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秦腔泰斗冀福记---从秦腔中走出来艺术大师

[复制链接]
help 发表于 2024-8-6 17:28:06|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冀福记先生
冀福记先生、西安易俗社原社长,西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研究员。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客座教授。他生于1942年11月,商州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编剧。,西安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由160多名热心戏曲改良的知名人士在西安创建的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被公认为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这个百年剧社在陕西文化系统举足轻重。

冀福记先生在《西游记后传》扮演接引佛祖
1953年11月他参加商洛地区剧团,演员兼编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担任该团团长期间,主持策划创作演出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担任主演并率团赴京演出,并在全国范围内巡演。他创作大型舞剧《秦俑魂》,在西安歌舞剧院演出千余场,出访三十多个国家。创作中国首部原创歌剧《楊贵妃》,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和日本东京乐团演出,并选为北京奥运会献演剧目。

冀福记先生在《西游记后传》扮演接引佛祖
天资聪颖的冀福记先生,从小勤学苦练,他琢磨角色到了忘我程度。天不负人,16岁那年在商洛道情《一文钱》中,冀福记扮演谭财,第一次登台演出,取得成功,对他来说这是巨大的肯定和鼓励。冀福记先生坦言,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秦腔学习基础,这也为他后来在《屠夫状元》《六斤县长》等剧中的出色表演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后来,《屠夫状元》演红了西安,《六斤县长》在人民剧院连演三个月,而冀福记也被组织上调任西安,出任易俗社副社长,后来又当了社长。

冀福记先生写福
西安易俗社是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的社团,易俗社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和演出实践结合起来,肩负着引领青年戏曲爱好者的重担。出于对易俗社的关心,相关部门打算选一个年富力强、懂戏会管理又能写能演的人再次推动易俗社向前,这样,冀福记被任命,挑起了西安易俗社社长的重担。冀福记先生在易俗社二十年任职当中,集中作管理工作,支持创作,自编自导了秦腔现代剧《郭秀明》,连演二百余场,获中国秦腔艺术节编剧导演奖和优秀剧目奖,被央视录播十八次,创演播之最。 他为甘肃省创作秦腔古典剧《梦回陇西堂》,调京为党的十八大献演。为山西省创演民歌剧《娘啊娘》,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歌剧会演中获奖。为山东省创演反腐倡廉吕剧《双面人生》获好评。

从1985年进入易俗社,到2005年年底退休,冀福记在易俗社工作了二十年,这位易俗社的第16任社长说:“易俗社从成立即以鲜亮的建社宗旨,辅助教育,启迪民众,移风易俗,指引其道。它不仅是西安易俗社,陕西易俗伶学社,还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瑰宝的易俗社。”后来,他又出演了《屠夫状元》《六斤县长》《状元与乞丐》《春草闯堂》等剧目,所演角色引起了轰动,冀福记的名字一时间传遍三秦大地,妇幼皆知,国家一级演员、一级编剧、原西安易俗社社长冀福记先生的半生经历都与“西安易俗社”紧密相连,担任易俗社社长期间,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把西安易俗社的名气和成就推向空前高度。虽然冀老已经退休了,但仍然从事与戏曲相关事业,担任西安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秦腔剧院艺术顾问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梨园学会会长,在戏曲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作为陕西戏剧界的一代大师,冀福记这个名字是一座时代的丰碑。

他把研究易俗秦腔的文化价值视为己任,自觉承担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他和陕西电视台《秦之声》的制片人张宪做了十二年的《老冀说戏》栏目。长安城里,只要提起易俗社就离不开冀福记这个名字。他还曾长期在文艺广播主持《老冀说戏》栏目,主持风格严谨、朴实,内容广博、深邃,成为了陕西戏剧界的“一张名片”。

冀福记先生认为,从易俗社的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地位来讲,这是集教育、艺术为一身的古老剧社。易俗人创作了六七百本戏,更重要的是,他们既把秦腔本体发扬光大,又把其他戏曲的精华融入其中。易俗社还是中国第一家把戏曲从广场搬到了都市,建立了剧场的剧社,这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而易俗社自己上演的剧目都是为辅助教育而创作的。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后,易俗社还培养了秦腔第一女旦角孟遏云,也培养了秦腔第一女小生陈妙华,让女人登上戏曲舞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虽然,冀老虽已退休,仍然担任由他主编的系列“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中的《品评秦腔》和《秦腔与传媒》,选编的易俗社四百余本剧目全部入选《西安秦腔剧目精编》丛书。并在《西游记》《好人李司法》《男婚女嫁》等影视剧中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由于他在陕西戏曲方面的突出表现和杰出贡献,陕西籍大作家陈忠实先生按不住心中激昂,提笔挥毫写下“戏剧状元”四字,字虽少但分量足,包含了文化大家对他的认同和赞扬,在新媒体日异月新的今天,与时俱进的冀老先生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快更便捷的把自己对戏曲的研究所得、经验体会,分享给广大戏曲爱好者。冀福记先生用他的艺术人生来表达时代的声音,他的宽容与善良是承受历练的左膀右臂,他表示,人哪怕经历苦难,却能依然向上,坚韧上进成就生命张力,在自我的不断修养中心怀大我,方能如玉坚挺、如玉温润。
在他担任易俗社社长期间,冀福记先生办了几件大事,影响至今。易俗社老剧场原是座茶园,早于建社十二年前,易俗社创始人捐资购置扩修成剧场。抗战时期剧场门楼被日本敌机炸毁,后来修复。冀福记担任社长后,老剧场除十二根立柱外,全部屋梁板椽均被白蚁蛀腐,剧社多次呈请市文物局拨款复修,但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三百年以上古建,才属文物可拨款修复,而易俗剧场并不符合规定。几经努力,冀福记与美籍华人石培铮合作,投资600万元,修旧如旧。后来在新建成的小剧场,冀福记号召推出假日秦腔演出,票价亲民,这也让西安市民有个固定地方过戏瘾。在他任期间,他还建成了易俗大剧院,“当然,除了改善艺术环境,还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将老剧本整理保管。”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商业地产想买下易俗社所处之地,共建商厦,条件颇为丰厚,冀福记顶着压力拒绝了,这才有了至今古色古香的易俗社小剧场,才有了今天的易俗社文化街区。冀福记说,他至今感到庆幸,为古老剧社的保留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总监文峰 张静 王颖 裴明 罗萍 马春生 东方 李军)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