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独子晚年潦倒,却在海外捐款5000美元支援故乡

[复制链接]
whymaomi 发表于 2024-7-10 18:26:22|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给你小心心]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这当中也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想尽一切办法捐出了他的毕生积蓄。
这位老人并不住在中国,而是远在6000公里之外的沙特。
虽然他极力隐瞒自己的身份,可是红十字会还是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民国军阀“青海王”马步芳的独子——马继援。

马继援
在得知马继援捐款的消息后,人们都很震惊。因为直至现在,西北地区的人民提起马步芳当年残暴统治的罪行仍是咬牙切齿。
其中造成最恶劣影响的便是马步芳肆意抢占民女,连自己的亲侄女都不放过。以及他带领嗜血如麻的马家军骑兵队屠杀红军部队,在战场上杀死了7000战士,对俘虏来的红军用尽虐待的手段,侮辱他们的身躯和灵魂。
为此,人们在接受马继援这一笔捐款的时候,心中总是忍不住想起旧日的血海深仇,无数惨痛的记忆被牵动……
1、作恶无数,魔头世家惹人憎
1936年,马步芳手握重兵,称霸宁夏,获得了青海王的邪恶称号。要知道,大军阀张作霖也有这么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东北王。

马步芳
既然能和张作霖一样被称作“王”,便能看出马步芳在西北所采用的专制手段是多么的毒辣,令人惧怕。
正是这样一位臭名昭著的大军阀,让西北宁夏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当时的人们听闻他来了都是一脸惧色,唯恐避之不及。因为马步芳残害侮辱良家妇女的恶劣行为早已声名远扬,但凡谁的家里有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儿家,都不敢声张,怕风华和美貌泄露在外,落入马步芳耳中。
骨子里深埋毒辣嗜血基因的马步芳,除了令西北人蒙受巨大苦难外,还是带领马家军杀害数万名红军战士的杀人狂魔。

马步芳
只要上了战场,马步芳就会变成一个屠杀机器,对待红军更是声称不顾一切手段都要赶尽杀绝。
在这样的残忍战术下,马步芳带领的马家军骑兵队接连重创红军西路军,两万人的部队剿杀仅剩6000余人,许多军属中的妻女都被凌辱杀害。
因为他,红军战士们的惨状就像被血染红了的一层又一层里衬和外衫一般惊心,又如同挂在喉头咽不下的苦辣赤血一般令人颤抖。
1936年,马步芳派兵拦击长征中的红军,创下了单场战役重伤最多红军的记录,连蒋介石都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发来电报大赞马步芳立下战功。
在那一场战役中战死的红军多达7000多人,还有超过6000名将士成为了马步芳军队的俘虏。

马家军
这些俘虏被马步芳抓走后可谓是受尽折磨,他们对红军施行剖肚扯肠等惨无人道的虐待行为,就连为红军治病的乡村医生,也全部被活埋。
也正是因为他犯下的这些罪行,西北人简直恨透了马步芳一家。
数年后,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也受到了极大的仇视,这个“魔头二代”的刀下诞生了无数冤魂,成为了西北人唾骂的对象。
那么马继援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出生的呢?他的品行和父亲马步芳是否如出一辙?
2、与父殊途,少年军官显格局
马步芳生性淫乱,姨太太养了一屋子,却只有一个小儿子——他便是马继援。无法享受多子多福的乐趣,何尝不是对他残害良家妇女、肆意淫乱为祸人间的一种惩罚?
而马步芳无法留下众多子嗣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接连犯下抢占自己的侄女等乱伦事迹,害怕生下的儿女受到民众指责,选择活生生掐死。
这么残忍的处理手段,自然是一个孩子都留不下。

马继援
可见,马继援的出生是多么得不容易。因此马步芳十分珍视这个唯一的孩子,取名为继援,字词句间都暗藏了继承自己事业的期待。
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马步芳对这个小儿子极为重视。
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悉数投入并精心栽培了一位少年将军。
先是跟随父亲接受了完备的军事教育,随后马继援便在多场战争中崭露头角,可谓是大杀四方,一下子就把名声闯出来了。
22岁就当上了军长,颇有继承马步芳“西北土皇帝”的气势。

马继援
然而年少成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继援身上的重压是他人无法想象的。就拿和马继援同岁当上军长的余天云来说,他的结局和马继援截然不同,25岁就英年早逝,没能有机会像马继援一样书写累累战绩。
人们所熟知的常胜将军林彪23岁才当上军长,马步芳自己更是31岁才当上军长,他们的起点都不如马继援高。
这个年纪就担此重任,不可小觑。即使有一个只手遮天的父亲,他的仕途也充满了艰险。
22岁的年纪当此重任,少年成名的马继援没有经验可以复制,全凭自己的一身胆识闯荡这片黑暗森林,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事。

马继援
他日日在院中苦练拳术与劈刺,在对战实操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用以对抗当时在军中盛行的另一种声音,即看不起他少年公子出身、不承认他实力的流言。
如此沉得住气,足以见在马继援的心中,有一股少年英气正茂盛丛生。
纵观近代史,鲜有军官以这般优越的背景映入世人眼帘。
至此,马继援稳稳地走在父亲为其铺就的道路上,将一位军阀公子的内在气度表露无遗。
由于马继援是最早一批接受近代军事思想教育的青年军官,他的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十分得强。
马继援很崇敬日本的武士精神,迷恋那种毫不犹豫的刺杀与毫无留恋的无畏,刀刃在手犹如华丽的舞蹈,痛快淋漓。

蒋介石与马家父子
起早练习拳腿更是家常便饭,艰苦练习一日不曾落下。同时,他还注重观察日方敌军在战事规划上的方针战略,用来指点补充自家军队的物资储备和行军谋划,重挫日本敌军的同时大胆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
随后,国民党军队在这样一位善于总结和思考的军官带领下,整体表现日益提升。
在抗日结束后,马继援随其父投奔国民党,将他的胆识和能力用在击杀八路军上。
魔头二代残忍起来,杀伤力和其父相比丝毫不减。
少年军官的双眼逐渐被蒙上了屠杀的红雾,刀枪下惨死的忠魂成为了他官场的功勋章。
在这种情况下,马继援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会不会和父亲一样,早已无视道德是非,沉醉于杀戮的快意和迷乱混沌的生活?
马步芳身为家中的大家长,他对马继援的一生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这个“魔头二代”马继援,却好像和他的父亲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气质。

马步芳
首先是两人面貌上的区别,父亲马步芳一脸匪气,不听指令就是一个“杀”字!这在当时父亲马步芳的统治中是不二的铁律;而马继援的面庞更为清秀内敛,也更招身边的女孩子喜欢。
二是父亲荒淫无度,马继援却专一深情,除了与原配夫人马氏的旧式婚姻,只迎娶了一位自己心仪的女子,那是他在求学途中结识的美好女性,马继援对其尊重有加。
三是文化水平的区别,马继援接受多年启蒙教育,饱读名著文选,精通文史、地理,对于数理化实验设备也颇有心得,连蒋介石都对他欣赏有加,来青海的时候连续三天要求马继援陪同用餐。
四是生活作风的区别,和父亲的旧派生活作风不一样,马继援身为第一批接受近代知识教育的年轻军官,他的思维更加开放、大胆,比起当时的官场中,那些目不识丁的莽夫所热衷于的吃喝嫖赌,马继援更喜欢吃西餐、看电影、参加舞会、讲英语……
由于与父亲的种种区别,马继援的一生中更是留下了不少的趣谈。

马继援
马继援求学结识了一位才女张训芳,她是宋美龄的干女儿。也许正是受了热情大胆的西方电影思潮影响,马继援在追求美好女性这一方面也非常进取。
马继援在遇见张训芳后不到半年便想和她成婚,但没想到面对的是巨大的社会现实阻力。
首先是两人之间隔着汉回两教的严苛族规,禁止与汉族通婚的规定横在两人面前,必须要张训芳加入伊斯兰教才可能消弭这一矛盾。
这么一来,引起了女方家长强烈不满。为此,马继援直接求见岳母,长跪不起,连续跪求10个小时后,这份真诚才打动了女方家长,最终成婚。
不过,成婚后因为张训芳名字中的“芳”字与父亲马步芳的名讳有所冲撞,在婚后改成了张训芬。
随后,两父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被同时流放到远方的沙特,自此开始书写截然不同的命运。

马步芳
1949年,马继援28岁,不敌共军势力和台湾高层挤兑,和父亲一起慌忙逃窜到了沙特。
20年过去,这里没有了残忍暴烈的军阀,只有一户逐渐没落式微的马家。
因此,晚年的马步芳悔恨于无法回到故乡,也自然不希望儿子马继援落得和自己一样的结局。
1975年,享年72岁的马步芳含恨而终,仅留下54岁的独子马继援,流落他乡品尝思乡的孤苦。
马步芳死前仍忧心着这个他疼爱一世的小儿子,往后的路只能由马继援自己前行。
3、故土难离,5000美元表思念
2008年,神州大地遭受命运重击,汶川地震哭声四起。
马继援远在沙特,听闻这个消息,颤颤巍巍地杵起拐杖就要去取出自己的全部积蓄。

马继援(左)在沙特
此时的他已经80多岁了,不再是那个22岁就当上军长的少年。此时,所有的意气风发早被出走他乡的孤独泯灭,就像被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黄沙,深埋的伤痛和思念在看到救灾的迫切呼吁和人民的死伤后被唤醒。
在沙特滞留的这些年,他一直都关注着故乡的发展。
马继援的晚年并不幸福,所娶的两任妻子均没有为他诞下一儿半女,更是先他一步去世。
剩下马继援一位老人,在偌大的房屋内品味难熬的孤独。
因此,他极为关注故乡的消息。他终日不断拷问自己,年轻时所接受的教育和坚持的道理,是如何令他发展到今日有家回不得,家乡的热菜一口尝不得,家人无一陪伴身边的凄凉境地……
当汶川传来地震的消息,马继援的心情无比动容。

那个他再也回不去的国家,赋予他肤色和灵魂的故土,发生了这么多令人心痛的事情。
诞生于中国,求学于中国,生长于大陆,领兵在华夏,哪怕是最后败走台湾,以及受排挤灰溜溜逃窜至沙特度过余生,马继援与中国的关系也从未间断过。
中国驻沙特大使馆举行宴会的时候,也会邀请马继援到场参加。
他和家乡的关系就像是打断骨还连着筋的兄弟,延绵不绝的联系让马继援难以割舍这份深厚的情谊。
向汶川捐出5000美元,为赈灾贡献一份力,是他意识到这是自己为数不多能做的事。
在每次全民族经受重大挑战的时候,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都会成为大家津津乐道且乐于传颂的美谈。

鸿星尔克在河南暴雨事件后,第一时间捐款5000万元,赢得无数中国人民的称赞。
像这样默默贡献力量的民族企业,往往是人们在大难后歌颂的对象。
他们往往带着真诚的心意创办企业,经营过程中专注于发挥中国品牌的智慧,创造更大的国牌影响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寻求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
像这样“血统纯正”的中国力量所捐助的款项,在救灾过程中对于鼓舞人民信心、引导社会行动都有很大的领头作用。
而远在他乡的华侨群体所提供的支持,人们往往在接受度上会没那么高,因为亲切感并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生成。
一边是地域与文化的山海之隔,另一边是无法泯灭的血海深仇和日渐淡薄的旧日情谊,消除隔阂,重新建立起一份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马继援同样受这份小心翼翼所折磨,甚至不敢用真名捐款。
海外华侨想要捐助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手续及其复杂。几经波折终于联系到上海红十字会捐出善款的马老,匆匆报了一个假名字就仓促挂了电话。
捐款后的他,再也掩盖不了内心的情感,泪流满面,但他能做的却只是为家乡一遍又一遍地祈福。
和父亲所犯下的残酷罪行相比,这5000美元甚至无法称得上是一份补偿。
但却清楚明白地表明了一份华侨老人念旧思乡的心意,因为重视这片土地,因为与这片故土上的人民同心同气。
这颗赤子之心,天地可鉴。

后排右一为马继援
多年教育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欺男霸女的辱民行为绝对不是他的本性,一生无法与父亲剥离的是他,叮嘱士兵撤退时不要踩坏百姓庄稼的也是他。
人无法仅有纯粹美好的那一面,但马继援和其父马步芳的巨大差异,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定夺,不需要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
尽管如今的青海提起马家人仍是伴随着不少骂声,因为历史不会消亡,人民不会原谅。
但是这样一位有才学有胆识的少年英才如果不是生在马家,也许能被祖国深情环抱,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国建设做贡献,至少老年不必在异国回想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热泪湿满衣襟……
收到善款的那一刻,人们仅能感受到的,就是老人的一份真诚,一份迫切。
而善款真实带来的帮助和支持,就是马继援人格闪光的时刻。
历史并非恒定的,它是流动而有力量的,是能帮助每一个人在状况丛生的现在将脚步走得更扎实,让强国的初心变得更坚定。
炎黄子孙,只有凝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出更强的声音。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