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鹏飞报考清华落榜后,向父亲求助,贺龙:我去学校找人说说

[复制链接]
dreamvs 发表于 2024-7-10 12:22:5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贺龙之子贺鹏飞报考清华大学,结果却以几分之差落榜。
谈及此事,贺鹏飞感到遗憾不已,清华大学一直是他梦想中的学府,他也为此努力,但只差几分。无奈之下贺鹏飞只好去求助父亲贺龙,希望父亲能帮帮自己。

贺龙得知情况后,对儿子说:“我去学校说说吧。”
一向恪守原则的贺龙真的会为了儿子落榜一事“走私情”吗?贺龙去学校之后结果又如何?
点个关注,一起看贺龙如何处理儿子落榜一事。

儿子贺鹏飞
1946年,贺龙儿子出生贺鹏飞出生,那时候我党还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贺龙整日忙于战争,但儿子的出生也让他感到一丝欣慰。
虽然贺龙在儿子成长期间的参与不多,但他对儿子的爱一点不少,关于贺鹏飞的名字,贺龙也是想了很久,刚开始他准备用“雨生”二字,不过好友关向应的一句话让他决定给儿子一个新名字。
贺龙戎马半生,是战场上响当当的大将军,他与关向应在革命中相识,贺龙出生草莽,但关向应是清朝的贵族后代,本身也学过一些文化知识,外表上看起来还带着一点书生气,因此贺龙对他的第一映像并不好。

在后来的相处中,贺龙发现自己对关向应的认识太过肤浅,因为关向应的出身问题,他曾一度将关视为有封建思想的人,认为这些的人无法完成革命理想,但关对于贺龙的偏见并不在乎,他和战士们有说有笑,从不摆架子,还会和大家一起学习革命理论,战士们不理解的地方,他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给大家。
关向应和贺龙都是出色的革命者,两人在革命生活中渐渐成为了好友,然而在1946年时,关向应因为长期操劳,患上了重病,已经命不久矣。
贺龙的孩子出生后,他便把贺鹏飞抱给关向应看看,关向应顺便问起孩子的名字,贺龙说准备叫雨生。关向应说是个好名字,就是有些文弱,和他的戎马生涯不匹配,贺龙便问起他的想法。

关向应建议取个“鹏”字,贺龙最崇拜的英雄就是岳飞,岳飞的字是“鹏举”,正好岳飞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以贺龙的功绩想必也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他便建议给孩子用“鹏”字,岳飞字“鹏举”,孩子就可以叫鹏飞,意思也是相近的。
贺龙回家后细细品味了“鹏飞”二字,听起来确实大气,加上这个名字是老友临终前送给孩子的,于是就把儿子的名字改为“鹏飞”。
贺龙他不止是一位父亲,还是革命党人,要为解放全国而斗争,因此在贺鹏飞成长期间,多数都是母亲陪伴着他,见父亲的次数屈指可数。
小时候看着别的孩子有父亲的陪伴,贺鹏飞当然会羡慕,好在家里人都明白贺龙的工作耽误不得,他们会细细给贺鹏飞讲道理,告诉他父亲正在外面指挥军队作战,保家卫国。

小时候贺鹏飞对保家卫国的概念还不太清晰,但家里人都告诉他贺龙在外面做大事,是很重要的事,他便不哭不闹在家里等爸爸回来。外人问起他父亲的问题,贺鹏飞也会对他人说:“我爸爸在外面做重要的事情。”
贺龙虽然官位不低,但他对家里的孩子从来都是艰苦朴素的待遇,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的名义享受特殊待遇,因此孩子们小时候都是穿他人的旧衣服,吃穿用度和那时候的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由于贺龙出生军队,深知教育对孩子们重要性,他也会有意识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力,比如贺鹏飞有一次摔断了腿,一瘸一拐的上学很不方便,可即便如此不便贺龙依旧没有同意他坐轿车上学。

当时中央为了方便贺龙办公,专门为他配了一台小轿车,他也给家里人定了规矩,小轿车是国家给配的,只能用于办公室,家里的任何私事都不能用国家的轿车。即便在他空闲的时候,出行也不会坐轿车。
贺鹏飞早已清楚父亲刚正的个性,因此对于小轿车一事他压根就没有抱有希望,结果也如他所料。贺鹏飞并没有因此怪罪父亲,而是佩服父亲公私分明的态度,那段时间贺鹏飞都是坐三轮上下学的。
贺龙虽然经常忙于工作,抚养子女更多时候是妻子在负责,但他对子女的关心一点不少,他在孩子眼里是一个“严父”,但他的严格是在孩子们的意志力、性格品质方面,至于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一般不会过多干涉,这也给了姬鹏飞未来选择的自由。

优秀的儿子
贺龙儿子吃苦,他却劝儿子要踏实干活。
贺龙在教育过程中既严格又会支持多去学习多做尝试。这样的氛围下,贺鹏飞小小年纪就成绩优异,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贺龙心态很好,无论好与不好,只要品质、性格方面没有问题,为人积极向上就行了。
1958年,国内开始大炼钢铁,贺鹏飞所在学校也决定相应国家的号召,带领学生们投入到劳动生活中去。对于劳动一事贺鹏飞并不反感,毕竟他平时在家也是需要劳动的,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学校分配的劳动会如此艰辛。

炼钢铁时,他被分配到了最累的轮捶打铁工作中,小小年纪的他尽管从小生活朴素,但实在是没有吃过这份苦,刚开始还能因为新鲜坚持两天,可连日的劳动让他的身体实在是受不住了。
万般无奈之下,贺鹏飞想到向父亲求助,他向父亲抱怨学校的分配方式不合理,给他分配的是最累的活,别的同学干活都比他轻松,而且他的成绩明明在班里数一数二,那些成绩不如他的学生反倒能分配到更轻松的工作。
对于儿子的抱怨,贺龙也理解他,但还是决定好好给儿子上一课,平时他们学习的知识都是在课本里,但课本上学习的知识总归是要用到实践中去。于是贺龙耐心教育儿子,告诉他掌握的知识也要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劳动辛苦是正常的,但要想做成事就不能怕辛苦,总是抱怨是不好的,不仅干不成事还会在心里乱想,与其这样还不如他是做事,把自己的活干好,让其他同学看看他不止会读书,劳动也是一把好手。

父亲的话让贺鹏飞茅塞顿开,他也明白学校安排劳动的意义,之后的劳动并没有变得更轻松,有时反而更加繁重,但贺鹏飞既然决定要坚持下来,那就不会轻言放弃。
之后的他再没有在父亲面前抱怨一句辛苦,而是认认真真的坐着自己的事情,即便手都摸出老茧,他也没有其他想法。看着儿子受教育后的变化,贺龙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儿子能一步步自己探索着前进,没有谁能比他一个做父亲的更高兴了。
贺龙对儿子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这也让贺鹏飞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看着儿子一步步长大,贺龙有了让儿子从军的想法。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军可是不少爱国青年的理想,无论是普通人民还是革命后代,参军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贺龙是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因此他明白参军对一个的锻炼有多强,这也是他希望儿子到军队里磨练的原因。
不过相比于参军,贺鹏飞心里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考大学,而且要试一试全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的清华大学。
对于儿子的兴趣,即便与自己的想法不同,但他依旧全力支持。贺鹏飞的目标是清华大学的机械系,不过当年这个专业分可不低,贺鹏对此心里也没有太大的底气,只能更加用功的读书。

贺鹏飞的努力一家人都看在眼里,为了支持他,家里人尽量给他提供一个安静,适合学习的环境,他也想通过学习的方式回报家人。
然而现实总是让人有些遗憾,尽管贺鹏飞努力学习,但最终成绩出来以后,他发现自己竟然与理想中的学校只差了几分。
关于这个几分之差,贺鹏飞自己核对了自己的各科目成绩,将起与清华大学机械系一一对比,发现专业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文化课上有些不足,也许是复习时太过重视专业课,而忽略了文化课导致的。
成绩已出,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可这个打击对贺鹏飞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若是他与清华真的差距较大那他就放弃了,可就差这几分叫他如何甘心?
伤心之时他想起来自己的父亲,想着父亲身居高位,也许这件事他能帮上忙。

贺龙去学校
贺鹏飞高考距清华只有几分之差,贺龙为他亲自找上学校。
贺鹏飞知晓父亲一向刚正不阿讲原则,是不会为了自家的事情动用手中的权力,但高考这件事对他关系重大,贺鹏飞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毕竟他是父亲的亲生儿子,也许在这样的重大事件上父亲会帮他一把?
这个想法出现后,贺鹏飞便有了找贺龙商量的想法。贺龙回家以后,贺鹏飞为了去到自己理想的大学,还是鼓足勇气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并强调他与清华也就差了几分,而且不是专业课的问题,是文化课上差了几分。

对于儿子想上清华这件事,贺龙心里无比清楚,毕竟他也亲眼看着儿子为考清华经常熬夜学习,对于落榜这件事他也为儿子感到心疼。然后贺鹏飞又小心翼翼说出希望父亲“帮一帮”他的想法。
对此贺龙虽然有些不高兴,但看着儿子落榜后失落的样子,作为父亲的他终究未能狠下心批评他,贺龙决定还是帮一帮儿子,他说:“我去学校一趟。”
贺龙这话一出,贺鹏飞还以为父亲会帮他入学。父亲去了学校以后,贺鹏飞就在家里左等右等,终于等到父亲回家。

不过贺龙并没有给他带来入学的消息,而是带来了复读的消息,原来贺龙亲自去学校并不是为了让儿子不合规矩进入清华大学,而是去咨询复读相关问题。
贺鹏飞哭笑不得,他父亲还是老样子,贺龙虽然没有为儿子使用特权,但他将复读的消息打听的一清二楚,让儿子在好好准备一年,第二年一定可以。
虽然再来一年心理压力会很大,但有了家里人的支持,贺鹏飞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功,争取考上。
第二年贺鹏飞成功考试清华大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然而进入学校后他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

贺龙父亲因为特殊时期被隔离审查,作为儿子的贺鹏飞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不过无论多么困难,他都坚持要完成自己的学业。
贺龙夫妻被隔离以后,贺鹏飞只能带着几个妹妹单独生活,他也必须出去工作养活几个妹妹,那几年贺鹏飞与妹妹相依为命,吃尽了苦头,还要遭受别人白眼。
不过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贺龙的事情真相大白以后,周总理为他安排了工作,贺鹏飞的生活看似又回归到了平静。

但1977年他又做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决定,那就是参加军队,成为一名军人。
贺鹏飞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加入军队他也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在军队期间,他致力于武器装备和技术的引进与合作,上世纪九十年代调任海军副司令员的时候,意识到航母对中国的重要性,努力推动中国航母从无到有。
乌克兰准备拍卖瓦良格号后,贺鹏飞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说什么也要把这个航母拿到,为此他还找到了自己已经成为富商的战友徐增平,希望他能以集团名义主导这次购买。

当时乌克兰开价一亿美元,但徐增平掏空家底也只有2000万美元,于是他多次奔赴乌克兰商讨此事,终于在1998年以2000万美元成交。
后来瓦良格号回国遇阻,也是贺鹏飞亲力亲为,四处奔走和军队各方人员配合,才将瓦良格号成功带回来。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