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向“汕” | 汕头:科创动力足,锻造生力军

[复制链接]
xinlaide 发表于 2024-7-10 11:01:25|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随着“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积蓄动能持续释放,汕头呈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未来产业抢占布局的良好局面。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追‘新’·向‘汕’——汕头发展新质生产力深调研”系列报道,探寻追“新”而行、向“汕”出发的新力量、新机遇。敬请垂注!
近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度拟组建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单”完成公示,全省共评选出34个项目。其中,汕头有两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先进薄膜材料与智能化成形装备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和“人类表型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汕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同时,汕头连续两年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上榜城市。
省工程研究中心是指为提高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制约,强化对全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依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是省级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平台。
阶段以来,汕头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同比增长16.4%,创历史新高,居粤东西北首位。创新平台如何搭建?创新动力从何而来?怎样更好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记者近日对汕头两家上榜的省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实地采访。
开展地方性特色专病表型组研究
高校是科技人才的“强磁场”,也是创新成果的“聚宝盆”。走进汕头大学医学院,数台大型专业科研仪器设备运转有序,科研人员针对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的创新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在此聚集。
近日,由汕头大学医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牵头组建的人类表型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完成公示,这是省内高校第一个专注于人类表型组研究的实体机构。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已成立人类表型组研究中心,并在次年进一步成立汕头大学医学院表型组研究院、糖组学研究院,推动人类表型组研究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汕大医学院组建人类表型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受访者供图
按照规划,人类表型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拟建设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科研中心第九层和第十层,研发场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配置价值约2400万元的大型高精尖设备。这一投入不仅彰显了该学院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也为未来的创新赋能提供了充足的硬件保障。
在人才队伍上,该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相关研发人员58名,其中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人员超过80%,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超过60项。同时,该平台还将为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以及内涵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何谓表型组?双手的掌纹、耳朵上的折痕,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都透露着生命的秘密。简单来说,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特征,人体特征即表型。表型组是生物体从宏观到微观、从胚胎发育到出生、成长、衰老乃至死亡过程中所有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的集合。
“比如一对双胞胎,他们在不同地区生活,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表型,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反应也是不同的。”人类表型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汕头大学医学院院长谭学瑞教授表示,“因此我们试图用人类表型组的研究理念和范式,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对象,对人类的各种表型进行测量、解析,找到那些与疾病相关的指标,并发现其中的隐藏关系。”
据介绍,该工程研究中心将搭建先进的离体测量分析和在体动态实时测量的表型组学测量平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健康基础科学问题、前沿技术创新及大健康产业的变革方向,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
根据中国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发布的相关标准,结合潮汕地区本地人口分布、疾病发生及健康情况,汕头大学医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已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基于社区人群的队列构建。队列规模约为50万人,已收集临床标本19万例,特殊标本近5万份,初步建立了以临床表型、体质表型、行为表型、分子表型为主的多维度、跨尺度表型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人类表型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将继续以人群队列为基础,构建潮汕地区健康自然人群表型测量数据库,绘制潮汕地区健康自然人群全表型组参比图谱,开展地方性特色突出的专病表型组研究。
谭学瑞举例解释说,比如潮汕地区多发食管癌,通过人类表型组研究的精密测量,能够形成高精度的大数据资源库,逐步明确这类疾病的致病因素及演变系谱,从而支撑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作为人类表型组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立体发展的重要基地,该中心将在人类表型组学领域产出系列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成果,努力提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能力和地位。谭学瑞表示,“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汕头大学医学院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组建人类表型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是汕头大学医学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汕头大学医学院还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科普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两翼齐飞。目前,汕头大学医学院拥有3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加快高端薄膜装备国有化步伐
走进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智化”车间,一台台四五层楼高的“钢铁巨人”引人注目,这便是用于包装等行业的大型吹膜设备。30多年来,金明精机经历了从全手工到半自动化、“数智化”生产的演进,成为行业的排头兵。

金明精机自主研发的薄膜吹塑机组。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企业创新、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怎样发挥主导作用?近日,先进薄膜材料与智能化成形装备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完成公示,这是由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的新型创新平台。
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浩表示,该中心聚焦于高性能和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核心问题,面向新能源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以新型薄膜材料与成形机理、薄膜成形工艺与数字化技术、先进薄膜成形装备、薄膜成形智能产线等为突破方向。
“夯实技术基础、实现多项核心技术国产化,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李浩进一步解释,从衣食住行到工农业和军事领域,都离不开塑料薄膜,且应用领域仍在不断延伸扩展。但行业较高端的设备产品以往长期把持在国外厂商手中,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据悉,这一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将改变以往薄膜生产与薄膜装备企业产研不分的情况,使薄膜技术研发从薄膜生产与装备制造中走出来,有力推动我国薄膜技术研发的理论化、专业化、系统化进程。
该研究中心为期三年的建设,将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薄膜行业同行的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平台。金明精机提出,近期要建设试制加工能力平台,可用于高精度模头部件、MDO装置等核心成形装备部件的研制;建设高端多功能膜研发平台;同时开展双拉产线核心装备研发,建成国产首台套4.8米双向拉伸示范生产线。
以更长远的目光看,该省工程研究中心的中期目标是开展单材膜、铜箔膜材料与成形工艺研究,建立挤出机数字孪生平台,研发智能化薄膜成形产线技术,建成国产首台套8.2米双向拉伸示范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目前金明精机已建成国产首台套2.6米双向拉伸示范生产线。可以预期,从2.6米到4.8米,再到8.2米的目标,金明精机国产化的步子将越迈越大,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逐步打破国外对高端薄膜以及成形装备的垄断,加快高端薄膜以及新技术薄膜装备的国有化步伐,实现我国薄膜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随着原料的更新和新产品的推出,市场对多层共挤薄膜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金明精机攻坚多层共挤薄膜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设备具有高产量、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制品性能优异等特点,可为客户提供3—11层多层共挤薄膜吹塑综合解决方案。
例如,记者在金明精机企业展厅看到,企业成功开发出风电、航空专用宽幅多层膜生产设备——五层共挤铸造膜,这种膜是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飞机机翼铸造过程的一种高端包覆材料。据悉,此前金明精机自主研发的12米宽幅的多层膜设备,打破了中国精密铸造薄膜依赖进口的局面,对比国外产品在能耗和原料成本上有显著优势。
当前,金明精机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优势,特别是与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及时将新技术应用到各项产品中,平均每年至少有一类新产品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近日,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高性能功能化包装膜共挤吹塑先进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拟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金明精机还重点关注可降解、可回收的循环利用包装产品动向,不断研发可应用新材料生产的智能设备,适用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
◆R&D经费投入居粤东西北首位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在汕头已成为共识。始终为其提供坚实支撑的,是背后强大的创新力量。
今年初,由汕头大学牵头、香港大学、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简称“汕头实验室”)三方共建的粤港有序结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联合实验室(简称“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此次获批的联合实验室是汕头实验室设立以来,在粤港科研平台建设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汕头市拿下的第二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主任、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汕头实验室副主任黄晓春表示,联合实验室的设立,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三家单位在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优势。围绕广东省特别是粤东地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升级的重大需求,建立粤港长效深度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纳米材料精准宏量制备技术、有机光功能纳米材料激发态调控,以及高抗癌活性金属基纳米药物研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和核心纳米技术攻关。
类似的创新比比皆是。目前,汕头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强化包括753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支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不断融合。
数据显示,汕头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同比增长16.4%,创历史新高,居粤东西北首位。近三年,汕头新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家。
截至目前,汕头累计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其中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家,总量居全省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汕头启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集中整合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设施与科研仪器资源400多台,为全市管理单位与企业用户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资源共享和技术服务,以高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提升。
此外,汕头围绕产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领域向在汕高校院所、企业予以科研经费支持。据悉,汕头已设立海上风电相关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省实验室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在汕高校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等项目71项,立项金额累计2361万元,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一线实践
粤东西北首个省工程研究中心
让“退役”电池变废为宝
走进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华科技”)的仓储厂房,可见一批批高纯电子级氧化铜产品依次整齐排列,经检验合格后将走出国门运往海外。
这看似普通的材料,却藏着非“铜”一般的价值。不久前,光华科技正是凭借这一王牌产品,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成为汕头首家入围企业。
过去3年每年研发投入均超4亿元,占营收近5%;自主研发国内首条万吨级全自动化电子级氧化铜生产线,大幅提升产品批间稳定性;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杂质含量控制、溶解速度等多项技术指标的行业领先……如今,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创新投入,让光华科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有底气、更有前景。
在汕头提及光华科技,便不得不说起该企业的另一个重要项目——退役动力蓄电池高值化综合利用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该项目于去年首批入选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单,是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入选项目,同时也是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重点项目。
据了解,“退役电池项目”由广东省内首家获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认可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推动我省退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和产业发展。
早在2017年,光华科技就提出了“长期化、聚焦化、差异化”战略,并先人一步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彼时,新能源电池产业蓬勃兴起,动力电池“退役潮”也接踵而至。如何回收利用废旧电池,成为新蓝海市场。
乘风而来,光华科技在行业内创新构建了“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精细拆解—有价金属回收—原料再生—材料再制造”的循环经济新路径,率先打通了磷酸铁锂电池循环闭环的关键点,实现了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精细拆解和全组分回收,助力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形成闭环。
以建设省工程研究中心为契机,光华科技将打通退役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拆解、再生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瓶颈,并借助成员单位的工程化能力,进行相应技术的工程化验证,推动技术的落地和示范,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之间的联动通道。
南方+记者 蔡沚彦
【作者】 蔡沚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