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时隔两个世纪,为何简·奥斯汀的思考和生活依然时髦

[复制链接]
f430gt3gfb 发表于 2024-7-18 19:08:02|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图:巴斯的简·奥斯汀中心,文中摄影作品来自作者
作者:张讴,英国莱斯特大学大众传播学硕士,前央视驻伦敦资深记者,客居爱丁堡,出版有《英国风物记》等多部著作。
编者写在前面
今天是简·奥斯汀逝世 207 周年纪念日,我们特意把张老师的文章放到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来发,与热爱简·奥斯汀的读者一起分享二百多年前著名女作家的思考与生活。
从伦敦驾车去拜谒简·奥斯汀的故居,我特意选择了一条历史景观多的路线。沿途有哥特式教堂、贵族庄园,还有老磨坊。这成了我参观前的情绪铺垫。进入汉普郡后,沿着简·奥斯汀走过无数次的道路,就来到了她的故居。这座有着四百年历史的故居已被列入文物名录。历史建筑同文学艺术一样,在经历时间检验后依然让人欣赏和感念,才会成为经典。
在英国读者中,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的好评度数一数二。俩人都擅长英式幽默和讥讽,其生活方式却是天壤之别。莎士比亚靠写作谋生。他善于穿越宏大森严的历史之门,与君王、谋臣和各阶层人士对话,演绎出宫斗和生死的悲喜剧。简·奥斯汀则把写作当成了生活乐趣,她不像莎士比亚那样演绎历史故事,而是关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婚恋串联起故事情节。她在小说中喜欢反话正说,心存善意地揶揄和讥讽自己看不惯的行为。这种语言的自由,实际上是思想的自由,只能存活于具有包容性的政治社会中。来到简·奥斯汀故居,我才理解了英国社会和中产家庭生活如何塑造了她的思考方向和生活方式。
两百年前的中产家庭生活,仍是当今中产家庭的追求
简·奥斯汀的故居博物馆,就是她曾经生活的查顿宅院。这是当时典型的中产家庭居住格局,包括一座二层红砖楼房,多间配房和一个花园。
故居博物馆的所有房间都被辟为陈列室,并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原貌。一楼是厨房,二楼有六个房间,分别展示了简·奥斯汀和家人曾使用的餐桌、书柜、三哥爱德华的西装、家人书信和肖像画。房间里铺着实木地板,贴着花纹壁纸。盥洗室中有青花瓷洗手池和容器。
▲ 故居里的餐桌、装饰和服装
简与姐姐卡桑德拉住在同一个房间,床铺上有米色床幔,角落里陈列着简·奥斯汀的服饰。多个房间还展示着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服装道具。那些搭配着蕾丝的长裙、精致的软沿帽和皮鞋,凸显了英国淑女的气质。在当今的节日庆典和婚宴中,女士们依然会穿戴这种服饰。
▲ 故居里的盥洗室(左)简·奥斯汀时代的鞋帽(右)
在查顿宅院居住期间,简·奥斯汀才开始修改早年作品,并陆续出版了自己的最重要小说。在那个年代,女人写作算不得体面。幸好她生活在一个有爱和包容的家庭。母亲喜欢读书和写打油诗,父亲、长兄和四哥都毕业于牛津大学。简依然写得小心翼翼。她习惯坐在那张三条腿的小木桌前,斟字酌句,在纸片上写下一行行字,然后用吸墨纸盖住。
▲ 简用来写作的小木桌和她的笔迹
简的小说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是小说以恋爱婚姻为主题。这是每个人都难以回避的人生大事。二是描写手法符合英国人的思维特征,笔调温和却渗透讥讽,直面女性面临的社会困境。
细究起来,英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主要靠“两张桌子”。一张是用以奋笔疾书的书桌,思想家和学者们把自己的观点写成书籍和小册子,传递给公众,以期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另一张就是谈判桌。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坐在谈判桌前,通过讲理和相互妥协,最后达成契约,避免了血腥杀戮和暴力冲突。今天,被世界多个国家采用的 8 小时工作制,便是由英国人罗伯特·欧文在 1817 年 8 月提出来的,半个世纪后才被资本家陆续接受。英国贵族在 1215 年就迫使国王签署了《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法治精神。直到 1688 年的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力才真正被关进了笼子。英国的政治进步看似缓慢,实际上是独步天下。进入 21 世纪后,在很多国家里,权力仍是禁忌话题。
在 18 世纪的英国,女性的社会上升通道极其狭窄,她们通常被视为繁育后代的工具。《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一句话,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真理”语境:“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明明是讥讽,妙在又不全是讥讽,至少班纳特太太认为这句话没毛病。在人物对话中,简·奥斯汀俏皮地模仿笔下人物,说出几句特别俗气的话,既能体现其人物性格,又凸显了对话者的狭隘意识。她们是受害者,有时还是加害者。简·奥斯汀用她的文字和智慧,照亮了被人忽略的底层思维。这类人物不只存在于小说中,而是社会中的一个庞大群体,至今仍活跃在极权国家。
▲ 2005年版电影《傲慢与偏见》剧照
婚姻最能凸显一个人的品行和人性,也是民众评判一个人道德高低的依据。在简·奥斯汀时期,主妇们喜欢聚在某家的大客厅里,聊八卦新闻,议论谁家儿子继承了多少财产,谁家女儿嫁给了哪位尊贵多金的绅士。谁家出了个“渣男”或“心机婊”,然后是一脸的鄙夷。各种议论荡起茶杯里的波纹,又演绎出更有趣的话题。
这种半封闭的小圈子,类似于今天的微信朋友圈。简·奥斯汀在《诺桑觉寺》里写的一段话,与当今的信息传播方式极其相似:“在我们这个社会交流如此发达的国家里,每个人周围都有自动监视他的人,加上有公路和报纸传递消息,什么事情都能公布于众。”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正在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围追堵截”的管理环境下,自媒体开启了娱乐至上、胡编乱造的时代。垃圾信息对社会的污染程度,远超奥斯汀时代的客厅闲聊。
简·奥斯汀的故居并不是奥斯汀家族的遗产,而是简的三哥爱德华从奈特家族继承来的。奈特家族大约于 1580 年就在此建造了茅舍。奈特家族历经数代后,拥有了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他们在肯特郡拥有戈德默舍姆庄园,占地面积约 10 公顷。大约在 1769 年,奈特家族建造了这栋红砖楼房。可惜托马斯·奈特夫妇没有后代。根据当时的财产继承制,如果庄园主无子嗣,可以把财产传给血缘最近的男性后代。乔治·奥斯汀与奈特家族是表亲,奥斯汀夫妇把性情温和的三儿子爱德华过继给了托马斯·奈特夫妇。
当时爱德华只有 12 岁。为了纪念过继仪式,托马斯委托伦敦的剪影高手威廉·韦林斯,剪了一幅剪影。这幅剪影一直挂在简的母亲房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爱德华进入奈特家族后,于 1786-1788 年间游历欧洲,开阔了眼界和学识。这是当时英国贵族热衷的壮游。
为了让母亲和妹妹们不再频繁搬家,爱德华把查顿宅院修缮后,于 1809 年 7 月把母亲和两位妹妹从南安普顿接到此地。一同搬来的还有家中的老友玛莎·劳埃德。根据继承权的条款规定,爱德华在 1812 年把姓氏从奥斯汀改为奈特。
▲ 简·奥斯汀故居博物馆外景
奥斯汀家的女人们总算有了固定居所。奥斯汀夫人单住一间,玛莎·劳埃德也住单间。简和姐姐卡桑德拉合住一个房间。四个女人各有分工。卡桑德拉是家庭主管,简偶尔也分担家务活。母亲喜欢摆弄花园和菜地。玛莎擅长烹饪。她收集和独创了很多烹饪配方,后来汇编为《简·奥斯汀的家庭食谱》。
▲ 厨房炊具(上)玛莎的菜谱介绍(左下)面包烘焙炉(右下)
当年的院子面积比现在大一倍,有面包房、果蔬园和蜂房。这是当时英格兰中产庭院的标配。庭院用篱笆和围栏与外界隔开。砾石小路两旁栽种着锦葵、夹竹桃和美洲石竹等。这些花卉植物不仅用来观赏,其根茎也可以加工成染料。这个花园就能让简·奥斯汀十分快乐。她在《理智与情感》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只有在无法获得幸福时,钱财才会给人带来幸福。就个人而言,除了满足生活的必需之外,钱财是无法真正令人满足的”。
简的侄子詹姆斯·爱德华在回忆录中说,小姑是简单快乐的人,“快乐的人就像和平年代的国家一样,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除了写小说外,简还喜欢弹钢琴,与家人玩纸牌。她尤其喜欢三哥的女儿范妮,经常去戈德默舍姆庄园看望她。她也去伦敦探望四哥亨利,顺便参观伦敦的画展和演出。在简的兄弟中,亨利的社会经历最丰富,视野也最开阔。他当过兵、银行家、圣公会牧师,后来又成了简的出版代理人。
▲ 简和姐姐的卧室
爱德华在 1852 年去世。1932 年,爱德华的后人出售了戈德默舍姆庄园和史蒂文顿教区的房产,只保留了查顿宅院,所以我们仍能幸运地看到简的一些生活痕迹。
简·奥斯汀的生活地图
命运似乎很早就规划好了简的生活轨迹。如果简没有经历怦然心动的爱情,她对婚姻就不可能理解得如此透彻。假如三哥爱德华没有过继到奈特家族,简就不可能在查顿宅院安心写作。简在小说出版上走得磕磕绊绊。假如没有四哥亨利与出版商的交涉和支付印刷费,她的第一部小说可能无法出版。简在《理智与情感》中感叹道:“婚姻,只考虑家境是荒谬的,不考虑家境则是愚蠢的。”
参观简·奥斯汀的故居博物馆,恰似看她人生故事的倒叙。其生命源头在汉普郡的斯蒂文顿村,她与“达西先生”的爱情也发生在那里。
简的父亲乔治·奥斯汀是羊毛商的后代,祖上曾经富有。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于 1764 年 4 月娶了卡桑德拉·李。妻子出身于约克郡贵族家庭,父亲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院长。奥斯汀夫妇在迪恩教区生活期间,生育了三个儿子,詹姆斯、乔治、爱德华。后来全家搬到了史蒂文顿,成了该教区的牧师。这是表亲奈特家族特意留给他的职位。奥斯汀夫妇又生育了三男二女,依次是亨利、弗朗西斯和查尔斯。两个女儿是姐姐卡桑德拉和妹妹简。简于 1775 年 12 月 16 日出生,排行第七。
奥斯汀一家过着小康生活。牧师职位的年收入为 200 英镑。乔治还要忙农活,土地上的年收入为 300 英镑。他还开办了寄宿学校,招收附近的男孩子来读书,以增加额外收入。奥斯汀夫人负责养鸡喂牛,烘焙面包,自制奶酪和啤酒。家里的脏衣服太多,她每月要雇佣专职洗衣妇来家里洗涤衣物和床单。
英格兰曾经流行婴儿寄养习俗,即孩子出生 3 个月后,父母便把婴儿寄养在另一个家庭里,直到刚刚懂事时才接回家。据说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成活率高,不爱撒娇,还有较强的观察和自理能力,缺点是子女与父母的感情链接相对脆弱。这种习俗逐渐摈弃,由家庭保姆取代。
简也有被寄养的经历。她回家后,颇受哥哥姐姐的宠爱。家后面有一个大草坪。孩子们在那里嬉戏打闹。草地像摊开的大斗篷,让孩子们成了绿色精灵。
姐姐卡桑德拉比妹妹大两岁,她曾经去牛津读书,后来与妹妹一起在雷丁的修道院之家读书,主要学习英语、绘画、音乐、舞蹈和法语。雷丁修道院附近有一片废墟和花园,为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游戏空间。姐妹俩在 1786 年离开了修道院之家。简的音乐才能,估计就是在修道院之家培育出来的。她喜欢弹钢琴,故居博物馆里展览着她手抄的五线谱。姐姐喜欢绘画,曾经在 1804 年和 1810 年为妹妹画了两幅肖像画,但是简的侄女说她画得并不像,远不及简本人漂亮。
牧师家庭通常都鼓励孩子们读书。父亲有 500 余册藏书,允许孩子们自由阅读,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长子詹姆斯 14 岁进入牛津大学,他与同为牛津大学毕业的弟弟亨利合编过杂志《流浪者》。简在 14 岁就开始写东西。她说自己的创作冲动是来自“阅读他人故事时所感到的快乐和兴奋。”根据遗存的史料来看,简在 1790 年写了《爱情与友谊》,在 1792 年写了《莱斯利城堡》,在 1794 年写了《苏珊夫人》。《苏珊夫人》是她早期比较成熟的书信体小说,也由此确立了她以爱情婚姻伦理为主题的小说系列。
在史蒂文顿居住期间,简遇到了自己的“达西先生”。他是 19 岁的托马斯·勒弗罗伊,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1795 年,托马斯利用休假时间去探望阿什叔叔一家。他与简·奥斯汀在 12 月份的舞会上相遇后,互生好感,俩人多次参加舞会。托马斯的父亲是职业军人,家境一般。托马斯依靠曾叔祖父的资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在伦敦学习法律期间,仍需要曾叔祖父的资助。家人希望他娶一位富家女子。嫁妆是当时婚姻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托马斯最终屈服于现实,他后来晋升为爱尔兰的首席大法官,任期从 1852 年至 1866 年。托马斯·勒弗罗伊被视为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原型。托马斯去世前曾向侄子坦白,他与简·奥斯汀确实有过一段恋情。这段恋情后来被改编为电影《成为简·奥斯汀》。
简在 27 岁时还有过一次短暂的订婚。1802 年,她朋友的弟弟哈里斯向简求婚。哈里斯比简·奥斯汀小 5 岁,他的突然求婚让简颇为感动,懵懂中点头同意。经过彻夜思考,简认为俩人并不适合结婚。第二天早上,她就婉拒了哈里斯的求婚。
简·奥斯汀拒绝求婚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家里也不可能提供多少嫁妆。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与她热爱写作有关。作为一个单身女性,她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随意安排自己的写作和旅游时间。一旦进入婚姻,势必会打乱这种生活节奏。
可能还有一个深层原因,那就是简目睹了身边女人的婚姻生活后,认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女人在结婚后就启动了生育程序。由于没有避孕措施,女性通常会不停地怀孕,连续生七八个孩子。这种连续生育不能说是陋习,却伤害了女性健康,很多女性在分娩时葬送了性命。
简·奥斯汀曾说:“我越了解这个世界,我就越确信我不会遇到自己能够爱上的人了。”当一个女人不再羡慕婚姻,不再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时,她更在意自我完善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父亲乔治在 1800 年 12 月卸任牧师一职,决定带着妻女移居巴斯。母亲把这个计划告诉简时,她实在难以接受。她的写作灵感都来自乡村生活。为了筹措在巴斯的生活费用,乔治·奥斯汀委托当地拍卖行,于 1801 年 5 月拍卖了家具、奶牛和部分书籍,还有简经常弹奏的钢琴。简难过得几乎晕倒。
简和姐姐没有生活来源,只能跟着父母走。巴斯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市中心兴建了多座乔治风格的联排住宅。奥斯汀一家多次搬家,最先住在悉尼广场 4 号,后来搬到了格林公园东侧的联排房,奥斯汀先生于 1805 年初在此去世。
简一直不太喜欢巴斯。她尤其不喜欢那种“刺眼白光”,以及无处藏身的社交圈。她用“水汽、阴影、烟雾和混乱”来描述这座城市。在巴斯的六年中,简没有写出新作品。她后来在创作《诺桑觉寺》和《劝导》时,巴斯才成了故事背景地。
现在,巴斯的盖伊街 40 号开辟成了简·奥斯汀中心。一楼是礼品店,二楼是茶室。工作人员佩戴的铭牌都是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巴斯每年 9 月都要举行“简·奥斯汀节”。女粉丝们穿着摄政时期的典型服饰。她们头戴宽檐圆帽,帽子上装饰着各色花朵,上身穿着肩部和袖部蓬松的白麻薄纱,下身是宽摆绸裙。也有女士穿着简·奥斯汀式的蕾丝长裙,像摄政时期的淑女那样矜持地行走。
▲ 巴斯的简·奥斯汀中心
当奥斯汀一家搬到巴斯后,史蒂文顿的房产留给了长子詹姆斯。英格兰当时实行长子继承制,其他子女无继承权,简的二哥乔治患有先天性耳聋和精神疾病,依然没有得到家产。他与舅舅托马斯·李生活在乡下。弗朗西斯和查尔斯长到 12 岁时,先后进入了朴茨茅斯的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后都在皇家海军服役。弗朗西斯于 1863 年晋升为舰队司令,在 1837 年获封爵士头衔。查尔斯参加了多次海战,被提拔为海军少将。他在缅甸染上霍乱后,不幸去世。
1805 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和劳埃德搬到了南安普顿,租住在城堡广场附近的一幢老房子里。院内的花园延伸到了城墙边缘。遍地花草让简和姐姐十分怀念史蒂文顿的乡村生活。哥哥弗朗西斯和嫂子当时也住在南安普顿。哥哥平时难以回家,姐妹俩与嫂子相处得十分融洽。
▲ 简与母亲、姐姐和劳埃德在南安普顿租住的房子
简的姐姐卡桑德拉曾经与托马斯·福尔订婚。他在加勒比海染上黄热病后,于 1797 年去世。卡桑德拉没有再寻找配偶。年龄的增长,把简和姐姐归入了“老处女(Spinster)”行列。这种带有贬义的称谓没有影响她们的情绪,反而成了保护她们的坚硬外壳。
1809 年 7 月,当爱德华把奥斯丁家的女人们接进查顿宅院后,她们才结束了那种居无定所的城市生活。简又找回了自己在史蒂文顿的快乐和创作热情,她开始修订《埃莉诺与玛丽安》,后更名为《理智与情感》。这部手稿交给伦敦的出版商后,出版商对这无名之辈没有兴趣,估计连手稿都没有认真翻阅遍,便没有了下文。简的四哥亨利找到出版商,同意支付 460 英镑的印刷费,这部作品才于 1811 年出版,作者署名是“一位女士”。首版售出了 750 本,几个月后再版。简竟然获得了 140 英镑稿酬,这是她平生的第一笔收入。
从伦敦返回查顿宅院后,简开始修改《第一印象》,并更名为《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渗透着简·奥斯汀的恋爱感受。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初次见面时,都认为对方“傲慢”。达西的“傲慢”背后是财富和地位,伊丽莎白的“傲慢”背后是自尊。俩人也互为“偏见”。在一场本不势均力敌的交锋中,伊丽莎白毫不示弱,最后双方在理解中化为挚爱。这部小说初稿于 1797 年,直到 1813 年才出版,简·奥斯汀已经 37 岁,署名为《理智与情感》的作者。
从 1810 年到 1817 年,是简创作的高峰期,除了修改完成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和《诺桑觉寺》外,她还创作了三部小说,分别是《曼斯菲尔德公园》、《爱玛》和《劝说》。小说《爱玛》的故事是围绕爱玛展开的。它是一位绅士的女儿,心地善良却随意任性。她自己不结婚,却热衷保媒拉纤。在多次碰壁后,自己却坠入了情网,故事以喜剧结束。
简的小说出现在 19 世纪初叶,一扫图书市场充斥的假浪漫和故弄玄虚。四哥亨利从一位熟悉的外科医生口中获悉,摄政王十分欣赏简·奥斯汀的小说。经这位外科医生的介绍,摄政王的内侍主管带她参观了摄政王的卡尔顿宫,内侍主管委婉地表示,既然摄政王那么喜欢您的作品,何不把新作献给摄政王?简与出版人商洽后,在小说《爱玛》的扉页印上了对摄政王的致敬词:蒙殿下恩准/谨以最崇高的敬意/将本书献给摄政王殿下。
在创作《劝说》时,简的视力明显下降,浑身病疼。她仍带病完成了这部小说。在家人建议下,她同意去温彻斯特治病。1817 年 5 月 24 日,简与母亲道别,她和姐姐冒雨赶着驴车,行走了 16 英里,住进了温彻斯特学院街 8 号。
直到今天,研究人员仍搞不清简·奥斯丁患有何种疾病,也许是阿狄森氏病,即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也许是白血病。医生对病情束手无策。7 月 18 日凌晨 4 点,简躺在床上,呼吸微弱。她的脑袋伸出床外,枕在姐姐的膝盖上。她突然轻声说,“上帝赐予我耐心。为我祈祷。”然后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姐姐用手轻轻了合上妹妹的双眼,赶紧通知了自己的兄弟。
鉴于奥斯汀家里出了三位牧师,温彻斯特大教堂主教同意将简的遗体安葬在大教堂内。葬礼定于 7 月 24 日上午举行,仪式必须在 10 点前结束,不得影响 10 点钟开始的信众礼拜活动。在灵柩离开前,卡桑德拉剪下了简的一绺头发,留作纪念。家中的三个兄弟和侄子詹姆斯·爱德华参加了教堂里的告别仪式,遗体安葬在教堂北侧第4和第5根石柱间的砖砌墓穴里。
几天后,《索尔兹伯里和温彻斯特日报》刊登了简的讣告。简的墓地上也嵌入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第二年,姐姐卡珊德拉和哥哥亨利将她的遗作《劝导》和《诺桑觉寺》合集出版。亨利写了一篇简短又深情的序言,介绍了自己的妹妹。英国人首次知道了这位女作家的真实姓名。
▲ 温彻斯特大教堂,简的墓碑和纪念铜牌
简·奥斯丁的小说多次再版,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到了 1850 年,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前往温彻斯特大教堂,在她的墓碑旁献上鲜花,表达怀念之情。她们算是最早一批“简迷”(Janeites)。在前来悼念的人群中,曾经有简·奥斯汀的初恋托马斯·勒弗罗伊。在得到简的去世消息后,他特意从爱尔兰来到了温彻斯特大教堂,向她的墓碑献上了一束鲜花。
侄子詹姆斯·爱德华出版了关于姑姑的回忆录,并用稿费制作了一块黄铜牌匾,镶嵌在靠近墓碑的墙上。牌匾上的第一句是:“简·奥斯汀因其作品而广为人知”。1900 年,“简迷”们捐款制作了一块彩色玻璃,安装在大教堂的窗户上。彩色玻璃中间用拉丁文刻着:“以主的名义怀念简·奥斯汀,她于公元 1817 年 7 月 18 日去世。”文字上下则描绘着《圣经》里的圣人故事。
遗产与传承
简·奥斯汀去世后,她的母亲和姐姐,以及玛莎·劳埃德继续生活在查顿宅院。简的母亲于 1827 年去世,享年 87 岁,安葬在圣尼古拉斯教堂的墓地。简的五哥弗朗西斯在 1823 年丧妻。妻子在生第 11 个孩子时不幸去世。他于 1828 年迎娶了玛莎·劳埃德。62 岁的玛莎·劳埃德做了新娘,离开了查顿宅院。
姐姐卡桑德拉独自住在查顿宅院,整理出了妹妹的信件和遗物,销毁了一些带有明显隐私的信函。她还把妹妹的几根头发和一根缝衣针包裹起来,寄给了简的挚友安妮·夏普女士。那根缝衣针在简的针线盒里放了 20 年。简是在戈德默沙姆庄园认识安妮的。她当时是庄园里的家庭教师,与简趣味相投。卡桑德拉在 1845 年 3 月去世,埋在了母亲的墓地旁。
查顿宅院又回到了奈特家族。它被隔离成了三个单元,分别是房地产办公室、宿舍和活动室。1940 年,多萝西·达内尔和毕翠克丝·达内尔姐妹在当地成立了简·奥斯汀协会,想通过集资和募捐来保住简的故居,可惜未能如愿。托马斯·卡彭特先生得到消息后,出资 3000 英镑购买了查顿房产,以此永久纪念他的儿子菲利普·卡彭特。他年仅 22 岁的儿子于 1944 年阵亡于意大利。托马斯·卡彭特先生把查顿房产捐献出来,同时成立了简·奥斯汀纪念信托基金会,负责管理这座故居博物馆。1949 年 7 月 23 日,惠灵顿公爵主持了剪彩仪式,简·奥斯汀故居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 简的服装款式,中间为印度纯棉披肩
到了 1987 年,简·奥斯汀纪念信托基金会出现了资金短缺。美国慈善家桑迪·勒纳及时出手,签了一份长达 125 年的租约。她是简·奥斯汀的忠实粉丝,也是早期女性作家手稿及出版物的收藏家。桑迪·勒纳把个人藏书捐赠出来,成立了故居图书馆。另一部分藏书来自奈特家族。
▲ 简喜欢在这个房间读书和弹琴
在过去的 70 多年里,简·奥斯丁故居博物馆进行了两次大修。在 1948 年的大修中,建筑内部最大限度地复原了简·奥斯汀居住时的样子。从 2021 年到 2022 年,故居屋顶进行了整体更换。英格兰遗产和古建保护基金会,以及地方政府都提供了维修费用。简·奥斯汀纪念信托基金会还发起了一人一瓦的募集活动。瓷砖厂免费提供了一批瓷砖,让附近学校的孩子们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信息,扣置在屋顶上,以提升孩子们关爱文化遗产的意识。
我参观了故居博物馆后,又去了村边的圣尼古拉斯教堂。教堂简朴安静,白色墙壁已经泛黄,地面磨出了深深的印痕。一块描绘着花朵的提示牌写着,简·奥斯汀小姐经常来此参加礼拜活动。之后,我驱车前往温彻斯特大教堂。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摩挲,嵌在地上那块黑色大理石墓碑泛着光泽。碑文由哥哥亨利撰写,介绍了她的虔诚宗教信仰,仁慈谦卑的性格特点,通篇未提及她的作品。估计她的亲人们当时从未设想过,自己家里会诞生一位如此优秀的女作家。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