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差点考上清华,林徽因不服气,查完试卷后她无话可说

[复制链接]
ジ呼喚ジ 发表于 2024-7-27 22:25:3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老了,当时的聪明一天天消失,所余仅是一片和蔼的平庸和空虚。——林徽因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她还是清华大学教授,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甚至被评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她1904年出生在浙江,祖籍福建,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族叔林觉民是民主的先驱。父亲林长民是在政治上较为活跃的人物,她的家庭很不简单。

林徽因从小就聪慧过人5岁开始启蒙,到了八岁,移居上海,去了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4年,她跟着祖父去了北京,与父亲同住在前王公厂。
1916年,林徽因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她跟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父亲的弟子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到了1921年,和父亲一起回国,继续在培华女中就读。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闲暇时间常常去参加,早年间的这些经历,对她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行万里路总是有用处的。
后来,泰戈尔到中国访问,她与徐志摩,梁思成等人陪同游玩,泰戈尔还专门为林徽因写了一首诗。
随后,林徽因选择和梁思成一起出国读书,毕业后,她又去学了舞台美术设计,在1928年,她答应了梁思成的求婚,婚后不久,林徽因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梁从诫。

这样的文艺女神当母亲,人们都会感兴趣,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要知道,在梁从诫小的时候,他们一家的生活是非常不安稳的,总是四处逃亡,过得很艰难,也有人建议他们去美国避避风头,在那边能轻松点,最起码不用东躲西藏了,但林徽因直接拒绝了,她认为现在是国家最难的时候,他们不应该离开。
然后那人问要是日本人来了怎么办,林徽因淡定的说:那也没什么,真有那一天,门外就是扬子江!

这完全不像个普通妇人能说出来的话,梁从诫也是从那一刻发觉,他的母亲不简单,虽然林徽因外表瘦弱,但内心十分强大。
好在后来战争终于结束,一家人总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四处奔逃的这些年,林徽因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学习上从不曾放松过。
到了考大学的时候,梁从诫想选历史,但林徽因非要让他学建筑,梁从诫犟不过母亲,报了清华建筑系,但是成绩出来后,他居然没考上,而且只差了两分,林徽因不相信,觉得可能哪里错了。

于是林徽因提出要看试卷,拿到卷子后,她审阅了题目,觉得没什么错误,那为什么会差两分呢?直到她看见一行小字,就明白了一切。
原来,儿子梁从诫在试卷上写着:我想学历史!
看着试卷,林徽因有点懵,这是什么意思,儿子是故意的吗?她第一反应是儿子不会做这种事,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她放下卷子,开始深思,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她不自觉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因为热爱建筑,才选了这个行业,现在儿子明明喜欢历史,自己凭什么阻止他,还要把愿望强加给他呢?

想明白一切之后,她就拿着历史系的志愿单回家找儿子了,至此,我国多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
小结:
在能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当然倾向于自己所热爱的,因为热爱,才更有动力。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