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城市孩子究竟有多大区别?

[复制链接]
woaini8312 发表于 2023-8-14 18:34:14|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村和城市孩子究竟有多大区别?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ebgotoo 发表于 2023-8-14 18:34:49|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农村孩子拥有未受过奥数和补习班毒害的清澈眼神。
就是这样式的  


不贫。
事实上,现在的人对农村的看法,有些分裂
有些都市小年轻对“农村”格外排斥,对农村人的认识也仅限于农民工,觉他们很土,很脏,很不高大上。
这实在没什么道理,因为中国人在被工业革命席卷之前,华夏先祖们维持了几千年的小农耕作,可以说现代化中国就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在座的各位,看着是光鲜亮丽,但你往上数3代,基本都是在土里刨食的。用费孝通老师的话讲,”乡土“二字是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的,所以也甭看不起谁,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还有一些都市青年们则对“乡村”充满幻想,觉得那里祥和宁静,鸟语花香,亲近自然,样样都跟李子柒视频中拍出来的一样,是桃源化外之地。
大家之所以对农村的观感与现实有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是大国崛起的主旋律,所有的宣传片也好,影视剧也罢,极少有镜头能体现出真实的乡村生活。再一个就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农二代,很多都处在社会底层,他们的声音是”遥远的哭声“,发不出,你也听不见。
疫情宅家期间,我偶然看到一部2007年的电影,叫做《遥望南方的童年》。这片子倒是描绘出了一个工业化浪潮冲击下真实的农村图景,可惜既无名导名演,也非大IP大制作,在喧嚣浮躁的时代,被埋没了。
但是部好片,我看完后很受触动,推荐给大家。





山明水秀的静谧山村,长调山歌荡着回声。
轰隆隆的引擎声撕裂画面,易老师走入了镜头之中。




易老师是当地小学的老师,计划办一个幼儿园。
他的幼儿园每月只收60元,包接包送包午餐。
即使如此,仍有好事者奚落他“骗小孩的钱”。




农村总有“读书无用论”的生存空间,
人们唯一满足精神需求的方式就是打牌,
生活目标也逃不开“打工、娶老婆、生孩子”这8个字。
孩子们自然是有样学样,
仿佛暗示着愚昧在代际间流传,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




易老师办教育的工作,隐隐给人留下呼吸的空间。
在宣传招生的路上,易老师遇上了跑出去打工被抓回来的李响。




李响有理想——当歌星。
她的计划是先打工赚钱,然后参加《超级女声》。
李响爸听说易老师要办幼儿园,就把李响塞到易老师那帮忙。
易老师也觉得有一个会唱唱跳跳的老师挺好,就同意了。
易老师又碰到了以前的学生——文才。
打工仔文才带回来一个老婆,未满19,就已经高高挺着肚子。




在村里,能从外面带回老婆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文才兴高采烈。
看着文才媳妇稚气未脱却身怀六甲的样子,李响的表情里有一股惆怅和失落,也多了一份对现实的敬畏。




易老师说:“当歌星要胆子大噻。”
李响在众人的围观下完成了一段唱跳。




李响唱的是《不怕不怕》,仿佛一个迷茫的少年在给自己加油鼓劲。
坨坨是第四个重要的剧情人物。
爸妈出去打工,把4岁的他托付给邻居。
邻居家的儿子元根相亲,坨坨跑出来冲他喊“爸爸”,把相亲搅黄了。




坨坨一出场就端着个碗,暗示着他是个吃货
寄人篱下的坨坨敏感又脆弱,他知道自己无依无靠,也清楚自己不受欢迎。
他常坐在家门口的大樟树下,因为爸妈就是在那里离开的,说过几天就回来。
却再也没回来……
易老师的幼儿园总算办起来了。
第一批15个小孩,但只收上来530元钱。
即使60元/月,也有很多人交不起。




易老师的大哥帮忙拉车,每月挣100块。
100块不算啥,易大哥就是想帮帮弟弟。
可是每天早上到处接孩子,耽误了农活,易大嫂很不开心,絮絮叨叨说了好一阵。
有一天,趁着易大哥出去接孩子,村里的闲汉把他家田里的水给引去了自己家的水田,易大哥和闲汉干了架。
为了照顾农活,易大哥只好不再拉车。
每月只给100块实在太少,村里的人都不太愿意接拉车的活。
瘦根娘建议让瘦根试试。
瘦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脑子有点问题,但他有的是力气。
易老师同意了,让师娘跟在后面押着。
瘦根第一次觉得自己很有用,干活特积极,大清早的就拖着板车出去,挨个把孩子接上。




孩子们喊:“瘦根,加油!”
瘦根就使出全身的力气,拖得又稳又快。




砣砣每天坐在大樟树下,只是默默看着,不哭也不闹,仿佛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
也不知道怎么的,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他还太小,左右不了自己的人生。
坨坨搅黄了元根的相亲,元根说自己30多了,不能一直打光棍,就把坨坨扔给了易老师。
砣砣是个吃货,天生就是,饭总也吃不够,还每天盯着同桌的零食。
有一天同桌出去玩,回来发现放在桌上的肉干不见了,就向李响控诉是砣砣偷吃的。
李响责备砣砣不该偷吃,还说想吃就让妈妈去买,这可戳了砣砣的痛处。
其实,肉干是狗吃的。
砣砣受了委屈,跑掉了……
李响和师娘那个急啊,到处找遍都没有砣砣的踪影。
易老师赶回来的时候,村里人已经在池塘里搜寻了许久。




易老师猛然想起那棵大樟树,骑上自行车就奔了过去。
果然,树后传来清脆的童声:“伯伯~”




砣砣受了委屈,本能地希望爸妈可以为自己撑腰,所以坐到大樟树下等爸妈回来,这是他唯一可以为自己申辩的方式。
砣砣的意外走失让易老师大发雷霆。
自责的李响没吭声,她暂时还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毕竟她才16。
晚上的时候,李响提来一大包给砣砣准备的零食,她终于鼓起勇气向易老师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提出了辞行。
她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成为一名老师,她打算继续念书,去考师范学习幼师专业。
易老师听到李响要继续读书,一万分的乐意与支持。
虽然李响没干几天,但易老师还是摸出了200元塞到李响手里。
李响转身走进浓夜,易老师对她说:“回去努力读书耶。”




李响走后,易老师的幼儿园依然闹哄哄地开着。
瘦根拉车,师娘做饭,易老师教孩子们“人之初、性本善”。
他们一起唱儿歌,一起做游戏,还一起到到河里抓鱼。




时间就像村口那条清澈的小河,欢快地流淌。
转眼,寒来暑往,他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装,也拍了第一张合影。




秀秀妈打工回来了,因为离家太久,和秀秀都生疏了。
她说这次回来,就不打算走了,留在家好好过日子。




一天晚上,大雨滂沱,易老师吃完饭在廊道上踱着步子。
秀秀妈撑着伞走了进来,拎了好些东西说是要给秀秀。
易老师很疑惑:“秀秀已经好几天没来上课了呀?”
秀秀妈肯定出了事情,在易老师和师娘的追问下秀秀妈说出了实情,原来她和秀秀爸已经离婚了,秀秀判给了她爸爸。
秀秀妈在外面打了两年工,帮丈夫还了债还盖了新房。
但感情也疏远了,丈夫有了新欢。
易老师气不过,跑去找秀秀爸理论。
但又有什么用呢?
秀秀爸说他错了他认,却丝毫没有要改的意思,道理一大堆,事做的既狠又绝。
秀秀妈决定返回深圳继续打工。
临走的时候,易老师把秀秀带到车站去送她。




易老师对秀秀说:“秀秀啊,要记住,那是你的妈妈咧~”
秀秀点点头,她很懂事,但又什么都不懂!
回来的路上,易老师又碰到了文才。
文才的小媳妇受不了农村的生活,哭着喊着要走。
文才说什么也不同意,毕竟孩子还太小。
易老师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只好讪讪地离开了。
在乡教委工作的老同学已经在等他,带来的消息是幼儿园不能办了。
因为没有相关资质,也没有合格的专车和司机。
易老师只好停办。
师娘交代他该退的钱要退,该收的钱也要收回来。
他亲自拖着车把孩子们一个一个送回去。
轮到秀秀,他发现秀秀家大门锁着,没有人在。
原来秀秀爸也出去打工了,把秀秀托给了大哥大嫂一家。
但是大人们白天都要干活,哪有时间管秀秀呢?
秀秀的大伯和大娘一顿好吵,秀秀大娘埋怨:“这个黄继勇,当初死活要争,现在争来了,又不管!”




尽管很不放心,但秀秀大伯说秀秀爸已经把孩子托付给他了,易老师只好拖着板车离开。
最后一个要送的,是砣砣……
砣砣爸妈不在,易老师只好把他送到他奶奶家。
到了之后,易老师才知道砣砣奶奶的眼睛是瞎的,她正用手摸索着干活。




真不知道一个眼盲的独居老人,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如今还要拖着一个4岁的孩子。
心里不落忍的易老师把砣砣又给带走了,他直奔秀秀家,
果然发现秀秀一个人站在门外,没有人管。




他把秀秀抱上车,拉着两个孩子往已经停办的幼儿园走去。
在路上,易老师一直埋着头,似乎在憋着什么,也仿佛是一种抗争。
他一个小人物改变不了什么,甚至很多事情都无法理解,他能做的就是低头看清脚下的路,
让坐在车上的孩子走得更稳当。
“我爸爸去哪里了?”
“去打工去了!”
“去哪里打工去了啊?”
“去深圳打工去了!”
“深圳在哪里呀?”
“深圳在南方啊!”
“南方在哪里啊?”
“南方啊……南方在……”
易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孩子们描述南方,他和瘦根只好一人一个把孩子们背到了山上。
他指着连绵的望不到头的群山对孩子们说:“前面就是南方,从这里一直往前,就是深圳呐。”




“没看见深圳啊?”
“深圳离这里太远了啊,要从这里一直往南走一直往南走,在天边的那个地方,才是深圳啊!”
“我爸爸妈妈就在那里打工啊?”
“嗯,在那里打工!”
“打工干嘛?”
“挣钱呗!”
“挣钱干嘛?”
“给你买好吃的咯,买新衣服咯,让你读书咯!”
“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
“过年呐,过年就会回来!”




师娘嘴上虽然埋怨易老师不仅该收的钱没收回来还带回两个拖油瓶,但手上仍然利落地给孩子们拾掇晚饭。
易老师垂着脚坐在凳子上,躬着背,看不清脸上的表情
文才抱着个婴儿走了进来,原来他的老婆还是跑掉了,他计划出去边打工边找。
但是带着孩子实在不方便,只好把他托付给易老师。




易老师把文才留下的奶粉钱又还了回去,他说“穷家富路”。
文才转身走进夜里,易老师想说点什么,却只喊出:“文才,早点回来啊!”
看到结尾,我一直困惑:为什么李响、秀秀妈还有文才从易老师家离开的时候都是漆黑的深夜?
想了很久我才明白,他们都是迷茫的人啊!
转身朝向的,尽是未知的旅途。
李响迷茫!
不读书的她还能做什么呢?
打工?年龄太小!
所追逐的理想也太不实际。
还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说考高分就是好学生,但没人给那些考不到高分的孩子指一条出路。
没人能告诉李响,她应该怎样去寻找自己的理想。
没人告诉过李响,她的人生还有很多种选择。
李响只是无数失落的农村少年中的一个。
文才迷茫!
打工、娶老婆、生孩子,是山里人最本分的归宿。
他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也曾以为自己做到了,但他的人生仍然逃不过晦暗。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完成一块复杂拼图的过程,他把稚嫩的妻子当成自己拼图中的一块,却忘了她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拼图。
文才是无数失落的农村青年中的一个。
秀秀妈也迷茫!
她辛勤工作,为丈夫还债,给家里盖新房,却被她付出一切的“家”所抛弃。
秀秀不认她,丈夫又有了新欢,甚至离了婚也无颜和娘家人说。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两全。
秀秀妈是无数失落的农村中年人中的一个。
正值壮年的易大哥也失落!
身心被干不完的农活和扯不完的鸡毛蒜皮包裹,根本抽不开身,去做那些自己喜欢的觉得有意义的事。
砣砣奶奶更是失落!
都说养儿防老,她养了儿子却防不住老。
失明十几年又寡居的她,可以想见吃了多少苦头。
当她身体越来越差,她的未来又会怎样呢?恐怕是死了,也要很久才被人知道吧。
砣砣和秀秀不懂什么是失落,也不懂什么是童年。
他们没见过父母围绕、众星拱月的童年,也就不觉得自己形单影只无依无靠的童年有多凄落。
他们格外的懂事,让故事格外的揪心。
当易老师牵着纤弱的他们眺望南方的时候,我泣不成声。
李响、文才、秀秀妈、易大哥、砣砣奶奶、秀秀、砣砣,他们一起构画的,是一整个失落的中国农村。
故事里频率最高的词是“深圳”。
但电影却没有任何镜头给到深圳。
深圳只是一个符号,指代中国那些“先富起来的一线城市”
不给镜头,是最好的处理。
因为你也不知道该拍哪里。
城中村?那是秀秀妈妈驻扎的地方。
高楼大厦?那是秀秀妈妈建设的地方。
深圳也不知道该用哪个面目去面对秀秀。
面对这不如人意的一切,易老师无奈又无力。
他不知道怎么向秀秀砣砣们解释为什么他们的爸爸妈妈要去深圳打工,
为什么只有到深圳才能挣到钱。
他理解不了“先富带后富”的大局,也破不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困局。
他甚至连村庄里的事都决定不了,幼儿园说关就关。
因为上头有规定,哪怕制定规定的人从来没到过农村,哪怕规定对于农村来说不切实际。
但规定就是规定!
制定规定的人没能力也没意愿去解决农村的问题,但他们制定的规定却封堵了农村自救的路。
这些年,我们常对着“大国崛起”的成就自我感动,
媒体的追光也总是聚焦着马云、强东这些弄潮儿,却忽略了向那些在民族复兴过程中充当燃料的人们投去哪怕只是一撇的目光。
“人口红利”、“低廉的人力成本”、“劳动力密集”、“丰富的产业链”、“世界工厂”、“第一出口大国”……
这些”大国叙事“的词语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像砣砣和秀秀那样支离破碎的家庭。
他们背井离乡,留下一个个失落的童年和老无所依的孤苦晚年。
他们在血汗工厂里奉献血汗,在流水线上充当螺丝钉。
是他们奠定了“大国崛起”的根基。
他们破碎的家庭,是“伟大复兴”的代价,也是要用整整一代人去缝合的伤疤。
易老师对秀秀说:“过年的时候,你爸爸就回来了”
一转眼,就又快到过年的时候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huanjie123 发表于 2023-8-14 18:35:16|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老头

脏,臭,驼背

每天下午六点
他总会骑着他那破旧的三轮
吆喝着麻糖饼

看见他的人,都要跑开

村子里的人说着
又脏又破的人
卖出去的东西能有多干净


我朋友不多,他算一个

小时候不喜欢说太多话
和村子里的人都不太熟

大多都是我爷爷让我见面打个招呼
称呼个大伯大叔
就因为这样
我便被当成了他们眼里的乖孩子


那时喜欢折纸

他见我在小河岸边折船

便蹲在我旁边,道

这个我也会
给我几张试试

他顺手扯了我旁边的几张作业纸
我没来得及反应

他折的船不算好看
可以说是很丑
就像他的手一样

我夺回剩下的纸

你折的丑,我来教你

他不说话
安静地看完我折完一个船

我的船和他的不一样
我折的,有两个蓬
比起他的略精致

他觉着稀奇
嚷着让我再折一个

平常没啥人陪我玩
见他有意要学
便开始折起了另一张纸

只是
过一会儿
一双有力的手把我拽起
直到把我拉到路上

乡下的路是泥巴路
被硬拉出来的我
看着鞋上的许多稀泥
很是不悦

父亲嘟嘟嚷嚷说着什么
那个人怎么样怎么样
我也不乐意的指着鞋
还不断向他抱怨
我还有三本方格本没拿回来

结果应该是,我们都没听清双方的话

那个下午,田边的狗尾巴草很热闹
回去的路上,也觉着
明天会有所期待


还是在那个田边
还是那个三轮
不过今天他好像没卖多少麻糖

我答应教他折那个船

他喜道
去我家坐坐,我家有很多纸,随便给你折

三轮车被他蹬的一摇一晃
吱吱作响
却不让人烦心

一下车
我就发现
他家很破败


映入眼里的第一个就是破墙
其次是旁边的大梧桐树
树很高
墙也很破
破墙旁边睡了几捆干草


门口柱子上拴着一条狗
农村人都不咋会取宠物的名
他叫它大黄

大黄一见我就大吠
吓得我赶紧弯腰去找石头
老头则很威风
他一蹬脚,狗便不叫了
跑去干草那里趴着

房子不大,
一进去就有冲鼻的味道
让我不得不捂住鼻子
里面有很多书和本子
老头说他不识字
听说家里存了很多书的人都颇有文化
便到处骑着三轮去捡书

书确实多,却不杂乱
但大多都受潮了
而且大多都是只有寥寥十几页
很多都不能看
还有一大堆孩子的乱涂乱画

他还捡了一些写过的作业本

多是学生们写满了然后丢了的
他说

写了字的本子,才有价值。

桌子上有几本本子,新的
是我之前被拽走
忘记拿回家的

他叫我记得拿走
我没太在意
问他
麻糖平常在哪里做呢

他很开心
笑着说着要请我吃几个

原来,破房子背后还有一个比较完好的房子
里面不脏
大锅,磨具,勺子都很干净
他在墙上挂着的袋子里拿出几个给我
我拿起就吃
没啥特别的,也不难吃

我问

这里的房子有床,前面那间也有床
那平时住哪里


他摇头,告诉我

这是俺儿子的睡觉地方,我不睡

我一个老头
睡脏的地方没啥关系

但是平时没见过你儿子啊,他没回家,床空着干嘛不睡


他还是摇头,继续说

他再过一两年就回来了,他去城里了
城里好啊 城里有发展


那时我忽然记起

外公喝茶无意说到过
村里的那个捡废品的老头是个疯子

我问其原因
外公给我说

他儿子在城里骑摩托三轮给别个工地运砖
不知那天犯什么浑
喝了几口酒,骑车时一个弯没转过
直直地撞在了墙上
后来工地因为出事,包工头就跑了
也找不到人追究
有人跑去告诉老头出事了
老头急着连夜蹬着他的三轮
跑去二十多里的城里找儿子
结果第二天,有人问他怎么样
他就说,儿子去城里发展了,过几年就回来
这不就是个傻子吗

我想着有点渗人
我在一个不知是傻子还是疯子的家里,吃着他的麻糖

但和老头接触下来,觉着他还挺好
便没想着逃跑

他叫我教他折纸

还是那个有蓬的船,我用我剩下的那些纸
一步一步把他教会
顺便教了他怎么折一个可以转弯的纸飞机
他仿佛一个小孩,研究着那被折了几遍的纸
他脸上似乎有乐意
是平常他蹬三轮不会有的表情


云很暗,看起要下雨

我说准备走了,他留我
走到外面,发现我妈正在找我
她看我手里拿着没啃完的麻糖
一脸生气地走过来
打掉手上的麻糖
再把我拽走
这次边拽边骂那个老头
话很难听
我不敢回头看老头的表情
我是个小孩
也可以猜到老头有多无奈

我不知道没朋友丢人,还是有个捡废品的疯子老头当朋友丢人

见到我妈这般,我自然也懂

那次回去,他们关了我禁闭
那几日也偶尔听见三轮车的吱吱声
不见人
也不挂念

只是脑子里偶尔浮现
一树一破墙和一只营养不良的狗

村子很小
邻里的关系却没有那么热闹
只见烟火气

却不见烟火气


禁闭完后
我就去了城里读书
村子里的事
许久都与我没关系

城里确实很大
有很多村子里没有的东西
每个人都很忙
但没见过几个开心的人

车来车往
繁市嘈杂

后来的后来
听说村子里要修路,改建小区
忽记起
有一个躬背骑三轮的老头
一个破败小屋

城里没有麻糖饼卖
都是加些五花八门的佐料的小吃
味道太杂
没有特别喜欢的
反倒是记得多年前
一个老头给过我麻糖饼

我家也报名了小区的名单
当时我因为学业
没有时间回村看看小区是啥样

现在
我决定得回去看看

坐在面包车里
心中却有忐忑
老头,应该还在卖麻糖饼吧


村子被改建的很漂亮
公路也不像从前那样,把我鞋弄的不成模样

村子不大
我凭着印象走到了老头的住址

梧桐树旁长满了杂草
落叶遍地都是

房子也不是当年模样
那破败的房子变成了空地
空地还是稀泥烂路

空地上有一墙
我想老头应该在后面住

踏进那稀泥烂地
仿佛以前独自散步在田边


后面的房子坏了
看似是被人砸的
房子里面结满了蛛网
布满了灰尘

那做麻糖的磨具和大锅
也不像从前那样干净

老头呢?

我些许有些错愕

回家后
爷爷告诉我

多半是死了

大家都要建小区,他要当钉子户
久了肯定不行
村子里的人都来他家围着
一些小孩也跟着那些大人起哄

也不知道他咋想的,就是不拆

后来一个晚上
不知哪家的小孩朝他屋子丢了根火柴
他屋子里尽是废纸
便燃了起来
火很大
没人知道是谁干的

那天晚上,浓烟遍布村子,全是烂泥味和烧焦味

老头当时醒没醒没人知道
屋子里没有什么动静
听说当时有人报警
只是后来的我不知道怎么处理的
不过小区还是建好了
没人见过老头
他的那破三轮也不知被谁捡了去


那狗呢?

好像早就被狗贩子逮了去吧,他那狗没啥用

瘦的跟骨头一样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我见过了城市的车水马龙
却见不到村子里该有的生机

老头应该没有什么亲人
我其实可以告诉他,城市其实没有农村好

城里,
没有可以随便可以放折纸的河
没有麻糖饼卖
城里的人和农村一样
没有天天都是快乐的人

我一时怔住

坐在卧室的写字台旁
随手扯了一篇作业纸
折了一个小船
想着
现在这里也找不到可以放小船的河

我望着小船发呆

从写字台抽屉拿出打火机

点燃了小船
小船冒着黑烟

仿佛


我也是那天晚上围观的人中的一员


…………


<hr/>东方月初:看不见的故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漂浮在爱里 发表于 2023-8-14 18:35:23|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城市孩子,是农村的,不能体会到差距有多大。但就我本身而言,上大学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去银行排号,不能独立的完成相关手续,刚开始我只敢去ATM机处取钱。面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里都有一股胆怯,甚至不敢问。面对同学,我不能掏出一点钱请他们吃东西。因为我感觉多花一点钱对家庭来说都是罪恶。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成绩和好说话。后来成绩不够看了,好像唯一的优势都没了。任何装饰好点的餐厅都不敢去,担心自己买不起。哪怕后来知道也没有多贵。买东西只买便宜的。除了不能亏嘴,啥都能亏。好在,我意识到了。
感觉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缺少的就是面对世界的信心和胆量。城市孩子因为见识过、吃过、用过,潜移默化的就认为这些都是平常的东西。哪怕贵的东西,也许印象只是钱不够,暂时买不了。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可能你不告诉他,他永远不会靠近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会感觉买这些东西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哪怕有了经济实力后能够买的起,也会因为价钱而妥协。在我们字典里好像没有用的舒服的概念,需要这个,必须买,有个能用就行。比如说:需要耳机,买个9.9的能用就行。不会考虑音质等问题。
农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可能更偏向现实,更没有情调。一束花会让人心情好。城市孩子会买,农村孩子可能就接受不了。
农村里大都经济不太好。他们通常情况下所能配置的资源是极少极窄的。挣钱的来源无非种地、出去打工。一年到头所挣的钱,在满足吃饱、穿暖、为干农活的必要投入、人情往来后,可能就剩不下几个钱了。在这些之外还要挤出学费等等。真没钱,你能要求他什么呢?
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留守儿童?就是因为想要多挣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不出去,可能也就是温饱。或者遇见天灾,都可能吃不饱饭。教育就更不要想了。而且现在长期、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大都在城市。他们和那些城市低收入人相比可能都排不上号。城市低收入人群可能也穷,但因为在城市的便利,他们工作的机会其实比农村人多得多,孩子教育的问题可能也就考虑到孩子学习不好,去不到好学校。但如果农村孩子出头了,想去好学校,可能还要择校费。他们可能也会道听途说一些好的学校。
我说我自己的真实情况,在上初中时(08年后),我的生活费是两周50元。那时候正长身体,吃的多,有一段经常吃不饱,总是最后没钱吃饭。为了能吃饱,就会在回校前买豆奶粉。后面几天几乎每天三顿泡一大茶缸豆奶粉(一顿一袋)。真事。主要家里也没钱。有一次向家里要钱,好像全家就剩30块,让我拿走了。真是感觉多花一毛都是罪。所以现在亏啥都不想亏嘴。不论饭多难吃,只要能吃的下,就吃。实在受不了的,可能才会倒。
这都是原生家庭的烙印。
你说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有什么区别。我只能说每个挣扎出来的农村孩子都不容易。在整个不能满足教育,或者不重视教育的环境里,他们挣扎着跑到了城市,可能自己都还懵懵懂懂。可能也有从小就知道上进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跨越无数阶级。但大多数孩子只是跟着潮流 、父母的命令去学习,他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也不知道课本上那些伟大的人的伟大思想,不知道将其用于改变自己的思想,落实但实践。只这样浑浑噩噩的到了大学。也许经历了一番大学的教育,他们会懂得知识的力量,会知道充足的知识在高考时会让他们与更多优秀的人接近,甚至成为一个圈子。但是已经太晚了。人生最应该学习的20多年已经这么糊里糊涂的过去了。在以后的人生里,可能他们也会努力,从而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他们终究因为眼界的不同,在最可能改变人生的时候,做出了不可预测的选择。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好结果吧。
five 发表于 2023-8-14 18:35:54|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来讲差距肯定很明显,但是具体来看就非常复杂了,比如有一个城市阶层和农村孩子差距很小,甚至还不如农村孩子,享受不了高考各种专项政策、免费师范生、定向医学生等。
这么一个群体被长期忽视,姑且称之为城市赤贫群体,或者城市下层群体。
他们是纯正的城里人,生活在大中小各类城市,从小拥有城市户籍。但是由于父母文化不高,下岗后无固定职业,收入有限,甚至由于病残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极差,靠低保和接济为生,或者打个零工挣个勉强吃饱肚子的钱。
当然肯定有人说你还有房子呢?一套房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呢。
你以为除了北上广就没别的城市了吗?中国算上县城有还几千个城市。你听说现在还有城市户籍的人住在亭子间的吗?即便不住在亭子间也是破破烂烂促狭逼仄捉襟见肘的老公房里,卖了睡大街上去?你以为这种破破烂烂的三十平方的老公房能值几个钱?
肯定也会有人说拆迁暴富。有,但是也是少数,如果你去老城区去看,由于成本和其它原因,大片大片的老公房没法拆迁或者不敢拆迁。
他们才是真正的夹层群体,他们算不算贫困生,高考的时候同等情况下要不要照顾一下?
当然,我无意拿他们和山区贫困生相比,总比后者强一点。我只是觉得这个群体因为“城里人”的光环被各种高考优惠政策忽视了,就算憋屈也不敢说,不然会被各种揶揄,领导们就算知道这些情况也不敢做什么,不然能被人喷死,这一切的根源都是那个“城里人”身份。
调皮 发表于 2023-8-14 18:36:07|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在正文后以及评论区,有部分补充和问题的详细解答,可先看完补充再看正文,这篇文章阐述区别中的农村负面角度。)
我来说说目前农村孩子现状。
我目前就读一个农村高中,我想我应该有发言权吧。
以下内容全部属实,没有歧视的意思,就事说事。
正文

我初中上的学校基本属于老学校了,建筑也很旧了,甚至很多教室已经丧失原本的功能了,但高中报名的时候,我仍接受不了,这破片烂瓦的是学校?一个宿舍住十二个人,条件也十分简陋,而我同班同学都觉得学校已经非常不错了。
我军训七天因为住校带的手机,普通的千元机,而我们班同学清一色新款OPPO,VIVO。
自我进校的第一天起,渐渐发现,农村的孩子看面相就能看出来,我在农村生活过几个月,是不是农村娃一眼就能看出来,其实我也很好奇,农村孩子脸上似乎有标记一样的东西,而且我常在学校里转悠,多数农村的孩子的气质决定他们非常好辨认,而且农村孩子多数在心理上比较幼稚,他们常以打架、喝酒、抽烟,恋爱为荣,认为这样很帅,很牛x,很男人,开口就是中二的台词夹杂读书无用论。
长相和环境的确是他们不可改变的,但气质、素质、知识,思想是可以提升的,可惜我所处的环境中,大部分农村孩子放弃了这条道路。
见识需提。
随着仅有的几个优秀的城市、农村孩子因为呆不下去通过各种方式陆续转走,当地理老师问起谁看过海洋,只有我与个别同学举起右手,语文老师问到一些文学常识,只有我与几位同学侃侃而谈,政治老师讲起经济生活常识只有我会心一笑,历史老师说起历史景点,只有我和少数人确认眼神。久而久之,我以前读的那些书,见得那些世界,竟也成为我的优势,我经常和班里想考大学的孩子谈天说地,跟他们讲世界的广阔和名著中的故事道理,可在大部分同学看来,我只是在装逼。
在校一年多不断观察发现——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娇生惯养”,这跟我所听闻的完全不一样,现在农村孩子基本上“放养型”,有时候一个月跟家里要几次钱钱,家里都会给,并且家长并不怎么管教他们,例如之前做过一次小调查,我们班平均生活费一个月是500左右,有的同学甚至达到1000左右,几乎接近大学生活费,很难想象农村孩子的消费提升的如此之大。
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孩子该有的家教、错过的知识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男孩子基本上是手机不离手的,他们对手机需求很大,教室里一台老饮水机,配着一个三口插座,在冬天,他们不喝热水也要给手机充电,放学铃响,校门口五元一次的充电也甘愿掏钱。
女生呢,很早就学会了化妆化妆。脸上厚厚的一层,妖艳的她们也不认识什么品牌:香奈儿、纪梵希、圣罗兰,这些闻名遐迩的牌子,她们有的知道,攒钱去买,大部分根本不知道,都是拼夕夕购买的一些劣质产品,化妆技巧?手法?对皮肤的好坏?或许她们只知道去学某音的网红。脸涂的雪白,口红抹成大红,再夸张点或许会成为Clown,上课经常拿镜子照照美美的自己,化妆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上学的年纪,上课的时间,就显得非常突兀了。
素质堪忧。
脏话土话都是脱口而出,一句话都得带几个脏词。另外,他们多是一个庄,一个村的,上课聊的很欢,老师管也管不住,记得一次我后面四个女生在讨论喝喜酒,我们的方言叫“吃大桌”,她们一节课都在讨论那个甲鱼,“老鳖”“王八”不绝如缕….
当时的我经常去想:难道他们不知道,及时不是教室,公共场合也是禁止喧哗的吗?上课说话声音那么大,惊人的笑声接连不断,难道心里没有一点羞愧吗?这并不是个例,基本上是全班性的,从高一开始,纪律问题就非常严重,我寒暑假在市里上补习班,全程只有讨论问题的声音,我在外学美术,画室100多学生,只有铅笔的沙沙声、水彩的涮笔声和老师的讲解声,视线回到校内,无论什么课堂,唏笑声,打骂声,扯皮吹牛声,声音如洪水,一浪高过一浪,只留下老师溺死在水中。
漫无目标。
很多人来就是父母逼得或者混个学上,还有知道自己上不好,准备去当兵的
“不想上了。”他
“不上了你干什么呢?”我
“回家啊。”他
“回家干什么呢?打工?”我
“打工?打p工,我还没成年呢!回家里玩啊,家里有手机还可以随时去网吧,真好!”
这是高二的时候我跟我前后几个哥们的聊天。
一整个班80%的孩子,逃课,偷偷打扑克,上网,抽烟酗酒,注意是酗酒,记得我们班一男生喝醉了居然趴在校门口睡觉.....
有一些孩子晚上翻墙,去酒吧,去蹦迪,回家的时候亲眼看见它们踩在垃圾桶上,越过那显得如此低矮的围墙,坐上出租车时,我才明白,白天能坐在教室里的同学,夜晚也会出现在酒吧和迪厅。
这些班里最差的孩子我可以用几个不为过的词来形容,暴力,荒诞,自大,老师找过无数次这些人的家长,谈过无数次的话,没什么用,该吸烟吸烟,该喝酒喝酒,该逃课逃课,该半夜三更出去嗨还是照常,该谈恋爱谈恋爱,甚至去开房。最后老师也没办法,撒手不问。
或许是农村孩子更容易去塑形,说些不好听的,这种学生恐怕不想成为廉价劳动力和螺丝钉吧?按他们的性格,以后简直是社会底层的蛀虫!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还要来上学。
恋爱成疯。
可能是现在网络的影响吧,这些高中生谈恋爱都比较随便,一般都是
“处对象吗”
“啊?好啊”
然后在空间里“秀恩爱”,班里不恋爱的也跟着发“谁懂我.........在劫难逃”“越活越丧.....希望....爱我”“我.....像极了爱情.....”
然后没多久分手在空间里发那种“我还......放下......拿起”“你瞎了......我也......”“为什么......爱.......不”
其中,一些有颜的同学,更是早已将学校变为情场,成为大家口中的“风云人物”。仅仅15、6岁,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自身也不够优秀,有此方面的想法是正常的,可若是这种想法付诸实践,甚至变为热衷,就非常可怕了。
攀比盛行。
很多同学基本上都有两部手机,一部苹果,用来装逼,一部安卓,用来打游戏,很多条件差一点的同学,买二手,买6系列,都要拿着苹果喊Siri,在他们这里,苹果就是用来装x、显示“高贵”身份的。
至于耐克阿迪,aj,sup,更是要比,很多同学为了比“名牌”甚至不惜去买假货,我又想起我们初中语文老师的一句话:你可以用光鲜的衣服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你可以用妆容美颜把自己粉饰的亦真亦幻,可你千万别开口,你千万别举止,因为这样你就在阳光下暴露了,暴露出你的真面目,狭隘无知和那低俗的恶趣味。
品味俗套。
在日常观察中,他们的三大软件:抖音快手拼多多,若是说现在人们对于短视频是痴迷,那他们简直是疯狂(还喜欢外放!)游戏方面王者荣耀基本款,喜欢qq飞车,吃鸡之类,并且在此类游戏中喜欢开语音撩妹,音乐方面一般都是抖音热门,一次安师大的一个女音乐老师来我们这实习,随口问了我们放松一下,一句大家想听什么歌,他们居然高呼“放抖音!”,当时真感觉炒鸡尴尬,老师也不好拒绝,放了他们想听的(我也不知道名字)“苏喂苏喂苏喂…”和《侧脸》,之后老师才放的一些民族歌曲和一些美声。
<hr/>
补充:突然想起我们高一第一次举行辩论赛的时候,我是自信满满的参加的,因为自己能说会道,读过的书也很多(要脸)虽然我比较害羞,但还是怀着自信参加了,结果——从开场到结束我没说一句话,不是不想说,而是插不上嘴,一次反方陈述观点时,我等他陈述完直接举手并对旁边同学说:“我是二辩,和他一样的,应该是我发言,我来吧。”结果根本没人理我,他们互相抢这像吵架一般,当时坐在位子上挺伤的,倒不是玻璃心,而是他们辩论一个个拿着手机,而我准备都是两天自己举例,自己总结,却连被聆听的权利都没有……
结束后愤愤的叹“野蛮人不会高尚的游戏”现在看来哑然失笑,我明白自己是班里三个走读生的一个,我也知道上铺兄弟的友谊堪比金,可我没想到,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 而你一直以为你在他们之中。
自此,我再也没有参加过班级任何活动。
<hr/>当然,农村孩子也有考上我们市一中和本地重点高中的,但大部分留在了这种农村学校,在这种环境里,一些还想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同学,要么痛苦且默默的捱下去,要么早已不惜代价的转走,还是那句话,环境影响人的一生,环境会阻碍你变得优秀。
他们很多孩子连本市市里都没去过,说实话,我挺替他们可惜的,我也挺瞧不起他们家长的,自己没见识为什么让孩子也坐井观天呢?所以目前正计划集体带他们到市里看看,天不是你的一个庄一个村,世界很大,很多孩子只去过当地的批发市场,所以我决定带他们去国购、金鹰、万达去看看,看看大润发,看看体育场,看看新华书店,我会带他们到市一中看看,看看真正的学校,看看他们从未见过的世界。
(目前计划已得到老师的支持,正在准备喽!)

  • 计划完成!前几天已经在市里转了遍,大部分还不错的同学都来了,虽然只有30多人,但是都很开心,很多同学也都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大部分都是好好学习以后想住城里,哈哈真的很朴实)也谢谢一些朋友的关心,算是圆满了吧,有的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希望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来访。



<hr/>对评论区一些问题的回复。


这个问题在正文第三段我已经解释,评论区也进行了补充。


这个问题我同样在评论区回答过了,打出来也是为了提醒大家,这位要不然是理解能力有问题,要不然根本没看正文,或者没看完就评论了,评论区也有几位铁子也是一样,正文虽然没有华丽修饰的语句,却字字都是真实的写照,三遍!看完正文看完正文看到完正文!


这位我详细的给你解答一下哈,先说说我自己吧,当年去西湖,大热天穿着救生衣坐船的时候,却突然不合时宜的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由得一阵出神,想来当年苏轼要是没亲自泛舟西湖,怕是也写不出此等妙句,若是我也没去过上海,我怕只能隔着一块屏幕,带点质疑和惊叹中国如此之发达都市。若是当年没有到西藏,我怕是只能在地理书中似懂非懂的领略所谓人文风光。
纵观古今,多少诗人游历名山大川而写下绝句名笔,若是余秋雨先生当年没有遍游欧洲,他也不可能写出《行者无疆》,孔子若不周游列国治国安邦,他也无法印证自己所学,徐霞客若是没有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他也不可能“探人所知未知”。人们更是总结出“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如今,你却信誓旦旦的说“旅行无用”,也算是我们意见不同叭。


这些评论,我等了好久了。
首先,我对农村的优秀青年没有任何否定,只是知乎的问题问的是有何区别,我选取了负面去说,为了避免误会,正文中也说了相关的话。
我身边固然出现过优秀的农村青年,也有过这样的朋友,他们朴实,干什么事很努力,有干劲,脚踏实地,而且也没有坏心思,但是,他们身上有的也具有正文里的一些问题,甚至有些人已经进入高校,却因为思想传统,难以接受社会新兴的各种思想,处处碰壁,很多人因为家庭传统、思想封建,甚至说出的言语以及做出的事已经给他人造成困扰,曾经,与我一起学习过的农村朋友曾向我说,大地方的东西,他理解不了,大地方的男孩女孩,和他脑子里的不一样,我安慰他:“也许,你只属于咱们这片土地。”我在心里却想:“真的只是如此吗?”……
所以,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在描述种种之后,不禁回想,上次还看见班上那个女孩给她男朋友织围巾,上次还看见班上男孩逃课他死党替他担责,我思考:这些能写下来做优点吗?我从不否认那些优秀的农村孩子,正文中大多一笔落过,正如农村优秀的孩子终归是少的一样,更可况优秀之品不需多加言语,如今的农村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只不过以往人们总说在城里的孩子娇生惯养,嚣张跋扈,但是从现在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孩子,不论内卷与否,相当一部分都确确实实优秀起来,相比之下,拙行显现。当脑海中自然浮现他们的做作、矫情、恶劣时我苦苦寻找大多农村孩子的优点,却发现:当人的缺点远大于优点,怕是想维护之人也难以下口。
在评论区很多人说:“你有什么资格评价他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碌碌无为也不是什么坏事。”“没有人能去评判他人,我们对这个世界要温柔。”其实,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高级圣母出现了,我身边也有过,张口闭口:“温柔的对待别人,温柔对这个世界。”“存在即合理”,“你自己都没xxx,凭什么评价xxx?”诚然,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固然需要共情能力,固然要爱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就可以对一些人的缺点和问题以及社会学、心理学上反应的问题视而不见吗,若一部分人完全忽视社会的滞后部分,忽略人性的弱点与缺点,曲解滥用黑格尔的名言,只是满眼美好,岂不是一叶障目?
还有一些兄弟可能是农村的兄弟,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或者到了更好的环境,看到我的回答,感到愤慨,也为了维护群体的自尊,给我扣了几顶大帽子,我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在宏观上都处于寒门,才更能认识到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吧,当然,时至今日,大家追求客观,但是我想,任何时候,阐述事实永远没有错,至于针对性的评论,我接受大家的观点和批评,另外因为这篇回答问的是有何区别,我开始写的时候,由于身处恰好的环境,又在做一个“为什么阶层越高的人越重视教育”的问题探究,故而直接选择了负面的切入点写了本文,如果伤害到有些兄弟,我真诚的道歉,另外就像我在评论里写的一样:
“为什么贫穷,当然是没受到教育,在一件事实里,歧视与不歧视只是别人眼里的自己,在中国仍有许多人收入不能果腹,无数人露宿街头,我从来没有歧视过他们,工地上的工人是为自己的生计奔波勇者,水果摊的老板是总换地方的诗人,我们每个正在努力的人都是自己歌者,我唯独瞧不起的就是不肯努力,嘴里嘟囔着读书无用论,从古至今无数市民阶层斥读书人看不起人,试问这些孩子是走不通读书的路吗?自己自暴自弃的人,他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自己放弃了机会,还去讥讽他人,您觉得可笑么?”
末尾写上一点看法。
以前,很多人歧视农村人,说农村人土、俗,但这并不是先天如此,包括家长、老师、教育资源与农村发展,我很不理解,互联网让世界触手可及,为什么农村孩子看天下仍在一庄一村,张口闭口乡县镇矿集,我在此并非否认农村的风格文化,毕竟长辈们从此处走来,但时代变了,我想农村家长也望子成龙吧,可如今便是这般么?打个形象的比喻,正如同鸦片战争中“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一般。
我的父母以前小时也生活在农村。当时经常食不果腹,可他们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学,没有出去闯荡,反观如今的农村家庭有了机会,有了条件,却让自己孩子在樊笼里怡然自乐,算什么教育呢?我自己在农村待过,也很喜欢农村一些风情和味道,但农村真的应该成为杀死梦想的地方吗?难道农村的环境条件就该把农村孩子埋葬吗?农村孩子如今成为比城市孩子更爱手机、更爱抖音快手,更爱大厂游戏、更爱虚荣攀比,更爱网络的形形色色,而以前的臭毛病也没改掉,这难道不是退步吗?我想,如果其他地方的农村孩子也如我这一般,或是也与此相似,假设他们以后长大了、成熟了,又该何去何从呢?
“这样说的这么直,大概会被人喷吧........”我不止一次想过。
但转念一想,我只是把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于是便有了这篇回答。
这篇文章写的时候多有枯槁,考虑类似文中的例子太多,正文太长也不太好,所以只是随性写了几个,写的时候总想夸两句,总想让你们代入感更深一点,我不否认这一点,是因为这种回答不需要华丽的语句和修饰,本就是把真实的故事写下来,加上一些自己的拙见本是不想被有心人误会,仅仅是在描写真人真事罢了,跟年龄、学识、心境毫无关系,这只是一个少年最真实的叙述与他在那时那刻之所感,仅此而已。
这篇回答在正文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也不会再去修改,再次至上歉意。
回答当中私以为可以加深本文理解和写的很真实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360875/answer/54110334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360875/answer/577030898也可以读一读,加深理解,我所谓城市,并非只是北上广深,所谓农村,也不仅是山区贫困。

之前也考虑把这些常见的、大家对正文可能有的疑问在正文后补充,怕影响大家观看,如今思考许久还是把这等繁枝末节做一次补充,见谅。
至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