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家谈语文|王宁: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

[复制链接]
axlyzyy 发表于 2024-8-7 13:38:1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课标大语文

【作者简介】
浙江海宁人,193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语言文学学部委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宁教授长期从事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是章黄学派重要的继承人,她鲜明地提出且数十年坚守“走适应汉字汉语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的学术理念,学术成就昭著。
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

王宁
导读
新课标颁布后,我们对于学习任务群,实用阅读、文学阅读、语言积累与运用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北师大王宁教授却说: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让我们一探究竟。
我赞同王教授的大部分观点,但对于她说的语文课不是主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看法,甚至去口语化的说法有些不敢苟同。
桑哲(以下简称桑):王老师,您是如何理解“语文课”的呢?您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呢?
王宁(以下简称王):我的基本意见就是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语文课培养的是人文素质,是为了提高人的语言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还有语言交流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它是以书面语为主的。我不是特别同意语文课主要是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能力的看法。我觉得语文课的重要问题是读写,听说的问题是口语向书面语靠拢。书面语是经过精加工的,要让口语比较纯粹、水平提高,就要让口语向书面语靠拢。所以语文教学问题就是口语向书面语靠拢的问题。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不是培养说话,而是培养比较高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关键问题是读写方面的。要读经过精加工的语言,从这里面培养语感,然后让学生写。说话的问题本身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不是说话而是书面语的训练。书面语比较典范的东西会有一些是文学方面的,是以文学为主的。我们所说的文学是广义的文学,不一定是那些纯文学的东西。如果把语文教学的标杆立到听、说、读、写上,那就太低了;如果到了高中还要再深入讲解听、说、读、写,是不是很不对路?是不是调子就比较低了?语文教学不能老是在讲普及,不能过于强调通俗而不去进行雅文化教育,雅文化是咱们文化的尖端的东西。
另外,语文课还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当然语言和思维不是完全同步的,不能完全说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当人的语言和思维都成熟了以后,语言能力是跟思维能力同步提高的。学习语文课的过程就是人类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所谓自身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心能,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心能人的心的能力是以思维为中心的。一个人也许说不好话,可能说话技巧不好,但是不代表他不能思维,虽然没必要把人都培养成演讲家,但我们却希望把人都培养成善于思维的人。当然人的生存能力,跟其他人交流的能力也很重要。不会思维只培养说话很流畅是没有什么用的,我觉得语文课本身还是门培养人的心能的课程,培养人的心能最重要的是要落到思维上
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在文学和语言这两个方面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把语言里面的一些已经总结出来的没有内容的规律硬塞在语文课里,尤其是过去的以语法为中心教学,非常没有道理,说母语的人出错根本不是语法问题。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母语教育、汉语教育。汉语教育的问题不是谁会把语法给搞错,可是很多语法却越弄越让人不会说话。语文教学想要培养语感很重要的是以词汇为中心,而不是以语法为中心。这种倾向就是过分强调语文规律,但抽象化的语文规律不是语文课。
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单纯地强调文学感悟,我也不是很赞成。感悟能力的增长是很缓慢的,必须随着自己的经验的增长而增长。语文课读的是别人的经验,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吸收有用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经验的,没有作者的经验你就感悟不了他所表达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很悲哀的一篇课文能把学生讲笑了,就是因为过分强调感悟而不考虑理性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我觉得语文课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语言规律化解到言语作品里头然后通过言语作品真正来培养一个比较饱满的有内涵的语感,这样语文课就比较有意思学生不但知道文章好,而且还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处。我是反对把中学语文教学完全跟教法来挂钩的,我觉得重要的问题不是教学法,而是一些理念。当然我也不反对教学是有技巧的,但是如果内容都没有理解好,讲再多的技巧有什么用呢?现在很重要的问题是先提高语文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然后再提高他的教学经验,这两个问题都是很重要的。教学技巧不是完全从课本上学来的,靠教学法里面一条一条的机巧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好老师来呢?学校里的教学法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教教学法的老师不是这个学科的专家,也不是语言文学方面的专家,这些方面他们掌握的不是很透彻,因此让学生学一些条条框框,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我还有一个基本看法就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对于吸收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有点食洋不化,对我们传统的一些好的东西,对于语文本身,有所忽略。语文不像别的课,可以忽视传统。我们知道,科技方面咱们中国的一些传统的观念确实是有点拉后腿,但语文课是另外一种性质的问题。语文课传统的汉语,汉字的特点在那里摆着呢,拿西方的理念解决不了语文的阅读。现在语文教学受洋教育博士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人从中研究产生符合我们汉语实际的理念,不要过多地离析它的本质。西方有很多东西并不是前沿,现在人家都不用的东西我们却还往里引,我们的理念就比西方语文教学的理念差吗?我不反对有一些东西要向西方学习,特别是科技方面的东西,但你如果拿语文这种人文教育的东西去西化,不是倒行逆施吗?语文教学要搞轰动效应我就不理解。有一段时间在高中语文教材里语言和文学分科,那是学苏联的结果。我们有很多陷于盲目性的东西。今天学苏联,明天学美国,我们自己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却忽略了。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民族自尊心,没有民族自信心。在语文课上首要的就是要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因为语言是有民族性的,它是有民族特色的。
桑:王老师,现在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有很多看法,您对文言文教学持什么态度呢?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这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发现一些文言文作文,您对这个现象是持什么态度的呢?
王:我比较赞成读文言文,我觉得文言文要从初中开始读,因为语言的记忆高峰一般是在十岁到十四岁,这段时间很容易把一些语言的东西记住,虽然内容不一定懂,但不懂也没关系,可以先储存起来。应该说小时候读的东西我们现在记得非常清楚,到了高中读的东西印象就不是很深。中国的文言文对白话文的影响是很难割断的,因为中国历代不管口语怎么发展它的书面语是不变的,清朝蒲松龄的时代还在使用《史记》和《左传》的语言。对于历代的语言当时的口语都是横向影响,不是从先秦隔代传下来的。应该说我们现代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在古代就已经成熟了;现代汉语的语法基本上是从古代发展下来的,变化也并不是很大。另外关于表达方式的很多精华还要从文言里面去学。所以我觉得对文言文阅读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读文言文的人被搞得很复古,脱离时代,离现实越来越远;另外一种就是真正地去读文言文来充实我们的现代汉语,使得文言文教学跟我们现在的白话教学结合起来。现代汉语的词汇没有文言文的基础是很难理解的,反过来说,如果借助于现代汉语来学习古代汉语,那么古代汉语也会比较容易学。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