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赵宋宗室南迁历史由来与主要争议

[复制链接]
武汉数据网 发表于 2024-7-27 17:47:34|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室南迁,指的是靖康之难后,宋朝宗室的一次南迁过程。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日,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改元建炎,是为南宋·高宗。

历史由来
在河南洛阳和河南商丘的宋太祖派下的西外、南外宗室幸运地逃过女真劫掠,他们单独或结伴南渡,开始出现在中国南部的每一片土地上。他们最初的明确目的地是高宗的南宋朝廷。
高宗即位三个月后,也就是靖康二年(1127年)八月,知南外宗正事在奏疏中叙述了当时的概况:宗室成员进入淮南寻求安置,但在淮南路,只有扬州有足够的地方和物资;因此建议来自南京(今河南商丘)的南外宗室迁往京口(今江苏镇江),来自西京(今河南洛阳)的西外宗室迁往扬州,来自开封(东京)的宗室在江宁府安置。
因京口(今江苏镇江)处于抗金前线,出于安全考虑,建炎间(1127—1130年),南外宗室又迁至扬州(今浙江绍兴)。在此后的几年中,宗室南迁政策与种种突发事件结合在一起,使宗室出现了大分裂。

建炎二年(1128年)初,淮南东路西京宗室的管理机构分为高邮军、泰州两支。
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知大宗正事赵仲琮上章,描述了江宁府在安置宗室中所遇到的问题。由于军队的需求致使住房缺乏,他们不得不将宗室安置在寺庙等公共建筑中,但是宗室的人口太多,仍旧难以全部安置。因此,仲琮请求将他们再往南迁,或是到江南东路的信州,或是到江南西路南部的虔州。朝廷选定了虔州,但环卫官宗室继续留在皇帝身边。
三个月以后,来自江宁的宗室和大宗正司官员已经越过虔州,到了更南方的广州。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广州成为大宗正司的所在地。

主要争议
允许部分宗室留在朝廷的做法受到了攻击,一方面是因为临时首都(此时为杭州)住房困难、物价上涨、生活费用过高;另一方面,南班官已经成了大宗正司在宗室中最主要的管理对象,因此大宗正司官员不希望他们悬隔在如此遥远的地方。因此,大宗正司打算把杭州的南班官宗室也移往广州,高宗表示同意。但这个计划是否实施不得而知。所谓“南班官”,是带有环卫官官衔的宗室的总称,指他们在朝会中处于殿廷南部的位置。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