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苏轼结婚当天,写下一首洞房诗,不料成了千古绝唱

[复制链接]
若无琦事 发表于 2024-7-30 14:33:16|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轼这位伟大人物,直至今日仍在每个人的心中不朽。他在文学、书法、绘画、政治方面都多有建树,甚至在美食方面还曾留下闻名遐迩的“东坡肉”,他实在可谓是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
不过苏轼最大的成就,或许还要数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诗词是诗人人生的折射,苏轼的诗词,或是激流奔涌、或是真情流露,都是他人生经历的最好写照。他的人生也正如他的诗词一般,既充满种种豪情,也有不少无可奈何的时刻。
苏轼的难能可贵之处,或许就在于他的乐观。即便人生已经有了诸多不幸,但他的笔下仍是很少会有对于生活的怨怼,反而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不过他也有伤情的时候,对于发妻王弗,他会在其去世后写词悼念,也在新婚之夜写下一首洞房诗,流传至今也已成为千古绝句。

“不思量,自难忘”的发妻
十六岁那年,王弗嫁予苏轼为妻。虽然年岁尚小,王弗却也已经知书达理,是位温婉动人的好妻子。之所以如此,也与王弗自幼受到的教育和生长环境不无关系。王弗的父亲王方是位进士,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王弗自幼知书达理,既聪明又好学。十六岁时,王弗就嫁给苏轼,成为了苏轼的结发妻子。
那个年代追求成家立业,彼时苏轼十九岁,由于热爱诗书文章,又抱负远大,所以正欲考取功名,实现辉煌人生。但那个年代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也就是“成家立业”,男子婚娶之后再去博取功名,也会更加有动力。
于是苏家便决定为苏轼娶一房妻子,这个选择对象自然而然就转到了世交身上。实际上,早在二人成婚之前,他们就已经相识,并且对彼此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而此番亲事,更是让二人“琴瑟和鸣”。

婚后的王弗更加落落大方,她深知丈夫的才华喜好,所以一直默默做着苏轼的“贤内助”。苏轼喜欢读书,她便常伴在爱人身侧,苏轼有时拿不定主意,她还会为丈夫“建言献策”。据说苏轼还曾让她在幕后倾听自己与他人的谈话,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于苏轼而言,王弗不仅是发妻,更是自己的红颜知己,因此两个人的感情日笃,一度传为佳话。
然而红颜薄命,二人成婚十一年后,王弗就因病去世,去世时只有27岁。她这一走,使得苏轼痛失良人,他在亡妻的墓志铭上写道:“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简单两句话,却将一番深切的思念尽数表达出来。
后来苏轼又曾题写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来悼念王弗,词中那句:“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把他一腔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这位发妻,无论过去了多少年,苏轼都无法将她从自己的心中移除。王弗已经深深植根在苏轼的心中,即便不会刻意提起,也无法忘怀。他们的感情也因为被传为千古佳话。
“洞房诗”中的千古绝句
苏轼与王弗的缘分,不仅仅是夫妻情分,还有其他轶事能够佐证。二人在成婚前,就曾有“唤鱼池”的故事流传,这也是他们能够成婚的好契机。
据说王弗在结婚前,时常喜欢带丫鬟到中岩游山玩水,每每也总能听到父亲谈论起苏轼,心中已然“芳心暗许”。她听闻苏轼喜欢到山水之处读书,于是便悄悄留心关注。然而偶有一次,王弗却被苏轼发现,也令这位年轻才子一见倾心。

后来苏轼在水旁唤鱼,并且鱼果真从水中一跃而起。之后王弗的父亲王方便令晚辈们为这池塘起名,苏轼所起“唤鱼池”率先被王方看到,于是拍案叫绝,谁知王弗所题之名呈上来,竟与苏轼别无二致。自此,两人结下缘分,那时又恰逢苏轼要进京赶考,所以两家就定下二人的婚事。
成亲那日,苏轼欣喜之余,有了作诗的想法,用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这首诗是苏轼激动心情的产物,是他当时好心情的真实写照。其实这首词是“集句”,也就是说并非苏轼原作,而是把这些诗句并列组合,成为表达自己想法的新词。

这首词名为《南乡子·集句》,它是这样写的:“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寇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苏轼在这首词里引用了多位大家的句子,词分上下两阕,上阙描写王弗的动人,下阕描写新婚之夜的温馨。多个诗句引用在此处,有了更崭新的含义,也使得这首词在平仄等方面毫无可挑剔之处。苏轼的才华,在此也可见一斑。

细看这首词,“寒玉细凝肤”,这句把王弗的外表细致描绘,她容颜美丽,皮肤也清透。“清歌一曲倒金壶”,这句是写王弗的歌声动人,让人如痴如醉。王弗也正值青春年华,如同冶叶豆蔻,新鲜有活力,带来勃勃生机。
下阕写洞房花烛的温馨美好,把美好光阴的短暂易逝,以及青春年华的珍贵之处都表现得尤为明显。苏轼这首词,虽然句句不曾出于自己之手,却把那些美好都描绘得极为生动。那些他人笔下的句子,到了苏轼的口中有了更加崭新的含义。从这首词里也不难看出苏轼对这段婚姻的心满意得,他珍惜妻子,也珍惜光阴。

苏轼的才华,在这首词里也有很明显的展现。即便用他人的句子,苏轼仍能得心应手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总结
苏轼新婚当晚写下的这首“洞房诗”,流传至今已成千古绝句。纵观苏轼这一生,无论在生活还是在“情场”方面,都有自己的得意和失意之时。他的诗词浪漫,他的为人更加浪漫,无论过多少年,苏轼的浪漫情怀都是美好的存在,永远不会过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王弗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