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刀郎这次出山会比以前更火吗?

[复制链接]
zhl5025 发表于 2023-8-16 21:14: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相信,他的歌太好听啦!我记得在2004年第一次听他的歌就很喜欢,我相信他这次出山会比以前更火。你说呢!欢迎评论加留言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ylz2008 发表于 2023-8-16 21:15: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比以前火了吧?全民二创罗刹海市,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器 ,各种地方戏曲。某音二创的几百万的点赞视频都有好多。连带着蒲松龄老先生的故居“被迫”营业。当年互联网参与的门槛高啊。现在没门槛了。
wy1130 发表于 2023-8-16 21:15: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刀郎说过他不适合娱乐圈,他不是娱乐圈的人。
刀郎大概从08年开始就极少出现在公众媒体和网络上了。中间为了帮自己的学生云朵宣传,出来过一段时间,然后又消失了。
这几年怀旧风刮得正起劲,歌唱类综艺也像雨后的狗尿苔一样不停地冒出来。我相信以刀郎的知名度和唱功,不会没人邀请他。可是你在任何综艺节目里见过他么?
出了好几张专辑都零宣发,只在贴吧和刀迷公众号上通知了刀迷一下。定居在离这个国家的娱乐中心北京上海最远的地方:新疆。是因为在北京上海买不起房么?
你觉得他想火么?他在乎火不火么?
直到现在,《罗刹海市》热度这么爆炸,刀郎那边一直没什么反应,媒体采访不到,演唱会八字没一撇。
刀郎出山了么?
十月¢潴潴 发表于 2023-8-16 21:16: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遗憾,大概率并不会。

《罗刹海市》带来的,仅仅只是一阵短暂的情绪反弹,迎合的是大众长久以来的压抑心理,以及对自己假想敌的仇恨。

恨这种情绪虽然能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共振,却没办法长久抓住人心。对那英杨坤再有意见的人,也不可能整天把《山歌寥哉》塞耳朵里,除非晚上不打算好好睡觉了。

刀郎之前最火的几首歌,比如《情人》《西海情歌》《冲动的惩罚》《2002年的第一场雪》,表面上是求偶山歌,但真正打动人的却是骨子里的一股悲怆感。听众因何而悲?农民进城时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乡土文化、身份认同、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统都被城市化这台巨型绞肉机打碎掉了。

之所以刀郎能红遍大江南北,不是因为欲望,更不是因为仇恨,而是一群人在伸出手试图抓住失落的美好。

不光刀郎,那时候的流行曲普遍都是撕心裂肺的唱腔,歌词也一股惨兮兮的味。孙楠、张宇、汪峰、阿杜、臧天朔、张雨生、李翊君……莫不如是。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面,就意味着不断接受新事物、抛弃旧事物,任何人任何阶层都逃不掉。城里人虽然日子过得比农村人体面些,但也要面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伦理观念巨变。只不过农村群体更惨,几乎完全被时代抛弃,更加不受关注罢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城市化基本完成,农民进城大潮结束,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在走退出流程,那么附着其上的流行音乐形式自然也要逐渐剥离。剥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几次回光返照,比如广东雨神的《广东爱情故事》、袁树雄的《早安隆回》,但也仅仅只是回光返照而已,和时代有着明显的错位感。

这一次刀郎的支持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当年的城市消费主义风气中丧失了话语权的青年,如今人过中年成家立业,伺机聚起来发泄了一把。但抛开歌词可能的隐喻,曲风上,刀郎其实早已脱离了当年那波群众,转而在走一种小众路线,国风古风乱七八糟烩成一锅,主打一个「爷乐意」。至于粉丝,爱买不买。

这种做派其实很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现状:没必要再为增长而焦虑,因为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焦虑也没用。存量时代下,无论艺术、品牌还是个人生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细分领域,把工作做好就行。比如美国爵士时代的音乐剧,这个形式注定了几乎不可能出名赚大钱,但如果不断精进手艺,在北京上海攒下几百个固定观众,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当然,永远会有极个别天才能敏锐捕捉到社会情绪的最大公约数,辅之以工业化经验,快速定制文化产品,收获巨额利润,比如陈思诚和《消失的她》。但这些作品的影响力持续时间会急剧压缩,因为影视剧每个类型也都划分了赛道,每条赛道上也都挤满了竞争者。

还记得2018年《我不是药神》上映时产生了多大影响吗?不光撼动了舆论,还促成了政策的修订。按当时的舆论传播规律,倘若《消失的她》这种成色的影片上映,讨论期至少能持续个半年左右。但现实是,《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孤注一掷》迅速把注意力分流走,前后一共不过两三周。

电视剧一样。《狂飙》播出时,铺天盖地都是相关信息,除了主演张颂文高叶苏小玎,连冯兵林家川王沛禄这些配角演员都捎带着火了一把。完播后,讨论度断崖式往下掉,现在一片干干净净,几乎就像无事发生过。

再强调一遍,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所谓「深化发展」的本质,就是每一个大行业下都能派生出一百个细分的小行业,每个人只能选其中一个深耕五到十年,再没什么余力去管别的,和博士做课题没差。好处是,高质量产品会越来越丰富,就像瑞士,光靠打磨指甲刀和手表机芯也能把人均GDP堆高;坏处是,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共识会越来越少,再加上算法刻意制造出来的信息茧房,整个文艺界都很难再回到当年一首歌传唱大江南北的光景了。

除非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比如,超越美帝、统一tw、梦回盛唐。

文章憎命达,艺术源于变化。没有了大变革、大增长、大混乱,也就没有了大浪漫,顶多只有小确幸。这是我们这群后现代文艺工作者的幸运,也是一种悲哀。那么我们的任务只能是珍惜这个时代,争取把手头的工作做好一点,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beyond004 发表于 2023-8-16 21:17:2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刀郎其实不过是一只恰巧站在了风口上的猪罢了。
由于众所周知又不可描述的原因,全社会压抑的就像太平洋上空高压的云气团,只是需要一个小小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会形成巨大能量的台风。
刀郎的作品就是那只蝴蝶,它释放了大伙的压抑。
其实这种压抑释放的越多越快越彻底,对这个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都越好。这是顶级文艺作品本该扮演的角色。
可惜由于众所周知又不可描述的原因,现在的简体中文全社会都是一片死寂的沙漠。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我可以预言,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场华夏民族文艺复兴的开始。
因为那磅礴的生命力是不可能彻底压抑死的。
哪怕有世界上最恶毒的洗脑教育加持摧残也不可能。
是生命就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
黎明前之所以黑暗,恰恰因为快要黎明。
duanlihua 发表于 2023-8-16 21:18:0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刀郎不会出山。
若干年后,刀郎人物志,卒年不详,民间有不少关于他的野史,不可考究。
唯一可以考证的:
刀神最后一次出游,只身一人,身跨鸵鸡,手执驼驴,高歌《罗刹曲》,背影消失在大漠绿洲方向……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