础上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此前的5月20日,晋冀鲁豫、晋察冀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此后的11月18日,制定了《华北人民政府办事通则》,按照“正规的政府,首先要建立一套正规的制度和办法”的认识,开始“由游击式过渡到正规式的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0月31日,华北人民政府完成历史使命,中央人民政府在其基础上建立。
晋察冀边区政府是1938年1月15日以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名义正式成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是1941年9月1日正式成立的。
而原本应当视为中央政府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最初是1937年9月由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组的。在1949年2月又与晋绥边区行署合并。至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你看,变化非常巨大。
应当说,长期的游击战争导致政权建设发生了很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漂流变化。
一个存在十年之久的中央政府,核心领导层离开后就迅速变成了地方政府。而两个刚刚捏在一起的地方政府在短暂正规化建设之后,就迅速变成了中央政府。
1949年建国的时候,这个中央政府的前身才只建立了一年,还极其年轻。好在在此之前进行了多年的政权建设,因此尽管十分年轻,各项工作还是迅速走上了正轨。
或者这样说,抗战以来长期的根据地建设,无意中使我党在各地都储备了一批粗具雏形的行政班子。
但是正如当时所说的一样,“由游击式过渡到正规式的政府”,这些行政班子在处理行政任务上具有一定经验,但是在争夺话语权这方面,还是经验不足。
比如说当时明确说要废除伪法统。粗略的说,法统就是说的合法性。废除伪法统,实质上是彻底否定南京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并断绝其传承。但是实际操作中,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主导司法工作的王明将这项工作做成了废除法律体系,将废除六法全书作为废除伪法统来处理了。
你不能说国民党反动派时期的六法全书没有问题,但是你也不能说这套法律只有问题。毕竟从陕甘宁边区政府组建以来一直到建国之初,我党的司法系统依据的法律体系主要就是六法全书。当然,不排除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以来编订的法律制度,以及我党主持下编订的一些法律。比如说土地法大纲。所以,问都不问,直接废除,这究竟是不是添乱呢?这就不好说了。1956年1月以后,身为法制委员会主任的王明第二次赴苏联治病,从此不再回来。应当说,法律工作一开始就面临着特殊的问题。
建国初期制定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原因是解放以后,干部门终于可以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了,因此亟须制订新的婚姻法作为规范。但是此后大型法律体系就没建立起来,一直要等到1979年才制定出来了《刑法》(不过这也是在此前二十年时间里编制的底稿基础上制定的)。
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式建立时,时代已经进入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这就带来一个大问题:
建国以后三十年间的建设成果,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固定。
我国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要等到2002年(2003年初做了宣布),正式形成是2010年。这个时候,60年都过去了。应当说,当年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十分周全的。
南京这个名称,其实是一个历史遗迹。唐代一度以成都为南京,宋代以商丘为南京,辽以今北京为南京,金以开封为南京,明以今南京为南京。但是今天南京叫南京,还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建国初,我们说要废除伪法统。就南京这个名称来说,其实这活儿没干利索。做得不细。当然,就现在来说,这个情况已经无所谓了。
闲聊几句来说,真要搞几个京城出来,不如以广州为南京,以上海为东京,以西安为西京。
xiaoling 发表于 2023-8-17 02:48: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是叫建康吗?
:对啊,你不是叫范阳吗?
mjp004 发表于 2023-8-17 02:48: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的一般名称是江宁。南平在福建。
题主或许以为袁世凯定都北京改南京为江宁,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改北京为北平,实际是:
1、北平作为府名起自洪武元年,时大明攻克元大都,北伐成功;江宁府则始自南唐。
2、北平的历史:洪武元年置北平府。二年分山东、河南置北平行中书省,九年改北平布政司。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罢北平布政司,建北京,置行在,十九年改北京为京师,俗称北直隶。清代称直隶省,顺天府依旧。民国二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罢京兆地方,设北平特别市。
“北京”作为正式名称只存在于永乐年间,之后称北京只是俗称,直到民国。北洋时期称京兆地方,但京兆从汉到元长期是长安的郡级建制,哪怕不以长安为都的朝代,所以称京兆地方其实是有问题的,改称北平是合理的。
3、南京的历史:北宋江宁府、南宋建康府、元称集庆路,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改称应天府,建江南行中书省。洪武元年罢行中书省,建南京,十一年改称京师,永乐元年仍称南京,俗称南直隶。顺治二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乾隆二十五年置江宁布政司,俗称江宁省。此时江宁同时为县名、府名、省名。民国元年建南京府,二年全国废府存县,恢复江宁县。民国十六年设南京首都特别市。
“南京”作为正式名称贯穿整个明代,清代依然俗称南京(比如南京条约英文版用的就是Nanking)。民国二年正式名称称江宁是因为全国废府存县,当时南京作为府名而撤销,江宁作为县名已使用千年,而无论x京从未用作县名。
zsqffff 发表于 2023-8-17 02:49: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宁,1912年以前就叫江宁,南平在福建。
北  平
江  宁
本朝没这个讲究没改回去罢了。
其实硬要说的话情况也不太一样,江宁对于南京是实打实的古称,从五代开始,到清,断断续续好几个朝代都这么叫。
而北平是明洪武年第一次改称,废大都路改北平府。算上民国满打满算才几十年。再往前的右北平郡和北平郡都不是指北京了,治所基本在内蒙及河北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