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郭沫若一首咏雪联,上下联都摘自毛主席诗作,信手拈来,工巧自然

[复制链接]
cgbbs 发表于 2024-7-17 09:33:25|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沫若一首咏雪联,上下联都摘自毛主席诗作,信手拈来,工巧自然
对联,是汉字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毛主席的诗词,虽然并不都是对联,但是中国的诗词和对联却有着天然渊源。
毛主席的诗词名句,曾在各个时期内被人摘句组合,以对联的形式传遍全国城乡而家喻户晓。
比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人们用毛主席的诗词名句作对联,也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时尚。
1964年,郭沫若到温州视察,路过江心屿,此地有一亭名雪亭,是当地冬天赏雪观景的绝佳处。
郭老在这里写下一首咏雪联:
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
上联摘自毛主席作的《沁园春·雪》下阕第一句、《卜算子·咏梅》中的第二句;
下联摘自毛主席作的《清平乐·会昌》中的第四句、《菩萨蛮·黄鹤楼》的尾句。
这两句不仅应景(时序上是新春刚到),而且是契合当时形势的(当时中国的开放决策,已经打开了新局面)。
郭老集句为联,信手拈来,工巧自然,妙趣横生。

上面涉及到的毛主席诗词中,有两首是冬季诗,此时此刻,我们不妨重新领略一番伟人的豪情。
《沁园春·雪》
近代·伟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伟人的诗词的两大特点,一是“才气”,二是“霸气”,《沁园春·雪》正是将这“二气”发挥得淋漓尽致之作。
这首词,上阕把北方的雪景写得淋漓尽致,生动鲜活;
下阕一开始便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总结了上面整个雪景,并且立即很自然地转向历史人物。
最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从历史转向现在,画龙点睛,点出了这首词的主题。
整首词气魄浩大,气壮山河,意境高雅,浑然一体,不愧为一首诗词杰作。
柳亚子在评价《沁园春·雪》时说“黄州太守,犹输气概”。
“黄州太守”即指苏轼;
“犹输气概”是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其“气魄之大,乃不可及”,连中国词史上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苏东坡,相比之下也要输几分。
显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我们再来看第二首,这是一首咏梅诗。
《卜算子·咏梅》
近代·伟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杖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主席在这首词的序言中说道:“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作为: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两首咏梅词,都是托物寓志,但意境截然相反。
郭沫若比较分析了两首咏梅词,认为“是两种精神和两个时代的判然不同,是革命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判然不同”。

伟人的这首咏梅小令,在继承了前人咏梅不畏严寒、不怕冰霜雨雪、正直坚劲、洁傲自处等传统品格的基础上,一反前人寄梅以孤高傲世、自赏自怜、消极愁怨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人格品行,赋予了梅以新的——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情操。
末两句画龙点睛:“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待到春回大地,山花遍野的时节,梅在百花丛中发出报春者欣慰的微笑。
这末两句的精辟之处在于,“她在丛中笑”与“一任群芳妒”形成鲜明对照:
古人写梅,使之与百花对立,赋予她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的孤傲品性;
而毛主席却把梅置于百花之中,她不因自己傲霜雪报春讯而居功自傲,也不因自己的高洁坚劲而小视群芳,却是与百花并肩,共享美好春光。

在这里,梅的“笑”既不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笑,也不是寒山子“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的哂笑,更不是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媚笑,而是迎接胜利的欢欣的笑、谦逊的笑。
以这样的“笑”收束全篇,便将全词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这在咏梅诗词中可说是前无古人。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