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读书 | 探寻三城的“红楼”遗迹,打卡曹雪芹记忆中的城市

[复制链接]
Friendcome 发表于 2024-8-6 16:45:38|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三城 : 南京、苏州、扬州》是一部探访红楼遗迹的散文集。有感于曹雪芹家族与南京、苏州、扬州三座城市的特殊关系,作者首次提出了“红楼三城”的概念,并进而对三城的“红楼”遗迹进行了探访,结合《红楼梦》文本、曹雪芹家世,穿梭于现实与历史之间,从一位写作者的角度揣摩、感悟,颇有心得,发而为文。

《红楼三城 : 南京、苏州、扬州》,陈正荣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红楼三城断想

《红楼梦》写了“两京两州”四座城,京都、南京、苏州、扬州。我说的“红楼三城”是指南京、苏州、扬州。三城在小说中都是实指,而京都则不是,曹雪芹始终没有说京都就是北京,说到京城,作者有时还用“神京”“长安”“进京”这些模糊的说法。
其实,曹雪芹有意在模糊朝代、地址。《红楼梦》第一回说得很清楚: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纵观《红楼梦》全书,写实名的地域着实不多,大荒山、无稽崖、大如州、真真国、平安州等等,都是虚构的。唯有金陵、姑苏、维扬这三座城市在书中频繁出现。在书中,三城与京都构成了“三星拱月”的布局。在现实中,三城又与曹家、《红楼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三城都是历史上光芒四射的古都,又都在江苏,彼此之间很近,多有联系,因此,我提出了“红楼三城”这个概念。
我认为,没有三城,就没有《红楼梦》。

据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统计,南京(包括金陵、应天、江宁、石头城)就出现33次,苏州(包括姑苏)出现16次,扬州(包括维扬)出现6 次,此外,“南省”“江南”“南方”自然也包括三地。南京出现的频次最高。
作者有意用三城的古名,以模糊故事发生的时间。南京第一次出场用的是“金陵”,苏州第一次出场用的是“姑苏”,扬州第一次出场用的是“维扬”。三城出场的顺序为金陵、姑苏、维扬。
曹雪芹很喜欢三城。曹雪芹与三城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作家写什么,不写什么,当然是他的自由。既然他自己说,朝代、地址无考,可又为什么将南京、苏州、扬州三城直接写到小说中呢?因为这三城是《红楼梦》大厦的重要支柱,缺一不可。也可以说,三城是作者之根,是“红楼”之源。

红楼三城中,曹雪芹似乎对金陵情有独钟,这也情有可原,因为金陵是他的故乡,他生于此,长于此,他的童年、少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曹雪芹喜欢用“金陵”这个名字。他把书中最重要的十二位女子冠名“金陵十二钗”。他最初还把小说命名为《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金陵,是南京最早的称号之一。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于是有了“金陵”之名,“金陵”这个名字很有古意。

康乾时代,“两京两州”(北京、南京、苏州、扬州)都是我国大都市里第一方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线城市。
清初,设江南省,统管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三地。又设两江总督衙门,两江总督是江西省、江南省的军政长官。清初,江南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江北的府县也都冠上“江南”二字。
扬州地处江北,但属于江南省,加上它的物候特征、人文风貌都具有江南特色,所以,很多时候也把扬州列入江南范畴。在小说中,曹雪芹有时候用“南省”“江南”“南边”指代,其中“江南”就用了十多次,“南边”用了二十多次。

《红楼梦》第一回写石头想到凡间走一遭,仙僧看它心切,对它道:“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后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投胎之地是南京,“绛珠仙草”(林黛玉)的投胎之地是苏州。这意味着,在小说中,南京、苏州是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而贾家与林家都是诗礼簪缨之族,这里是不写之写。
曹雪芹为何要把两个最主要的人物放在南京、苏州,这是值得深思的。就三城来说,曹雪芹对南京、苏州可能更为熟悉。
如何将三城勾连在一起?
贾政的妹妹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而林如海被朝廷点了盐课,便到扬州担任两淮巡盐御史。除了林如海,贾家与扬州也有关联。
贾雨村与甄士隐在苏州相识,后来贾雨村又到了扬州林如海家做家庭教师。林黛玉母亲去世后,她只好到京城,投靠外祖母家。
这几层关系,把红楼三城串起来了。

《红楼梦》绝大多数时候是正面书写京都贾府,而对南京、苏州、扬州三城很少直接书写,多用侧笔。虽然如此,但也写出了南京、苏州、扬州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符号”。不信请看:南京写了六朝遗迹、钟山、秦淮河、石头城;苏州写了阊门、虎丘、玄墓山,还写了苏州昆曲、刺绣、特产;扬州写了绿杨城郭、运河、隋堤、二十四桥。如果作者对三城不熟悉,是很难下笔的。
当然,作家写一个地方,不会面面俱到,动人春色不须多,有时候点到即止。
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条河,京都就是流,而南京、苏州、扬州就是源。
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棵大树,京都是枝干,那么,南京是这棵树的根,苏州、扬州就是树上的绿叶与花朵。

曹雪芹对南京是念念不忘的。
第二回,贾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蓊蔚洇润之气 ……”
甲戌本第二回写道:“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脂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
江宁织造署内有西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自号“西堂扫花行者”,按照脂砚斋的意思,曹雪芹是故意用“后”字。
曹雪芹在南京的老宅生活了十三四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他的眷念之情。读了此段,我仿佛看见曹雪芹在某一年回到南京,在他家老宅门前徘徊的情景。
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秦淮依旧,老屋依旧,可是物是人非,树倒猢狲散,在老宅门前,曹雪芹一洒忧伤的泪。

曹雪芹写金陵的甄家,写贾府丫鬟鸳鸯的父母金彩夫妇在南方看房子,写贾母生气时说“回南京去”,写贾母回忆小时候老家有个叫“枕霞阁”的亭子,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南京的思念之情。

曹雪芹写苏州,从最繁华的阊门写起,说苏州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写葫芦庙失火,烧毁了整条街,作者这样写道:“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本有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南直是南直隶,即南京,“南直召祸”意思是南京祸起之发端。
“接二连三,牵五挂四”,是不是一种暗喻?苏州李家被抄,接着曹家被抄,杭州孙家的官帽也被摘。想起脂砚斋的话:“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黛玉生于苏州,长于扬州,她对苏州、扬州都有感情。
第六十七回写薛蟠从苏州回来,带回两箱物品,林黛玉看到这些苏州虎丘的土特产时,一下子勾起了思乡情,泪眼汪汪。
第十九回写贾宝玉讨好林黛玉,问她几岁上京,路上见到何景致古迹,扬州有何遗迹,林黛玉就是不答,直到贾宝玉说“嗳哟!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林黛玉见他一本正经,只当是真事,忙问什么事,于是贾宝玉忍住笑,胡诌了一个林子洞的故事,这才吸引了林黛玉。扬州是林黛玉长大的地方,对扬州发生的事情,她自然是关注的。正因为揣测到林黛玉的这个心理,贾宝玉才故意拿扬州说事。
十一
脂砚斋在“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处批道:“是金陵。”而在介绍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本贯姑苏人氏”一句处,又批道:“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
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是作者玩的障眼法?
有人因此而认为姑苏才是小说故事发生的真正地点,甄士隐,就是将“真事隐”去。
十二
扬州人喜欢林黛玉,他们说,虽然林黛玉出生在苏州,可是她很小就到了扬州,扬州应该是她的故乡。直到今天,扬州还有关于林黛玉故居的传说,说故居在文昌中路的两淮盐运使衙门旧址的西侧运司公廨47-51号,这里原先是林如海家在扬州的房产,林黛玉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
可是,不要忘了,《红楼梦》是小说,林黛玉是作者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哪里会有故居呢?
作者:陈正荣
文:陈正荣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