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lhczyc 发表于 2024-7-26 12:27:30|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大体可简括为应用散文和创作散文。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作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虚构。中唐作家柳宗元说:“文有土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杨评事文集后序》)大致概括了中唐以前的文学观念:散文著述属于应用范围,诗歌韵文则属创作系统。所以诸子百家、《左传》、《史记》、《汉书》汉政论、魏晋文章,以及《水经注》《颜氏家训》等,都为散文之列,其中或有神话传说、故事,但都是著述的例证,并非独立的创作。而楚辞为《诗》的变体,汉赋是古《诗》之流,六朝骈文讲究情韵骈俪,乃至韩愈《进学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辞赋骈文的流变。中唐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语言发生划时代的变化,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出现了。但是,严格地说,真正可称为文学创作的散文,其实是用散文语言创作的别种样式,例如韩愈《毛颖传》应属寓言性传奇,柳宗元永州《三戒》实属寓言作品,而大量出现的散文创作是传奇小说。一般的散文作品,大多仍属应用散文,如序跋题记、史论传赞之类,都是“著述者流”,切实而不虚构。但是由于中唐以后,散文取代了流行的骈文,作家刻意为文,各种各类应用散文的文学性较高,因此就视为文学散文。实际上,宋元至于明清,在传统的文学观念里,散文作品仍属应用范围,因此朱熹说,作文“大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吴讷以为“文辞以体制为先”,而传统的文体分类仍以“诗”“文”为两大类。所以,本文所谈的“古代散文”,实际是指古代的应用散文中文学性较高的作品。
古代散文当然也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也就是分析它的主题、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古今语言的距离,我们今天阅读古代散文,首先要克服语言困难,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其次要切实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主题思想,够中肯得当地说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成就,也就是能确切回答这一作品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这就必须进行分析。分析作品是阅读和欣赏作品之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不同于阅读,也不同于欣赏。而分析与欣赏的区别更为微妙:分析作品要求符合作品的客观实际和作者的本来意图,而欣赏作品则主要是读者的审美观念起主导作用;分析作品不应有读者的主观成分,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强加给作者和作品,而欣赏则只能由读者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观念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因此,分析可以加深对作品的欣赏,但不等于欣赏。同样,欣赏也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作品,但不能取代分析。对直观艺术来说,观与赏之间的分析过程,也许会被忽略,产生“一见钟情”的直接效果。但对于语言艺术来说,无论古今,阅读与欣赏之间的分析过程是无从回避和忽略的。当读者把语言构成的艺术作品在自己头脑中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时,实际上是经过分析、综合而达到的。如果能够自觉地对一篇古代散文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则既可加深理解,也有助于欣赏。
(选编自《诗文鉴赏方法二十讲》,中华书局1986年版)
材料二:
中国古代,自先秦至清代数千年来,散文一直很发达,名家辈出,作品繁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体裁,就其大类而言,大致有诗歌、散文、辞赋、词、散曲、戏曲、小说、讲唱文学等诸种,其中以诗歌、散文两类尤为发达,在文坛上占据正统地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诗、文二者,诗歌一般篇幅简短,宜于抒情;散文则抒情写景,叙事议论,内容更加广泛丰富,形式大多数自由灵活,少受拘束。散文以其内容广泛、形式灵活的优点,便于广大人士欣赏和写作,因而长期来除产生不可胜数的实用性散文外,还产生了大量优美的具有文学性的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题材广泛,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古代优秀散文表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包括散文作者本人)的美好品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示了祖国绚烂多姿的山川草木,有利于培养读者的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启发他们积极向上;它们包容着各方面的大量历史文化知识,蕴藏着丰富深邃的智慧,使读者在认知方面获得取之不尽的营养;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技巧,优美生动的语言文采,还能够使人陶醉于美的享受之中。总之,在建设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古代优秀散文仍然能够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
中国古代散文,自其体制而言,又可分为散体文、骈体文两大类。散体文是狭义的散文,又称古文,是广义散文中的主要样式。它的体式语言最为自由灵活,句式长短错落,用语自然,和口语较为接近。它是先秦两汉时代流行的文体,唐宋以来,人们以此为学习对象,因先秦两汉时代古远,就把它唤作古文。作为文学样式的古文,其含义与现在一般以古文指古代文章的意义有所区别。骈体文简称骈文,它讲究形式的整齐工致。要求句子两句相对,如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上下句词语要对称,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骈文滥觞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大盛,唐以后稍衰,但仍有不少作者作品。散文中有一部分短小精悍的作品,或长于抒情写景,或长于讽世劝俗,显得精警动人。这种作品,自魏晋至明清不绝,明代后期特盛。现代编选者往往称之为小品文。按其体式,它们大抵属于古文,也有少数是骈文。
(选编自《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散文作品繁富,分类标准多样,依照体制其大致可分为应用散文和创作散文两类。
B. 中唐以来,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出现,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古文运动所带来的散文语言的划时代变化。
C. 中国古代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所以学习古代散文就能帮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 今人所说的“小品文”兴起于明代,短小精悍、精警动人,从分类上看大致属于古文一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分类问题,但两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B. 通过材料一中朱熹和吴讷的句子,可以判断宋元至明清散文作品仍属于应用范围。
C. 材料一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而使论证更有力度。
D. 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散文与诗歌一起凭借其各自的特点在文坛上占据正统地位。
3.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分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析的目的: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认识、评价作品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
B. 分析的重要性:阅读和欣赏作品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加深理解,也有助于欣赏。
C. 分析的要求:符合作品的客观实际和作者的本来意图,不应存在读者主观成分。
D. 分析与欣赏:分析可以有助于对作品的欣赏,但不等于欣赏;反之,欣赏亦然。
4. 根据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大致的判断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属于文学创作的散文。
B. 苏轼的《石钟山记》体式语言自由灵活,句式长短错落,属于唐宋散文的典范之作。
C.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反复铺陈、连续咏叹,体制上是骈体文,内容上属于创作散文。
D. 归有光《项脊轩志》短小精悍,书写了“多可喜,多可悲”的感情,属于小品文一类。
5. 班级读书会分享活动即将举行,请根据材料,从内容、形式、鉴赏方法等角度对《陈情表》进行评点,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1. A 2. B
3. A 4. A
5. (1)内容层面,以情动人,表达了对祖母的孝顺,对君王的忠诚。文章感情浓郁深厚、凄恻婉转、真切自然,读后令人无比同情。
(2)形式层面: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纯用白描手法,故能事真、情深、理切,字字血泪,天然感人。作者做到了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恰切地表现了自己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此外,句法间用骈散,用词错落多变,也是其特色。
(3)鉴赏方法:可以综合欣赏,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或侧面切入,比如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奏章体例这一写作形式等等。
①文章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②文章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③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中唐以来,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出现,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古文运动所带来的散文语言的划时代变化”错误。原文信息是“中唐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语言发生划时代的变化,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出现了”,看不出“散文语言的划时代变化”对“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的影响,二者也可能是并列关系,选项理解片面绝对,强加逻辑关系。
C.“所以学习古代散文就能帮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错误。原文信息是“古代优秀散文表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包括散文作者本人)的美好品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示了祖国绚烂多姿的山川草木,有利于培养读者的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启发他们积极向上;……总之,在建设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古代优秀散文仍然能够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可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散文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非“就能帮”,表述绝对,另外原因“中国古代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提取不当。
D.“今人所说”错误。原文信息是“散文中有一部分短小精悍的作品,或长于抒情写景,或长于讽世劝俗,显得精警动人。这种作品,自魏晋至明清不绝,明代后期特盛。现代编选者往往称之为小品文。按其体式,它们大抵属于古文,也有少数是骈文”,可见,“今人”扩大了范围,应该是“现代编选者”,“所说”绝对,文中说的是“往往称之为”。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通过材料一中朱熹和吴讷的句子,可以判断……”错误。原文信息是“实际上,宋元至于明清,在传统的文学观念里,散文作品仍属应用范围,因此朱熹说……吴讷以为……所以,本文所谈的‘古代散文’,实际是指古代的应用散文中文学性较高的作品”,可见选项说“通过材料一中朱熹和吴讷的句子,可以判断宋元至明清散文作品仍属于应用范围”,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关系混乱,“……可以判断……”因果不成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概念内涵的能力。
A.“分析的目的”错误。原文信息是“那么后世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也就是分析它的主题、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见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认识、评价作品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并非目的,而是分析的重要性或价值。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合理推断的能力。
A.“《种树郭橐驼传》属于文学创作的散文”错误。根据材料一,“一般的散文作品,大多仍属应用散文,如序跋题记、史论传赞之类,都是‘著述者流’,切实而不虚构”,我们可以大致的判断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属于应用散文。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评论经典作品的能力。
(1)内容方面:《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2)形式层面: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纯用白描手法,绝无雕琢痕迹,由于直记真实情况,直抒真情至性,直说微言大义,叙事、抒情、说理一一从肺肺腑汩汩流出,故能事真、情深、理切,字字血泪,天然感人。“茕茕孑立,形形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已成为广为引用的千古名句。作者做到了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恰切地表现了自己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此外,句法间用骈散,用词错落多变,也是其特色。
(3)鉴赏方法:可以综合欣赏,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或侧面切入,比如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奏章体例这一写作形式等等。
①文章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作为亡国之臣的李密无法奉诏,理由只是奉亲,并不是与新朝对立,更不是为蜀汉保守名节。只此一点就直接将奉亲与奉诏对立 起来,将奉后诏与奉前诏对立起来。如果晋武帝定要李密为太子洗马,则使李密不能奉亲而逆了前诏“以孝治天下”,也使武帝自己 陷入了前后矛盾的境地。
②文章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李密为蜀汉尚书郎,深知“批龙鳞,逆圣听”的后果。只对皇帝讲理,有时也难以理喻。何况自己又是亡国之臣。故此,文章更 多的不是议论,而是示“弱”,只是意在“陈情”,陈述自己的苦衷:李密生下六个月后,父亲就去世,四岁时,其母在舅父逼迫下 改嫁他人。祖母刘氏“躬亲抚亲”尚未成人的小李密。“祖孙二人,更相为命”“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其语言辞恳 切,情意殷殷,“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足以打动任何铁石心肠的人,更何况是曾经下诏“以孝治天下”来笼络人心的武帝呢?故此,文章既达到了以理服人,更达到了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③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四字句,但又不是严格的四六文,其中有不少的散文句式。这种骈散相间的形式,既增强了表现力;渲染了浓 郁的感情氛围,又显得生动活泼,使作者的真情实意溢于言表,使文章富于表现力,成为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的名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大红袄
李海燕
奶奶并不看俩人的脸,只说了一句:“回来了。”其实奶奶不用看,也知道俩人脸上的憔悴和疲惫。
昨天,小远爸打电话来:“妈,小远只是受了伤,已经无大碍,我和小远他妈明天回去。”奶奶就明白他们打算瞒着她了。
两个人疲惫地坐了下来,奶奶问了那个姑娘。
“你们见着那姑娘了?”
“见着了。”
“那么大团长的千金能看上咱家小远?”
“嗯嗯。”儿子儿媳妇一起点头。
奶奶从炕上下来,步子有些蹒跚。她打开柜子,拿出那件大红袄。小远妈用手掩住嘴,眼泪就下来了。小远爸忙上前一步挡在小远妈的前面。
“妈,红袄你不是做完了吗,又拿出来做啥?”
奶奶说:“我把扣重新襻一下,这个没襻好。”
原来奶奶襻的是“囍”字扣。
今年春天小远回家探亲,告诉奶奶,他有女朋友了。奶奶刨根问底:“是你们边防站里的女兵吗?”小远告诉奶奶,是他军校的同学。“你俩相爱吗?”小远被奶奶逗笑了:“奶奶你也知道相爱呀?”“咋不知道,奶奶天天看电视,在电视里我还看过你们边防站呢。”“那你看到我了吗?”“那倒没有,等你成了英雄,奶奶就能看到你了。”
奶奶抱着大红袄回到炕上,开始动手拆那些缝好的襻扣。
那件大红袄,是奶奶为未来的孙媳妇做的。小远妈曾制止过:“现在啥样的衣服都有卖的,妈您就别费心了。”奶奶固执地说:“我做的是我的心意,再说,我的孙子媳妇,那天必须穿我做的大红袄拜堂。”
大红袄是绸缎面料,缀着本色的小朵玫瑰花,亮闪闪的。
奶奶开始重新襻扣。奶奶拿针的手微微颤抖。
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只听见奶奶的针线缝合声。过了好一会儿,小远爸说:“妈,不急着做,小远今年结不上婚,他女友小蕊明年才毕业呢。”
奶奶头也不抬:“做好了放着,我都是土埋脑瓜顶子的人了,万一……”
“妈,您能活一百岁呢。”①
又沉默了。
秋风在窗外纺着线,嘤嘤嘤地响。偶尔有一两片树叶刮过来,打在窗玻璃上,又被风旋走了。小远妈站在柜子那儿,看着墙上小远的照片,默默地掉眼泪。
儿子说:“妈您歇会儿,睡个午觉,走一个星期了,我去地里看看庄稼啥时候能收。”②说完上前拉了拉小远妈。小远妈忙说:“我也去。”
奶奶抬头隔着玻璃窗,看着儿子儿媳的背影,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我的小远,我的宝贝孙子,你成了英雄,奶奶在电视里看到你了……老天爷呀,我都七十七岁了,咋不让我替我的小远死呢……你爸妈怕奶奶受不了,瞒着奶奶……他们就你这一个孩子,他们比我还难受啊……
奶奶给大红袄重新襻好了扣,这次襻的是蝴蝶扣,然后整整齐齐地叠好,放进柜子里,在上面落了一把锁。从此,奶奶再也没打开过那口柜子,直到小蕊来。
小蕊来的那天,下着春天的第一场雨。清清瘦瘦的小蕊说她去北京,顺路来看看奶奶。小蕊还说,小远本来也想跟她一起回来的,但因为临时有任务,没回来。
小蕊说得真切,奶奶只好问小远的伤。小蕊说:“跟过去一样活蹦乱跳了,就是想奶奶,让我替他抱抱奶奶。”小蕊说完,抱住了奶奶。奶奶的眼泪在前面流,小蕊的眼泪在奶奶的身后流、俩人松开的时候,又是两张笑脸。
三天的时间,奶奶要小蕊跟她睡,一老一少两个爱着小远的女人,一唠就是大半宿,唠的都是小远。小蕊给奶奶讲她跟小远的相遇,从相知到相爱,说她这辈子就认准小远了。奶奶给小蕊讲小远小时候的事,从孩提时开始讲起,一件件一桩桩,几列火车都装不尽。
三天后,小蕊要走了,奶奶打开那口柜子,拿出那件大红袄:“给你做的,试试合身不?”
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
奶奶上前抻抻前襟儿,拽拽后身儿:“蛮好看的,喜庆,只可惜有点儿肥了。脱下来吧,以后奶奶给你做件合身的。”
小蕊说:“奶奶,我喜欢,给我吧。”
小蕊抱着那件大红袄在前面走,小远爸妈和奶奶在后边送。出了村口,奶奶说她要单独送送小蕊。
小蕊挽着奶奶,俩人慢慢地向前走着。走到村前那条小河边,小蕊说:“奶奶,回去吧。”
奶奶说:“我送你过河,再来就不容易了。”
小蕊说:“以后我会跟小远常来看奶奶的。”
奶奶攥着小蕊的手,俩人过了河。奶奶说:“走吧,孩子,过了前面那道坡,就是大道了。”③
小蕊上前抱住了奶奶:“奶奶,我走了,您多保重。”小蕊的眼眶再也关不住汹涌而至的泪水。她转身快步走去,不再回头看奶奶。
“小蕊——小蕊——”
奶奶追了过来,小蕊站定。奶奶说:“红袄还给奶奶吧,袄太肥,你太瘦,穿着累。”
小蕊说:“奶奶,我回去好好吃饭,袄就不肥了。”
“不给了,不给了。”④奶奶坚持要回了大红袄。
春风带着一股春天才有的湿润,从南边吹过来,吹湿了奶奶的眼睛。奶奶突然说:“奶奶知道小远已经不在了,这么好的姑娘,怪就怪我家小远没福气啊。”奶奶哽咽了。
小蕊憋着眼泪,一个劲儿地摇头。
“孩子,小远现在是英雄,你别告诉别人你跟他好过,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三天来,小蕊终于在奶奶的面前哭出了声音。
(选自《金山》2024年第4期)
文本二:
李海燕的《大红袄》采用的是微型小说常用的楼梯式叙事方法,在单线推进的情节中一层紧扣一层地展现出叙事的深度,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引领读者看到更高远的风景。“楼梯式叙事”吻合环境单一、人物集中、关系简单、线索清晰、情节单纯、故事明确的创作要求,与微型小说有先天的适配性。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品也要有深刻的创作主旨,呈现作者对世界的透彻思考,对人生的真切体察,对生活的深刻把握。“楼梯式叙事”强调按事物发展演化的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揭示主题,达到以少胜多、以短制长的境界。微型小说的主题可以是小事物中蕴藏的博大,也可以是小故事蕴含的深厚寓意,更可以是普通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非凡境界。
(节选自《小体量追求情感容量和思想力量——当下微型小说创作一瞥》《光明日报》2024年05月08日)
6. 下列对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打断话语,希望奶奶不要悲伤,要往前看。
B. ②转移话题,表现了儿子对自我情绪的压抑。
C. ③一语双关,既是送行祝福,又是劝慰之语。
D. ④语句反复,表明不想耽误小蕊以后的人生。
7.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境设置合情。文章选择秋天和春天两个季节作为背景板,不仅与全文忧郁悲伤的感情基调相符,也暗合民族审美情趣。
B. 叙述方式多样。文章主体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补叙了小远生前春天回家探亲的情节,使文章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C. 细节描写传神。把“囍”字扣重新襻,将装衣服的柜子上锁,都是奶奶尘封痛苦与思念的尝试,表现了人物隐忍的悲伤。
D. 打破文体偏见。微型小说不只是展现家务事、儿女情,作者围绕重大题材展开叙事,表达创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
8. 简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9. 分析文本二中“风景”在文本一中的体现。
【答案】6. A 7. B
8. ①线索,串联故事情节;②塑造人物形象:大红袄体现出了奶奶对孙子及孙媳妇的爱与祝福,也刻画出了小蕊的善良美好;③深化主题: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体现出了浓郁的道德意味和深切的价值追求,也表达了对戍边战士的赞美歌颂。
9. ①家人之间的理解与体贴:小远的父母和奶奶都为了对方着想,一个选择隐瞒真相,一个选择假装不知情;
②真挚美好爱情:小蕊在小远牺牲后,来看望他的奶奶,并说“这辈子就认准小远了”;
③人性的良善的真诚:奶奶将饱含祝福的大红袄送给小蕊,又在最后要回来并说不想耽误小蕊,体现了她的善良;
④戍边军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小远戍守边防,英勇牺牲,将青春与生命献给祖国大地。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希望奶奶不要悲伤,要往前看”错误。此处儿子并没有告诉奶奶真相,也不知道奶奶已经知道了小远牺牲,所以谈不上“要往前看”。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补叙了小远生前春天回家探亲的情节”错误。该情节是插叙,不是补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
分析作用题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环境等角度切入分析。
在情节发展方面,文章围绕着“大红袄”写了做红袄、改红袄、锁红袄、送红袄、要红袄等相关情节,“大红袄”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了故事内容;
在人物塑造方面,“奶奶固执地说:‘我做的是我的心意’”“奶奶打开那口柜子,拿出那件大红袄:‘给你做的,试试合身不?’”“‘不给了,不给了。’奶奶坚持要回了大红袄”等内容刻画了一位疼爱孩子、善良慈爱又通情达理的奶奶形象;“小蕊说:‘奶奶,我喜欢,给我吧’”“小蕊抱着那件大红袄在前面走”,小蕊明知道小远已经去世,仍然来看望他的家人,并收下了奶奶送给她的大红袄,凸显出了她善良美好的内心;
在主题方面,大红袄是连接三代人情感的纽带,也是这篇小说的中心,凸显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每个人都在为他人着想,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心情,展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良善与真诚,具有浓郁的道德意味和深切的价值追求。同时,在大红袄的背后也矗立着一位为国捐躯的年轻的戍边战士,表达了对戍边战士的赞美歌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
材料二中提到“在单线推进的情节中一层紧扣一层地展现出叙事的深度,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引领读者看到更高远的风景”,这里的“风景”应是文章的深刻内涵,是小说所表现出的人性、人情等方面的风景。
①家人之间的理解与体贴:面对小远的牺牲,他的父母在悲痛之余选择隐瞒,不让奶奶为此伤心,而奶奶早早便明白了他们的想法,“你爸妈怕奶奶受不了,瞒着奶奶……他们就你这一个孩子,他们比我还难受啊……”一方选择隐瞒真相,一方选择假装不知情,体现出了家人之间的相互体贴;
②真挚美好的爱情:小蕊在小远牺牲后,依然选择来看望他的家人,“小蕊给奶奶讲她跟小远的相遇,从相知到相爱,说她这辈子就认准小远了”,写出了小蕊与小远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
③人性的良善的真诚:奶奶送大红袄给小蕊,源于对孙子无法克制的思念,以及对小蕊的关切和疼爱;要回大红袄,是不想让已经牺牲的孙子耽误小蕊以后的人生——“孩子,小远现在是英雄,你别告诉别人你跟他好过,找个好人家嫁了吧。”展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良善;
④戍边军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年轻的小远在边防站戍守边疆,在战争前线英勇牺牲,成了祖国和人民的英雄,让读者看到了戍边军人的家国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材料二: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街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跃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而以察吾柑!”
(节选自刘基《卖柑者言》)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祖死A于是B吾父死C于是D今吾嗣E为之F十二年G几死者H数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使……活(下去),使动用法,与《归去来兮辞并序》“生生所资”的“生”意思用法均不相同。
B. 病,患病,与《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的“病”意思相同。
C. 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兰亭集序》“齐彭殇为妄作”的“齐”用法相同。
D. 察,仔细看,与《陈情表》“察臣孝廉”的“察”字意思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开头部分从外形、毒性、用途三个方面交代了毒蛇之“异”,但因其能够“当其租入”,永州百姓仍然争先恐后,冒死捕蛇。
B. 蒋氏三代人明明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C. 面对“我”的责问,“卖果者”笑着解释,世上做着欺骗的事的人很多,而自己并不算骗人,因为买卖双方是自由平等的交易。
D. “卖果者”觉得那些佩戴虎符、坐在虎皮上的武将,那些戴着高帽子、系着长腰带的文臣,虽然很像国家的栋梁之材,但他们不能像孙武、吴起、伊尹、皋陶一样有谋略,有业绩。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2)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14. 《捕蛇者说》《卖柑者言》和《种树郭橐驼传》都是寓言体散文,它们以小见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请分别说出这三篇文章主要针对了什么社会现象。
【答案】10. BDG
11. B 12. C
13. (1)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
(2)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这个养活自己。
14. 《捕蛇者说》: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
《卖柑者言》: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在位者有名无实。
《种树郭橐驼传》: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
两个介词结构“于是”分别作两个动词“死”的补语,之间不断开,BD处断开;
“今”作“嗣为”的时间状语,“十二年”作动词谓语“嗣为”的补语,之间不断开,“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各自独立成句,G处断开。
故选BD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使动用法,使……活;/第一个“生”,动词,维持,第二个“生”,名词,生活。句意:你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所赖以维持生活的。
B.错误。均为形容词,困苦不堪。句意: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
C.正确。均为意动用法,以·……为怪;/把……看成一样(等量齐观)。句意: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正确。动词,仔细看;/动词,考察。句意: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的能力。
C.“因为买卖双方是自由平等的交易”错误。原文信息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可见并非“平等”,而是一个卖,一个愿意买,没体现“平等”。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岁”,名词作状语,每年;“赋”,征收租税;“当”,充抵。
(2)“业”,从事行业;两个“是”,代词,这;“食”,养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思想主旨的能力。
(1)《捕蛇者说》:结合结尾段“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分析可知,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由异蛇引出异事,由异事导出异理,即由蛇、征蛇、捕蛇、捕蛇人、捕蛇者说依次刻画描写,以蛇毒与赋敛之毒相对举而成文。
(2)《卖柑者言》:结合结尾部分“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跃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可知,这篇文章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盗贼蜂起,官吏贪污,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冠冕堂皇、声威显赫的达官贵人们本质上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人物,从而有利抨击了元末统治者及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还有社会当下的黑暗,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
(3)《种树郭橐驼传》:此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风,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
蒋氏的诉说我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
(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材料二: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历一整年也不溃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比别人的高出)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我买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打算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祭祀祖先、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欺骗傻子和瞎子的吗?这样欺骗人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赖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仅仅只有我一个吗?你还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拥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坐在朝堂之上,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贼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奢靡的浪费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哪一个不是威风凛凛、令人敬畏、显赫的值得人们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心破败得像破棉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节选自刘基《卖柑者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②无言语,从此谯周③是老臣。
[注]①诸葛亮率军伐魏,病逝于五丈原。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③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公元263年魏国伐蜀,他力劝刘禅降魏,后被魏封为阳城亭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篇描写了壮观的出师场面,蜀国的雄兵高擎战旗,迅速北进,直指中原。
B. 颔联的“天清杀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特点,又暗示了战云密布,军情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诸葛亮却大限到来,撒手人寰。
C. 颈联以史为据,写得悲切而中肯。诸葛亮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定鼎中原的成败并不由个人所控制。
D. 本诗议论鞭辟入里,情感深沉动人,颇能体现温庭筠诗歌秾艳精致而又清丽俊逸的风格特点。
16. 本诗与《蜀相》都是以诸葛亮为写作对象的咏史怀古诗,请比较分析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答案】15. D 16. 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的赞美敬仰之情及赍志以殁的惋惜之情。
不同点:《蜀相》借诸葛亮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本诗借诸葛亮抒发对后主刘禅和谯周的投降误国的辛辣嘲讽。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秾艳精致”错误。“秾艳”指描绘景物的繁华和美丽。本诗语言风格遒劲,气势雄浑,而非“秾艳精致”。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蜀相》中“天下计”“两朝开济”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集中赞美;本诗中“铁马云雕”“柳营高压”写诸葛亮治军有方、威震中原:都表现出对其功业的敬慕赞美之情。《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 写诸葛亮出师伐魏,未能取胜,病死军中;本诗中“下国卧龙空寤主”写诸葛亮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都表达了作者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不同点:《蜀相》字里行间寄寓杜甫感物思人的情怀,杜甫目睹安史之乱,深感国势艰危,生灵涂炭,借诸葛亮人生遭际的“身先死”“泪满襟来”来抒己怀,抒发自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愤。
本诗中写诸葛亮的“空寤主”,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将匡世扶主的诸葛亮“无言语”与误国降魏的谯周竟然成为“老臣”进行对比,对昏庸的蜀后主和卑劣的谯周的进行了辛辣讽刺,表达对晚唐国事的担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家庭情况,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知他可能不但是家中独子,而且至少两代单传。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无官一身轻”,归乡后既有登山临水赋诗长啸之时,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也有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之时,如“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真正的隐士之乐。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江南春的魂魄”,反衬国事家愁给陆游带来的郁闷与惆怅。
【答案】 ①. 既无伯叔 ②. 终鲜兄弟 ③. 引壶觞以自酌 ④. 眄庭柯以怡颜 ⑤.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⑥. 深巷明朝卖杏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既、鲜、觞、酌、眄、庭柯、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阿勒泰》播出两天后豆瓣评分人数为3.5万,如今这一数据已经翻倍到了7万,显然,它的长尾效应是值得看好的,只是究竟能爆到何种程度,目前还是未知数。
看好《我的阿勒泰》的长尾效应,一是出于剧集本身的短体量,八集故事总共三百多分钟。它体量迷你,内容高度凝练,叙事 ,都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剧习惯。二是《我的阿勒泰》的口碑仍在发酵,豆瓣评分也从开分的8.5分上涨到了8.7分,在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有大量的“自来水”贡献热度,毕竟无论是爱情线、亲情线,还是剧中的女性生存困境、游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代际关系的和解等议题,都有太多的地方值得解读。
目前看来,《我的阿勒泰》出圈后,所引发的热潮并未止步于影视圈,而是包含文学与文旅在内。首先是原作销量 ,《我的阿勒泰》一书在抖音的日均订单量环比电视剧开播前提升718%。此外,被打趣是“新疆旅游宣传片”的《我的阿勒泰》也推动了新疆旅游的热度。开播前两天,阿勒泰地区全平台搜索热度上涨超一倍,酒店预定量与五一期间高峰值拉平。开播后,阿勒泰的百度指数更是一路上涨。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句子中的“爆”与文中加点的“爆”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爆炒肚片是一道美味菜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选择不同的食材和调料。
B. 官方回应云南一村频繁爆响:初步判断属于浅源地震活动,请村民注意安全
C. 近期,上海体育馆和上海体育场的档期爆满,演唱会和健身操比赛同时举行。
D. 运动完后青筋爆出可能与过度用力、运动量大有关,一般休息后就会逐渐恢复。
20. “自来水”因其义务宣传热爱的活动,被称为免费水军。与此类似,“特种兵旅游”脱胎自“特种兵”这一术语,请简述“特种兵旅游”的含义和得名缘由。
【答案】18. 短小精悍;与日俱增
19. C 20. 含义: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得名缘由:与“特种兵”执行任务时高强度、高效率和挑战性的特点相似。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短体量”“八集故事总共三百多分钟”等信息可知,《我的阿勒泰》叙事方面很简短但却很精彩,可填“短小精悍”。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第二空,体现“销量”特点,根据后文“《我的阿勒泰》一书在抖音的日均订单量环比电视剧开播前提升718%”可知,销量很大,增长很快,可填“与日俱增”。与日俱增:形容不断增长。有时也指增长很快。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爆”意思是出人意料地出现或发生。
A.一种烹饪方法;
B.猛然炸裂并发出响声;
C.出人意料地出现或发生;
D.鼓出来。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含义:“特种兵式旅游”是一种在年轻人中兴起的旅游方式,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以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得名缘由:特种兵执行任务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紧,二是任务重,三是消耗最少。“特种兵旅游”与“特种兵”执行任务时高强度、高效率和挑战性的特点相似,因而得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系外是否存在像地球这样适宜居住的行星?在解答这个问题前,科学家首先要搞清楚,该行星是否具有可宜居性, 。若行星发生大气逃逸,则会变得像火星一样荒凉,不适宜生命居住。
众所周知,地球大气遮蔽了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保护了地球的生命体。然而,地球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总有一些粒子的速度可以超过地球的逃逸速度,就像我们发射的飞行器可以摆脱地球引力束缚一样,逃逸到太空中。
有人难免担忧,地球是否会变得像火星一样荒凉?对此,尽管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也不必过于担心。首先,除了太阳的加热外, 。火星是比地球小得多的行星,它的大气很容易逃逸。而地球抓住大气的能力比火星强很多。其次,地球大气主要是比氢气重很多的氮气和氧气,它们的流失率相对于氢更高。最终,地球受到磁场的保护可以抵挡太阳风的侵蚀,从而使地球大气在将来可以保留。因此,天文学家认为,在未来数十亿年后, ,但也许不会像火星那样荒凉。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1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①大气是否长期存在是关键;②行星的质量也是重要因素;③地球大气可能比现在稀薄。
22. 修改:其次,地球大气主要由比氢气重很多的氮气和氧气组成,它们的流失率相对于氢更低。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由后文“若行星发生大气逃逸,则会变得像火星一样荒凉,不适宜生命居住”可推知这里的“可宜居性”与“大气”有关,就是地球上是否能长期拥有大气,可填:大气是否长期存在是关键;
②由后文“火星是比地球小得多的行星,它的大气很容易逃逸。而地球抓住大气的能力比火星强很多”可推知,能否“抓”住大气与行星的大小,也就是质量有关;与“除了”照应,关联词也用“也”,可填:行星的质量也是重要因素;
③由“但也许不会像火星那样荒凉”可推知,数十亿年后,地球大气可能比现在变少,但不会像火星那样少,可填:地球大气可能比现在稀薄。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境有:
“地球大气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中“大气是氮气和氧气”搭配不当,应该改成“地球大气主要由……组成”。
“它们的流失率相对于氢更高”不合逻辑,前面说“比氢气重很多的氮气和氧气”,可见氮气和氧气应该比氢气重,流失率应该更低。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霸总娇妻、赘婿逆袭、豪门恩怨、后宫争宠、重生复仇……最近,微短剧火了。因制作时间短、成品速度快,虽然存在剧情狗血、内容浅白、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但大大满足了受众“猎奇”“爽感”的心理需求。
但是,短视频中也不乏精品:《逃出大英博物馆》虽只有不到十分钟,但制作时间超过半年;《反诈精英》每集三分钟,内容准备却历时十个月;《拜托啦奶奶》只有七集,但编剧深入乡村体验生活近一年……
家里的长辈觉得短视频品质低劣,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请你从“快与慢”的角度,谈谈你对目前短视频创作的一些思考,改变长辈们的偏见。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最近微短剧火了。因制作时间短、成品速度快,受到短视频平台青睐。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大满足了受众“猎奇”“爽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提到短视频中也不乏精品。然后提到家里的长辈对短视频的看法,认为其品质低劣,让考生立足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的身份,从“快与慢”的角度,谈谈对目前短视频创作的一些思考,来改变长辈们的偏见。
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具有内容新颖、节奏决、成本低等特点,因此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微短剧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符合大众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满足了受众“猎奇”“爽感”的心理需求,短视频中也不乏精品之作。当然部分短视频有内容低俗化、节奏拖沓等问题,当前这种短视频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因此,长辈觉得短视频品质低劣,是看到了现在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写作任务要求从“快与慢”的角度,谈谈思考和看法,以改变长辈们的偏见。考生可以与长辈交流,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在短视频“快”节奏中找寻“慢”生活。先列举一些问题现象,然后辩证分析,短视频也会在“小体量”中突显“大主题”、追求“大格局”,提供深层次的思考,以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继续强化价值引领、拓宽题材范围、增强叙事策略、深入挖掘网络用户需求,实现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有序发展。最后总结,强调不要在短视频中迷失自己,变得缺少耐心,更加浮躁。而应在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慢慢品味生活,慢慢深入思考,找回丢失的“慢生活”的意趣和美好。
立意:
1.在短视频“快”节奏中找寻“慢”生活。
2.方便、快捷、有效地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
3.短视频正在向高阶进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4.提升网络微短剧品质,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