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唐

[复制链接]
sifeng 发表于 2024-8-7 13:49:19|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褚遂良)
唐太宗李世民治下,有个叫做褚遂良的大臣。
这个褚遂良,是唐朝名臣,在朝廷里做过很多职务,其中就包括起居郎。
起居郎这个工作,很有意思,属于是那种比较纯粹的文职,主要工作只有两件,一是记录国家发生的大事儿,二是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
要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那么他就需要时刻观察皇帝,要观察皇帝,那么褚遂良一天到晚就总是在皇帝的身边,唐太宗说什么干什么,褚遂良就都会在太宗身边拿着个小本子全都记下来。
有天太宗就对褚遂良说,你每天都记录我的言行,我很好奇,我想看看你是怎么记录的?想看看你本子里的内容。
一般来说,皇帝对臣子的要求,尤其是这种不是很过分的,臣下往往是难以拒绝的,他也没有胆量拒绝,但是褚遂良却直接了当的拒绝了皇帝的请求。
褚遂良说,您看我干的这个职务虽然叫做起居郎,但是本质上我和历朝历代的史官做的是一样的事情,我负责记录历史,记录和皇帝有关的历史,既然如此,历朝历代又有哪个皇帝跑到史官那里,想要去看看史官写了什么呢,这不合适,所以我不能给您看。
太宗又问,我看你一天到晚记的挺勤的,尤其记录有关我的内容比较多,那么平时我要是做错什么事情,说错什么话,你是不是也记录下来了啊?
褚遂良没有犹豫,立刻回答,说那肯定的,那是必须的。
太宗听完没说话,掉头走了。
几天之后,太宗突然把一班大臣叫到一起,挨个点评这些人。
大概是皇帝心里觉得不平衡,因为素来都是臣下写史来评价皇帝的对错,现在他要改一改这个规矩,他要来评说臣下们的功过。
比如,太宗说大臣长孙无忌,说他思维跳跃,懂得随机应变,长于政务,但是其人太过文弱,不擅长打仗。
又比如,太宗说大臣高士廉博览群书,很有文化,官声不错,品德很好,但是做人太过谨小慎微,缺少直言敢谏的勇气。
(唐太宗李世民)
反正朝廷里大大小小这帮人吧,皇帝都是赞美加批评,给出了一些建议,而等到太宗评价褚遂良的时候,却说了一段十分有意思的话,皇帝说:
褚遂良性格刚正,每天总是在我身边,对我很有感情,平时更是一副飞鸟依恋人类的模样,这让我很是怜爱他啊。(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因此,飞鸟依人这个成语就被创造了出来,后世则改为小鸟依人。
现在我们如果要使用到小鸟依人这个成语,一般都是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男生高大威猛有安全感,而女生则娇小可爱,女生对男生十分依赖,我们就说这女生有小鸟依人的姿态,可殊不知,这个成语,最开始其实是来形容皇帝和大臣亲密无间的关系的。
2

中唐时期,有个叫做徐敬业的人,起义造反了。
徐敬业造反,反对的不是李唐皇帝,而是太后武则天。
武则天那时总揽朝政,临朝称制,废黜中宗李显,改立睿宗李旦,这李唐皇帝可以说是被武则天手拿把掐,李唐皇室中人也多被武氏排挤打压。
徐敬业起兵,他就是要反对武则天,要复立中宗李显,他认为不能把帝国的命运交代在一个女人的手里。
(武则天)
要起义,要造反,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你一定要师出有名。
一来你徐敬业是朝廷命官,你起兵造反这就很不合理,二来武则天也没惹着你,也没对付你,跟你也没仇,你凭什么要反对她?
你没有正当理由,你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在后续的战争中也只会沦为乱贼匪徒之流,这都是直接影响士气,以及后续的征兵募兵和后勤支援的。
您说吧,您要是一支清君侧的正义之师,老百姓他就愿意拥戴你,愿意支持你,愿意给你送粮食,愿意加入你,扩大的你的力量。
可如果你是一支乱兵,你在社会舆论这一块就会吃亏,人人讨厌,人人喊打,仗还没打呢,你就输一半了。
徐敬业为了给自己制造合理性,找来了自己的谋士骆宾王为自己写了一篇讨贼檄文。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唐初著名大诗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就是他写的,因此这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
很快,在骆宾王的主笔之下,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横空出世,可以说这篇檄文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徐敬业叛乱的合理性,因为这篇檄文,水平很高,而且写的是非常有攻击性。
全文很长,放在图里了,作者还要摘录几句,以做举例: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请横屏阅读)
檄文写完,很快就被誊抄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拿过檄文,是认认真真,一字一句的看完了。
奇怪,武则天没有红温,也没有破防,更没有大发雷霆,反而是发现这篇檄文,那是用词讲究,对仗完整,用典自然,骈四俪六,情绪饱满,立意准确,十分到位,这简直是一篇妙文呐。
所以看完之后,武则天立刻问这是谁写的,臣下回答,是骆宾王。
巧的是,武则天其实认识骆宾王,而且还对骆宾王很有印象。
几年前骆宾王就在京师做官,这人和武则天相当不对付,对武则天多有不满,时常上疏讽刺,因此备受打压排挤,削官还不算,还被捉到了监狱里,后来幸好碰到大赦,这才被放了出来。
想到这段往事,再看到骆宾王今日写的檄文,武则天不由得感叹:
这么优秀的人才流落民间,这是宰相的过错。
宰相泛指朝廷,而朝廷自然代表的就是武则天自己。
被劈头盖脸的骂了这么一顿还能反省自己,可见武则天这人还是很有胸怀和度量的。
3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紧急避险,带着文武大臣以及杨贵妃避乱蜀中,走到了一个叫做马嵬驿的地方。
马嵬驿,在今天今陕西兴平市西北。
当时玄宗的太子,是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李唐皇室正在路上跑的时候,作为太子的李亨就找到了左龙武军大将军陈玄礼。
左龙武军,当时专门负责护卫皇帝,大将军,相当于这支军队的队长,而且这个时候的陈玄礼是出逃之际的玄宗唯一可以信任的武装力量。
(李亨)
李亨找到陈玄礼,目的就是策划兵变,他的计划是,让陈玄礼带领士兵哗变,杀掉宰相杨国忠,然后再逼迫玄宗皇帝处死杨贵妃。
对于陈玄礼来说,这个计划他是不抗拒的,
回忆起以前的玄宗,年轻有为,励精图治,嗷嗷能干,简直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可自打有了杨贵妃,皇帝就开始怠慢国事,无心理政,每天别的事儿没有,光顾着谈恋爱了。
宰相杨国忠更加可恨,仗着是杨贵妃的远方亲戚,擅权祸国,横行霸道,耀武扬威,简直坏透了,李亨就是不说,陈玄礼也早就想要收拾他了。
所以,计划一提出来,李亨和陈玄礼不谋而合,这才有了后来的马嵬驿之变。
在陈玄礼的带领下,将士兵变,先杀掉了杨国忠,之后又逼迫玄宗处死杨贵妃。
陈玄礼的原话是这样的:
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杨国忠已经死了,那么杨贵妃也不能活着,您要是坚持庇佑保全杨贵妃,那么我们龙武军恐怕就不能再保护您的周全了。
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明皇幸蜀图 局部)
陈玄礼是一个十分纯粹的武夫,在他看来,导致朝廷衰败,江山倾覆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杨贵妃的存在,是她狐媚惑主,导致了玄宗帝王生涯的失败,所以只有除掉杨贵妃,才是最优解。
只能说,陈玄礼看问题太简单了,而且方向也不对。
唐朝的衰败你说和杨贵妃一点关系没有,那不现实,可也仅仅是有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关系。
对于陈玄礼来说,杀掉杨贵妃是最优解,可是对于唐玄宗来说,这是无解的。
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杨玉环的生死,他只能选择一个,犹豫再三之下,皇帝还是选择了前者。
玄宗自然寄希望于,等到自己在陈玄礼的护送下抵达蜀中,然后再组织全国兵力平定战乱,到时候重返长安,自己照旧做圣明天子,但是他不能想到,从马嵬驿之变发生后,他的人生基本上就结局了,后半生只会在无尽的悔恨和寂寞中度过,因为兵变之后,太子李亨选择了和玄宗分兵,玄宗奔蜀中,李亨则奔灵武,而到了灵武之后,李亨更是在没有通知玄宗的情况下直接称帝,玄宗稀里糊涂的被架空,成了太上皇。
李亨的称帝,是必然的,因为李亨从一开始找上陈玄礼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希望陈玄礼杀掉杨国忠和杨玉环,而是希望他一条路走到黑,在兵变中直接把玄宗也给杀掉,这样自己正好顺势登基。
可是李亨忽略了一个问题,陈玄礼几乎伴随了玄宗的整个青年时代,玄宗当年起兵诛杀韦后的时候,就是陈玄礼在麾下效力,俩人的感情那不是一般的深厚,君臣之友谊,李亨根本想象不到。
(唐玄宗李隆基)
所以,陈玄礼会杀杨国忠,会逼死杨贵妃,但却绝对不会做出弑君悖主的行为。
李亨本来想着借刀杀人,借陈玄礼之手除掉父亲,可陈玄礼却选择了继续效忠玄宗,李亨无奈之下才只好分兵。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即便当时玄宗不在陈玄礼的压力下杀掉杨贵妃。陈玄礼也不敢拿玄宗怎么样。
只是可惜,唐玄宗无论是面对兵变还是面对爱情,他都远远不够勇敢。
如果他勇敢说不,如果他勇敢挡在心爱女人的身前,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他还会再回长安,只不过,盛世将逝,风暴已起,而太上皇李隆基,只会孤独的死去。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