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陈赓提一违纪建议,政法委主任汇报中央,主席:准特殊照顾

[复制链接]
maojianmi 发表于 2024-7-11 13:36:32|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2年1月1日,毛主席号召众人展开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这场运动影响极为广泛,有不少贪官都被拉下马来,而这之中就有一个典型人物——他贪污了3亿元人民币(旧币)。
要知道,此前轰动全国的张子善和刘青山贪污案,他们加起来也是3亿多元,而这两人被枪决,而且永远地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按照这个标准,这名贪官注定难逃一劫,似乎谁都救不了他了。但是,就在此人即将被审判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电话打来,而且是直接打给了政务院政法委主任董必武,要他刀下留人。
打电话的人是著名的大将陈赓,他要求董必武释放犯人,这一要求惊讶了董必武,甚至还引动了毛主席和周总理。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贪官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陈赓想要保住他呢?里面有何隐情?
这位贪官的名字叫做沈毅。说起来,他的来历也的确不同寻常。根据资料记载,他出生于1894年江苏一个地主家庭,因为当初是一个救亡图存的时代,所以沈毅也受到了极大影响,被家人送往国外留学。
在留学期间,他不像其他的同学,学习宪政救国,而是来到了法国攻读物理学,并且专门研究弹道工程学。
这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毕竟这门学科过于专业,是专门利用物理公式计算子弹和炮弹的射程的,虽然种类也繁多,可是与当时的宪政大潮相比,的确显得有些偏门......

不过,虽然没能赶上那个年代的大浪潮,但沈毅却在这门学科上有着相当好的天赋,他当时在里昂大学以全a的成绩拿到了数理化硕士学位,轰动整个学院,被很多人争相拉拢。
但后来为了救亡图存,年轻的沈毅还是选择回国。
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在那个时候,一开始像他这样的专业人才很难得到重视,毕竟他不像梁启超和宋教仁这样的宪政人才,尤其是他回国的时候,还卷入了中原大战,就更加被当兵的看不上了。
迫不得已,这位物理高材生也只能加入部队中,开始玩起了枪杆子。
但神奇的是,这位“秀才”居然也会打仗,而且还学以致用,知道如何打枪最准,放炮最好,在军阀混战中逐渐混出了头,从原先的中校军官被提拔为少将特种兵团团长,以及湖北咸宁区游击区司令。
不过好不容易感觉要混出头来了,他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所服务的组织完全是一滩烂泥。抗战时期还没反应,但抗战结束以后,国民党尽是“五子登科”,就连一些国民党人的节俭还能被质疑为是共产党人,这个组织让沈毅彻底绝望了。

尤其是与国民党相对应的我党人士,一个个展现出来的绝对的智慧,绝对的战力,以及绝对的信仰,进一步刺激了沈毅,所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选择了投诚起义。
毫无疑问,沈毅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我党也相当重视他,在新中国成立时,将其安排为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兼行政处长,使得他拥有了掌管部门财权的权力。
本来,这是党组织对他的认可,他也完全可以在属于他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都说人有了钱就会变坏,沈毅也没有经得住考验,最终成为了令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之后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毫无疑问,在三反运动中,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以及国家和人民,绝对不能容忍贪污受贿行为,所以在董必武的审判下,所有的堕落者悉数被抓捕判决,这其中也包括了沈毅。

当时,沈毅无疑是十分后悔的,毕竟当初他是那么的痛恨国民党的五子登科,如今自己居然也变成了这般模样,这是多么大的悲哀。
而就在1953年,他要被审判接受最终命运时,突然一个人的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正如上文所说,打电话的人是大将陈赓,他刚开始把电话打到了领导三反运动的薄一波同志那,高喊刀下留人!
电话的那一头,听到陈赓居然要求情时,薄一波也大吃一惊,连忙询问是何缘由,而陈赓则无奈地说:“人才易失难得,何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听到这个回答,薄一波也明白了缘由了,默默地回了一句:“你真爱惜人才,你敢要,我们就一同打电话给董老。”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会产生疑问,的确,从沈毅的人生履历来看,这是一个人才,陈赓说的话也不无道理,但陈赓一向严谨,为何此次会要求破例呢?
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若真设身处地去看,我们不仅会敬佩陈赓,也会为那个年代的中国而心酸。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发生于1952年6月,当时朝鲜战争还在打,但毛主席却突然下达命令,将志愿军第1副司令员陈赓调回来,让他去创办军事工程学院。
刚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陈赓的头上也是满头问号,但当他带着满腔疑惑赶回来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彭德怀,四位大佬围着他坐了一圈,其场面相当严肃。
随即毛主席就告诉陈赓,这次朝鲜战争敌人的武器让我们感到了压力,虽然我们目前顶住了他们的压力,但是若我们也拥有像他们那样的现代化武器,那么解决朝鲜战争将不成问题。
所以,此次叫他回来就是要解决技术装备落后的问题,让他创建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
陈赓听得热血沸腾,可是一听到让他当学院院长兼政委,他就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我是行伍出身,办学与打仗隔行,恐怕干不好。”
周总理站出来说:“你住过黄埔军校,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你干不好,别人连你这点子经验也没有啊。”

毛主席也接着劝说道:“不懂就学嘛!朝鲜战争可能会成为持久战,我们的武器也需要在战争中不断改善,技术军官是紧迫的,现代化建设也是紧迫的。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请总理帮助解决。”
周总理接着表示:“党中央和政务院大力支持你,办好我国第1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要尽快上马,尽早出人才。”
面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期盼,陈赓也就不再推脱,他挺身而出,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一重任。
他当时还向两位领导表决心:“革命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军事工程学院也能够从无到有。办不好军事工程学院,绝不罢休。”
就这样,陈赓展开了创办军事院校的工作。
但正如开始所担心的那样,陈赓对此毫无经验,毕竟之前他一直在战场上打仗,要说战术理论他一清二楚,可是要去和书本文具和烧杯打交道,这简直要了他的命了。

但没办法,国家正在危急时刻,他流汗总比国家流血好。在调整好心态后,陈赓开始进行规划,关于这所军事院校的建立,第1步就是要解决人才问题。
1952年7月,苏联应周总理之请,派来了以奥列霍夫中将为首的4人专家设计组,陈赓领着他们先后到南京、上海、大连和哈尔滨等地进行了考察。
在南京,他们看到了华东军区司令部刚成立不久的军事科学研究室,里面的研究员都是全国第一流的研制兵器专家,是陈毅和粟裕聘请来的高尖人才。
陈赓当场就请求将研究室作为组建工程学院的基础,陈毅和粟裕同意了这一请求,并且将其忍痛转让。就这样,军事工程学院有了初始的人才库和智囊库。
然后,陈赓又军事工程学院的6位专家,通过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列出这一领域的人才名单,去拉拢更多的人才加入。
专家们都为陈赓求贤若渴的态度所感动,其中的张树祖教授一人就给出了37位知名专家教授的名单,这也让人才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是,有了名单还不够,有了这些老教授的影响力还不够,还需要他一个个的去请,一个个的去向中央审批......
在那段日子里,陈赓天天往返于人事部,高教部,军委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各种命令,各种邀请信,直往上海到南京到武汉等地,周总理和彭德怀签字就没停过。
然而,想要拥有和美国人一样的军事力量,想要改变朝鲜战场来自于未来的中美战争的局面,仅仅只是靠这些人才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累得快要趴下的陈赓,如同当年屡遭挫折的刘备一般,他绞尽脑汁找人才,终于,他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干就干,陈赓很快又拿起了资料,拿起了电话,开始挨个地寻找。于是,开头的一幕场景就出现了。
陈赓看中了沈毅,虽然他犯了罪,但从履历上来看,沈毅是当年研究弹道制造兵器的专家,而且在解放区的炮兵学院工作过,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军事院校急需的人才。
但问题又来了,正如上文所说,沈毅因为贪污被抓,而且还被判了罪,就差执行了。怎么办呢?眼前就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拉过来必然有大用,可是却会触及法律,不拉他,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经过反复琢磨,陈赓最终拿起了电话打了出去。

薄一波很快接到了电话,一方面他感慨于陈赓的胆子是真的大,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对方的状况,所以他就邀请陈赓一起打电话给董必武。
董必武接到了电话,从现实和情感上考虑,他是比较倾向于陈赓的,但是,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大了,他无法做出这个决定,于是他就将内容汇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了这一请求,也不好下决定,于是立刻让人把周总理给叫了过来,一起开个小会讨论。
在进行细致的研讨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致认为:当前情况特殊,而且国情紧急,可以进行特殊处理,那就让陈赓帮助沈毅洗心革面吧。
就这样,陈赓终于打破了规矩,将沈毅从监牢里提了出来。
当沈毅被带到陈赓面前时,这位走错路的知识分子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随即痛哭流涕地说:“首长,你们是我的再生父母!你们说吧,叫我干什么,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陈赓赶紧把他扶了起来,然后告诉他:“犯了错该改嘛!以后好好干嘛!”
就这样,在陈赓的努力下,1953年3月,一共有64名教授和副教授以及讲师齐聚于哈尔滨。1953年9月1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举行第1期开学典礼,这所后来名动天下的传奇院校就这样诞生了。
然而,这还只是第1步,接下来第2步是协调两老关系。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建校在即,人才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了,可是很快又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这所学校到底靠什么人来办?
这在现代人看起来觉得很匪夷所思,学校自然要靠老师和教学领导来办,这有什么好商量的?
——但是,在当时有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都认为要靠老党员和老干部来办,要以他们为主力。而另一派则认为,学校的核心是专家教授以及老师,他们才是办学的主力。
这之中有政治问题,也有创校初期的试错和磨合。因此在那段日子里,陈赓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陈赓毕竟是一代传奇,他很快就召开了会议,其中还引用了毛主席的思想——中国革命没有知识分子参加是不能胜利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分子,不能有关门主义。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知识分子寒窗10年的苦。
在会议上,陈赓提出了两老办院的说法,即老干部和老教师共同创办学校。
他还进一步指出,专家教授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一根台柱子。军队干部则是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另一根台柱子。有这两根柱子合力,那么再厉害的敌人也能被我们打倒。
从此以后我们都要统一思想,我们没有什么门户之见,我们只有一个派别,那就是以毛主席为领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派。
在陈赓的努力一下,众人很快团结一致,开始了招生教学工作。看着一切走上正轨,陈赓还是不能放心,他又开始走第3步,那就是从会议走向现实。
在第1期开学典礼大会上,陈赓向众人传达了一个思想,那就是:“全院人员要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下,取得思想的统一和步调的一致。”

简单来说,就是众人不仅要在会议上确立方向,而且还要深入各处细节,去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了解老师们想要什么,认真负责地办好这所学校。
为了贯彻这一思想,陈赓以身作则,深入教学,深入基层,开始了哈军工的独特风景线。
在那段日子,陈赓每天都很忙碌,他经常会到课堂里面听课,到食堂里面和学生一起用餐,到学员和助教宿舍里面看居住条件。甚至,他还会到建筑工地去看施工进度和质量。
学生们经常会收获一份惊喜,激动得向这位院长致以崇高的敬意,而陈赓也丝毫没有架子,遇到湖南人就认老乡,遇到江西人就喊老表,遇到上海人就说上海话......
在他的带领下,哈军工的其他领导人也纷纷深入基层,去了解自己职责内的各处细节,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哈军工飞速的建立,光速地成长。
1958年建军节,陈赓从学院的研究成果中选了一批送到了北京,在那天上午,展览室的门口挤满了中央首长。

第一个来的是刘少奇,随后是朱德,邓小平,林伯渠,还有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粟裕,黄克诚等人。
诸多传奇人物挤在一块,众人纷纷惊叹地看着哈军工的成果,一个个称赞不已。众人看到了哈军工的成就。
在陈赓打下基础后,不过四、五年时间,这所院校就成为了国内的传奇,而且还被欧美称之为东方的西点军校。
就连钱学森教授回国时,他参观哈军工以后,也不由得感慨: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只是可惜,陈赓在1961年3月16日离开了我们。
他没能见到心心念念的哈军工走向巅峰的那一天。不过,他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意志被传承了下来,不仅在哈军工一代代继承和发扬,也如同一股活力,为中国之崛起而助力。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