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那位拒绝保送北大、坚持回乡种地的江苏小伙,后来怎么样

[复制链接]
有块砖头 发表于 2024-7-10 00:13:32|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六一年,江苏省盐城市龙岗中学,21岁的一个青年正和他的母亲站在教师办公室内,他的母亲表情有些局促,而青年脸色则更多的是坦荡。
老师从抽屉里掏出了一份文件:“嘉庚啊,你的成绩真的很好,学校决定保送你去北京大学读书。”
这话一出,青年母亲淳朴的脸上闪露出兴奋的神色,她忙问道:“老师,这是真的吗?我儿子真的可以去北大读书?”
老师和善点了点头,看得出她对眼前的这个学生十分喜爱。
然而和老师母亲的兴奋不同,这个青年脸上却丝毫没有波动,他开口道:“老师,我不想去北大。”

他的母亲和老师都惊讶看向他:“怎么?”
青年语气依旧平静:“我不想去读大学,我想要种地!”
这个青年是谁?他又为什么会为了务农放弃读书呢?青年未来的人生又会如何?
大名鼎鼎董加耕
1965年年初,在江苏省盐城市某县城内,一个25岁的青年男子正在农场里挑选耕牛。
他一直在农场里转悠,农场长还以为自己遇上了一个大生意,脸都笑开了花。
然而选好了两头耕牛后,这个青年却窘迫地对农场长说:“不好意思啊,我没有带够足够的钱,能不能先给你打一个欠条,我很快就还钱!”
做生意遇见这种人,农场长不高兴了,他铁着脸道:“你是在这里搞笑的吗?我陪着你挑了这么久,你没钱你搞什么啊!”
青年男子面色诚恳,希望农场长能够对自己宽容一些。

然而农场长却依旧面带讥讽,他嘲笑道:“没钱来买什么牛,你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青年男子被这么说了也不羞恼,他从自己的兜里找了一下,随后将自己身上的介绍信给农场主。
农场主接过信件来看,于此同时青年男子也在诉说着自己生产队目前情况的不易。
就在这时候,农场主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呼,他原本不屑的神情退去,反而带上了恭敬的神色。
“你!你居然是...”农场主用殷切的眼神看着男子,“请问你的名字是叫董加耕吗?”
男子对于农场主叫出自己名字这件事有些诧异,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农场主拉过了董加耕的手,道:“你怎么不早说啊!天王老子来了不行,但你董加耕却是可以的!只要是你一切都可以商量,咱们这就去牵牛。”
董加耕被农场主这个态度吓到,他连忙摆手:“这怎么行呢!借条还是要打的。”

农场主连忙应是,他思考了半晌,又道:“小董能不能留下来给我们农场这边的人做一个报告啊?咱们都想学习你的精神!”
董加耕答应了,然后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被困在了农场七八天。
自从董加耕给农场做了报告后,其他附近的公社和农场都知道了消息。
一听是董加耕,大家纷纷都叫他去作报告,他就这么没办法脱身,一直到自个儿的生产队上有人来接他,他才顺利回家。
董加耕这人到底是谁?为什么大家听见他的名字都如此热情呢?
一顿饭的故事
董加耕这人被大众所熟知,就在1964年这一年里。
1964年年初,董加耕的事迹被争先报道在各大报刊、电台上,甚至还除了有关于他事迹的话剧。
1964年中旬,董加耕被选为团中央委员。
1964年12月,董加耕还成为了盐城地区第一个人大代表,来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26日下午会议结束后,董加耕像以往一样准备走出会议厅,然而这时候却有会议内的服务员上前请他稍等片刻。
董加耕发现留下来的不止自己一人,还有王进喜、陈永贵、邢燕子。
董加耕不明所以,但他还是留在会场里和三人一起等待。
过了没一会儿,董加耕居然看见周恩来总理朝着他们四人走来。董加耕欣喜若狂,周总理则是和善看着四人,示意他们跟着自己走。
周总理带领四人来到了一个小宴会厅,后面还有许多董加耕从心底敬佩的领导人们,例如贺龙、董必武等人。
周总理还给在场众人介绍了董加耕等四人,并且称他们为“主席请来的客人”。
听到主席两个字,董加耕感觉自己心口砰砰狂跳,他一举一动都十分僵硬,连带他的衣服里都起了细密的汗珠。
董加耕等四人被安排到了桌子上,很快桌上还上了酒菜。
过了一会儿,宴会上突然传来喧哗的人声,董加耕转头一看,居然是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十分平易近人,他让大家都入座,而董加耕则是被安排在了毛主席座位的左侧。
很快董加耕就想起来,今天可是主席的生日!他居然有荣幸能够坐在主席身边吃饭。董加耕这时候感觉自己获得了无上的荣耀。
等所有人都坐好后,毛主席开口道:“今天不是为我过寿,咱们就是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饭。这个宴席上有工人、有农民,还有解放军的领导们,咱们坐在这里也不是光吃饭的,还能谈谈话!”
席间董加耕一直处于一种狂喜的状态,而毛主席居然还和董加耕谈话了。
毛主席问他读了几年书,询问他是哪儿的人,并且还提到了盐城出身的胡乔木和乔冠华。
董加耕一直感觉自己飘飘然,这一切就像是梦里才会出现的场景。
而在毛主席还曾经给董加耕夹菜,称“你年轻,应该多吃一点。”
从北京回到老家后,董加耕成了当地的大名人,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董加耕究竟做了什么事儿?能受到主席青睐呢?

董加耕,1940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董伙村。
放弃北大去种田
他以前的名字不叫董加耕而是董嘉庚,改名的原因和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有关。
董加耕家里虽穷,但一直没有穷过他的教育,1957年董加耕读完初中后他选择了报考师范学校,可惜最后却差了几分而落榜。
回家后,董加耕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次年,他考入了盐城重点高中——龙岗中学。
董加耕是一块读书的料子,在高中三年里他的成绩都十分优异,并且他品学兼优,在学校担任了三年的班长和团支书。
1961年,董加耕在高中毕业考试上获得了每科都在96分以上的好成绩,学校因此想要将他推荐保送到北京大学读哲学系。
董加耕的母亲得到了这个消息欣喜若狂,然而董加耕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不解的决定——他拒绝了北大读书的机会。
在董加耕的报考志愿书上,他留下了之后为别人津津乐道的八个字“回乡务农、立志耕耘”。

董加耕的母亲对董加耕的决定十分不解,那可是北大,她不明白自己的儿子寒窗苦读这么些年,为什么要选择留在农村里?
董加耕母亲哭着劝他去北京读书,然而董加耕不为所动。
他对着母亲道:“妈,你难道不记得爸爸了吗?”说完这句话后,董加耕的母亲也陷入了沉默。
董加耕出生在一个贫瘠的年代,那时候天灾人祸不断,他们和邻居都常常吃不饱饭,他从小便看够了人们的艰苦生活。
成绩对于现在的人可能是很重要的,但是董加耕那时候哪怕是考了满分也没什么用,因为成绩是难以换来一顿饭的。
在董加耕十几岁的时候,他们乡里闹起了饥荒,家里一点存量都没有了,全家人只能靠着在野外摘茨菇吃。
然而春天已经爆青的茨菇是有毒的,平日里压根没人去吃它,这时候想到吃茨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实在是没东西可耻了。

这次煮了茨菇后,董加耕的父亲让家里人先别吃,他要吃一口试试毒。
可是在董加耕父亲吃了一口茨菇后,他便不省人事,出现了中毒的症状。
在临死前,董加耕的父亲像是死不瞑目,他咬断了自己口中那个汤匙的柄。
这个画面一直留在董加耕的脑海之中,他从未忘记,并且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便是让人不再挨饿。
听到董加耕提起陈年旧事,他的母亲也沉默了。
最后他的母亲只能任由他不去读书,而是回到了村里,带着饥寒交迫的乡亲们开始建设家乡。
董加耕的女友因为这件事远离了他,连带着村里的乡亲们也不理解董加耕,但董加耕并不在意外界的想法。
董加耕高中毕业后,将自己的名字由“嘉庚”改成了“加耕”,这代表着他要耕耘农村的精神。
董加耕回乡后便开始积极参加家乡建设。

那时候很多农村人压根没读书,大字都不认识两个,董加耕作为高中生,他便开始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发展家乡。
董加耕提出了很多有用的改革,例如改良土壤、解放劳力、沤田改旱田等等。
在提出做这些建议后,董加耕还亲自下地去实验。他从来不因为知识而搞特殊,每次下地都把自己肩膀扛红,而且哪怕身体不适,他都会接着劳作。
董加耕的辛苦没有白费,当年他们存的粮食大丰收,他那些提出来的建议开始逐渐推广了起来。
从1963年开始,便陆续有媒体报道董加耕的事情,之后《新华日报》和《中国青年》等主流媒体都相继报道了董加耕的事件。
董加耕一时之间成为了年轻人们夸赞效仿的对象,并且有许多大学生们听闻了董加耕的事迹,都开始参加农村建设。

董加耕一直不忘初心,奔守在乡村建设的一线。
后续故事
1982年,董加耕成为了盐城市郊区郭猛乡副乡长,他用了三年时间,将当地的工业产值翻倍。
1987年董加耕还被调任为盐城市郊区乡镇管理局副局长。
董加耕哪怕升官,他也没有“官架子”,曾有有位记者想要去采访董加耕,却接连在几个厂里都没能找到董加耕。
身边有人告诉他,你还是别费力气了,董加耕白天一直奔波在各个厂子里干实事,想要遇见他是很难的,你不如直接等在他家,他晚上就回来了。
1994年,董加耕成为了盐池县政协副主席。
2000年,操劳一生的董加耕正式退休了。在董加耕退休后,有很多私企都找董加耕,希望用他的名声给自己公司打广告。

但董加耕全都拒绝了,他认为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不想用自己的知名度为自己谋好处。
退休时董加耕主动放弃了分给他的大房子,而是选择要了一套简单的小套房。
对于董加耕的做法,他们一家都很支持。董加耕在出名后,有许多漂亮的女孩像他求爱,但董加耕对待自己的感情十分慎重。
他想要自己的伴侣和他一样,也是个能吃苦、有文化的。
董加耕最终选了邻村的一名叫做郝鸿鸾的小学女教师作为自己的恋人。
最开始这对感情并不被家里人认可,郝鸿鸾的父母认为董加耕放弃学业去农村,是个很傻的恶行为,郝鸿鸾未来跟着董加耕一定没好日子过。

而董加耕的母亲则觉得郝鸿鸾家里是农村的,她更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个城市女孩。
但董加耕却非常坚持这段感情,1965年董加耕和郝鸿鸾结婚,两人就这么相伴了一生。
郝鸿鸾给董加耕生了三个子女,郝鸿鸾和孩子们一直都很支持董加耕的做法。
自从董加耕退休后,夫妻俩便开始做起了公益活动。
以前董加耕是因为吃不起饭,为了让所有人能吃饭而放弃了读书,但现在有很多孩子却是读不起书。
董加耕自从退休后,便积极参与助学活动,他们夫妻两将自己大部分退休金都拿给捐助农村的贫困学生。
受到董加耕夫妻俩的影响,他们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勤勤恳恳教导祖国后一代。

现在董加耕和郝鸿鸾一直住在自己分到的那套小房子里,周末他的儿女孙辈们会回家探望老两口。
-完-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