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4明文化论坛在昌平开幕 传统文化以更多形式绽放光彩

[复制链接]
lhczyc 发表于 2024-7-15 11:17:31|来自:澳大利亚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中华文明璀璨星河中的一颗耀眼明星。昌平,一个蕴藏厚重历史文化的区域,不仅有着“京师之枕”的美誉,更拥有北京“三条文化带”唯一交汇区的优势。居庸关长城雄关巍峨,白浮泉润泽大运河经久不衰,西山群峰蜿蜒绵亘流光溢彩。
7月13日,2024明文化论坛在位于昌平区的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开幕。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谈“明朝那些事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部署要求,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助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昌平区充分发挥明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连续3年举办明文化论坛,推动了明文化的广泛传播,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次论坛以“多彩大明 盛世华章”为主题,由1场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5场文物展览和4个模块系列文化活动组成,整体呈现规模层级创新高、文化视野更开阔、明代重器齐聚一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等特点,旨在充分发挥昌平区明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据了解,本次论坛期间30余场活动将贯穿全年。通过运用更加鲜活的方式,让明文化走向大众,在推动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同时,打造永不落幕的明文化论坛,进一步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共议美“明”美奂 共赏古韵新生
277年的明文化灿烂辉煌,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华彩篇章。历经230余年营建的明十三陵更是中国帝陵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明王朝两百多年历史最集中和完整的见证。
7月13日上午9时许,2024明文化论坛主论坛拉开帷幕。主会场外,明代大射礼展演和大明皇家仪仗迎宾礼展演将与会嘉宾带入了盛世大明的时空隧道。
论坛设置了主旨演讲、中外对话、现场连线、直播推介等多个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名誉顾问毛佩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当代作家、诗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等近10位专家学者,围绕“宏观视野下的明史”“救时宰相张居正”“非遗里的大明剪影:中华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等主题深入交流,共话明文化研究成果。
在中外对话环节中,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项目主管玛丽诺艾拉·图尔努(法国),双方以“传承与互鉴:明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主题进行思想碰撞,畅聊彼此对明文化的理解,对话也为双方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双向友好交流,共探明朝文化繁荣发展新路径。
在聆听论坛发言过程中,与会嘉宾深刻领略到了明代历史的精彩。从明十三陵到居庸关再到紫禁城,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大家也感受到了明代艺术的巅峰,在明代文学宝藏里,蕴藏着无数流传千古的佳作,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想象力的飞翔。在明代艺术殿堂里,从青花瓷到文人画,明代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灵魂的对话,是情感的共鸣。还有科技和哲学的巨大成就,航海家郑和带领船队远航西洋、友好交往,思想家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创立“阳明心学”……
与论坛同时开幕的“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成为会场外最聚人气地点之一。来自国内的10余家文博机构在这里晒出了百余件“压箱宝”。其中,明定陵地下宫殿万历皇帝棺内出土的金翼善冠,因其折角形似汉字“善”字而得名。这件万历皇帝的金冠全部用极细的金丝编结而成,结构复杂、层次清楚、孔眼匀称、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技术。十二龙九凤冠出自孝靖皇后随葬器物箱内,冠上饰十二龙九凤,为皇后的礼帽,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金匮原存放于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正殿内,用以盛装皇帝的实录、圣训(明代称“宝训”)等珍贵典籍,匮体选用楠木材质,外包鎏金铜皮,镌刻云龙纹图案,是明清档案文化的实物体现。
“以前都是在书上看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今天见到了实物,认识更深刻了。”来自昌平的王先生带着女儿一起来看展览,父女俩边看边记录,每件文物都要从不同角度拍上几张照片。王先生表示,昌平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近年来各种文化活动也非常多,他只要有空就会带着孩子参加。“我们一起学习这些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对家乡充满了自豪感。”
主论坛现场不断迸发的思想火花,让每一位在场者深受触动。当大屏幕上出现长陵大殿前中和韶乐盛大演出时,清雅旋律仿佛让现场瞬间闪回大明。最后,“压轴”上演的朗诵剧《浓缩的大明》,将整场论坛引入又一个高潮,让观众深深沉浸在明文化之中。在这里,明文化就像一首未完的诗,一曲未尽的歌。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启迪着未来。在今天,依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魅力。让后人怀着敬畏之心,去品味这份文化盛宴,去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融入“亲民”元素 一起读懂大明
传统文化只有跟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才会焕发活力,才能薪火绵延。为了打造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2024明文化论坛围绕主题,策划了“明之礼”“明之悦”“明之彩”“明之韵”4大版块,数十项活动,力争全年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活动。
今年2月开讲的“大明书场”,每月1到2场,邀请北京大学、中国明史学会、十三陵智库等学术机构和专家,讲述生动有趣的明史故事。4月份清明小长假,在明十三陵神路景区举办了“出警入跸”展演,再现了明代名画《出警入跸图》中的明代皇家仪仗。长陵和定陵景区还同步推出了祈福表演和重现“先蚕礼”仪式。这些活动集中向市民展现了“明之礼”的盛大庄严。
“明之悦”版块活动意在让市民更深入地探寻明文化的趣味与内涵。2月举办的明十三陵神路新春(永乐盛世)游园会,在十三陵大宫门、神路景区南段,明代汉服演出、传统游戏互动、华服系列展示及表演等内容,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到明文化魅力。4月到10月之间连续推出的“梦回大明宫宴”探案活动,结合室外巡游演出,将大明盛世的景象实体化呈现出来,如同穿越到明朝时期,看见这里的市井繁华,领略烟火气息,感受不同的游园体验。特别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神路举办“历史剧本杀”,以阅读梳理、演说、表演、观点表达等多种形式,让市民一起参与,沉浸式再现明朝精彩历史故事。这些形式新颖、体验感强的明文化活动,公众均可报名参加。
“明之彩”是本届明文化论坛期间的重点“吸粉”版块。国际友人聊大明全球视频征集活动在6月便已启动,在互联网发布视频征集令,邀请爱好明文化的外籍人士以视频形式谈论“老外”心中的明朝印象或对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加强海外传播。今年论坛特别推出的“国际友人聊大明活动”,同时邀请30余名国际友人参与中外对话、主旨演讲等环节,推动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大V讲大明”活动,则是在论坛举办期间,邀请互联网媒体大V在各陵实地讲述明代文化或相关历史知识。大V们还在主会场的直播间,举行现场售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售卖明文化书籍,为粉丝送出知识“大礼包”。
“中和韶乐”系列曲目演出活动和优秀礼乐节目选拔活动,则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明之韵”的优美与隽永。今年明文化论坛的“明之礼”“明之悦”“明之彩”“明之韵”4个版块,均为专门针对大众推出的活动,亮点纷呈,互动体验丰富,让明文化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贴近生活、走向大众。
擦亮金色名片 焕彩文旅风华
弘扬历史文化风采,全民共享文化盛宴。近年来,昌平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明文化论坛,持续擦亮了明文化“金名片”,让明文化论坛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文化品牌。
主论坛上,最受关注的当属直播推介环节,主办方通过直播的形式,向大众发布了明十三陵开放计划、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设计征集方案等重要计划,进一步扩大明文化景观格局,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而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此外,现场还发布了两条明代遗址遗存文旅研学线路。分别为“追溯昌平之源 探寻千年文脉——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景区+明十三陵游客中心”和“感受长城精神 触摸历史长河——居庸关长城+永陵或思陵等未开放陵寝”。这两条研学线路可组合为两日游,市民可以白天探寻历史的奥秘,晚上入住昌平周边酒店或者选择居庸关露营观星,沉浸式感受明文化的多彩繁盛。
据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昌平区要持续以明文化论坛为抓手,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更大限度地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加城市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提升昌平显示度和城市美誉度。
文化遗产开放范围还将逐步扩大,有序开放未开放陵寝。2024年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依托兆域边墙,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更好呈现昌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明文化之美。另外,针对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将陆续对外开放,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持续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能级。
昌平区还要着力提升文物展示展览水平,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利用。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发挥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明朝文物专题展。落实明十三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核心区,充分展现明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持续加强明文化保护活化利用,也是推动区域文化繁荣和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内在需求。下一步,昌平区将持续聚焦明十三陵、永安城、巩华城等明文化地标,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风采的文化矩阵。当前,昌平区正在实施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留存永安古城记忆,焕发明文化新时代风采。办好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推动明十三陵景区5A级提升、居庸关活化提升项目落地,发挥中国国家版本馆辐射带动效应,打造更多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于一体的市民出行线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亮起来”“潮起来”。
近年连续举办的明文化论坛,全面总结了明代在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史为鉴、守正创新,对于推动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通过深入挖掘明文化内涵与价值,丰富文化供给,提高了公众文化获得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昌平区要继续发挥北京“三条文化带”唯一交汇区的优势,推动明文化广泛传播,为社会提供优质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文化力量。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