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底层工资为什么还是那么没太大变化?

[复制链接]
xf_xf 发表于 2023-8-12 19:28: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十年前2013年的时候,我干普工一个月就可以到手3500,但现在有些人干普工到手还是3500,中国人民的工资为什么很难上去?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angbo821 发表于 2023-8-12 19:28:5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没有底层商业教育。所以我们的底层长期处于蒙昧的被剥削状态。也就是被剥削了还不知道,还觉得自己没本事,工资低是应该的。
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是纯商业社会,一个人从小受社会的熏陶,首先受到的教育就是商业教育。
一个小孩怎么从小受到商业教育呢?在成熟商业社会,所有劳动都有酬劳。门童帮你开门,你要给钱。厕所里有人给你递热毛巾,你要给钱。出租车司机帮你装行李,你要给钱。小孩子帮你擦皮鞋,你要给钱。送报纸,给钱。擦玻璃,给钱。路边看表演,给钱。除了去救济场所被施舍以外,几乎接触不到任何不给钱的服务。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我帮别人做任何事情,只要他让我做了,他就是要给钱的,我的劳动是值钱的。所有国外有很多小孩子,年纪很小就开公司了。这就是社会商业教育。
而在我们这里,大部分的底层之所以是底层,就是因为他从小没有受过任何商业教育。在他小时候生活的环境里,干什么都是白干,都是义务奉献。辛辛苦苦帮别人干活,收获的无非就是一句谢谢而已,没有人会给他一分钱。所以从小就习惯了一件事情,就是他的劳动其实没有价值。如果有人给他一份工作,他就赚了。他觉得他本来没有任何价值,他付出劳动挣不到钱,你给他工作他才有了价值,他才能用劳动换到钱。
其实一个人的劳动怎么可能没有价值呢?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只是因为他从小被剥削习惯了。被剥削久了,习惯了义务的付出,你突然给他钱,他觉得不好意思,觉得占了你的大便宜。
我们的底层人民,其实整体来说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劳动价值低,其实根源不在于人多。竞争是存在,但竞争也不至于把劳动力价值压缩到这个地步。
真正压缩劳动力价值的,是劳动力不知道自己有价值。这些伟大的底层穷人,他们在讲奉献,讲付出,在义务劳动。
很多有能力剥削别人的人,他能让别人义务给他劳动,给他奉献。
高收入人群也存在竞争啊,但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也是要挣钱的。价格压缩到一定地步就压不下去了,就达到临界点了。
底层不是的。对底层价格的压缩是无底线的。因为剥削者有办法获得义务劳动。义务劳动不仅免费,而且还高尚,高质量。面对这个,我们的底层没有办法去竞争。
整个社会,高阶层能快速致富,核心原因就是底层压根不知道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在不停地免费赠送自己的劳动。于是高阶层才能拿到极低成本的劳动力,赚到巨大的差价。
而这个利润永远不会回流到底层。
这个社会不管怎么再分配,都不会把钱分配给喜欢义务劳动,认为自己的劳动没有价值,白干也愿意干的人。
mianyang0831 发表于 2023-8-12 19:29: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哥 @王子君 说的很对,主要看剩余。
而剩余主要是被劳保们通过房价房租拿走了,于是为了回避这个滑梯,劳保们用科技进步来吸引火力。
可是劳保们大多没有从事科技进步,反而在阻碍科技进步。
把家族传承吾辈责的劳保从生产关系里拿掉,生产效率反而更高,消费也会更多。
流水线打螺丝的不是劳保,实验室搬砖的不是劳保,科技企业里上班的不是劳保。
而劳保通过房子,收走了科技进步蛋糕里最大一块的份额。享受科技进步的廉价工业品和服务。
打螺丝,搬砖的,上班的,如果买房晚,或者买不起房,还要把收入的一大部分拿给劳保交房租还房贷。
所以劳保是阻碍科技进步的。
房价起飞前攒几年钱,回老家盖房,买房,开个小店,经营服装店,杂货店,结婚生娃,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难度不高。
后来三四线房价起飞,从事,帮助科技进步的打工人,连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都支付不起了。
ake555 发表于 2023-8-12 19:29:4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增长是肯定有的,主要看剩余。

我记得东莞12年时还有鞋袜厂,月薪大概1400元。
今年行情再差,你拿这个价去招人也是要被打的。
劳动力价格肯定在增长,13/14年已经有一批产业因此转去东南亚(例如越南的家具业)。近年只是更多因素导致加速。
但很少会听到有基层(尤其普工类)胖友说:我觉得我赚的比过去多很多。
主要是剩余并没有涨很多。

一是涨归涨,但不是一样涨。


从13年到21年,城镇居民中高收入组(前2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45000元,而低收入组(后20%)只有6850元左右。
高增长从来就不是普遍的,有人吃肉有人喝汤。
而且上面这张表里隐藏了一个残酷事实:高收入组的增速多数是靠房子(资产变现)和知识(高新产业)。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例)长期低于国际水平,一般学者的调查在40%到60%之间,而国际水平是60%到70%之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新变化与再考察》)
可以说,咱的劳动收入份额长期比发达国家低10%、比发展中国家低5%左右。
这个大背景里收入能快增的基本不是靠劳动,而是靠资产或围绕资产的劳动。
这和底层劳动者是无缘的。

二是进城税。
这个翻仇凤仙的《第一代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报告》就好了。
2500份问卷,60.7%选择“干到干不动为止”,76.1%选择“60岁不休息”;
因为15.2%的人没有存下一分钱,55.2%存款在5万元以下。
他们是第一代农民工(46至50岁的占比43.2%),最省吃俭用,也见了三十年尺度的增长。
但还是存不下钱,因为钱要拿去给子女买房成家。基本等自己55岁左右了,才开始为自己存养老钱。
而且就是这么榨干自己,能实现“代际跨越”的也不到20%。63.5%的第一代农民工子女依然在外务工,只有5.1%进入体制、2.9%开了公司。

这里就能看出一把巨型镰刀。
95年跑广东的农民工已经基本能月赚500元了(国家统计局农调队,495元)。
北京94年房价均价4000多一平,那时农民工打工一年回家盖楼非常普遍。
外出农民工月工资到07年才突破1000元,1060元。中间维持了十二年的相对低价。
虽然这个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劳动保障和社保,但可以认为这段时间是“打工黄金期”:因为一年攒下的一两万块钱足够回村盖一个小两层,攒两年则可支撑一个孩子结婚。
但08年后的房价改变了这个逻辑。
08年城镇化率还是45.68%,13年就53.73%,18年冲到59.58%,现在是65.2%。
08年的房价收入比是6.78,去年的百城均值是12.4。
这是07年到17年的居民债务率:


可以粗暴认为:大概从09/10年开始,基层普工务工的“性价比”就很差了。
因为“刚需成本”,也就是子女成家和进城的成本在暴增(尤其是15年后,三四线价格开始起飞),资产门槛已经明显高出劳动收入。

三是缺乏普惠社会保障。
为什么第一代农民工60岁不休息,因为每月一两百不够养老。
这个倒已经成了共识,不必赘述。
而且高房价带来的“高子女成本”打破了一个传统认知:养儿防老、家庭养老。
如果是“低房价+低社保”,传统家庭模式也能扛,因为父母替子女组建家庭的成本低;
但“高房价+低社保”就割干净了。基层务工者等于青中年掏空为子女、老年掏空才轮到为自己。
社会福利相当于政府分你一份剩余,咱这块是很少的。

再加点通胀啦产业变化快导致反复劳动力迁移啦之类的损耗,确实不会让基层在收入上有多少信心。
然后又进入人口下降期和城镇化后期。存量人口连带就业机会往大城集中,基层务工者要艰难地在大城里找生活成本洼地。
所以第一代还能掏空自己留下第二代,第二代怕是掏空自己也不愿有第三代了。

<hr/>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nanfeng_zn 发表于 2023-8-12 19:30: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看中国年轻人绝望躺平,未来无望的帖子,中国工资就很低,10年也没什么增长。
但是如果你去看论证中国制造业外移,东南亚印度才是未来的文章里,中国劳动力成本飙升,底层工人工资就很高,而且肉眼可见还会进一步提高。
wzcaicai 发表于 2023-8-12 19:31: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十年来,中国变化不大的地方的确有。
比如台湾。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