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有7位军长被授上将,为什么三野16位军长没有一个上将

[复制链接]
wowo0888 发表于 2024-8-6 16:46:56|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5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仪式于北京怀仁堂举行,为了表彰新中国成立前后作出巨大贡献的解放军战士,此次授衔仪式整整筹备了五年之久。
从评选标准到评选对象再到最后的评选名单,每个环节都经过了再三的斟酌讨论,可见党和国家对此次授衔仪式的重视程度。
不过,尽管已经精益求精,但在授衔仪式结束后,仍然因为部分原因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其中三野和四野的上将人数问题就引起了不小的一些争议。

授衔仪式中,四野各军首任军长中共有7位军长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然而三野各首任军长中却一位上将军衔都没有获得,因此,就有不少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何两个同样层级的部队,在上将军衔的获得上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呢?
三野、四野综合对比
毫无疑问,两支部队的军长在军衔上虽然差距过大,但是也正因如此,才显得更为真实可信。倘若真是其中有什么猫腻,又怎会作出如此明显的区别呢?

既然如此,为何两军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这就不得不从三野和四野的过往战绩和功劳开始说起了。
四野和三野在四大野战军中,无论从武器装备、兵力规模抑或战绩战功上来看,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对于三野和四野谁更厉害一点,通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1948年11月,解放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为了适应接下来作战的需要,解放军部队进行整编迫在眉睫,各主力部队由原先的“纵队”改编为“军”。

其中,由原来的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
其中,第一野战军由彭老总领导指挥,他一人身兼司令员和政委二职;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都是陈老总,副司令员粟裕;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总,政委罗荣桓。
三野初始仅有13.5万人的编制发展到巅峰时期大概兵力为58万,而四野因为背靠东北基地,物资充足且还有苏联方面的援助,所以实力发展迅速,从最初的11万人的部队迅速拓展,最后成为赫赫有名的“百万大军”。

从兵力来看,三野四野两支部队初始兵力相差不大,甚至三野还略高于四野,但是四野最初的十一万人中有不少原先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精英战士甚至领导,而三野的13.5万人中不少都是来自各地的普通战士,综合素质略逊于四野。
从战绩上来看,三野四野在解放战争中都战功赫赫,其中,三野共歼灭国民党军数量高居榜首,歼敌人数大概245万人,其中包括了蒋介石五大主力部队中的整编74师和第五军。除此之外,还协助了二野共同歼灭了国民党18军。战役方面更是七战七捷,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野方面也不遑多让,辽沈战役中,第四野战军歼敌48万,解放了东三省。平津战役中,又顺利攻克天津,为最终的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很大贡献。

尽管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四野综合歼敌人数不足三野,但是其立下的战功却不逊于三野,其中更是诞生了诸多支王牌部队,例如38军、39军和54军等。
综上,从三野和四野的种种战绩方面来看,其实两支部队都各有闪光之处,并不好评价其中孰高孰低,不过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领导将领方面,四野确实更胜一筹,这一方面与它创立之处就已经吸纳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总指挥领导与培养有关。
将其关联到1955年的授衔一事上,就能初步分析出为何四野各军长中能有7人获得上将军衔。
除此之外,授衔标准还考虑了两支队伍在抗美援朝时期的贡献,尽管当时四野和三野的精锐部队都曾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有过交战,但是从整体战役来看,当时四野的大部分主力都投入到了朝鲜战场,四野的很多军长都亲身参加了这场“卫国之战”,而三野虽也有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但是仍有很多兵力留在国内进行战后恢复和与国军对峙的工作。

从这方面来看,三野在评选军衔时就不占优势,因为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四野的很多军长在其履历上又添了不少光辉战史,这也使得他们在军衔评定时增添了一些助益。
四野的七位上将
那么,四野被评为上将的七位军长分别是谁呢,他们又因何被评为上将军衔呢?
四野18位军长之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分别是邓华、韩先楚、洪学智、李天佑、刘震、黄司令以及陈明仁这七位将军。

其中,刘震、韩先楚两位将军早在长征时期就已经是红军25军的名将,长征之后,两人更是升任连级干部,等到抗战前夕,因为立下不少战功,两人再次升任师级干部。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役中,二人都先后领导部队作出不少贡献。
职务方面,韩先楚先后担任过八路军时期的旅长职务,以及东北民主联军纵队副司令(后升任司令)一职和40军的军长、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务。因此,无论是从资历还是战功方面来看,他能被授予上将军衔确实在标准之内。
而刘震将军也是如此,他从八路军时期的军旅政治委员到东野纵队司令,乃至后来的军长、兵团副司令,他的履历同样优秀,且职务方面也已经达标,因此毫无疑问地成功跻身上将一级之中。
严格说来,邓华将军的资历要比韩先楚和刘震还要老一点,红军时期,他就已经是师级干部了,只不过当时他主攻的是政工方面的工作。抗战爆发后,一方面是为了顺应部队要求,另一方面也出于自我提升的念头,他又转攻军事方面,在随后一次又一次战争的历练下,邓华将军很快就成为了军政两手抓的人才。
这也为他之后的晋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于职务方面,解放战争后邓华将军先后担任过纵队司令、一军军长、兵团司令员等重要职位,等到授衔时,他已经是身居正兵团级级别的干部了。
李天佑将军和邓华将军一样,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师级干部,后来解放战争后,也做到了兵团副司令员的级别。在四野之中,素有“敢打敢为的虎将”之称,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参加过不少硬仗,七次负伤,但依旧敢于打各种“硬仗”,就连毛主席也曾赞他“真不简单”。可见其作战确实有自己的一套。

洪学智将军也是红军时期的老干部了,当时他担任的是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一职,相较于邓华和李天佑,他的职务甚至还要再高一点。解放战争后也做到了兵团副司令员的职位,在抗美援朝战役中,还担任过志愿军副司令员一职,主要负责抓后勤工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最后提到的是陈明仁将军,他本身是国民党将领出身,后来在解放战争时率部响应我党进行起义活动,为我军和平解放长沙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又担任了我军第二十一兵团的兵团司令员,从特殊贡献和级别上来说,评为上将也是合理的。
由此不难看出,四野的七位上将个个都是实至名归,并未有任何“掺水”之处。而这七人除陈明仁将军外,其余六位无一不是资历非常老,且职务级别都到兵团副司令以上的将领。

那么,在三野的这么多位军长中,就真的没有职务和贡献资历都能被评为上将的人选吗?
1955年的首次授衔仪式,其上将的评选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级别为正兵团级干部,当然,如果副兵团级干部在战役中有特殊贡献的,也可以破格选拔。
对照这条标准,我们参照三野中战功最多的聂凤智将军,解放战争时期,聂凤智将军先后担任了山东军区第五师师长、第九纵队第25师师长、第九纵队参谋长、第九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务,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做到了27军军长的职位。
聂凤智将军在解放战争中也曾立下奇功,在济南战役中,他协助许世友将军成功于8日内攻克济南城,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但是,即使如此,聂凤智将军根据1955年授衔仪式的评选标准来看也只能被授予中将的军衔,因为他的职称等级和资历都不够上将军衔的标准。聂凤智战功几乎算三野诸位军长之首,却也只能被授予中将的军衔,更遑论其他人了。
因此,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中,三野各军长中并未出现一位上将也在情理之中。
首次授衔仪式的授衔标准
1955年的首次授衔仪式意义重大,但是其选拔标准并未真的白纸黑字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究其原因还是考虑到部分作出特殊贡献的将领。例如四野的陈明仁将军,他虽不是我军早期将领,但是在解放战争中能够弃暗投明,并且为最后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加之后又担任了我军兵团司令员职务,几个因素综合之下,才有了他能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机会。

授衔总结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中,共有70位军长参加了评选,其中一野12位,二野11位,三野16位,四野18位,华北军区13位。
这70人之中,被授予军衔的一共57人,军衔最高的出自一野,为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军长许光达,因为贡献突出,被授予大将的军衔。11位大将之中7位来自四野,剩下四位分别来自一野和华北军区,二野与三野均未有上将军衔。

总的来看,各野战军部队军长几乎都被授予中将级别的军衔,少部分特殊原因的除外。从这点来看,三野没有一位上将也并非太特殊,毕竟它还拥有了十位中将和三位少将,这也代表了它过往功绩和资历。
1955授衔仪式对我军的意义重大,不仅表彰了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将士们,也为之后的军队改革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将帅诗词》 作者:李殿仁、吴纪学、马厚寅
《荆楚百位著名将领》 作者:张硕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