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都在为战争做准备,会演变成世界大战吗?

[复制链接]
tainesun 发表于 2023-8-15 13:09:4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世界都在为战争做准备,会演变成世界大战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qiyecha 发表于 2023-8-15 13:10: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能帮我找到这篇文章


写的太好了,想再看一遍结果被删了
———————————————————
感谢 @跟着流星找出口 提供的截图
我放在下面了,如果回答被删了再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yhc8325 发表于 2023-8-15 13:10: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上就不说了,就那下饺子的速度,我可不相信是为了打一个破岛准备的。
只能说说我们身边看到的。
就这两天闹的最凶的成都,把周围的农田全部改成了永久基本农田这事儿,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西南F4的粮食自给率。
可以说,一旦出事了,整个西南地区都得靠盆地这点土地养活。
而如果按照原来的农业生产,每年的粮食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高标准农田。
而永久基本农田早在22年就定过调的,将来会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就是荷兰那种。
去年在四川的其他地级市也开始各种建设高标准农田,各种搞退林还耕。
我媳妇他们老家自贡大安,山顶上都没放过,全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上次回去的时候看了一下,那种农田可以说是老子小时候背红薯时梦寐以求的那种。
只是就去年大旱,这种高标准农田的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
就这事儿,今年如果没有去年那种大旱,估计就能看到结果了。
Prety 发表于 2023-8-15 13:10: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不说备战,从去年开始,在基层工作过的都知道,这两年国家抓粮食生产,耕地非粮化,抛荒抓的有多离谱,就是倒贴亏钱,也要把每一寸土地的粮食种起来,你跟我说这不是备战,是什么。
janbo 发表于 2023-8-15 13:11:0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能有效阻止战争发生的手段,就是真正的认真准备一场战争。
和平不是乞求来的,也不是别人赏赐的,自己不被攻击来自于威慑,多方之间的和平来自于互相威慑的平衡。
这种威慑当然有各种手段,有核威慑,有普通的军事威慑,有经济威慑、政治威慑、文化威慑。当然仍以核威慑和军事威慑为主。
神经 发表于 2023-8-15 13:11:2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逆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因为第三世界的生产力正在提升,欧美国家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在下降,而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产能输出占比越来越高,输出价格也在慢慢提升,他们如果持续允许WTO规则存在,自己国家内部矛盾激化几乎就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们想暂时撕毁WTO,暂时退出全球贸易体系,让以出口为主的国家产业链遭受重创,让你的经济遭受重创,内部矛盾先行爆发,然后再冲进来收割你的高价值产业,持续之前的产能不等价贸易。
这招其实很毒,接招手段几乎只有扩大内需,说白了就是再次增加国民负债,或者再次向下扩张产能输出通道,而向下扩张的前置条件就是军事能力。
军事能力扩张几乎就等同军备竞赛。
其实战争爆发的时间,通常是可以算出来的,这真是一个悲剧。
唯一能避免战争的契机,只能是机器人技术突然大爆炸,至少机器人的脑子(AI和量子计算机)来个技术大爆炸也行。

2月24日更新
@高维生物: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分配解决内需的问题?
关于您的提问,我此前的回复应该是触发了某些不适宜的关键词,被系统误删,在这里重新调整回复。
我在之前回复网友“扩大内需为什么等于增加国民负债”这个问题时,第二段文章末端提到了“共产主义“可以为生产力发展再争取点时间,这就是通过分配方式解决内需问题,这里的分配方式主要指“三次分配”。
现在详细聊一聊这个方式。
三次分配在我国其实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共同富裕”,这也说明我国已经开始正式探索高一级的三次分配,其实在此之前,三次分配在我国是一直存在的,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是最基础的三次分配形式,而高一级的三次分配就是各种补贴。
基础型三次分配在世界也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欧美的“SSI”“Universal Credit”。而高一级的三次分配,目前只有发达国家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国还在摸索中。三次分配的确是解决生产力发展问题的重要方式,但这个方式有非常苛刻的应用条件,稍有不慎就会将国家拖入严重的债务危机。
三次分配不同于信用扩张,信用扩张是政府举债,自上而下层层转移到居民;而三次分配是由居民举债,自下而上层层转移到政府,两个债务流通路径是截然相反的。
为什么说三次分配是由居民举债层层转移到政府?因为给居民提供各种补贴,等于是在帮居民凭空产生债务,所以三次分配的本质是由居民作为举债主体,债务既然来自居民,这个债务就存在过于分散和不受控制两个特点。
首先债务是分散的,有的居民会选择使用这笔钱,这就解决产品端的过剩问题;但有的居民会选择把这笔钱存起来,这就生产了债务流入金融系统空转的风险,经济预期越差,该风险就越大。
其次这些债务不受控制,而在产能过剩时期又没有什么有前途的新赛道,资本的天然避险性会趋势这些热钱继续流入相对安全的旧赛道接着卷,这些热钱就很难有效释放社会闲置生产力,居民失业问题还没解决,通货膨胀又来了,这就等于把债务又还给了居民,最终分配了个寂寞。
所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三次分配产生的债务,必须由政府来接,也即政府要么有能力承接这笔债务,要么有能力还上这笔债务,且速度要快,最好能在通货膨胀发生前完成。
政府一般如何承接债务呢?通常有三个路径,一是财政收入、二是国债、三是接受捐赠。用财政收入来还债速度太慢,只能接下类似“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种基础型居民债务。其他类型的三次分配债务,几乎都是由国债和捐赠来承接。
而国债其实是一个借新还旧的信用泡沫,只要国家财政赋富余能还的上利息,这个泡沫就不会炸,所以国债的利率越低,可承载的债务总额就越高。但国债也要确保能卖的出去,这就要求国债利率至少得比银行存款利率高一点(或者收益性和安全性至少得确保一样),所以国债的发行量受政府的还息能力和银行基准利率两个因素的控制,必然是存在上限的。
上限越高,三次分配的空间就越大,所以高福利国家国债规模都非常庞大。
如果国债路径走不通,想要实现高阶三次分配就得走另一条路,接受捐赠。这条路非常不好走,具体原因就不开展了。
PS:其实国债更重要的作用是在科研领域,国债也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科研成果存在极大的偶然性,一百条路可能最终只有一条路能走得通,其他九十九条路都是需要买单的,所以发达国家全面领先的秘密就藏在国债里。
@Deutsche
3月1日更新
您关于“所以说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矛盾下,世界大战是一定会爆发的?”这个问题回复如下:
答案是未必,且全面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非常小。
军事手段是政治手段的延续,在二战以前,宏观经济学理论刚刚起步(1933年首次被提出),各国处理经济问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资本论”,就是经我国修正之前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的那个“资本论”。
所以在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他们能想到的手段只有“摧毁对方生产力”这一条路,政治手段必然是无解的,要求别人砸自家锅,别人还能同意那不是疯了麽,那只能是军事手段,这么做的根本目的在于扩张倾销对象,让国内的过剩产能有个去处,同时通过巨额战争赔偿来解决国内的分配问题。
但是战后,各国发现这种模式存在非常严重的弊端,这等于将对方釜底抽薪,根本没有持续性,且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武器的杀伤性越来越恐怖,搞不好下一次不但没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反而会把人类自己全给解决了,那发展生产力的初衷在哪?
所以大家开始寻找新的办法解决问题,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搞起了“共产主义”,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则研究起了“凯恩斯主义”。
社会主义阵营研究通过分配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走向了由政府直接调节分配的道路,最终被证实,这种模式不但极大的限制了生产力的均衡发展,且经济发展方向过度依赖极少数人的战略眼光,缺乏自我修正能力,最终这条道路随着苏联解体而宣告失败。
资本主义则研究如何通过债务转移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走向了大家一起赊账买买买,然后政府在把这些债吹成泡沫,通过经济增长来慢慢消化泡沫的道路,很显然,截止目前“凯恩斯主义”都是成功的。
其实“凯恩斯主义”解决经济问题(产能过剩引起的经济萧条)的核心就是“信用扩张”(“信用扩张”在本回答的评论中有详细解释,这里就不赘述了。当然,完整的凯恩斯理论并不只有“信用扩张”)。
但“凯恩斯主义”也存在弊端,就是如果生产力发展遇到瓶颈,无论政府如何扩张债务泡沫都无法带来新赛道的突破,比如十个新项目全部失败,全部无法带来利润,这些坏账全都得填,那无数次试水带来的债务大坑就会越来越大,最终会拖垮政府财政还债的能力。
如果说债务转移的途径有三个,其一是居民承接(贷款等)、其二是债转平台消化(股市等)、其三是政府自己兜债(国债等),政府是兜债是最后一棒,如果政府都失去了接债能力,连只用归还利息的债务泡沫(国债等)都吹不动了,那居民的债务泡沫就会立即炸掉。
所以,各国都必须在出现这种后果之前,另找钱袋子来还债。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办法有两个,其一是把居民数量扩大(债务再次外转),其二是接受捐赠(内生还债资金池)。
我之前说过,国内搞捐赠这条路非常不好走,原因是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总不能把国民双腿绑上让其“自愿”捐赠吧,所以真正有效的自愿捐赠得是政府自己的财产,目前地球上能躺赢的国家也确实存在,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政府单靠卖资源就能还上国债利息,吹泡沫的潜力极强,比如“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某些中东国家,再比如号称“只卷富人,不倦穷人,贫富差距极小”的某几个北欧国家。
其他国家怎么办呢,只能通过政府自持垄断行业来创造利润用于还债,但政府也有由一个个独立的居民组成的,所以政府的家产也会不可避免的被浪费、被侵吞,那政府的家产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被侵蚀殆尽,这个问题非常令人头疼,解决起来难度极大,地球上被这个问题困扰至今的国家也有,比如某个历届总统都难以善终的东亚国家。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大家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所以都在不约而同的走上第二条路,把居民数量扩大,增加了负债群体数量,整体负债率不就降下来了,如果政府只需要对其中部分“居民”(国界内)的生活水平作出承诺,其他“居民”(国界外)的生活水平让别人去头疼,那岂不完美。
所以世界近期的所有冲突原因就找到了,大家都在抢“居民”,因为某些国家国界之外的“居民”要求越来越高了,他们得着手准备从其他地方找“居民”,比如非洲、南美洲,但这些居民不可能从一开始就直接要芯片吧,所以某些国家启动了“制造业回流”。
但这是需要时间的,不巧的是正好又遇到了“黑天鹅”,留给他们的时间变的更少了,所以冲突一下子变的激烈起来。
但现在的国际军事力量可是真有可能会解决人类自己的,又不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了,何必走到那一步,所以他们搞起了小冲突,主要就是为了造势为接受捐赠这条路路创造条件,这条路走通了,国内债务结构得到了梳理,问题得到了解决,冲突自然也就结束了,大家调整心态平静的等待下一次科技革命就好了。
对外搞冲突搞对抗,说直白点就是让居民有点恐惧感,世界都快完蛋了,大家继续守着自己那点家产没意义,得让点利给政府用于还债,给私企国有化道路创造点客观条件,这种私企国有化模式主要是类同AB股模式,政府占股但不控制,只是分走部分利润来还债,如果用于还债的资金池建设的足够大了,政府还利息的能力非常强,吹泡沫的潜力非常大,GDP即使长年不增长,债务危机也不会爆发,最多工资和物价都保持长年不变。
这么操作,唯一的风险在于万一科技革命突然在别国爆发了,你因为没有大规模举债能力,跟不上生产力发展速度就麻烦了,比如另一个“失去30年”的东亚国家。
所以各国是能看得清局势的,只是各国好不容易等到机会,都想趁机重新分配下国界外“居民”,把自己的债务结构尽可能的梳理成最安全的那一个,所以吵架是肯定要吵的,甚至局部武装冲突也是会来的,但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完全没必要,所以全面战争可能性目前看并不大。
<hr/>7月4日更新:为什么说扩大内需增加国民负债。
“需上不去”其实是产能过剩的另一种说法,且都是两种过剩同时出现,一是生产资料的过剩,二是产品的过剩。
一旦发生产能过剩,意味着部分参与生产的居民将会退出生产,而这些退出又会带来整体消费能力的下降,再次加剧产能过剩。
所以就需要政府通过一些手段扭转这一螺旋下坠,而政府采取的调整手段一般有两个,其一是信用扩张,其二是生产力引导,信用扩张是货币手段,生产力引导是政策手段。
生产力引导很好理解,政府通过相应的鼓励政策,促使大家更换到比较有前景的新赛道,过程的生产资料就有了去处,居民的生产力也得到了释放,工资有了自然消费能力就有了。
但问题是如果新赛道是个坑,长时间耗下去也无法带来利润,那结果必然又会回到之前的螺旋下坠。
那政府就只能采取另一个手段,通过信用扩张,增加居民负债率法的方式暂时把产能过剩问题给压下去,直到新赛道所有突破为止。
信用扩张其实就是印钱放水,放水最终都是会流入社会的,但这些钱是凭空产生的,所以这就产生了负债,印多少就有多少负债。政府本身又不参与生产,所以这些政府负债肯定会转化为社会负债,最终就到了居民头上,也就是所谓的居民负债率提升。  这就是扩大内需等于增加居民负债的逻辑。
具体做法是政府通过基建、航天、军事等等政府项目的招标,把社会生产力引进来,承包商从事生产是需要资金投入和生产资料投入的,资金来源于本金和负债,所以政府的负债一部分就通过这些承包商贷款的形式转移到了承包商头上,而生产资料中最重要的土地等自然资源也属于政府,所以承包商又会通过土地购买等的方式再次承接政府的负债。
而通过政府项目激活的生产力并不会闲着,他们会继续介入民生领域,比如房地产,这样产能过剩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但负债一层层转移下来之后,最终就到了购房人也就是消费者头上。
这个过程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通货膨胀。在我国体现为房价上涨,因为钱多,生产资料的价格必然会节节攀升,产品价格也会跟着上涨,而资产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上涨是不同步的,这种不同步也就是通货膨胀,上涨率差距越大,通货膨胀越严重。
但居民负债率是有上限的,在上限达到之前,新赛代没有突破,居民收入没跟上,通货膨胀就越来越严重,产能又会过剩,这时就真的没有办法了,经济危机大概率会爆发。
所以信用扩张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只是给新赛道攒时间的权宜之计。在负债率到极限之前,新赛道若有所突破,居民生产力价格上来了,通货膨胀率就会下降,同时居民负债率也会下降。
所以咯,所有人都希望通过生产力提升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但生产力哪那么容易提升。

7月4日更新:为什么说房价可以降?
上文说到政府负债最终会传导到居民头上,房价高是因为有居民负债兜底,当居民兜不动时,房价自然也就涨不动了,按照正常发展规律来说,如果新赛道还没有突破,产能又会慢慢过剩,恐怖的事情还会再来。
但是,如果在此之前能给这些承接自政府的社会负债找到新的去处,不要扎堆在旧赛道上卷,别把生产资料价格炒的太高,通货膨胀也不会太夸张,居民生活水平降一降还是能给生产力发展再挤一点时间出来的。
这个去处就是股市,负债进了股市,负债最终承受人可就变成了广大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可不缺买房钱,即便股市崩了,也是投资者之间在相互转移负债,一般不会影响社会正常的生产和消费。
(但股市最大的风险是容易被外资狙击,通过股权轮转抢走你的优势产业,所以对外资开放的股市其实也没法承受大起大落,参见香港股市危机)
股市投资人承接了大量负债,同时也能把热钱转向各种新赛道,对生产力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如果真能憋出几个牛逼的新产业,连锁反应之下,居民的生产力价格会有所提升,工资上涨了,房贷没变,房子带来的负债率就会降低。
此时房子剥离了金融属性,投资回报率降低,众多房产投资者(投机人)就会退出,供过于求,而居民因为负债率的降低,也能承受住房价降低来带的损失,房价自然会慢慢降下来(此处的房价降低,类同用现在的工资去买10年前的房子,房价的数字不一定会降低)。
这时,房子才会真正回归居住属性,所以房价并不是不可以降,只是需要建立新的平台,把负债承接人换一换,由全体国民转向有点闲钱的中高产人群。
我国此前用不到股市,因为此前国家以效率经济为主,不希望热钱充分参与赌博,一切经济手段都以全面提升基础生产力为主要目的,直至基础全产业链建设完成。
但近两年居民负债率确实很高了,已经快到极限了,基础全产业链也建设完成了,需要在可能的新领域有所突破,所以正式开放了股市,至于什么是开放股市,可以搜一搜“注册制”。
当然,如果生产力发展确实到顶了,股市挤出的那点时间,没能等来新的科技革命,未能生产力提升的问题,那除了共产主义可以在挤出一点时间出来,就真的只有战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通过毁掉别人的生产力,重建产能循环体系的方式,至少缓解一下自己的矛盾。
PS:战争包括但不限于贸易、金融、科技,以及动刀动枪。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