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一封海战经验报告送进中南海,毛主席看后大笑:方正平行哩

[复制链接]
单行道 发表于 2024-7-27 21:43:15|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1965年8月6日,一场以我击沉敌2艘舰艇的海战宣告胜利结束。战后,时任海军南海舰队政治委员的方正平主持起草了一封“‘八·六’海战经验总结报告”。
不久,这封报告被送进中南海,由毛主席亲启。毛主席翻阅后,大笑着说:“这方正平同志行哩!”

海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毛主席问候方正平
1956年6月,海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6月11日,方正平作为代表来到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多年后,方正平回忆当时的心境时说:“那时,既兴奋又紧张,心里上上下下的。自1939年5月离开延安,已经整整17年没有见到毛主席了。”
毛主席在接见代表的队列前,指示海军要抓技术,抓设计。望着毛主席那熟悉的面容,听着毛主席那未改的乡音,方正平倍感亲切。
接下来,照完相后,毛主席又在怀仁堂右侧的休息厅,亲切接见了海军少将以上的军官。快到方正平跟前时,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海军中将礼服,向毛主席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毛主席惊喜地说:“噢!方正平,你离开延安后到哪里去了?听说你到湖北去了?”
方正平激动地回答:“是的,到新四军去了。”
“我想起来了,是五师。你们干得不错。”毛主席笑着继续道:“你现在在哪里工作?”
方正平说:“在海军,在南海舰队。”
毛主席点了点头,勉励说:“干海军好。要好好干,继续努力,干好海军,把海军建设好。南海战略地位很重要,要把部队工作做好。”
方正平当即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会努力的!”
时隔多年,毛主席仍然记得他,这对方正平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这也让他回想起过去与毛主席相处的经历。
1930年12月下旬的一天,方正平随红三军团第五军一道,在江西宁都县小布镇参加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召开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
方正平记得,那天,在冬日的暖阳下,会场上人头攒动,红旗招展。主席台柱上挂着毛泽东亲自题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此时,读过一年多私塾、参军后又住过2个多月随营学校的方正平,读着对联上的字,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接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总政委毛泽东走上主席台。作为排长,方正平站在离主席台不远处。
掌声落下后,毛泽东声音洪亮地说:“蒋介石以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率领10万大军,对我苏区进行‘围剿’。当前敌人大兵压境,局势是紧张的。可是我们有足够的条件制胜!”

接着,毛泽东从6个方面一一列举了克敌制胜的有利条件。最后,毛泽东举起手臂,领着大家高呼口号:“勇敢冲锋,奋勇杀敌,多缴枪炮,扩大红军!”方正平跟着振臂高呼,一时间,口号声响彻山谷。
此次誓师大会,对方正平的军旅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他被部属誉为“宣传鼓动家”。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建并开学。红一军团第四师特派员方正平从西征前线被召回瓦窑堡,成为了红军大学一期一科学员。
在开学典礼上,毛主席发表讲话:“你们都是经过长征的同志,经受了极为重要的锻炼和考验。但这只是第一冲,这不够,还必须有第二冲,这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迎接民族革命大风暴的到来!”

毛主席的这番话,对方正平的思想触动很大。长期军旅生涯养成的冲锋在前、不甘人后的性格和作风,使方正平生怕学习成绩落在别人后面。于是,他废寝忘食,挑灯夜补。就这样,尚未毕业的方正平,即被教育长罗瑞卿点名留在学校担任第二科政治委员,与科长苏振华一起从事学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1937年1月,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方正平记得,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每人每天3分钱菜金,吃小米,点油灯,以窑洞为教室。一次,毛主席在给学员讲课时,说:“你们这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主席这句风趣的话,在方正平听来,既是鼓励,又是鞭策。之后,他带领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平整土地,美化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与此同时,全国抗战正如火如荼,方正平同其他在抗大工作的同志一样,都希望能到前线去。
1938年3月30日,方正平等30名抗大干部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来到了毛主席的窑洞前。见面后,毛主席轻松地问道:“听说你们中有的同志不安心,要求上前线?”

方正平一听毛主席提出这个问题,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发言:“我想上前线杀敌立功!”其他同志也纷纷响应。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前方需要人,后方也需要人嘛!办学校是组织和壮大抗日力量的有效办法,我们需要继续办学,培养大批干部。”
顿了顿,毛主席走到方正平的跟前,笑着说:“谁不愿意在后方,我就偏要把他留下来。”这时,毛主席见方正平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便风趣地说:“你们要像母鸡一样,把一窝窝小鸡孵出来,送到前线去。”
这次谈话后,方正平在抗大学习工作了3年。期间,他与毛主席走得非常近。
方正平上书毛主席,请缨上战场
1938年12月1日,毛主席出席抗大第三、第四大队的毕业典礼,作了《愚公移山》的演讲。演讲结束后,第三大队有几个学员觉得还不过瘾,想请毛主席再讲点。
毛主席爽快答应了,他对三大队的大队长方正平说:“考虑到你们大队有几个红军干部中队学员就要上前线,他们离校时,我要再见见大家,讲几句话。”
那天下午,方正平把学员带到毛主席住地附近的一块玉米空地。他独自去请毛主席。可刚进院子,就被拦下。警卫员告诉他,毛主席又是工作了一夜,现在刚起床。于是,方正平退了回去。
学员们见方正平一个人回来了,以为是情况发生了变化。看着大家失望的表情,方正平连忙解释说:“主席有夜间工作的习惯,现在刚刚起床。等一会儿我再去请。”
过了一会儿,方正平又一次到了毛主席住处。正在吃饭的毛主席见到方正平进来,笑着说:“不急,不急嘛,我还没有吃完饭呢。”只见警卫员端上了大米和小米掺和在一起煮成的杂和饭,佐餐的仅有一盘辣椒。方正平为之一惊!

刚吃了几口,毛主席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部队现在在哪里?”
方正平连忙报告说:“已经带来了。”
毛主席马上放下碗筷,着急地说:“你怎么不早说!部队已经集合了,那得赶紧去,不能让大家等我一个人。”
毛主席这种心里装着学员,处处为学员着想的精神,令方正平深为感动。
1939年4月初,方正平奉命带着第三大队,到离延安百余公里的瓦窑堡独立办学。出发那天一早,毛主席特意赶来为方正平部送行。
毛主席对着大家风趣地说:“同志们要离开延安了,我不讲别的,瓦窑堡有狗,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一条打狗棒。这条打狗棒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到了瓦窑堡后,方正平见识了国民党县长田杰生的挑衅和破坏。对此,方正平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积极组织第三大队构筑攻势,抓紧进行自卫准备。
就在方正平与国民党县长斗争之际,武汉沦陷了,方正平料到敌后战场将需要大批干部,便动了上前线的念头。于是,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上前线带兵打仗的请求。
信送出去后几天没消息。正当方正平不安的时候,毛主席回信了,信中说:
方正平同志:
你的来信悉,甚慰。你对革命是有功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工作很重要。现在学校很需要人,你也走不了。
为了培养干部,你要在抗大安心工作,现在不能离开,以后有机会再说。
毛泽东
收到主席的回信后,方正平上前线的热情又被浇灭了。
过了些时日,方正平从延安来瓦窑堡的同志身上打听到,中央决定从抗大抽调干部到河南敌后去组织抗日武装。此时,早就梦想上前线的方正平又坐不住了。
5月的一天,方正平接到学校政治部的电话:“总政首长请你到延安谈工作。”放下电话,方正平已经猜到了八九分:一定是上前线的机会来了。
随后,他急忙带上警卫员向延安奔去。

来到延安,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告诉方正平:“你的要求,主席向我们交代过。现在少奇同志从中原来,向中央要干部,到中原敌占区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特别强调要从抗大抽调大队一级干部。”
顿了顿,谭政说:“明天上午,少奇同志找你谈。”
第2天上午,方正平到了刘少奇的住地。见面后,稍事寒暄,刘少奇便直奔主题,严肃地说:“日寇企图进攻河南,我们要在敌后组织群众,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组织上准备派你到河南去工作,你愿意吗?”
听到这话,方正平高兴地说:“当然愿意。我天天想的就是到前方去打日本鬼子!”
这次因为走得匆忙,方正平没有顾得上向毛主席辞行,便以八路军第129师上校参谋的身份,率部赶赴河南,自此在豫鄂边区开启了一段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
1949年8月初,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在长沙率部起义。尔后,毛主席三次电告林彪,要求迅速派得力干部领导这支部队的整编与改造。

9月上旬,正在河南执行剿匪任务的第4野战军第58军政治委员方正平,接到电令:速到军区接受新的任务。
方正平稍作交代,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征战十个春秋的中原大地和生死与共的豫鄂边区父老乡亲。
见到方正平后,林彪对他说:“经中央军委同意,这次调你到程潜、陈明仁起义部队去工作。要团结改造起义官兵,尽快把这支旧军队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方正平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接下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陈明仁任司令员,方正平任政治部主任。就这样,在方正平的努力下,使整个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八·六’海战,毛主席批示方正平经验总结报告写得好
1951年11月,方正平调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从陆上“猛虎”转身为海上“蛟龙”,方正平欣然接受组织安排,立即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1953年7月至1954年1月,方正平先后2次主持召开军区海军政治工作会议。会上,他号召政治干部好好学习,开动脑筋,钻研技术业务,掌握新的本领。1964年6月,方正平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海军南海舰队政治委员。
7月2日,台湾国民党军派出2艘输送船,企图在广西登陆,将一众特务偷运到大陆。接到报告后,方正平第一时间向广州军区领导电话报告情况和舰队部署,同时下令舰队编队出海拦截。最终,一敌舰被击沉,毙敌、俘敌70多人。
战后,方正平主持战斗总结会,特意强调:“这一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我们一定要看到敌人还是会来的,因此要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把一切工作落实到搞好战备、争取更大的胜利上。”

与此同时,军委指示,南海舰队领导机关由广州迁往湛江。事后,毛主席对方正平指挥舰队机关的千里大迁徙,给予高度评价:“我指示南海舰队搬家,我是7月份讲的,方正平他们8月就搬完了。很好。”
1965年8月6日凌晨,在福建漳州东山岛附近海面,又一场海上歼灭战悄然打响。台湾国民党海军出动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小型猎潜舰“章江”号,企图到闽南沿海袭扰破坏。
在方正平和吴瑞林指挥下,我南海舰队6艘鱼雷艇和4艘护卫艇组成突击编队,集中火力围攻来犯敌舰。
据方正平回忆:
这场海战,从我舰艇出航到返回基地,历时12小时45分,与敌舰战斗持续3小时43分,最终以我击沉敌2艘舰艇而胜利结束。
很快,“八·六”海战捷报送到中南海,毛主席指示:“‘八·六’海战要公开发表,可以对外扩大宣传!”
8月17日下午,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战部队代表。

第2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各报都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刊载了这一消息,震动了全国。接着,国际上各大电讯社、报纸也纷纷报道了这次海战的消息,普遍认为国民党军队的绝对海空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解放军正在逐步取得近海制空权和制海权。
毛主席对这次海战胜利,非常高兴。他对身边人讲:
“从太平天国、甲午战争以来,我们都是在海上挨打,都是丧权辱国。这次我们打掉敌人的2艘军舰,为国争光,打翻身仗,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海战的重大胜利。”
战后,由方正平组织起草的‘八·六’海战经验总结,其中有写道:“高速炮舰优越,快艇战法欠灵”这十二字。毛主席看过后,对方正平等海军干部同志大加表扬,并批示:“仗打得好,总结也写得好。”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