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座“体制经济之城”吗?

[复制链接]
wangbo821 发表于 2024-7-11 18:53:36|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城记智库城城
近些日,一份“体制内强度指数”引发众人关注。这份榜单中,西安以52.2%在主要城市位居前列
根据「刘晓博说财经」描述,这是其在三年前率先提出的一个指数,具体是指:一个地方体制内人员(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缴存公积金人数占当地全部缴存人数的比重。
单看数据西安这座城较为“沉重”,但七年前该指标更为惊人——65.8%。西安,还能“更轻”吗?
在26座“万亿之城”中
能发现哪些不同
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共识:哪里民营经济发达,哪里越有活力。
民营经济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56789”这五个数字上: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近些年大变化时期,对“各种体制内”和“公务员经济”讨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

“万亿之城”强度指数统计◎制图/城记智库
从经济滞后地区到发达城市,从中小城镇到中心城市……社交媒体上,“谈婚论嫁优先体制内”的讨论比比皆是,这是侧面反映出对“体制”的依赖。市场经济越发达,“体制内”缴纳比例就越低,反之亦然。
基于「刘晓博说财经」分析,考虑到“万亿之城”是经济和人口的主要承载,我们以此为基准进行分析,能大抵看出不同区域和城市的不同。

“万亿之城”强度指数分布◎制图/城记智库
▶强度低于20%,有7城:比如深圳和苏州,外企较为发达,其缴纳比例明显较高;比如无锡和佛山,民营企业产业链较为发达。
▶强度在20%~40%,有12城: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超大城市皆在其中。这似乎佐证一个规律,民营经济越有活力,企业越多就业越多,城市动力越强。
▶强度超过40%,有7城:烟台、郑州、西安和济南位于北方,泉州、福州和武汉位于南方。可以看出在行政主导型下,城市级别、国家规划和发展使命定位,也是中心城市的重要推动力。
让很多人略感意外的是,北京强度指数为28.5%,侧面说明京城强大的综合实力。同时,成都强度指数仅为25.2%,也能说明它崛起的秘密。
西安52.2%指数,一定程度被戴上“体制之城”帽子
虽然西安指标确实很“重”
但它在逐渐变轻
实际上,2017年西安更“重”:65.8%
单从数量上来看,2023年西安“体制内”缴存人数高达143万,仅次于两千多万人口的京沪。所以,如果西安依旧保持当年的比例,无论是“体制内”的比例以及人数上,可能都是天文数字。
那么,西安“重”在哪?
一般来说,诸多“高体制内强度指数”的城市,是产业和管理机制的“重”,相对应就是市场活跃度“低”:比如,能源经济为主的榆林高达73%,东北的哈尔滨则高达70%。不过,西安确有所不同。

近些年西安公积金缴存人数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作为中国科教重地,西安拥有数量庞大的高校资源、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大量的军工企业和研究所。同时,西安也是国内航空航天资源最密集之地,集聚国内1/3的航空航天科研力量。
这不是有形物质上的“重”,而是无形机制的“重”。如果能释放,它就会“插上翅膀的老虎”。
要知道,经济运行规律是不可违背。作为事实意义上的超大城市,若没有占重要地位的民营经济和市场活力,也就没有今日的西安和人口总量。如果变化有一个起点,数据上则是从2018年。

近些年西安各类型公积金缴存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第一、结构已有了重大的变化:2018~2023年,“体制内”缴存人数年均增长为3.8万。让人惊喜的是,增长更为明显则是民营企业,年均增长达9.9万;与此同时,外企也实现2.1万的年均增长。
第二、结构变化带来数量增长:2017年,西安公积金缴存人数出现高达“31.16万的负值”。从2018年开始,则以年均15万人的速度逐步恢复以及增长。相比2017年,西安在2023年增量达91.7万。
这说明西安已开始“变轻”,很多西安人应深有体会。从“体制之城”到“活力之城”,西安还有多远?
对比关键几座城市
西安的在哪
对此,我们选择北京、成都和郑州三城对比。
这里大致做个说明: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是绝大部分央企总部所在地;成都,是近些年代表西部崛起的“明星之城”;同为北方省城的郑州,近些年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一直为人所关注。
在一定数量基础上,比例代表着构变化。这里,我们选取2017~2023年时间段,对比三个方面:
1、“体制内”走势变化

“体制内”缴存比例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从这四城来看,连续多年只有郑州呈现递增。从比例上,北京和成都维持在25%左右的水平线。相比之下,西安正经历“由重向轻”的转变,从2027年的65.8%降至2023年的52.2%。
1、“体制内”走势变化

“体制内”缴存比例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从这四城来看,连续多年只有郑州呈现递增。从比例上,北京和成都维持在25%左右的水平线。相比之下,西安正经历“由重向轻”的转变,从2027年的65.8%降至2023年的52.2%。
2、民营经济的走势变化

民营经济缴存比例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这方面成都“一骑绝尘”,近几年指标都在60%以上。北京最令人费解,已从2017年44.9%降至2023年27.4%,甚至已低于西安和郑州。而自2028年开始,西安已从21.9%的比例一路升至36.1%。
2、民营经济的走势变化

民营经济缴存比例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这方面成都“一骑绝尘”,近几年指标都在60%以上。北京最令人费解,已从2017年44.9%降至2023年27.4%,甚至已低于西安和郑州。而自2028年开始,西安已从21.9%的比例一路升至36.1%。
3、外企的比例变化

外资企业缴存比例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变化最为明显的,那就是“大起大落”的郑州。不难发现,这与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密切相关。同时,北京比例下降幅度较大。这几年,只有西安年均保持正的增速,成都则相对平稳。
3、外企的比例变化

外资企业缴存比例变化◎制图/城记智库
变化最为明显的,那就是“大起大落”的郑州。不难发现,这与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密切相关。同时,北京比例下降幅度较大。这几年,只有西安年均保持正的增速,成都则相对平稳。
对西安而言,我们既要认清高强度的现实,从源头思考和作为,从而着眼于未来。
西安拥有较高的“体制内强度”,这是不争的事实。曾经这种结构,也带来坊间“失去的十年”大讨论。西安数据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是打破“枷锁”后的结果。这里,也是人(包括企业)在用脚投票。
在超大城市序列中,西安“体制内强度”指数仍旧最高。能否降至40%左右,既是这座城市可预见的发展空间,更关联无数人的生存与福祉。
备注①:本文将公积金缴存分四类——A、“体制内”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C、城镇私营企业及其它城镇企业;B、外商投资企业;D、“其它”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占、灵活就业人员、城镇集体企业等;
备注②:本次统计中,2023年北京“体制内”数值为28.5%,“民企+外企”数值为34.2%,而“其它”则从2027年的6.6%,攀升至2023年的37.3%。
文=城记智库城城
©版权声明:部分信息来自公开网络及备注说明
若有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