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莉莉:《一得集:落笔品〈红楼〉》

[复制链接]
llcpf 发表于 2024-7-21 07:30:29|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得集:落笔品〈红楼〉》,刘莉莉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立足于《红楼梦》文本,从思想、人物、文化三个维度切入,探寻曹雪芹思想源流,阐释《红楼梦》中人物的多样性及其性格的复杂性,溯源《红楼梦》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及独特性,是一部深度解读《红楼梦》的文集。
目 录
天涯尽头是香丘
——《一得集:落笔品〈红楼〉》序 孙伟科
思想篇
从“西昆体”到“长吉体”
——由诗风的转变看贾宝玉的成长
论“鱼眼睛”兼曹雪芹思想源流微探
浅谈《红楼梦》中的讽世
贾府的“礼”祭与贾宝玉的“情”祭
从脂批中的“玉兄”“石兄”说开去
“杜鹃意象”在《红楼梦》中的多重应用及其意义
《好了歌》与“护官符”
人物篇
情?淫?——话可卿
事与愿违:妙玉的悲剧人生
浅析贾雨村的转变
缘聚缘散二丫头
《红楼》人物更名浅析
《红楼梦》中的商人百态
都是“十五”惹的祸
文化篇
《红楼梦》与元宵节
《红楼》酒令浅解系列
后记
天涯尽头是香丘
——《一得集:落笔品〈红楼〉》序
孙伟科
山西红友刘莉莉的红学论集要出版了,心中由衷地为她而高兴。
红楼梦剪纸
刘莉莉的红学文集,分为思想篇、人物篇、文化篇三个部分。
思想篇,侧重于对小说宏观整体的把握,包括对作品和作者思想的阐释。
人物篇,侧重于在复杂人物关系中对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因为人(形象)居于小说所展开的艺术画面的中心,不能不成为艺术评论的核心。人物理解不深,对于作品就难以说抵达了艺术空间的内部、难以说与作者感同身受过人物关系的精神世界。
文化篇,侧重于对《红楼梦》百科知识所涉及对象的注释、解读和分析,对于读者便捷顺利地把握其中“典故”的出处、含义有助读的功效。
刘莉莉所选择的红学道路是《红楼梦》阐释的“正途”。思想篇和人物篇中的多文,都是以《红楼梦》文本为对象,以文学性的立场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把人物看成是文学形象,把作家看成是文学家,把对《红楼梦》的欣赏看作是对小说文学语言、情节结构、题材意义的把握、揣摩、比较和分析,更多地向人们提供关于文学修辞的运用、文学修养的知识等。
红学二百年的发展历史,把《红楼梦》的文学性作为对象来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否定之否定的结果。过去看见宫闱秘事、儿女缠绵、反清复明、阴阳五行……等,虽然是历史存在,但都不是对待《红楼梦》的正当态度。
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实际上,在这些索隐派的各种阐述中,《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被忽视了,甚至是被掩盖了。难道《红楼梦》只有辅翼历史才有价值,只有隐藏谜语才有意义,只有故事背后的故事才是研究的对象。
也许,红学历史上为人们积累的那些谁谁家的“本事”说,各有趣味,各擅其长,但都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文学创造的误解,把小说引到了故事之外。其实,文学不需要亦步亦趋谁谁家事之后。它是以一当十、以一家事写百家事的文学概括和文学典型。
小说以“小”见称,因此不能不注重细节以及对细节的安排和处理,《红楼梦》也不能例外。
类似“十五”这个日子、“杜鹃”这个称谓,这些属于小说中的“小”对象的描写,也正是作者艺术安排的匠心之处。《都是“十五”惹的祸》以“十五”这个特殊的时间符号串联起来小说的故事线索全貌,《“杜鹃意象”在<红楼梦>中的多重应用及其意义》以“杜鹃”管窥作者“使情成体”的命运哀叹和悲悯之情,都具有以小见大、以微观走向宏观的统摄文本整体的效果。
不刻意求深,但要做到以心会心、意与象合、情理兼美,进而探幽触微,钩沉文心。刘莉莉这方面的写作,可以说为《红楼梦》的细节研究、意象分析作出了示范。
郭金平油画红楼梦
刘莉莉是重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分野的。后四十回续书说,是红学中一个不可跨越的话题或公案。刘莉莉强调前后二者的差别是为了显现前八十回曹雪芹反复修改的匠心与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并不是为了给《红楼梦》或人物准备另外一个故事或另外一种结局。
探佚学很有想象空间,往往为《红楼梦》准备更奇异的景观或更加匪夷所思的结局,但歧异的纷说和争论也有瓦解、解构小说的危险。守住《红楼梦》文本的现实性,才能关注文本,以文本的自足性为基础分析《红楼梦》的文学性。所以,刘莉莉的分析能够做到进退有据、分寸把握恰当。
文学评论与艺术分析,既是对文本客观意义的开掘,又是自我(个性、情感、思想)在文本世界中的投射。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其思想是深刻丰富的,没有文本细绎、细读就会走马观花、遗珠空回,但同时,这一个对话过程又是自我的表现,也是自我的检验,当你不具备相应的高度,是难以与作者在同一层次对话的;当你不具备与作者同样的胸怀,也难以包容小说中的个性不同、思想丰富的人物及其思想纵深。
我们可以通过她对二丫头的分析,看看刘莉莉是以什么样的“己”来“度物”的。
电视剧《红楼梦》中二丫头剧照
在宝玉和秦钟这样的锦衣公子面前,二丫头毫无自卑之感,既没有巴结的嘴脸,也没有嘲弄的意味,只是娴熟平静地纺线,她的表现,不是隐士胜似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打动宝玉的也正是这庄稼人的本色,宝玉的到来仅仅是二丫头平凡质朴的人生中,不同于她生活环境的短暂见闻,此刻之后,她的生活依旧平静自然,但她的出现却使宝玉对人生有了不同的认识。
素来视人平等的宝玉,对秦钟的调笑之语多有不满,在他眼里,二丫头虽不如清傲如白莲的黛玉,高洁如红梅的妙玉,富贵如牡丹的宝钗,脱俗如海棠的湘云,艳丽如桃花的袭人,娇俏如芙蓉的晴雯……但她的率真朴实、自然野趣,与宝玉身边所有的女孩子都是不同的。
她如同山野里的一朵雏菊,充满了鲜活蓬勃的生命力,散发着自然浓郁的芬芳。她没有黛玉之慧,宝钗之贵,湘云之雅,但她那一份朴素中的纯真,源自于最自然的生活,无知无识,确是一种本色。
她的出现在宝玉的世界里,涂抹上一种另类的色彩,质朴平实却又清新怡人,注定会留下深深的印痕。也正是这种至纯至真的质朴里包含的灵动鲜活,赢得了宝玉对生命的尊重,对二丫头的尊重。
清冯箕绘红楼梦图
这个反映了生活具体性与丰富性的美好的文学世界,是由丰富的人物关系和转瞬即逝的情景组成的。这里的儿女之情和作者对之的时光雕刻,显现的正是《红楼梦》天尽头至情至性的香丘故乡。
刘莉莉在对《红楼梦》阐释中对以文学为本的立场坚守,在论题的选择,命题的提炼,人物分析的细心上所体现的独到和高度,是最值得向《红楼梦》爱好者推荐的。
红学发展到今天,可以说达到它真正的繁荣,今天是《红楼梦》的黄金时代。有那么多爱好者、有那么多红迷,是《红楼梦》真正的“生逢其时”。得逢众多的“解味人”,曹雪芹幸甚,《红楼梦》幸甚!
坊间报道,刘莉莉在生活中还做了许多《红楼梦》的普及工作,向广大文学爱好者讲解《红楼梦》,为大家奉献文化大餐,受到红迷的热烈而广泛的好评。我相信此作《一得集》也一定能在爱好者和红迷中得到可以期待的反响。
2023年10月16日
(孙伟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红楼梦》研究、艺术学研究等。)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
后 记
我爱《红楼梦》,已深入骨髓。
从十五岁第一次接触《红楼梦》,至今几十年,每常空闲,沏一杯茶,焚一支香,手捧一本《红楼梦》,沉浸其中,为她哭泣为她笑。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独处,只以红楼为伴。在她的浸润下,平凡的我拥有了一颗丰盈的心灵;也于生活琐碎中体味到一种独有的诗意。她彻底改变了我的性情,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那亭台楼阁掩映下的一幕幕,一层层,一串串;那血泪凝结的一字字,一句句,一卷卷,重重叠叠的描绘着人生而为人的各种困境。孤标傲世的林黛玉,博学多才的薛宝钗,豁达乐观的史湘云,爱博而心劳的贾宝玉……这群精灵般的人物组成了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其人其情其景,无一不感动着我。
而构建这一精彩世界的曹雪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又包含着怎样的悲怆?他笔下那些人性的美与丑,生命的贵与贱,人生的苦与难,现实的悲与喜,点点滴滴引人深思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叠加、交融,一次次冲击着我的灵魂。
曹雪芹邮票
时间在流逝,阅历也在增长,有关《红楼梦》的感触,与日俱增,郁积于怀,甚至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在各种网络红评铺天盖地席卷之时,我也鼓起勇气书写自己眼里心中的《红楼梦》。虽笔触稚嫩,见解浅薄,甚至是不知所云的“无病呻吟”,但却成为我多年爱红读红的最大慰藉。
二零一五年与卜喜逢老师的网络偶遇,改变了一切。他以一个编辑的严谨审慎,对我的稿件给予了一定的认可和客观的点评。
在后续的沟通交流中,他不仅通过网络赠送了很多红学资料,还对我的多篇文稿加以点拨修正,这些小文能够结集出版,非常感谢他的提携与指导。小书虽薄,却是笔者多年研习的积累,如能惠及红友以娱耳目,亦是幸事。
在本书写作和出版的过程中,有幸得到过多位学界大家的热情鼓励和不吝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先生不嫌小稿浅陋,百忙之中亲笔作序,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红楼梦美学阐释》
本书的责编张丽老师,为本书精心设计、校订等一系列工作,付出诸多辛劳。神交多年的吴铭恩、周淑娟、田建松、杨毅、鲁国富、肖剑等诸友,时常交流切磋,使我受益良多。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先生和我的姐姐。几十年来,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支持着我的业余爱好。先生千方百计为我收集各种评红论著,不厌其“繁”。姐姐不断给予精神鼓励,成为我思想的依靠。他们都是我研红道路上前行的动力。
往后余生,一如既往,深爱红楼,矢志不渝!
刘莉莉
2022年10月于古绛无味斋
作者简介
作者近照
刘莉莉,常用笔名落笔升蝶,山西绛县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山西省作协会员,《语文周报》“名著馆”专栏作者。现任山西省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运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潜心研读《红楼梦》二十余载,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红楼梦文本的阐释及思想性的解读。2016年开始正式撰写《红楼梦》评论文章,其中有多篇评红文章发表在《红楼梦学刊》、《微语红楼》、《语文周报》、《红楼》等处,总计四十余万字。在2020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导读教材《红楼梦全本导读》一书担任副主编、编审等职。2022年又参与编校《红楼梦全本导读与检测》,已经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