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59年接见左大玢,被指出念错“玢”字,毛主席:回去问问你爸爸

[复制链接]
zxzh0003 发表于 2024-8-6 14:28:53|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由于毛主席对于湘剧这个家乡剧种的喜爱,让学习湘剧的左大玢,在13岁的时候,有幸结识了毛主席。
2020年,在做客《鲁豫有约》的时候,左大玢非常激动地向观众,揭秘了她与毛主席交往的一段故事:不仅多次见到毛主席,还喝了毛主席的君山银针茶……
左大玢:毛主席真的很博学
毛主席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在这样的学习态度下,毛主席的博学,让人十分惊叹!这一点,多次见过毛主席的左大玢,有着亲身体会。

1943年9月,左大玢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左宗濂是国民党的一名将领,母亲郑福秋是一名湘剧演员。从小耳濡目染母亲表演的左大玢,逐渐对湘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3年,刚刚10岁的左大玢,随母亲一起到长沙木楠园的湖南湘剧团小演员训练班办事。在院子里,左大玢看到一群少男少女穿着整齐的练功服在刻苦训练,心里十分羡慕,便驻足观看了起来。
看到左大玢看得出神,训练班的谭老师心想,这真是一个当演员的好苗子,便走过来询问:“你想不想当演员啊?”左大玢点了点头,说:“想,但我怕妈妈不同意。”谭老师说:“我去跟你妈妈说说。”
随后,谭老师把她的想法,告诉了郑福秋。让谭老师想不到的是,郑福秋的态度非常坚决,说什么也不同意让女儿当演员。
然而,一心想当演员的左大玢,在第二年训练班招收学员的时候,趁着母亲郑福秋在外地演出的机会,偷偷地报了名。

郑福秋回来后,得知女儿私下里报了名,十分恼火,对女儿左大玢说:“你多少有点天赋,又不是不能读书,将来当个医生,名声好,有出息。你为什么非要去当一个艺人,浪迹天涯唱戏呢?”
听到母亲这样说,左大玢也不甘示弱,和母亲对峙起来。郑福秋见女儿左大玢的态度很是坚决,便忍下了自己的情绪,对女儿说:“好,既然你这么想当演员,那我就考考你。”
见母亲有所松动,左大玢还真就拉开嗓子,唱了几段湘剧。让郑福秋想不到的是,女儿的唱腔和扮相都很不错,想到女儿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便问:“你从哪儿学来的?”左大玢随口说:“我听你唱的啊。”
后来,郑福秋在一边练,左大玢就在一边学,并且学得有模有样。在这种情况下,郑福秋只好叹了口气,说:“你要是考得上,就上吧。”

很快,经过专业的考试,左大玢顺利地进入木楠园的湖南湘剧团小演员训练班。
1956年,13岁的左大玢,在田汉的带领下,和一群小演员去北京汇报演出。当听说,她们要到怀仁堂给敬爱的毛主席演出时,左大玢十分兴奋,几夜都没睡着,期待着那一天早点到来。
然而,在给毛主席演出的这一天,盼望了好久的左大玢,却没有自己的戏份,只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躲在帷幕后面,偷偷地望着坐在台下看戏的毛主席。望着和蔼可亲的毛主席,左大玢心里对自己说:“原来,毛主席长得是这样的呀!”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从座位上站起来,刚走出去,左大玢和小伙伴们便争先恐后地来到毛主席坐过的座位上,抢着坐上去,好像能感受到毛主席留下的温暖。
1959年的一天,因在湘剧《生死牌》中扮演王玉环,已经在湘剧界已小有名气的左大玢,突然接到通知,要她们到湖南省交际处演出《生死牌》。

从负责通知的那个人的神情上,左大玢猜测:“可能有重要的领导人来了!”
果然,左大玢装扮好,一上台便看见了坐在台下的毛主席。这一下,惊得左大玢把台词给忘了,不断地重复着同一句……
毛主席看到后,笑着对旁边的陪同人员说:“这小鬼怎么了,怎么一直念同一句,是不是忘词了?”
陪同毛主席的剧团领导也笑着打圆场,说:“这小鬼,偷看你,心里紧张,忘词了。”
看到毛主席并没有生气,左大玢冷静下来,台词又回到了她的脑海中,总算把戏顺利地演完了。

回到后台,左大玢觉得自己忘词很不应该,便想着赶紧收拾收拾回家。就在左大玢要出门的时候,遇到了来到后台的毛主席的卫士。卫士告诉左大玢,毛主席觉得她演得很好,他非常喜欢。这让左大玢受宠若惊,她还以为忘了台词,演砸了呢!
接下来卫士的一句话,让左大玢惊得张开了嘴巴。毛主席的卫士说:“
等会儿有舞会,你陪毛主席跳舞吧!

想到自己还不会跳舞,左大玢的心里十分着急。领导得知左大玢还不会跳舞,便把毛主席的警卫员封耀松找来,专门教左大玢跳舞。
还没等左大玢完全学会,摄影师侯波就笑着走过来,拉着左大玢往舞厅方向走了。
来到舞厅后,站在身材伟岸的毛主席身边,左大玢由于心里十分紧张,站着一动也没动。毛主席好像看出了左大玢的紧张,笑着说:“娃娃,跳舞可不能老站着,得动,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

毛主席的话,让紧张的左大玢笑出了声,也没那么紧张了,开始随着毛主席的步子,跳起舞来。然而,由于舞步生疏,左大玢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毛主席。好不容易,舞曲结束了,左大玢却是出了一身汗!
后来,老主席来到湖南的时候,左大玢被安排给毛主席当舞伴,时间久了,两个人逐渐熟悉起来。
一次,毛主席见到左大玢后,笑着问:“你为什么姓左,不姓右呀?”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左大玢,回答说:“我爸爸姓左,我也就姓左咯。”
毛主席看着左大玢,打趣说:“那你怎么又叫左大玢‘fen’了呢?”这时候的左大玢,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了,便说:“主席啊,您念了白眼字,这个字应念‘bin’,而不是‘fen’。”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什么,我念得“玢‘fen’”念错了,我告诉你,这个字是两个音,一个可以念‘fen’,一个可以念‘bin’,你回去问问你爸爸,去看大辞海,莫看那个小辞海,那个小辞海没的,那个大辞海里面有。”

于是,左大玢回去后,便问她爸爸。她爸爸赶紧翻开《辞海》,翻开一看,果然是两个音,并对左大玢说:“他没念错,你怎么乱说呢!”
后来,毛主席又一次来到湖南。左大玢见到毛主席后,对毛主席说:“主席,那个‘玢’字没念错。”毛主席也笑着说:“怎么会错呢,当然不会错啦!”
这时候,在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左大玢心里,才真正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博学。
毛主席:有了学问就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
毛主席的博学,离不开读书学习。对于读书学习这件事,毛主席说:“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早在1910年秋,毛主席离开家乡韶山冲外出求学的时候,就给父亲的账本里夹了他写的纸条,留下诗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走出乡关后,毛主席投考了湘乡县东山学校。在作文试题《言志》的答文中,毛主席抒发了自己立志求学的远大抱负。在看到毛主席的答文时,校长李元圃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堂取了一个建国才。”
1912年,毛主席来到长沙。在湖南省立图书馆,毛主席第一次看到一张世界大地图后,对世界之大,感到十分震惊。在这张世界地图上,毛主席仔细地找到了中国的版图,并驻足良久。

后来,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时候,毛主席受到了老师杨昌济、徐特立等人进步思想的影响,对他们把个人的读书志向与寻找国家出路结合起来,感到十分敬佩。
1917年,毛主席在《致黎锦熙信》中,写道:
“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
1918年,毛主席和蔡和森等热血青年,建立了新民学会,并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学会方针。

期间,毛主席和蔡和森等一些进步青年,在岳麓山上、橘子洲头,纵论天下大势,讨论社会、人生问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感到十分担忧,便呼吁民众大联合,共同奋斗。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毛主席和新民学会的骨干们,决定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去法国勤工俭学,出国学习。经过比较,最终决定以俄国式的革命道路,来“
改造中国与世界
”。
1921年,在《湖南自修大学入学须知》中,毛主席旗帜鲜明地写道:
“我们求学,不是没有目的的,我们的目的在改造现社会。我们的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
为了达到“
改造中国与世界
”的目的,毛主席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最终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治学、救国之道。在毛主席看来,读书不能太过机械,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浅尝辄止。

1939年5月,在中央干部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运动动员大会上,毛主席说:
“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自己懂了一点,就以为满足了。”
1945年5月,毛主席在向大家推荐五本马列著作时,还形象地说:
“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
在和曾志谈到自己读《共产党宣言》时,毛主席说:
“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建国后,毛主席虽然国事繁忙,但是仍然会挤出时间来读书。他读的书涵盖了方方面面,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一些工具书等,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只要是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涉猎。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多读书。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只要是为了读书,毛主席几乎是无条件地支持他们,不仅给他们假期,还给他们资助,给他们推荐一些好书。
在提到经典文学著作《红楼梦》的时候,毛主席对人说,他已经读了5遍。据工作人员的记录中记载,后来,毛主席又特意15次向人索要《红楼梦》,认真地读。
1959年,毛主席在接见上海市委和舒新城等同志时,还特意把修订旧《辞海》的任务,交代下去。并说:“解放这么多年,不能再让人查老《辞海》了。”

《辞海》,作为我国唯一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是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陆费逵,于1915年动议编纂,1928年舒新城等人在原来的基础上主编完成后,在1936年出版的。
《辞海》出版后,被人们称作中国的一位“无声的老师”,一座“无墙的大学”,一直有“对不对,查《辞海》。”之说。
在这样的读书态度下,毛主席经过苦读,才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为了修订《辞海》,毛主席特意向舒新城等人交代任务的事情,说明了毛主席对《辞海》这部工具书的认可与熟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左大玢眼里的“玢”,在毛主席读作‘fen’后,左大玢认为毛主席读了白眼字的原因。

当然,十几岁的左大玢,怎么可能像毛主席那样博学,那样的博览群书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毛主席的潜移默化下,左大玢也受到了影响,逐渐对读书学习,变得喜欢起来。
接着,毛主席好像想起了什么,便问左大玢:“你爸爸姓左,那左宗棠是你什么人啊?”对于这样的问题,左大玢自然是不知道的,便摇了摇头,诚实地说:“不知道。”
毛主席继续问:“那左霖苍是你什么人?”这一次,左大玢没有任何犹豫地说:“他是我大伯。”毛主席一听,还有这回事,便说:“你大伯左霖苍,可是有名的举人啊。”
听了毛主席的话,左大玢也没有思考,脱口而出:“什么举人啊,就是一个逃亡的地主而已。”听到这样的回答,毛主席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后来,在陪毛主席跳完一支舞,中间休息的时候,左大玢看到毛主席水杯里的茶叶,不像她见过的那样,这些茶叶一根根地竖着。于是,左大玢怀着好奇的心情,问:“主席,您喝的是什么茶,怎么都竖在水里呀?”
毛主席笑着回答说:“娃娃,这个你就不知道了。我告诉你,这是岳阳君山的毛尖,是上等好茶呀。”
一听是好茶,左大玢脱口说:“我也口渴了,也想喝您的茶。”毛主席十分大度地说:“你喝吧,我们喝一杯茶,喝吧。”
左大玢:这是毛主席留下来的唯一的纪念品
1963年,毛主席又一次回到湖南。一天,由于没看到左大玢,毛主席便对湖南省委的同志说:“小左哪去了?”

听了毛主席的话,省委书记张平化立即通知了剧团,把左大玢找回来。
看到左大玢后,毛主席非常高兴,便让她唱上一段。于是,左大玢便开口唱了一段湘剧。听完后,毛主席关怀地说:“娃娃,你嗓子有点哑,是不是感冒了?好好休息吧!”
感受到毛主席的关怀,望着毛主席手里的香烟,左大玢笑着说:“主席,我没事。倒是您,您少抽点烟吧。我爸爸说,抽烟对身体很不好呢!”毛主席说:“没事,我就抽一根。”左大玢说:“不行,这么多人呢。”
于是,也没有征得毛主席的同意,左大玢便跑过去,一把把毛主席剩下的半截香烟,夺了下来,按灭了。毛主席也没有生气,笑着说:“这孩子。”
由于毛主席的特殊身份,左大玢想和毛主席合影留念的愿望,一直也没能实现,心里多少有些遗憾。于是,在告别的时候,左大玢便把从毛主席手里夺下来的那半截香烟,偷偷地带了回去,把它装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珍藏起来。

1976年,毛主席去世,左大玢像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心里十分悲痛,一连哭了好几天。
这半截烟头,也就成了毛主席唯一留下来的“纪念品”。多少年过去了,左大玢舍不得丢掉。左大玢说:“每次看到那个烟头,我就能想起毛主席。想到毛主席慈祥的面孔,想到毛主席的侃侃而谈,想到毛主席的博学多才……”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