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少年朱元璋因一句话,让后代记了刘继祖296年的恩

[复制链接]
sun333 发表于 2024-8-3 14:19:35|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在世最不能忘记的除了父母的恩情,还有就是在你落难时,别人对你的帮助和支持,哪怕是一碗水,只要是在你濒临死亡的时候,递上来的,都要永远记得这份恩情。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众多的开国皇帝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朱元璋,他这个人与别人有点不一样,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身上永远有一种农民的质朴,厚道,与真情。在他继位成为皇帝后,他依然是这么做的,只是当时在这个场合不是田地头,而是庙堂上而已。
至正四年,天灾人祸横行不断,地旱无粮食,蝗虫还来闹,这就算了,竟然还有瘟疫,这一年的朱元璋只有十七岁,要按说也是一个大孩子了,也能撑起一个家了,但是此时的朱家真可谓是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朱元璋的父母长兄相继而亡,让这个本来就支离破碎的家面临着破灭的绝望。

本就没有什么主意的朱元璋面对着亲人的尸体,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身为农民,死后却连一块安身之地都没有,说来也可笑,更可悲。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朱元璋就去找那些地主要一块埋葬亲人的墓地,但是那些没有良心的地主一个个都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有一个叫做刘继祖的富户站出来说了一句话:"不用担心,我可以给你一块地,安葬自己的父母兄长,这些是小事情,放心吧!"
此时的刘继祖可能也是出于怜悯之心,对于朱元璋家的情况动了恻隐之心,才做出的此举动,但是刘继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这一举动让他的子孙后代享受了朱家近300年的庇护与供奉。

埋葬亲人后的朱元璋为了生活就出家进入了皇觉寺,但是在元末这个政治黑暗的社会中,就连出家的僧人都填不饱肚子了,最后不得不去外面游历,这才有了见识,经过这几年的磨砺,朱元璋走在了人生的加速器上,慢慢的成为统帅,成为了一方霸主,当他有自己的实力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继祖,那个曾经给他地安葬父母的人。可是当他找到刘继祖的时候,刘继祖已经死了,朱元璋就想着一定要在这个乱世保证刘继祖的后代平安,就把他的儿子刘秀给带在了身边,做了自己的贴身侍卫。但刘秀这个名字听起来太刺耳了,又不是东汉开国皇帝,于是朱元璋就找了一个理由说:你爹的字叫"大秀",你怎么能叫刘秀呢?给你改一下,叫刘英吧!这或许不是什么多好听的名字,但是朱元璋对刘英的好却是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

在刚把刘英接到自己身边的时候,朱元璋势力还不够大,身边的人都要出去打仗,刘英也不例外,但是在朱元璋的实力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不用刘英出去也可以的时候,朱元璋就把刘英留在自己的身边,而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厮杀。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对于刘继祖的儿子刘英该是多在乎了,生怕在战场上刀剑无眼,伤了他,而自己的儿子就没有这个待遇。
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有这样的记载:"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刘继祖,字大秀。"
别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朱元璋亲力亲为,这就是一种不忘恩的表现,这是在古代,就是放到现在,也应该记住别人的对你的帮助,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对你的帮助,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鼓励,都不要忘记,因为你最困难的时候,愿意帮助你的人,才是真心的。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