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洪水冲毁中华鲟养殖场,生态问题暗藏其中

[复制链接]
wodesunin 发表于 2024-7-11 21:02:0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逃逸的人工鲟鱼,会不会污染野外种群基因?
据九派新闻报道,2024年7月初,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遭遇特大暴雨,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导致河流泛滥。当地北温水村的中华鲟养殖户们损失惨重,约90%的鲟鱼被洪水冲走或因缺氧死亡,损失达数百万元。
图片来源:网络上最新的报道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一种大型江海洄游性鱼类,也是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硬骨鱼类之一,是中国的珍稀鱼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和河道阻隔等因素,野外的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极危(CR),意味着:据灭绝只有一步之遥了。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野生鲟鱼的命运都很艰难。此前,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经灭绝,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灭绝。全球范围内,裸腹鲟多瑙河种群(Acipenser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那么我们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的鲟鱼来源于哪儿呢?人工养殖的

上图:北京的超市里售卖的人工养殖鲟鱼。我国地方上流传着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之说,事实上,中华鲟曾经是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野生动物、也是重要的渔获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生态连通性(尤其是大型水利设施)的阻断直接导致了它们走向濒临灭绝。根据最新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值总体仍处于低位,长江鲟监测到438尾,均为人工放流个体,无自然繁殖个体。摄影:©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现在市场上许多养殖的“中华鲟”,其实不是真正的中华鲟(因为真正的中华鲟是受到国家保护的,全球现存的27种鲟鱼都基本上是受到保护的),大概率是杂交鲟鱼。不过,因为本报道中说的是“中华鲟”,笔者这里暂不加以揣测。
在九派新闻的公开报道中提到,北温水村地处温泉河畔,水质优良,常年水温适宜,非常适合中华鲟养殖。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中华鲟产业,村民们纷纷加入养殖行列。颜女士一家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已经养殖中华鲟十余年,拥有数十个养殖池,年产鲟鱼数十万斤。
截图来源:后浪视频
但,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这一切。洪水冲毁了养殖池,数以万计的鲟鱼逃逸。不仅如此,养殖设备也被损毁,供电系统中断,导致部分存活的鲟鱼也因缺氧而死
这场暴雨给养殖户一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打击了他们继续养殖的信心。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却遭遇如此巨大的灾难,未来之路,无疑已经是十分艰难。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中华鲟养殖属于新兴产业,相关保险机制尚未完善,颜女士一家无法获得任何保险赔偿。他们只能自认倒霉,收拾残局,重新开始。
截图来源:后浪视频
事实上,这种行业困境,是值得反思的。颜女士一家的遭遇并非个例。
据了解,平邑县约有二十多家中华鲟养殖户,此次暴雨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这场灾难也暴露了当地中华鲟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保险机制和风险管理措施等。未来,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可能这类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农业保险市场如何跟进?这是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惋惜、同情之余,笔者还想提到第二个问题,也是目前广泛被忽略的一个问题——
人工养殖的鲟鱼,进入自然环境,可能带来怎样的生物多样性影响?
毕竟,鲟鱼是较大型的肉食性鱼类,很可能与本土体型较小、生态位相似鱼类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导致本土鱼类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悄悄地导致一些本来就已经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物种走向灭绝。
且,人工养殖的鲟鱼通常经过人工选育,其遗传多样性远低于野生的鲟鱼(如果野生中华鲟还存在的话)。如果人工养殖的鲟鱼与野生鲟鱼杂交的话,可能会导致野生鲟鱼遗传多样性下降,甚至丧失其独特的基因。

上图:北京的超市里售卖的人工养殖鲟鱼。我国地方上流传着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之说,事实上,中华鲟曾经是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野生动物、也是重要的渔获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生态连通性(尤其是大型水利设施)的阻断直接导致了它们走向濒临灭绝。根据最新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值总体仍处于低位,长江鲟监测到438尾,均为人工放流个体,无自然繁殖个体。摄影:©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在这场事件中,养殖主虽既是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但是此事造成的客观后果,可能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生态影响者”。所以,这场暴雨给临沂的鲟鱼养殖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但同时,也应以此案例,为行业发展敲一记警钟。
笔者认为,以后如果类似事件发生,还是要想办法抓回鲟鱼,这其实并不只是“挽回损失”,更是对逃逸事件可能造成更多生态后果,承担一部分责任(很难承担全部责任,因为一旦进入自然生态系统,绝大部分逃逸的鱼类都基本上抓不回来。)
对此,你怎么看?
养殖户有责任抓回逃逸的动物吗?
A. 养殖户有责任抓回逃逸动物
B. 本来就是暴雨受害者,不是养殖户的责任
C. 中立态度
D. 其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留言、点评、批评、讨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 | 沈一杭
二审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