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上半年彩票销售额同比增 50.4%,人均花费 194 元买彩票,如何待这一数据?

[复制链接]
冷白 发表于 2023-8-12 22:20:14|来自:清华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共销售彩票 2738.99 亿元,同比增长 50.4%。分地域看,广东、浙江、江苏卖得最多,分别售出 277.8 亿、217.4 亿和 215.7 亿元彩票。
《晚点财经》按照 2022 年常住人口进一步计算了各省的人均买彩票支出,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浙江和天津居民买得最多,人均支出分别达到 332 元、331 元和 328 元,海南、广西居民对彩票最无感,人均消费都没有过百。整体而言,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个中国人花了 194 元买彩票,是 2019 年同期的 1.5 倍,并创下历史新高。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散步人生 发表于 2023-8-12 22:20:26|来自:清华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销售额虽然同比上升很快,但比起更早的销售额,增长并不算高。
下图是从2007年到2023年每个月的彩票销售金额:


可以看到,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底,彩票的销售本来就有一个固定的增长。近半年的销售额,目前只是和5年前2018年上半年差不多,比2018年下半年的销售额还要差一点。所以,当前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很快,更主要的原因是前几年都太低了。

第二,世界杯结束带来的竞彩效应延续。


上图可以看到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各月销售额。可以看到,蓝线部分的福利彩票,虽然同比去年上升明显,但至今未能恢复2018年高点,仅与2019年类似。
带来销售上升的,主要是体育彩票。
而体育彩票,自然不能错过世界杯,从体育彩票的橙色线看,2014、2018和2022的三次世界杯都带来了明显的销售额增长,而且这个增长不仅在世界杯当月出现,在世界杯结束后,彩迷购彩习惯仍然会保持半年左右。比如2014年的世界杯在2014年6月到7月,但后面半年直到2015年1月,体育彩票的购买量都要高于前期趋势。2018年的世界杯在2018年6月到7月,圆圈内更高的趋势也持续到了2019年1月。
那么,2022年世界杯在12月,目前看体彩的热度确实持续了更高的半年。再加上今年的生活正常化带来的彩票销售额复苏(就像福彩同比复苏那样),自然就叠加出了更多增长。

第三,新彩票模式的增长,主要是即开型,精准针对了某种类型的彩民。


上图是四种彩票类型从2021年1月到现在的各月销售额。
蓝线,即竞猜型体育彩票,他的增长最快,我们之前已经解释过了,主要由世界杯和后续效应带来。
灰线,是最传统的乐透型彩票,选几个球然后晚上看电视直播开奖的,即便在疫情后也没有多少上升。
红线,基诺型。基诺型就是一种开球特别多的彩票,和乐透型不一样,乐透型是你买了好多号,开出来6、7个球,看你的号和开出来的号有多少一样。基诺型是你买了10个以内的号,开出来20个球,也是看你在里面中几个号。总之都是概率游戏,就是一个球多点儿一个球少点儿,可能基诺型看着球多,给人一种概率大的感觉(都是错觉)。


上图是基诺型的快乐8的开奖情况。基诺型的增长比乐透型快一些,但总体增幅还是有限的。
剩下的就是黄线了,黄线是即开型,是除了竞猜之外增长第二快的彩票,且从趋势看,在竞猜的世界杯效应逐渐消退后,即开型彩票的增长仍然十分可观。
为什么即开型彩票增长也会那么快呢?它虽然也是概率游戏,但是这个概率游戏的感觉是和乐透、基诺、以及竞猜是不一样的。



各种即开型彩票

从上图可以看到,即开型彩票就是刮刮乐,现买现刮,相对于其他三种彩票,即开型彩票把之前未能覆盖到的某类特定偏好的彩民给捕捉到了。
这群彩民可能不愿意等待,白天买了晚上看开奖,觉得太久了不愿意。
这群彩民可能不相信统一开奖,骂开奖机器造假,骂黑哨假球造假。
但是即开型彩票,没中只能骂自己啊!骂自己手气不好啊!
就像可乐想要扩大自己的消费人群,推出无糖可乐,精准伏击了健身健康人群一样,福利彩票通过精确的产品设计,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掌控感”和“快速回报感”,把之前不愿意购买彩票的人群进一步囊括其中,带来了可观的增长。

当然,彩票购买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为, @司马懿 老师的答案也给了很好的解释,但最近半年的高同比,其实和经济本身的关系可能不是特别大,广大厂商还是应该学习这样的产品设计思维,在茫茫红海中找到那群还没被覆盖到的消费者,给他们设计针对性产品,把他们的钱也给挣过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funnytear 发表于 2023-8-12 22:21:02|来自:清华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数据很有意思,因为彩票是期望的负收益,所以购买彩票也算是一种消费。那么彩票销售额上涨,似乎意味着消费能力的增加,难道消费真的刺激起来了?
关于彩票的研究还是很多的,首先要理解人们为什么会买彩票。这方面的理论很多,比如说过度自信[1](相信自己就是天选之子,相当于主观上获奖的概率大于客观概率,主观上自己的期望值是赚的)、后悔厌恶[2](如果没有买,错过了大奖怎么办)等等,但是这些解释我觉得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其实并不是真的经济学理论——相当于把心理学的观点强行的编码进人们的效用函数,然后说:你看,这样就是理性的。
问题在于人们凭什么拥有一个「过度自信」或者「后悔厌恶」的效用函数?这个过度自信或者后悔厌恶的函数是不是不仅仅体现在彩票上,还体现在其他的问题上?
并且这些解释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这么花里胡哨的操作一番,给购买彩票整出来一个正效用,说人们愿意购买彩票了,那么人们为什么收入低的时候反而购买彩票开销比例越大?这方面是有实证研究的[3]。Clotfelter and Cook (1987)把彩票当作一种税,然后发现这种税其实是「累退」的。累进税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赚的越多,交的越多;但是「累退」是相反,也就是赚的越少,交的越多。



累退税示例

税很少有累退的,但是彩票带来的效果和累退税一样——也就是收入低的人,更愿意花更多比例的钱购买彩票。
所以中国2023年上半年这个数据,表面上看是反直觉的,但是其实还是符合实证结果的,恐怕不能用「刺激消费成功」来解释。
怎么来解释呢,一个比较有优越感的回答是:因为收入和教育程度成正比,穷人普遍教育程度低,所以不懂彩票是负收益的,所以更容易购买彩票。但是这个解释是明显有问题的——且不说「彩票是负收益」这件事情是不是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就算是有,那么同样还是这些人,为什么在2023年上半年彩票购买大爆发呢?总不能说人们收入低了,人也变笨了吧?所以中国的彩票数据不太支持「信息不对称」这个假说。
所以要解释「收入下降买得越多」,其实比单独解释「为什么买」从经济学上更有挑战。
在这里提出一个理论,可以同时解释「为什么买」和「收入下降买的越多」,那就是引入Hedonic Utility,享乐主义效用。
比如说,如果我们做一个问卷,问和刘亦菲共进晚餐,是安排在今天晚上,还是明天晚上,还是后天晚上?如果我们就按照期望效用折现理论的话,所有人都应该选择是今天晚上——因为越快越好,效用折现损失的越少;但是如果真做这个问卷,那么其实有人会选择明天,也有人会选择后天,并且比例可能比当天的还多——因为等待吃饭的过程,本身也会提供效用,也会带来生活积极健康的改变。这个效用函数就是享乐主义的。
彩票也是同样的道理,购买了彩票,虽然期望收益是负的,但是在等待兑奖的过程中,是有一定期待的,这个期待的过程——比如畅想自己中了大奖买什么,是会给人提供正效用的。所以买了又买,虽然钱在不断的损失,但是自己能够不停的保持「如果中奖了该多好」这个状态,那么买彩票相当于为了维持一个比较有希望的、乐观的状态而付费。
这么来理解的话,彩票数据就顺理成章了。因为收入的下降,经济周期的下行给人带来得感觉是很不好的,容易让人的情绪变得低落,那么这个时候对于彩票而言,就存在冲突的两个效应:

  • 收入效应,收入的下降会导致自己在各个方面紧缩开支,当然也包括彩票,所以彩票的销售额应该下降;
  • 替代效应,因为预期转向悲观,其他方面给人带来的享乐主义效用减少了,人们会倾向于从彩票中获得更多的享乐主义效用来补偿,那么这个时候收入下降反而会刺激彩票的销售。
显然,在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中,我们看到的是替代效应远远大于了收入效应,这其实反应了消费者为了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做出的努力。
在一般消费理论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从而收入和需求反向的称之为劣等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彩票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劣等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yj920 发表于 2023-8-12 22:21:24|来自:清华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2739亿,人均194。
彩票毋庸置疑,是一种增大贫富差距,增大基尼系数的分配方式。
是一种人为的制度性的,基于偶然性,基于运气,来生成赢家。
当然,国家层面,可以通过福利彩票,通过税收方式;将获得的税收,投入到福利事业中。
如果是中产购买彩票较多,而底层购买较少。那么,通过对彩票征收高昂税费,可以用于扶贫。从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尼系数,或者说改善底层的最低生活水平。
但如果彩票的购买者反而是更多的底层人,那反而是一种悲哀了。一群穷人,用自己的货币选票,票选出一个富人,而这个富人获得了天降横财后,多半会反身背刺穷人。彩票就如同一个寓言故事,人心自身的阴暗面,不断的产生出压榨和奴役自身的鬼魂。

经济学的理性人里面,常常会提到彩票。而彩票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一小博大。100元和100万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分散在1万人中的100元,和集中在1人手中的100万,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货币本身也具有规模效应,门槛效应。100元可以买到炸鸡,100万可以买到住宅。炸鸡和住宅在效用方面,在人生意义方面,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当然,彩票必然不是一个“公平赌博”,喜欢购买彩票的人,也并不是具有特别的“风险偏好”;更多的,不过是一点生活费,购买一个希望。购买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希望,购买另一种完全不同人生的希望。乃至于,为了这个希望,可以让自己本来就不宽裕的经济,更加的紧张一点。

粗茶淡饭的日子是可以忍受的,3两素面和2两素面,没有多大的差别;胡萝卜和土豆,没有多大的差别。有人能够忍受苦日子,但不能忍受毫无希望的日子。

帕斯卡尔有一个经典的赌局:相信上帝,或者不信上帝。上帝如果存在,哪怕是极小极小的概率,信者也可以得到天堂的全部幸福;上帝如果不存在,那信者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赌或者不赌,人自己决定。
彩票也是俗世中的经典赌局;期待中奖,或者并不期待。如果中奖,哪怕极小概率,也可以开启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旅程,能够获得新生;如果不中,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赌或者不赌,人自己决定。
在一个贫富分化的社会中,彩票制度几乎无可避免。那么剩下的就应该是公平,需要确保彩票的随机性,需要确保中奖机制的合理性。
少买十斤肉的钱,聚集起来,可以买一套房。这大概也正是cpi涨不起来的原因吧。
Ryun 发表于 2023-8-12 22:21:31|来自:清华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一数据我很高兴,这是上半年增速最高的税种。




备注:增值税增速高是统计口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weber 发表于 2023-8-12 22:22:31|来自:清华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什么小赌怡情,负预期收益就是负预期收益,猪肉周期涨点推动cpi上涨,有些人就焦虑的不行,人均支出194,在今年的肉价也够十几斤了,典型的总体负收益,完成了一次财富再分配,这还是不包含各个环节的分成和税收,久赌必输。
这类负预期收益的东西,本人是绝不会参与,也不推荐大家长期参与,这不是说教,只是一个建议。但也能理解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困局,越来越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几率渺茫的合法赌博上,说明经济中的阶层固化已经逐步趋于稳定,尤其是年轻一辈靠正常的渠道积累财富和跨越阶层固化,有人一把分蛋糕的刀代代相传,有人则生来就必须承担巨额的税负,典型的二元结构。
其实很多数据都能支撑这个趋势,年轻人高失业率,毕业生就业数据虚报。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投资收缩,尤其是贡献8成左右就业的民营企业。房价高企,本质是土地税、户籍税、公共资源使用税,结合人口结构上移,社保养老压力增加,最后还是这些年轻人的宏观税负,多轨制下即做不到公平,也做不到效率,与福利相比,反而更像是税收。
所以之前还是有点乐观了,认为经济增长受阻,可能会推进分配改革,打破二元结构,从而把财富结构畸变拉回正轨。逐渐的发现太难,进而放低预期能走向日本模式,政府部门加杠杆,增加福利支出置换居民部门身上的债务压力,结合产业升级便是转出现有经济下行压力。后来发现还是乐观,房价涨了那么多年了,地方靠土地财税已经收走了居民前几十年和后几十年的税负。发现土地财税玩不转,最先想到的不是宏观税负过重、居民高杠杆的抗风险能力下降、阶层固化和二元结构对立,而是继续路径依赖的保房地产,扩大内需也连续喊了半年了,没见到太多真的有利于居民消费的举措,无非是让银行放贷更宽松一些,搞得这些债不用还,以利息不存在似的。
那么意味着未来的年轻人依旧要在这个阶层壁垒面前无奈的躺下,根本就到不了后面两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就已经挡下很大部分的年轻人,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如此虚无缥缈的赌博上。这是靠房地产泡沫拿未来的潜力换现在的短期平静,也是一些人口中必要的牺牲吗?
即便理解,但依旧不支持参与这类事情,这绝对不是小钱,迟迟推不动的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期最多也就释放这3000亿左右的消费能力。而上半年就一个破彩票就吸金这么多,绝不是什么小赌怡情的事情了,年轻人还是要聪明一些,要对自己好一些,尽量不要把希望寄托着这种负收益且出了很多次事的赌博上面,哪怕多吃点肉,现在价格也便宜,花点在兴趣爱好上,也比喂了某些躺着赚钱的既得利益者强吧。
其实二元结构两边都有躺着的人,无非其中一元躺着也能分蛋糕,而另一些是阶层壁垒太高非暴力不合作的结果。有些人总嫌提的要求高么,不妨把目标定低点,当产业结构升级成功后,未来年轻人的处境不比韩国的年轻人处境差太多就行。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