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首词,道尽少女的情事,开篇一句惊艳世人,引得皇帝都嫉妒了

[复制链接]
CHUNLAN789 发表于 2024-7-17 12:59:26|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延巳,南唐词人。字正中,广陵人,南唐宰相。
他是南唐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也是唐五代词人中的大家,对北宋北宋早期词人晏殊、欧阳修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之前,我曾为大家介绍过他的一首代表作《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受到不少人喜欢,很多朋友在评论区里说,能不能再介绍一点冯延巳的词,那么今天就再带来他的一首压卷之作——《谒金门》。

谒金门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
①“挼”(ruó),揉搓。
②“斗鸭阑干”,饰有斗鸭图案的栏杆。斗鸭,两相对称的鸭图案。
③“碧玉搔头”,一种用绿玉石镶嵌而成的头饰。
④“鹊喜”,古人迷信,认为喜鹊叫预兆有喜事发生。
大意:
突然起了一阵风,把满池平静的春水吹得皱起圈圈涟漪。
她闲着无聊,便去逗引那池中的鸳鸯,漫步在花香弥漫的小路上,手里揉搓着红杏的花蕊。
她独个儿靠在斗鸭栏杆旁,发髻上的碧玉搔头滑到了一边。她就这么等待着,等待着,他却总也不来。
偶尔抬头,听见喜鹊在半空里叫唤,不由得心头一喜。

这首《谒金门》是冯延巳的压卷之作,写少女情事,将女子思念心上人的惆怅心理描写得生动传神。
尤以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闻名于时,直至引来皇帝词人李璟的妒意。
李璟醉心文学,他与冯延巳份属君臣而情同文友,两人在一起切磋创作可比商议国事来劲多了。
有一次,李颢读到了冯氏的新作《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其点睛之句。以东风忽起,吹得一池春水波纹毕现比拟思妇心湖荡漾,不能自已。
李璟对此神往不已,他甚至不无嫉妒地跟冯延巳开玩笑说:“我说冯爱卿啊,这春水吹皱与你有何相干呢,谁许你多管闲事?”
那冯延巳也是个知情识趣的,他恭维李璟说:“比起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我可差得远了。”李璟闻言大悦。
这段往事读来非常有趣,也从侧面验证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魅力。

一个女子独处时寂寞无聊,一会儿逗引鸳鸯,一会儿观看斗鸭,其实她的心思全不在此,而是在想念远人,盼望着他的归来。
正如眼前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样,她的内心也很不平静,希望与失望反复交织。
这两句,以比兴手法,描写女主人公表面闲适、内心烦闷的情状,的确是颇具巧思的。
它的妙处,首先在于描写小风微波,用形容绸子的“皱”字来形容,一池春水平滑如绸的景状便了然在目。
其次,春水微皱,又微妙地烘托出贵妇心头,随春水泛起的涟漪,景中含情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实在是妙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看到一个花苞、一片嫩叶而有小小的触动,这种触动并不关乎国家大事、个人命运,而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轻柔的感动。
词人把这些短暂感情的感触写了下来,而且还触动着千百年以后的读者,这便是中国诗歌的妙处。

如果从整体来看的话,这首词一共八句,前六句都是白描,写得十分活泼生动,将荡漾的春波和涟漪微动的芳心刻画得浏亮而细腻。
上阕之“闲”字和下阕之“独”字,将女子相思之苦尽情地抒发出来。
“闲引鸳鸯”表现出了心中的悸动不安,“阑干独倚”表现出了等待的漫长和心中的孤独寂寞。
这种等待是否有结果呢?
末句“举头闻鹊喜”揭示了答案,良人即将到来,女子的相思终有圆满的结果。
所以,这首词将女子从无聊寂寞到愁苦相思,再到终得一见的喜悦都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了。
那么,大家觉得冯延巳的《鹊踏枝》和《谒金门》,哪一首的成就更高呢?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