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联盟”孤立中国:我们该如何保护“工业黄金”?

[复制链接]
yez3533 发表于 2024-7-16 21:06:25|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稀土,又处在新一轮的变局当中。
6月29日,国家公布《稀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主要规定了六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工作原则;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健全稀土管理体制;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稀土全产业链监管体系;明确监督管理措施和法律责任。
明确工作原则;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健全稀土管理体制;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稀土全产业链监管体系;明确监督管理措施和法律责任。
这是中国首次以行政立法的形式,规范稀土的开发利用。在保护和发展稀土产业这件事上,国家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事实上,《条例》在当下发布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对内和对外,都有要解决的问题。
内部,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通过法律法规严格管控。
外部,最近外国频频针对中国明着搞贸易战、阴着搞间谍战。最近,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就在阻碍当地的中国稀土投资者、境外间谍机构频繁开展窃取活动。
这些动作背后是以美国为首的“稀土联盟”,企图打造一条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从而遏制中国发展。面对这些国家的明争暗抢,前不久中国国家安全部发表文章《稀土变“西土”?妄想!》进行严厉斥责。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待恶意竞争,除了口头上的斥责,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国家发布《条例》的目的就是保护和增强自身稀土产业链,应对国际上愈发激烈的竞争。
一场稀土保卫战已经打响。
01.稀土背后的“明争暗斗”
稀土又称“工业黄金”,被许多国家视为比肩石油的战略资源。
事实上,稀土并不是土,而是包括镧、铈、钪、钇在内的17种稀有金属元素的总称,它能被运用到科技、军事、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因此又被称为:
万能之土。

比如,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其各种能级电子跃迁会产生特殊光谱。因此,钇、铽、铕的氧化物被广泛用于彩色电视、各类显示系统的红色荧光体等等。如果没有稀土,电视、电脑、手机等大量含有屏幕的科技产品全都无法运转。
军事方面,稀土同样能发挥关键作用。美国海军的两大王牌是核潜艇和核动力航母,而核反应堆的结构和屏蔽材料需要钐和铕,核燃料稀释剂则需要钇。核潜艇的主要武器是光纤制导鱼雷,而光纤和光学元件的制造需要钬、铒、镨等稀土元素。
美国曾指出,建造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需要5200磅稀土,建造一艘弗吉尼亚级潜艇需要9200磅稀土矿物。一位前美军军官曾这样表示:
“海湾战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军事奇迹,以及美国在局部战争中对战争进程非对称性控制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稀土成就了这一切。”
“海湾战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军事奇迹,以及美国在局部战争中对战争进程非对称性控制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稀土成就了这一切。”

凭借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稀土一直是各国竞争的重点,而中国在稀土竞争中占据优势——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储备国和生产国,而且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供应。邓公曾在南巡途中谈到我国资源优势时,如此自豪地说到: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对于中国在稀土上的领先,部分外国势力十分眼红,最近纷纷针对中国使出了各种花招。
前不久,中国国安部公布了一起间谍案件,某境外人士通过间谍向国内一稀土公司高管多次行贿,窃取我国稀土的收储明细、指令性计划等机密。
这样的案件不在少数,国安部在文章里用三个小标题如此形容:“情报窃密无孔不入”“技术攫取迂回渗透”“矿产窃取动作频频”。

除了使阴招,一些国家还明着跟中国对抗。
今年6月,澳大利亚要求多位中国投资者出售当地稀土矿商北方矿业公司的股票,期限是两个月,然后退出澳大利亚市场。澳方给出的理由是:
保护国家安全。
这完全是站不住的说法,因为被驱逐的中国投资者所持股份总共不过10.4%,远没有达到20%的红线,根本称不上影响国家安全。澳方这番熟悉的操作,让人想到美国对待TikTok的禁令。

无独有偶,加拿大也在稀土上对中国使绊子。今年6月,加拿大从中国公司盛和资源手上“截胡”,买下Vital Metals公司在加拿大西北地区的稀土资源,目的是不让稀土资源落入中国之手。
这不是加拿大首次围堵中国,早在2022年加拿大就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三家中国公司剥离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

打不过就抢,世界真的是个草台班子。
要说觊觎中国稀土优势打小算盘的国家,怎能少得了印度。
最近,有消息称印度和蒙古将在稀土上展开合作,两家有着各自的算盘:
印度的稀土进口极度依赖中国,但又担心被中国“卡脖子”,于是跟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蒙古合作,而蒙古希望减小对中俄的经济依赖,寻找更多的合作方,因此双方做起了买卖。

不过,印蒙虽然在贸易上能绕开中国,但在运输上却没那么容易绕开中国。因为蒙古是个被中国和俄罗斯夹着的内陆国家,要把稀土从蒙古运到印度,一般有三条路线:
1、运到俄罗斯远东港口,然后走海运到印度。
2、运到俄罗斯西部然后到达欧洲大陆,接着到伊朗最后抵达印度。
3、运到我国北方港口,然后走海运运到印度。
1、运到俄罗斯远东港口,然后走海运到印度。
2、运到俄罗斯西部然后到达欧洲大陆,接着到伊朗最后抵达印度。
3、运到我国北方港口,然后走海运运到印度。
无论哪条路线,都绕不开中俄两国,而且三条线路中从我国经过的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然而,印度偏偏还不愿意走这条路线。

印度媒体还得意地表示:“不用中国点头,印度也能拿到稀土!”“就算中国不给借道,也无法阻止印度制造业发展。”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阻碍中国稀土投资、印度绕开中国稀土......这些事件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这些国家属于同一个“稀土联盟”,他们在带头大哥美国的带领下有一个共同目标:
孤立中国。
02. “稀土联盟”下的“中美博弈”
今年6月17日,路透社发文称全球稀土供应链正在重构,由此摆脱对最大生产国中国的依赖。
文章指出,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分别在稀土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上具备优势。的确,凭借各自优势不同国家可以拼出一条稀土供应链。比如澳大利亚有矿产,法国具备稀土冶炼分离能力,日本、德国能够生产钕铁硼磁体。
推动这场稀土供应链重构的“带头大哥”,正是美国。此前,美国宣布从2021年起投资超过50亿美元,建立一个更为独立可控的稀土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2023年,美国更是扬言将把中国踢出全球稀土产业链。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孤立中国?
过去近10年,美国几乎80%以上的稀土都依赖中国进口。这是因为美国虽然同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它在本世纪初停止了开采。原因是多方面,或是为了环保,或是为了战略储备。

然而,如今美国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峻性,即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掌握了更大主动权,美国变得愈发被动和落后,这是它在中美博弈中不愿意看到的。
2010年以来,美国陆续恢复了多个稀土矿山的生产,希望重振旗鼓。但是,它发现由于自己的稀土产业荒废太久了,单干太慢了,结盟才能更快实现目标。因此,美国拉拢一帮盟友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和英国,且成员还在持续拓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老美也开始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你就能明白,为何最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频频给中国稀土添堵,因为他们作为小弟都在听大哥美国的吩咐。

随着所谓“稀土联盟”的推进,中国的稀土产业也受到一定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刊曾提到: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量全球占比最高时达到97%,但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始建设、重建稀土分离冶炼产能后,我国稀土冶炼产能占比在2020年降至88%。
他们把中国当成了“灭霸”,把自己当成了“复仇者联盟”。
然而,中国的稀土产业链没那么容易被孤立。
首先,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基本盘非常稳固。
虽然世界上29个国家及区域都有自己的稀土,但中国是唯一拥有所有17种稀土产能的生产国,并且拥有从开采到精炼的全套技术。

并且,许多地方都在不断完善稀土产业链。比如,6月7日内蒙古方面表示已建成国内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计划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
既然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就不必过分担心被外国孤立。
其次,在稳固的基本盘之上,我国还在不断强化稀土产业。
最新的《条例》,基本从两个方向强化着我国的稀土产业:体系和研发。
体系上,《条例》明确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对稀土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稀土资源。
此前,我国的稀土产业还是存在违规开发等乱象,阻碍了产业发展,核心原因之一就是管理不够体系化。如今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之下,稀土产业能优化顶层设计和管理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反观所谓的“稀土联盟”,能否拧成一股绳不跟中国合作就难说了。比如,美国此前跟蒙古签订了3100万吨的稀土合作,然而蒙古又单方面终止了这项合作。外界猜测,蒙古是想清楚了“亲近美国远离中国”的代价。
除了体系,研发也是《条例》强调的重点。比如,明确鼓励和支持稀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事实上,跟稀土有关的研发也是中国领先于美国的优势之一。表现在数据上,早在2018年我国稀土专利申请量已超过美国2.3万件。
与此同时,我国还对研发加强了保护。去年12月,我国发布新修订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增加了有关禁止“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出口的内容。

国际上的稀土竞争,在当下变得愈发激烈。幸运的是,我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在体系化和技术化上不断投入。这些并不是中国一开始就认识到的,而是在近百年的稀土发展史中汲取到的。
故事,还得近百年前的内蒙古说起。
03. 中国稀土往事里的教训和进击
提到内蒙古,很多人自然想到那句诗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其实,在内蒙古的苍茫天地之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稀土。那里记录着中国稀土的百年变迁,因此坊间有这种说法:
“世界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看内蒙古”
1927年,地质学家丁道衡在考察途中经过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发现远处一座山岭形状奇特,在阳光下泛着青黑色。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座黝黑的山岭不同寻常。

他把在那里采集的矿石样本,交给了矿物岩石学家何作霖。何作霖通过研究发现,矿石里含有十分珍贵的稀土元素。1935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刊登了何作霖的研究成果,宣告白云鄂博矿物中存在稀土。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项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反倒是美国人在稀土上抢占了先机。
1949年,一名地质学家在美国芒廷帕斯发现一种奇怪矿石后,将其寄给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很快他们就发掘出了芒廷帕斯稀土矿。这个矿的稀土储量在当时高居世界首位,美国也由此成为世界第一大稀土大国。

反观中国这边,直到1957年何作霖亲自到白云鄂博矿区深入研究,才证实了那里有座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矿物组成超过150种,堪称世界之最。

可以说,当初对稀土资源的不够重视,让中国落后于美国。
虽然中国此后认识到稀土的重要性,但也没有很快占据领先优势。因为稀土不仅需要开发技术还需要分离技术,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上面犯了难。
要知道,17种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将它们分离非常困难。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还较为落后,只能分离出铈和镧,拿剩下的十几个元素没辙。
这就造成我们在贸易上处于弱势地位——只能用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用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高价进口稀土产品。
别人吃肉,我们喝汤。

中国曾经找到拥有世界最先进工艺的法国罗地亚工厂,求购稀土分离技术。结果法国人不仅疯狂加价,价格远超中国预期,而且还要求中国把大部分生产的稀土制品卖给他们。
法国开出的严苛条件,对于中国来说是巨大羞辱。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打破困局。
1972年,被誉为“稀土之父”的北大化学系教授徐光宪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即高纯度地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为相近的镨和钕。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镨和钕这两种元素比“孪生兄弟”还要像,分离难度极大。
经过潜心研究,徐光宪提出的串级萃取技术,把镨钕分离的纯度提升到创纪录的99.99%。简单说,就是在煤油中加入萃取剂,让它跟含有镨钕的水溶液进行混合,然后通过持续摇晃将二者分离。其技术原理是,不同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差异,因此可以实现分离。运用到实践当中,这项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纯度还高。

另外,徐光宪还设计了整套工艺流程,推动稀土生产实现自动化——只需要在流水线的一端放入原料,另一端就会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效率大大提升。

中国由此从稀土资源大国,成功转向稀土生产和出口大国。
不过,与此同时国内稀土市场也出现了过热的野蛮生长期。九十年代,许多企业察觉到稀土市场有利可图纷纷涌入,全国稀土分离工厂增加到100多家,其中很多并没有开采资质。在1995-2005的10年里,中国的稀土分离产能达到了15万吨,然而全球的需求量只有10万吨。

当市场供大于求,且很多国内稀土企业为了赚钱纷纷压低价格,稀土出现了严重贬值。1990年~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然增长近10倍,但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的一半,很多人对此感到惋惜:
“中国稀土被当做猪肉卖”“中国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却卖出了‘土’的价格。”
徐光宪对此曾痛心疾首地表示,如果不对稀土资源加以保护,不出多久就会开采完。到时候我们就需要向美国和日本买,他们可能会以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卖给我们。

幸运的是,此后中国不断加大稀土行业的整治力度,比如:
推动稀土企业的联合重组,在开采方面确立专家审查制度,提高稀土出口关税,实行配额管理制度,加大稀土相关技术的保护等等。

稀土不仅是“工业黄金”,也是大国博弈的利器,中国必须把这个利器牢牢掌握在手里。
在稀土这条赛道上,我国穿越了近百年历史长河。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在稀土资源的重视上有过失误、在稀土技术的研发上有过落后、在稀土资源的开发上有过膨胀。
所幸,我们不断总结教训,而且保持着理性、把握着实干、拥有着智慧,最近公布的《条例》就是一个典型印证。
当然,美国带领的“稀土联盟”正在加速追赶,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的竞赛。中国并不能安枕无忧,但只要保持基本盘稳定并且持续强化产业链:
所谓的“稀土联盟”,不过是纸老虎。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