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平凡的世界》:孙玉厚的孩子们,为啥个个是好样的

[复制链接]
longxx888 发表于 2024-7-27 21:30:53|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可以称之为“宝藏”的书籍,路遥能凭借它获得茅盾文学奖,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全书共三部,通篇100多万字,讲述了1975年到1985年之间,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故事,主角是双水村农民孙玉厚的大儿子孙少安和二儿子孙少平。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从构思到整理资料再到写下最后一个句号,用了整整6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路遥和家人聚少离多,但他依旧深情地爱着自己的女儿路远。贾平凹评价路遥是作家的同时,也说他是“政治家”。不错,《平凡的世界》中有大段来自《人民日报》的社论,这说明路遥很关心政治。但在笔者看来,路遥也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否则他也写不出“孙玉厚”这个形象。
孙玉厚是只个朴实的农民,他有4个孩子。老大孙兰花,嫁给了“逛鬼”王满银,她本来是孙玉厚最不放心的孩子,但后来也“守得云开见月明”;老二孙少安,18岁就成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后来又开砖厂,又盖学校,成了双水村的村委会主任;老三孙少平,高中毕业,回家当老师,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双水村,去了外面闯荡世界,最终成了一名工人;老四孙兰香,自小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

可以说,孙玉厚的4个孩子,个个都是好样的。很多读者在看《平凡的世界》时,都会把目光集中在这4个孩子身上,的确,路遥对这4个孩子进行了大量的描写。他们精彩的人生履历,让人想不注意都难。但在笔者看来,这4个孩子的成功,离不开他们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他们父亲孙玉厚的培养。
等等,孙玉厚有培养过他的4个孩子吗?孙玉厚从一开始就是以一个年迈的老者形象出现的,而且他也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不然大儿子孙少安也不会辍学回家,当起了农民。大女儿孙兰花,更是一直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从这个角度看,孙玉厚不仅没有能力,而且还有点偏心。不仅如此,他还很软弱。当大女儿看上好吃懒做王满银后,孙玉厚虽然看不上这个女婿,但还是屈服在了大女儿的倔强下。

可在笔者看来,孙玉厚绝非真的无,他能是一个平凡又成功的家长。以上所说的种种,当然是体现了他的平凡,但他还有很多不平凡的地方。首先,他自己就不平凡。孙玉厚和双水村其他土生土长的农民不一样,小说中有交代,孙玉厚16岁时就出去闯荡过,曾经翻山越岭几十天,给山西商行驮瓷器,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眼中的世界,和其他双水村农民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虽然他到最后并没有成为“成功人士”,但年轻时走南闯北的经历,还是告诉了他一个道理:有知识,就真的可以改变命运,他对这个道理始终深信不疑。所以,他会全力支持自己的弟弟孙玉亭去念书,至于后来孙玉亭的不争气,则是他自己的选择。孙玉厚是个好有担当的哥哥,孙玉亭再怎么不争气,那也是自己的弟弟,给他娶媳妇,让他住窑洞。该做的,能做的,他都做了。

后来,他自己有了儿子,就继续让儿子念书,尽管这个选择,会让他更加辛苦,也会让他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干活,但他依然会做这个选择。所以,当大儿子孙少安不得不回家务农时,孙玉厚才会那难过。他没有为家里多一个劳动力而高兴,反而觉得对不起孙少安,要不是他自己没本事,孙少安也不用小小年纪就下地干活。
小说里还有一段,孙玉厚的四女儿孙兰香,也要回家帮助爸爸和大哥干农活,孙玉厚为了不让大儿子的悲剧重演,坚决不同意。于是孙兰香也安心回去念书,最终成了重点大学的高材生,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家里有一个大学生,就足够家人炫耀很久很久了。孙玉厚和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他是打心底里认可了读书人。生在一个世世代代“面朝天背朝天”的地方,又是在没吃没喝的时代,他能有这样的想法,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即便是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也还有人说“读书无用”,甚至有人呼吁废除高考制度。倘若真的废除高考制度,那些如孙少平,孙兰香一样的寒门学子,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岂不是更加艰难?所以笔者说,《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可以称之为“宝藏”的书籍,孙玉厚就是一个“宝藏家长”。但是,支持读书,只是孙玉厚可以培养出4个优秀孩子的原因之一,孙玉厚还有一个成功之处是,他有着独特的眼光。
比如大儿子孙少安要开办村里头第一家砖厂了,村民们都来道贺,孙少安也笑容满面的,明明是一件好事,但孙玉厚却总有些担心。他不识字,所以也不太明白开砖厂能干嘛,他只知道,孙少安从来没开过砖厂,没有经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果然,孙少安的砖厂要倒闭了。在这时候,孙玉厚也没有指责孙少安的冒险,而是默默喊孙少安回家吃饭,告诉他没啥大不了的。

再比如当二儿子孙少平告诉他,自己想出外闯荡时,孙玉厚表示支持,并且还让他去询问了大儿子孙少安的意见。当时孙少安虽然已经和贺秀莲结婚,但又开了砖厂,家里只会越来越忙,劳动力不足。刚好孙少平当老师满了三年,可以回家帮忙了,但孙少平又一心想走出农村,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不留下来对不起大哥,留下来又对不起自己,左右为难之际,父亲告诉他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倘若当初孙玉厚希望他留下来,那么双水村可能会多了一位农民企业家,大牙山煤矿场就少了一个优秀工人,而且留下来的孙少平也未必会真的高兴。
另外,孙玉厚让孙少平询问孙少安意见这一点,也做得极好。从古至今,独裁是很多家长都会有的毛病,当孩子反抗家长的独裁时,家长又会抛出一句“我是为你好”!但是孙玉厚没有,他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而他的尊重,也会让这个家庭更加和谐。

小说里,孙少安也是一个对自己弟弟很好的人,他一直都很支持孙少平的想法,即使孙少平“夺”走了孙少安读书的机会,他也毫无怨言,这得益于孙玉厚的言传身教。还有,孙玉厚也是一个很开放的人。在那个时候,“分家”这种事情,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但是不分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老人会成为年轻人极大的负担。孙玉厚和孙少安分家,是大儿媳妇贺秀莲跟孙少安提出的。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时间长了多有不便,但朴实憨厚的孙少安当然不同意。
原因无他,分家以后,父亲需要照顾年迈的奶奶,还要供养正在上学的妹妹,日子将会更加艰难,而且说出去也不好听。但是孙玉厚及时打消了孙少安的顾虑,他的想法是,趁他身体还算硬朗,让儿子过几天轻松点的日子,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能不能干成,就各自凭本事了。最后,孙家到底还是分家了,不管刚分家那会儿,孙少安有多难过,孙玉厚也不理会,从这一点上来说,孙玉厚一个老年人甚至比年轻人还开放。

如今我们总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样的话也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孙玉厚身上的很多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有这样一位好父亲,培养出4个优秀的孩子,简直是一件理所因当的事情。但孙玉厚只是一个虚拟人物,能够创造出孙玉厚这样一位家长的路遥,想必也是一个对女儿路远寄予厚望的好父亲。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