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家喻户晓的大寨“铁姑娘”郭凤莲,后来怎么样了?

[复制链接]
sunnylong 发表于 2024-7-11 13:47:03|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1年11月的一天清晨,一辆小轿车缓缓停在了大寨村的村口,随后,车上走下来了一位中年妇女,来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小便与大寨村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中国“铁姑娘”,郭凤莲。
此时,正在村口大树下闲聊的村民见到她,纷纷围了上来,有人激动地大喊:“乡亲们,乡亲们,凤莲回来了,以后她就是咱们村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了!”

郭凤莲下车后,看着阔别了11年的村子,看着眼前陌生又熟悉的一切,眼里泛起了饱含爱意的泪花。
正是她的归来,大寨村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那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怎么样的动人故事呢?
童年艰苦,造就钢铁意志
在1947年9月的一天,山西省昔阳县的一户人家家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这个女婴便是日后家喻户晓的“铁姑娘”郭凤莲。
然而,这样一位强者,她的童年可以说是十分悲惨的。3岁丧母,父亲忙于农事,无法悉心照料她,不得已把她托付给了昔阳县大寨村的外祖母。从那一天开始,命运就将她与大寨村绑在了一起,无法分割。

郭凤莲在大寨村的生活虽苦,但她却乐在其中,因为这里有她姥姥、寨子里的村民以及百废待兴的农事。
当时的大寨村,由于长期经受风蚀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沟八梁的形貌。这个地方在当时可以说是穷山恶水,环境恶劣,一直没能得到重视,发展十分缓慢。
因此,在当时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寨村一直维持着原有的窘迫。
郭凤莲当时年纪虽小,可她的心智却比一般同龄的孩子要成熟。看着年迈的外祖母行动逐渐迟缓,懂事的她主动分担起家务,这使得她从小养成了勤劳能干的品质。

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之下,郭凤莲没有抱怨,挫折的磨炼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强。
大寨村的贫困落后,在1958年,迎来了转机。那一年,原大寨村生产委员陈永贵升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正是因为有他的出现,使得大寨村向前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在陈永贵刚上任时,大寨村由于常年干旱,粮食减产,一切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为了改变现状,寻求一个突破口,书记陈永贵便带领大家进行了大寨村的整顿工作,力图能将大寨村拉到正轨之上。
当时村子里缺什么,陈永贵就带领村民创造什么。村子缺梯田,他便带着人在荒山之上进行开凿;村子缺马路,他就带着人在杂草丛生之地开辟出一条道路;村子缺学校,他二话不说,历经千辛万苦,也把学校建造了起来。

为了能让家家户户都参与到劳作当中,大寨村将全村的孩子集中到学校,进行统一的照看。
寨子里的众多的女孩子中,属郭凤莲做事最为积极高效,加之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蓬勃朝气,无外乎是照顾孩子的最佳人选。
陈永贵听说大寨村的这样一位“奇女子”,便主动找到她,当即决定把寨子的学校交由她进行管理。
郭凤莲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认真做好了教师的工作,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正当一切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时,大寨村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1963年的盛夏,一场特大山洪袭卷了大寨村的房屋和土地,房屋尽数倒塌,农作物消失殆尽。大寨村之前的所有努力,在灾难到来之后,全部化为乌有。

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村民们悲痛不已,在一声声的呜咽中,夹杂着无尽的绝望。在这危急时刻,陈永贵再一次站了出来。他带领村民走在抗灾的第一线,号召大家“自力更生,与天搏斗”。
在陈永贵的激励下,村民忘却了悲伤,全身心投入到大寨村的重建当中。
就在此时,郭凤莲带领着一支青年女子队伍加入了救灾工作当中。她们起早贪黑,清理废墟,挑运石泥。一筐又一筐的石泥不下百来斤,她们一趟又一趟地来回奔走,不曾停歇。
哪里有活,这群姑娘就会出现在哪里,干得再多也不会叫苦叫累。郭凤莲曾说:“老一辈的人不怕吃苦,我们也不怕!”

正因如此,大寨村的人亲切地把郭凤莲和她的女子队叫做“铁姑娘”和“铁姑娘女子突击队”。
谁说女子不如男,郭凤莲和她的“铁姑娘女子突击队”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命运将她陷于水火,她却总能在危难关头,绽放出最璀璨的烟火。
就在这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环境下,大寨村民咬紧牙关,在废墟之中重建了自己的家园,迎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扛大旗”到“难舍离”
当时的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多地区粮食减产,老百姓们食不果腹,但大寨村秋收时,粮食产量达到42万斤,平均每亩地七百多斤。对比其他地区,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多出两倍多。

人人都能吃饱,这在当时那种环境之下,简直是一种奢望,但大寨村做到了。
很快这件事传到了中央,毛主席便号召各地农村向大寨村学习并发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
一时间,大寨村成了全国农村学习的标杆,各地代表团纷纷来到大寨村学习和借鉴经验,“铁姑娘”的事迹也被更多人知悉,作为“铁姑娘女子突击队”这支队伍的队长,郭凤莲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大家纷纷效仿,郭凤莲这个名字,犹如黑夜中的一道明光,指引着人们不断前进。
不久后,书记陈永贵被中央调离,临走前,他把大寨村的大旗交到了郭凤莲手中。此后,大寨村在郭凤莲的带领下,继续向着美好大步迈进。
在郭凤莲接过大寨村的大旗时,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共产党员,大寨村居民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她身上。
郭凤莲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始终将大寨村的发展摆在心中的第一位。
1973年,鉴于郭凤莲的优秀表现,她被任命为大寨村的新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大寨村挑担大梁的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大寨村兴修水利,开垦土地,整个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此后的时间里,郭凤莲就是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只要有她在,人们就有前进的动力。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向了神州大地,中国农村迎来了一次伟大的改革。但是,大寨村的生产模式已经有点固步自封。在改革的大浪潮之下,大寨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渐走向落后。
昔日被人们所推崇的“大寨精神”,在现在被认为是忽视科学规律。对此,郭凤莲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此时的大寨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在1980年的6月,“铁姑娘”郭凤莲被调离了大寨村。迫不得已的她,满怀不舍地离开了生活了三十余年的大寨村。

重归大寨村,带领村民奔赴美好
在被调离大寨村后,郭凤莲先后担任过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和昔阳县公路段党支部书记,研究过果树,修整过公路。
在这期间,整整11年时间里,她从未回过大寨村。但这11年里,她始终惦记着大寨村的乡亲父老,牵挂着大寨村的经济发展。
自打1980年郭凤莲离开大寨村后,大寨村就开始走下坡路,昔日的辉煌不见了踪影,眼看周边的村子一个接着一个富了起来,村民们都很着急,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领头人带领大寨村重整旗鼓、重振辉煌。

作为曾经大寨村的顶梁柱,“铁姑娘”郭凤莲成为了大家最信任的人选,村民们千呼万唤,希望郭凤莲能重回大寨村,带领大伙重新踏上正确的道路。
在大寨村村民的强烈要求下,1991年11月,郭凤莲再一次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
时隔十年重回大寨村,郭凤莲百感交集,她不知道与村民们再一次相见,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当她重归大寨村后,村民们都十分欣喜。因为郭凤莲为大寨村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他们从未忘记。

在他们心中,“铁姑娘”郭凤莲一直都是他们的指路明灯,只要有她在,一切问题都能够有效解决。
再次踏上大寨村的土地,郭凤莲无比激动,回忆起往昔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重振大寨村的念头更甚。
当她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郭凤莲发现大寨村这些年一直都未能得到发展,而外界早已天翻地覆。要想让大寨村重振辉煌,就要追赶这个时代,向别人学习了。

因此,正式上任的第一天,郭凤莲就提出了“打开寨门学全国”的口号,并决定将大寨村的“农业”转型为“企业”。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大寨村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又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郭凤莲举步维艰。
在她考察了大寨村的具体情况并仔细分析之后,她认为要想获得成功,不能照搬照套别人的东西,必须结合当地的真实情况,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适合大寨村发展的道路,郭凤莲省吃俭用,自己出资,带领村民走南闯北,去到中国各地,学习当地的经验。
从前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现在是“大寨开门学全国”,如此大的转变,如何稳健地迈出第一步是关键。

郭凤莲对此信心满满,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带领大寨村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
经过数月的外出考察,郭凤莲整理了满满一大本的笔记,这将决定着大寨村的未来走向。
回到大寨村后,郭凤莲便开始集资办厂,几经波折,终于筹到了足够的资金。随后,她便带领村民成立了纺织轻工厂,并让大家到厂里工作,实现了“村民”到“工人”的转变,这将是大寨村走向富裕的第一步。
之后,她意识到国家正处于发展建设的上升期,器械水泥是急需品。因此,她又承建了水泥厂,这进一步推动了大寨村经济的发展。

从那以后,大寨村重新走上了上坡路,当地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久后,郭凤莲又成立了养殖场、食品加工厂、民宿等,大力发展了种植业,并凭借大寨村此前的名气,大力宣传了大寨村的精神文化,完善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大寨村旅游业的发展。
就这样,大寨村在郭凤莲的带领下,重拾了往日的辉煌。郭凤莲着重关注大寨村经济文化建设,使大寨村形成了跨界的多元经济体。
在这之后,郭凤莲还把所有的村办企业全部集中到一起,成立了大寨集团,自己担任集团的董事长。

在随后十年时间里,大寨村村民的生活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提升,大寨村在郭凤莲的引领下再次脱胎换骨、完美转型,而郭凤莲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转型。
如今的她,不再是当年那个“头戴草帽”、“战天斗地”的小姑娘了,身上的稳重和端庄足以撑起整个大寨村的经济建设。
经济形势变化日新月异,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郭凤莲永远处于学习之中,以保证大寨村不会像之前那样与社会脱节。

大寨村走向成功和富裕之后,村民也没有忘记“先富带动后富”。当时,在中央的精准扶贫名单中,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扶贫对象之一,大寨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牵起金寨县的手,进行对口扶贫。
为此,郭凤莲多次来到金寨县进行实地考察,并出资为其修建公路、建造新房,尽力帮助金寨县的居民摘掉贫困帽,实现全面小康。

虽然郭凤莲如今穿上了西装,可她骨子里还是那个勤劳能干的“铁姑娘”,她深知身处贫困的艰苦,所以,每当遇到有需要的人,她都愿意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
岁月如梭,一路走来,郭凤莲从当初那个青涩的“铁姑娘”变成了如今稳重的“铁奶奶”,唯一不变的,是她那艰苦奋斗与永不放弃的决心和勇气。
结语:

郭凤莲的事迹一直鼓舞着人们努力拼搏、奋发向上。郭凤莲曾在《党课开讲了》中说过,她从小生活在大寨村,深受前辈的影响,大寨人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不断前进。
在最危难关头,郭凤莲挺身而出,带领大寨村走出困境,奔向富裕和美好。
她用钢铁般的意志撑起了大寨村的光明未来,这不仅拯救了自己,也挽救了大寨村,这是郭凤莲留给大寨村华丽的乐章。
郭凤莲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妨想想,现在的我们是否也处于郭凤莲人生当中的某一个阶段,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参考文献:
[1]郭凤莲 乡村振兴中如何继续发扬大寨精神[J].,2019(06):28-29.
[2]新时代再创新大寨——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J].2019(15):40-44.
[3] 郭凤莲 发挥好“大寨”的品牌效应[J]. 农村工作通讯. 2018(06):1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