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领袖日记:毛泽东不涉政治,蒋介石常骂下属,二者截然不同

[复制链接]
hesper 发表于 2024-7-27 21:57:38|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除了被强制要求写日记的学生,其他能常年坚持写日记的人似乎并不太常见。
事实上,写日记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流行的,尤其是清朝,上至国君大臣下至文人商客都爱写,其中有不少流传了下来,著名的比如号称“晚清四大日记”的《翁同龢日记》、《越缦堂日记》、《缘督庐日记》、《湘绮楼日记》。
除此之外,《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林则徐日记稿》《张骞日记》等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应该说要感谢他们的笔耕不辍,让我们在复盘某历史事件的时候,得到除了正史之外的更多佐证资料。
比如虎门销烟事件,事实上一开始林则徐用的是传统“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考虑到焚烧之后仍有残留,所以改成了“海水浸化法”,关于如何挖池、铺石、放石灰水、浸泡等细节,他在日记都进行了详细记录,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材料。
再后来到了民国时期,要说最有名的、最爱写日记的“达人”非蒋介石莫属,堪称“日记狂人”,而且不仅自己每天写,同时也要求儿子、下属每天写,时不时还会进行“抽查”,以日记观人品,应该说在写日记这件事上,蒋介石是非常情有独钟的。
此外民国时期还流传下来了非常多的知名人物日记,教育界的《蔡元培日记》《竺可桢日记》等,人文学界的《鲁迅日记》《吴宓日记》《顾颉刚日记》等,艺术界的《丰子恺日记》,党外人士的《黄炎培日记》,军政界的《居正日记》《吴稚辉日记》《宋教仁日记》等等。
这里面几乎每一本都非常有价值,对于我们了解民国历史非常有帮助,而且遇到文笔好的作者,其日记仿佛小说,叙事上环环紧扣,描写人物细致入微,活灵活现,阅读时有很好的体验感。

此外,和蒋介石等国民党人不同的是,我党高层政要里坚持写日记的其实不多,或者说目前公开出版的很少,我们熟悉的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没有公开出版过日记。
有些人说他们不喜欢写日记或没有写过日记,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写的,只不过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蒋介石日记:一天不漏,爱骂下属
蒋介石从1915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72年手拿不动笔了才停止,中间持续了长达57年,除去中间有几年的日记因故遗失外,其他几乎没有断更过,偶尔如果忘记了,他都会补记上去,单从这一点来说,蒋介石的毅力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此外,蒋介石日记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让人感觉作者写的时候毫无顾忌,既有涉及机密的国家军政大事,也有人人爱看的家庭八卦、个人私事,同时还有日常生活感悟,单从可读性上来说,也是非常具有值得一看的。

还有,蒋介石日记的另一突出特色就是行文措辞非常情绪化,难听骂人的话比比皆是,比如对宋美龄,一开始刚结婚的时候,日记中称呼其为“梅林”“爱妻”“三妹”,可后来当他受到孔宋两家暗中压制的时候,他又在日记里愤懑写下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后来史学家研究后发现,此“女子”指的是宋美龄,“小人”指的是孔令侃。
再比如对陈诚,20世纪50年代初期,蒋介石常在日记里痛骂陈诚“气狭量小”“懦弱”“不智”,甚至还直接骂他是神经病——“心理全系病态也”,几乎把陈诚贬得一无是处,以此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蒋介石虽然在日记里把陈诚骂得体无完肤,但现实中还是对他委以重任,退居台湾初那段时间,陈诚是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这也说明蒋介石是非常理性的,没有把日记中的情绪带到现实中。

此外,如果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他几乎每篇日记都是以“雪耻”二字开头,这是为何?
原来在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曾制造出惨绝人寰的“济南惨案”,蒋介石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日后必须要日本人血债血还,于此从那之后每篇日记都以“雪耻”二字开头,以此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他的日记转由蒋经国亲自保管,后来蒋经国去世后又转由其幼子蒋孝勇保管,而蒋孝勇去世后则转交给了其妻子蒋方智保管。
后来蒋方智将这些日记带到了国外,2004年在斯坦福大学的动员下,她将这些日记存放在了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后来经过严密的技术处理后,从2006年3月开始,《蒋介石日记》逐步向公众开放,至2009年实现了全部开放。
期间曾有人提出希望可以正式出版《蒋介石日记》,但由于其家族内部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最后便不了了之,而如今想要阅读《蒋介石日记》,必须也只能在美国去调阅。
而且据说胡佛研究所对读者要求很严,不能拍照、复印,不能带纸进去,只能用他们提供的笔进行抄写,每天限时限量限人数,不过虽然程序复杂,但由于《蒋介石日记》的名气很大,且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前去抄写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毛泽东、周恩来的特殊日记
和国民党高层不同的是,我党的高层政要们很少听说有日记流传下来,目前已经出版的、层级比较高的,是建国初期曾担任国务院办公厅主任、1988~1993年担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晚年公开出版了自己的日记——《杨尚昆日记》。
这本书有上下两册共110万字,是目前已知的记录最为详细、层级最高的中央高层政要日记,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本日记只记载了1949年之后发生的事情,对于建国前并没有相关记录,不知是没有记载还是已经不幸遗失了。
除了杨尚昆之外,其他我们比较熟悉的领导人,比如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人,目前没有听说曾有日记流传下来。
对此有些人说他们不写日记,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写的,只不过形式不是我们常见的那样记在笔记本上,而是以工作笔记、生活笔记为主,记录方式也比较特殊。

比如毛主席,据曾担任其秘书的田家英的妻子董边在晚年接受采访时透露,她曾亲眼见过毛主席的“日记本”,是那种用16开宣纸装订而成的“线装书”,外观非常简陋,连封皮都没有,皱巴巴的,颜色也已经发黄。
不明内情的人看到可能都不会发现这是日记,因为毛主席日常写的时候,很少专门标注时间地点天气等常见日记类元素,就是非常随意地在纸上写字,有的一张写满字,有的一张就几个字。
而且据董边的记忆,毛主席用的这种宣纸,上面是没有任何线条的,所以毛主席写起来非常恣意盎然,有时字体比较大的话一张纸写不下几行字,总之像是在练字一样,非常随意。
除此之外,毛主席“日记”的内容也很特殊,几乎都是和生活有关的,比如游泳、爬山、看书、写诗等之类,完全不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数据之类,所以更像是一份生活随笔。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日后这些材料不知是否已经被遗失还是不便公开,如今无法查阅到详细原文。

除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日记就更加特殊了,因为他为了追求简洁明了,是直接在台历上记录的,比如寡欲每天工作要点、日程安排、家庭重要私事和其他注意事项等等,有时是简单一句话,有时是密密麻麻一大段文字。
这显然不是常见的日记本,但如果从内容和写作目的来看,也是一种特殊的“日记”。
其实周总理之所以如此简单粗暴,主要因为这种方式非常节省时间,而且简洁明了,是非常符合周总理日常追求高效率的工作作风。
很幸运的是,周总理这些特殊的“日记”后来都被完整保存了下来,目前是被收藏在中央档案馆。

此外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其实也没有专门的日记,有人说是他们不喜欢写日记或没时间写日记,其实不对,主要还是因为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太特殊。
比如在建国前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们有时居无定所,打一仗换一个地方,日记就很容易丢失甚至落入敌手,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到了建国后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也许是担心一旦流传出去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总之我党很多高层政要并没有专门写日记的习惯,最多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笔记,记录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其他有趣的日记故事
阎锡山的日记:“留晋本”和“留台本”
阎锡山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不过不同于蒋介石的亲历亲为,他有些“偷懒”,喜欢口述日记,有时一天说一段,有时一天说十几段,由机要秘书一一记录后交给他审阅,确认无误之后再交给专人誊抄。
阎锡山对记日记这件事很上心,也许是担心战乱期间容易遗失,他都是要求秘书一模一样抄两份,1949年退居台湾时他带走了一份,就是所谓的“留台本”,还有一份留在了山西,就是所谓的“留晋本”。
不过阎锡山羁旅台湾期间,曾多次审阅并修改以往日记,因此“留台本”和“留晋本”在个别词句上还是稍有差异。
另外阎锡山日记的内容其实和蒋介石的差不多,主要有六大部分:一是重要事件的全程记录;二是重要信件的收录;三是重要文件的记载;四是阎锡山本人的诗词大作记载;五是其个人工作生活的感悟记载;六是阎锡山家庭里重要私事的记载。
不过跟蒋介石不同的是,阎锡山日记的行文措辞相对比较“官方”,没有很多激烈情绪词句的体现,绝大多数时候都在操心政务国事或个人修身养性之类,所以现在看到的《阎锡山日记(1931-1950)》也被后人称是“山西王”的三十八载治晋心得。

胡适的日记:爱打牌,常反省
《胡适留学日记》号称是民国五大日记之一,记录了1911到1917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的事情,内容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关于生活起居、读书心得之类的。
因为他常常在日记中写到爱打牌,据说前后写了不下35次,因此成为后人调侃胡适的一个梗。
但其实联系上下文看的话,胡适打牌并不是那么上瘾的,只是中间少数几个月是比较频繁显得上瘾,其他主要还是学习读书为主,不过总的来说这对于我们了解胡适这个人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季羡林的日记:爱吐槽,真性情
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记载的是1932年~1934年期间在清华读书的事情,内容大多都是关于读书、抄书、买书、写书之类的,不过季老的行文措辞非常有意思,非常爱吐槽,时刻流露出真情实感,读后令后人忍俊不禁,其中少量“吐槽”摘抄如下。
1932.9.11 “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1932.9.23 “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1932.12.21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1933.4.29 “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
1934.3.13 “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钱学森的日记:内容太机密,连亲生儿子都不能看
和胡适、季羡林等文人的日记比起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日记就非常特立独行,真是典型的“工作日记”。
其中钱老很少写生活琐事,几乎都是关于火箭、导弹之类的,前后积攒了有十几本,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各种数据、图画等,既是他多年工作的成果,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导弹史,这些东西放到现在都是“无价之宝”。
而且因为日记里的内容涉及了太多国家机密,钱学森很少拿出来给别人看,直到今天都被锁在国防部的保险柜里,据说连钱学森的子女都不被允许查看。

总之,不同人写的日记,因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目的,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
比如有些人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行文篇幅、内容逻辑并不太讲究,遣词造句上更是“放飞自我”,比如蒋介石,在日记里说了很多家庭隐私还时常骂人宣泄情绪。
而还有些人不光是写给自己看,还想传给后人看,因此从内容到格式都非常考究,比如曾国藩,他的日记涉及了修身、养性、读书、治学、治家、为官之道、处事之方等诸多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直到今天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