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辛弃疾最狂放的一首词,其中名句化用李白诗句,却更妩媚更有风致

[复制链接]
焦波 发表于 2024-7-17 12:58:58|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辛弃疾最狂放的一首词,其中名句化用李白诗句,却更妩媚更有风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这指出了苏、辛之间的主要区别。
如果说,苏轼词的豪放,表现在阔大的意境中展现雄浑的气势、旷达的情怀;辛词则体现在瞬息万变的感情,叱咤风云的气势和狂放的风神。
今天介绍的这首《贺新郎》,我认为是辛弃疾笔下最狂放的一首词,一起来看: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说他在铅山的园亭,都用《贺新郎》的词调作过赋咏。
一日独坐在停云堂,觉得这里的水声山色也希望自己按照以前的旧例写一首描写它们的词,于是就写了几句话,差不多是仿照陶渊明思念亲友的意思。
《停云》是陶渊明所作的一首四言诗,大意是说,在阴雨蒙蒙的春天,天下一片昏暗,自己独自对酒,良友远在他方。想到日月流逝,渴望与友人促膝谈心,倾诉平生。

那么,如何理解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
人永远是孤独的,因为复杂难解的人心总会让别人望而却步。对于胸怀壮志的人来说,当然更是如此。
于是,人总是在呼唤知音,寻觅挚友,希望能够有人分享自己的哀愁与得意。但是到头来总会感叹,人生难得一知己,就算有,也难以保证长相厮守。
辛弃疾此刻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
饱受猜忌排挤的他本就没什么知音,况且也已经在家赋闲很长时间了,曾经的那么几个知交也零散天涯,甚至永别人间,只剩下苍老的自己在独对山水,慨叹人间孤独。
但突然间,他又潇洒了起来:
既然现在的我环绕着水声山色,与宇宙自然贴得那么近,那为何不将自我的喜怒忧乐就投射在眼前的青山上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句千古名句。
自己的内心接纳了青山之美,而青山也恰好也能懂得我的心意,欣赏我的才华,这便是最为幸福的知音相会,既然如此,又何必为知音稀少而感到忧愁呢?
海阔天空,自有舞台,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自在分享自己的情志。
这句话,既取自唐太宗说魏徵“我但见其妩媚”的原意,也是从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化出,却比李白的诗更妩媚,更有风致。
物我两融,风趣盎然,是辛词中千载传诵的天然好句。

下阕,辛弃疾回想起了《停云》诗的作者陶渊明,觉得在晋宋之际那个污浊混乱的年代,是不会有人理解陶公内心的,一如此刻的南宋,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知晓自己疏狂姿态背后的忧愁。
于是就会有最后“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话,显然是在说今人无法理解自己,但像陶渊明那样的古人却能知晓我的内心,只是我很遗憾见不到他们,也就只能面对当下的孤独。
但话说回来,就算是古人,能做我知音的,也不过三两人而已。

据说,辛弃疾自己对“我见青山”与“不恨古人”两处警句颇为自满。
岳飞的孙子岳珂就记载到辛弃疾每次宴请宾客,就要让歌女唱这首词,并自己反复吟咏这两句,还会问宾客觉得这两句写得怎么样。
年少气盛的岳珂便说全词英气无限,只是这两处警句有雷同之嫌。辛弃疾听后大喜,对岳珂更加看重。
岳珂的话并不能全信,他总爱这样为自己造势。
但故事中的辛弃疾总对宾客唱这首词,无疑是一种嘤嘤求友的努力,希望找寻到难觅的知音。并不知道辛弃疾最终找寻到了没有,但应该不会是岳珂吧。
尽管这两句确有重复之感,但两相呼应,表达了一种看山比看人更顺眼的情绪。
人到了这种地步,哪里还会有什么知音呢?也就只能长叹一声了吧。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