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13岁脾气暴躁叛逆,通过心理咨询后,家长无条件接纳和放手,儿子发展成厌学、网瘾、焦虑,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ynddj 发表于 2023-8-12 14:27: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子13岁了,初一之前学习成绩很好,也很乖,很懂事。今年7月份开始发现变化明显,突然脾气暴躁、易怒,经常为一件小事发脾气,让我感到很意外。9月份初二开学以后,对学习还很大的动力,要求我督促他学习,但脾气依旧暴躁,与我和他妈妈多次发生冲突。
9月底,我感觉情况越来越严重,就联系了心理咨询师,先是我们家长和咨询师聊了一次,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很大问题,也决定开始改变,放松对他的限制。于是,他电脑也可以玩得比较过瘾了,但没想到的是今天会如此变本加厉。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听从我的建议,他自己也和心理咨询师做过四次咨询。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原本只是脾气暴躁的孩子,做过心理咨询之后,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开始厌学了,先是请假,发展到现在一二个月都不肯去上学了。也许,不做心理咨询,厌学也不可避免,但是谁知道呢。
说说儿子的现在的状态吧:
1、黑白颠倒。这几天都是上午10点左右开始睡,晚上7、8点起床,通宵玩电脑,基本上只能保证吃二顿饭,三顿是很少的。
2、沉迷电脑。主要是看B站视频和玩“我的世界”游戏。
3、不肯上学,厌学严重。从11月份开始,先是不写作业了,在家里也不学习,现在已经一个多月天没去学校了。补习班全部都停了,浪费不少钱。书包在家里都没挪过位置。上周每天问他去不去上学,他都说去,到了早上又不肯去,本周直接就说不去了。
4、基本不出门,不运动。我每天喊他陪我出去,有时候会陪我跑步,打羽毛球,散步,叫5次会答应1次。经常一周连家门都没出过。
5、不讲卫生。儿子这个时阶段不刷牙,也不洗澡(一二周洗一次),其实这说明他自我否定已经很严重了。矫正牙齿的牙套也不肯戴了,角膜塑形镜也停了一个多月了。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妖狐 发表于 2023-8-12 14:28: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是看b站视频,作者小波心理,
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清楚很多常见问题,
包括孩子为什么会厌学,网瘾,焦虑,
先说两个大脑分泌的重要神经递质,
多巴胺和血清素
多巴胺是人们很熟悉的快乐,
适当分泌,人会有良好的发展动力,
过度分泌,就会成瘾,
多巴胺如何分泌?
比如打游戏,能刺激分泌多巴胺,
刷短视频,也能刺激分泌多巴胺,
因为他们都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预期,你知道一定会有好玩的东西出现,
另一个是不确定的奖励,你不知道会好玩到什么程度,
比如喜欢玩暗黑破环神,或者传奇游戏的人,
为什么能整夜乐此不疲的刷呀刷,不停打怪,
因为他们知道没准下一个怪就能爆好装备,
就算杀1000只都没爆好东西,
但他们在论坛里看到别人爆了顶级装备,
他们知道只要继续刷,
自己早晚会打出好装备,
所以,预期一直存在,
同时,他们又不知道下一个装备会好到什么程度,
也许突然就爆了一个神装,
那种惊喜非常强烈,
这又会反过来强化他们坚定的信念,
继续刷,肯定还有好东西,
你看,刷短视频是不是一模一样,
你的手指在屏幕上不停的划呀划,
跟玩游戏的时候不停打怪没什么区别,
你知道短视频里肯定有好看的,
这就持续产生预期,
你又不知道那个好看的视频能好看到什么程度,
这就带来不确定的奖励,
也许突然就遇到个超级好玩的视频,
在这两个特点作用下,
你就能一直刷短视频,哪怕刷100个无聊的视频,
你还是期待下一个会很好玩,
因为你以前经历过,你知道确实有好玩的,
再看赌博是不是也这样,
先是赢过,让人产生持续的预期,
你知道早晚会再次赢钱,
同时,又不知道下次能赢多少,
两个特点共同作用,
你就总想一直玩下去,
哪怕亏好多钱,你依然觉得没准下一把就赚回来,
这套游戏模式就是追求多巴胺快乐的模式,
为什么孩子厌学,网瘾又焦虑?
因为第二个大脑神经递质,
血清素,
如果说多巴胺是对未来的预期,
血清素就是让人安住当下,享受当下的东西,
血清素分泌正常的人,
会处在两者的平衡之中,
未来预期的东西有更好,
没有也能安心的过好眼前的生活,
也能安心的工作学习,
血清素分泌过少的人,
一旦没了多巴胺带来的快乐,
大脑就会迅速减少活跃,
人会感觉空虚,焦虑不安,无法放松,
家长的高要求,高预期,
又给小孩造成心理压力,
小孩要是对自己也产生高要求,高预期,
一旦达不到,
就会感觉羞愧,
羞愧会使人产生大量压力,
长期压力,导致皮质醇分泌过多,
这东西也会抑制血清素分泌,
人就变得更加焦躁不安,焦虑难受,
他无法安住当下这一刻,只想快点摆脱这种糟糕的感觉,
怎么摆脱最快?
上文已经给了答案,
追求多巴胺,玩游戏,玩手机,看视频,吃东西,
他没法安心做手头应该做的事,
你觉得他会喜欢学习么,
学习的过程,看书,做题,复习,写作业或者背课文,
哪一项都需要安心,专注,平静,放松的状态,
如果小孩根本无法安静下来,内心焦躁不安,
你说他怎么可能不讨厌学习?
实际上不光讨厌学习,
他讨厌一切安静下来没有多巴胺的时刻,
一旦进入这样的时刻,
原本接替多巴胺帮助大脑保持良好运转的血清素分泌不足,
大脑状态无法正常运转,
他受不了这种异常状态带来的焦躁不安,
只好,也只能不停寻找多巴胺,
充实内心,逃离焦虑不安等各种负面情绪,
追求多巴胺的方式有的是,
玩游戏,刷短视频,暴饮暴食,看小黄片,
赌博,抽烟喝酒打架,不停谈恋爱,各种各样,
只要能满足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两个基本要求就行:
持续产生预期,获得不确定奖励,
以上就是孩子为什么厌学,网瘾又焦虑。
下一个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血清素分泌过少?
他的童年成长过程中,
家长是否给予高质量陪伴,
家庭环境轻松愉快,还是剑拔弩张,
父母有爱,还是没完没了吵架,
对孩子是否有特别高的期望和要求,
是否给孩子施加了太多压力,
孩子是否有一个基本可控的生活环境,
还是总感受到动荡,
这一切都会影响血清素的分泌,
我也是孩子家长,我也不希望孩子厌学,网瘾,焦虑,
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厌学,网瘾,焦虑,
我人生的前半程,从过了懵懂的孩童时期进入青少年后,
一直到现在,我都焦虑不安,从来没有真正放松过,
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宁静的内心,
过去我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直到我找到了脑科学相关解释,
小时候我有一个怎么改都改不掉的习惯,
总是啃手指,撕掉手指上的皮,
有时候把手指啃出血,撕掉皮露出肉,
连碰一下衣服都疼,但依然改不掉,
因为我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焦虑不安,
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很动荡,
一方面经常搬家,
另一方面父母总是没完没了吵架,
小学123年级,我在一个学校上学,
456年级,搬家,换到另外一个学校上学,
初中一年级,我在一个学校上学,
初一下学期,搬家,换到另外一个学校上学,
考上重点高中去外地读书,
终于没有父母管我了,三年高中,我逃课两年半,
那段时间没日没夜的玩,天天在网吧通宵,
有时候通宵结束,早上出来吃点早饭,
想想觉得没事做,没意思,
我又回到昨晚通宵的网吧继续玩,
实际上我清楚的记得,我不是一直享受那样疯玩,
而是一种焦虑不安,不停追求多巴胺的快乐来逃避当下,
我也试过努力学习,我也尝试过多次,
打开课本,认真学习,
但没过多久,我就看不进去书,做不下去题,
因为失去多巴胺的快乐,我需要面对安静的当下,
而我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只好把书本扔一边,
继续出去玩,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是积极的,上进的,
努力的,优秀的,
但缺少神经递质的支持,他们根本做不到,
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逃课,
去网吧玩我也觉得无聊,
我爬到学校的后山上,一个人蹲在山坡上看山下的校园,
大课间操,同学们像小蚂蚁一样大,
后来上大学,因为一些原因,
四年大学,后三个春节我都一个人在学校旁边租的房子里度过,
总之,我那个时候完全符合题主问题描述的那样,
厌学,网瘾,焦虑。
这么多年,那种焦虑不安的感觉我从来都无法摆脱,
我试着寻找解决方法,
学习心理学,从武志红到陈海贤,
学习哲学,从王东岳到王德峰,
再后来我又去研究佛学,禅宗,
印度瑜伽大师萨古鲁,
但所有这些都无法给我最根本的答案,
直到我接触到脑科学,
我知道不是我的问题,
是我的大脑分泌相关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
我也是那个无法正常分泌足够血清素的人。
怎么解决?
解决方法我是学来的,不是原创,
一,充足的睡眠
11点后别玩电脑,手机,白天爱玩随便玩,
孩子都已经这样了,你不能再强行要求他戒断玩游戏,
如果所有多巴胺快乐渠道都被掐断,
他可能连活都不想活,
有多少孩子是在被家长砸烂手机之后选择轻生。
二,少量运动
不用跑步或者什么大量运动,
每天晚饭后,能下楼散步30分钟就行,
关键不是一天,而是最好天天都能散步,
运动能改善大脑运转,如果散步觉得无聊,
可以戴上耳机,找个没有车的区域,
一边散步一边听音乐,听故事,听书,听什么都行。
三,多给他一些拥抱
别再不断抱怨他这个那个,
现在那些看起来不良的习惯,
实际上是他自我保护的结果,
他不是因,他是果,
因在以前的成长环境中,在家长的教育方式里,
家长自己的生活状态下,
当然,家长本身可能也是无法安住当下的人,
家长童年的成长经历也许一样存在问题,
但我们已经想要找方法解决,那就大人孩子一起,
温暖的拥抱,不论对孩子还是大人,都有很好的改善,
养个小猫小狗也有类似的效果,
四,给孩子一个可控的独立的空间
一个他能说了算的空间,
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摆放,安排空间内的所有物品,
这些会给他带来稳定可控的感觉,
这种感觉对于心理健康很重要,
同样会帮助大脑健康运转,

最后,我最近有一个很重要的感悟,
我们别再遇到什么问题就从表层寻找答案,
孩子叛逆,就要求他不许叛逆,
孩子网瘾,就砸烂电脑或者打骂他,甚至关到戒除网瘾中心,
孩子这些问题都不是原因,只是结果,
试问一下,如果你喝多了,
你要求自己必须好好开车,好好走路,
车要开平稳,路要走平稳,
醒酒之前你能做到吗?
老话说别跟醉鬼一般见识,
为什么不冲上去跟醉鬼理论一番呢?
因为我们都知道,他只是喝醉了,他不受自己控制,
酒精改变了他的大脑,只要醒酒就好了,
但我们不知道,表面上看起来好好的孩子,
实际上他的大脑如果分泌神经递质出现异常,
和一个醉鬼无法开车,无法好好走路一模一样,
厌学,网瘾,焦虑,
这些表现跟没法好好开车,没法走稳路也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酒只要别喝到酒精中毒,
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就醒酒了,
但大脑分泌异常的孩子,
没那么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
需要正确的方法,加上更多的时间才行。
如果你的孩子跟同学聚会喝多了,
你会跟他较劲,还是先让他好好醒酒?

总结,
厌学和焦虑是因为缺少血清素的支持,他无法安住当下,
网瘾是因为无法安住当下的人只能不停追求多巴胺快乐,
增加血清素的方法有四个:
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多给拥抱,环境可控。

另外,再说一点,
非常希望国家能对脑科学重视起来,
现在小学里面定期会有视力检查,
但并没有脑科学相关的检查,
如果未来,能有神经递质方面的检查,
就能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的精神状态,
而不是等到抑郁症爆发,
才发现孩子出现了异常,
这一点至关重要,
学校对于孩子来说,就像种地,
种西瓜,看起来每个西瓜长得都差不多,
实际上有的已经出问题了,只是还没显现,
现在的做法几乎没有,完全是自然生长,
可能突然某一天,有个西瓜就坏了,
等坏了才发现,实在可惜,
尤其现在生育率很低,如此宝贵的青少年,
应该更精心培养,
如果能在西瓜刚刚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及时发现,
及时干预,就不用等到坏了才想办法,
就算能救回来,家长也要付出更多,
孩子也要承受更多,挺难受的。

如果你也觉得这些很重要,点个赞,分享给你关心的人,
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回答。
洗尽铅华 发表于 2023-8-12 14:29: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种的瓜自己吃吧,没救了,这是你自己训练出来的儿子,他成长为了你希望的样子。
我可没开玩笑。
网瘾患者的本质,是行为正循环逻辑被彻底破坏后的人的样子。
我们现在逐渐抽丝剥茧,以心理学的角度,看看中国的家长是怎么训练出一个合格的网瘾患者的。
————————————————————
小A是一个中国儿童,他想要娱乐一下。
母亲与他定下了一个承诺,如果小A写完了当天的作业,那么母亲就会允许小A摆弄一个小时的积木。
小A完成了任务,母亲允许他摆弄一个小时积木。
看啊!现在,小A的行为逻辑里出现了一个正循环→努力完成任务后,可以获得一个小时的积木时间。
这种行为叫做延迟性满足,也就是说,个体为了获得稍后的心理或生理满足,而完成当前的任务。
但是注意了!这是一种“extrinsic motivation”,也就是为了获得报酬而进行的劳作行为。
换句话说,小A前面学习的驱动力来源于后面的奖励,这种驱动力与前面的学习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
这可是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此时鼓励小A继续努力学习下去的方式应该是不断强化这个心里循环,在一次一次的循环中,小A会越来越相信努力后会得到回报,所以逐渐的他的心里循环周期可以延长。
最后小A的延迟满足能力不再局限于写完当天的作业后获得一小时积木时间,他可以做到一周的学习后获得半天的游戏时间,甚至三个月的努力后获得一周的放松。
一个......完美的学生!
但是!小A的母亲选择了另一种做法!她并不愿意兑现她的诺言!因为她希望小A在做完作业后能够把剩余的一小时拿来预习课程或者复习课程。或者哪怕是再学一点都好啊!
当然,大人往往是“聪明”的,他们才不会直接告诉小A这件事。所以小A的母亲用了一些小脑筋,让小A无法得到自己的的奖励。
套路1:布置小A绝对难以完成的任务量。
母亲要求小A在当天完成二十页作业,然后可以游玩积木一小时。但是母亲很清楚,小A最快也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一页,所以二十页就是十个小时,小A在不对付的情况下是绝对完成不了的。
套路2:在任务结束后突然给小A插入临时任务
小A完成了当天的作业,但是母亲要求小A帮助她刷洗碗筷,做饭,下楼买菜等等。因为在母亲的概念里,小A一个小时的积木时间是空闲的,所以可以被她征用做别的事情。就这样,小A的一个小时积木奖励被这些杂活压榨掉了大半,如果他有所不满,母亲还会趁机教育他自己养育的不易。
套路3:在一个小时的积木时间里不断的打扰,打断小A的游玩。
小A完成了当天的作业,母亲也兑现了一个小时的积木时间。然而在这一个小时里,母亲多次前往小A的房间,提醒他决不可玩物丧志,提醒他学校学习的重要,提醒他已经经过的时间长度,不断将小A与隔壁或亲戚家孩子比较等等。因为在母亲的概念里,这个时间的小A没有学习,是不需要专心的。所以她会将这一个小时变成自己的演讲时间,并不断对孩子灌输自己的想法。
咚!循环出现了问题!
小A在完成任务后发现自己无法兑现到之前许诺的报酬/小A发现自己在做的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我们都记得,小A的学习状态本质是“extrinsic motivation”,也就是为了获得报酬而进行的劳作行为。
那么如果后面的奖励不够稳定或者甚至不存在,小A就失去了劳作的源动力→小A停止了劳作。
此时,小A出现了写作业对付,三心二意精力不集中,乃至厌学的情况,这是非常明显的驱动力丧失!
对此,母亲也拿出了自己的手段,那就是罚!
母亲决定,将小A死死看在书桌前,将他的门拆掉二十四小时监视,并且对他大吼大叫。因为母亲相信这种惩罚会让小A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哦,这招挺管用的!小A现在建立了新的心理循环体系!也就是:
“随便用什么办法都好只要假装正在学习→不被母亲责骂。”
等一下!这个循环好像有点歪了!哦算了,管它呢不是么?
恭喜小A点开了人类的重要技能点:磨洋工。
小A现在学会了磨洋工和抄作业,他正在努力的假装自己正在学习,以免母亲责骂他。
他真的在一定程度上骗过了母亲,最起码现在他在母亲的眼里变成了一个效率极底的笨蛋,而不是三心二意的坏学生了!
这真是......挺不错的......我说真的!
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小A还是没有任何娱乐机会!
别忘了,母亲刚开始的目的就是剥夺小A一切娱乐活动,让他“最大时间利用”的完成学习任务。
而现在母亲的计划已经成功了!小A每天都会在书桌前坐一整天呢!虽然成绩依然不尽人意......但是他坐了一整天呢!一整天!他已经剥离了自己心中对于娱乐的“邪念”!
遗憾的是,要是这是真的,那母亲就可以去传教了,毕竟佛陀都做不到让人类放弃欲望!
所以小A根本没有放下娱乐的心,相反,在日复一日的艰苦磨洋工中,小A的娱乐之心犹如七年蝉的幼虫深深钻入地下一般深深扎根于心底,只等着有朝一日破土而出的一刻!
小A已经逐渐的点开了另一个心里循环机制:
“当有玩耍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尽可能玩个够!毕竟不知道下一次机会还在哪年哪月”
只要有一点机会,小A就会放纵的玩耍到精疲力尽,就像经常饥饿的人从不知道吃撑了是什么意义会一直吃!
恭喜小A点开了另一个人类的技能点:纵情狂欢。
磨洋工+纵情狂欢,小学还没毕业的小A已经将这两个技能修炼到了满级了!
而现在,小A初中了,学校离家更远了,他的身子骨变的强壮,可以独自到更多的地方去了!
瞧我发现了什么!一家网吧!一家花花绿绿充满了游戏的网吧!一家开在学校和家之间的网吧!
那么小A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
所谓的网瘾,本质是极差的自控力。而极差的自控力来源于个体心中对于未来报酬的极度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让个体无法接受延迟满足,会选择最稳定的“满足当前欲望”的行为。
而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幼年时期的中国父母一步一步训练出来的。
说来很好笑,因为这种训练的本质就是,父母也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他们无法等待孩子完成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他们急切的想让孩子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所以他们拒绝延迟任何一点时间。
换句话说,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本质是家长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这会变成一个死循环无限传递下去。
所以您的孩子自制力缺乏如此严重,网瘾,喜欢熬夜的原因,还需要解释么?
qqsweb 发表于 2023-8-12 14:29: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真正的爽点,不是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而是艰难得到那颗看似得不到的明珠。

什么时候玩游戏最爽?
小时候偷偷玩,担心父母要回来自己躲家里异常珍惜地玩。
而今到了三十多岁,我身边玩游戏的成年人少之又少,因为游戏除了花费时间就是无限虐你,那种快乐还不如去看段小视频来得快乐。
家长就是该伸出钳制只手,让孩子不要爽太飞,因为家长的钳制,相比社会的惩罚来讲,太温柔太温柔了。
前段时间看了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系列以后,我才发现,我曾经坚持的一些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观点是有问题的。
这套书就是被书名耽误的好书,看起来像是鸡汤文学,实际上讲了非常多务实的内容。
他其中提到过一点特别令我震撼:
美国30年来一直努力提倡强化孩子的自尊,如果它真的有效,孩子的自尊就会不断提升,那么这项运动就可以被接受。但在以“感觉满意”来养育孩子的时代,却有件惊人的事正发生在美国儿童身上,那就是他们比以前更抑郁了。
这段指出了在美国实行了30年的“感觉良好”的自尊教育,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正在经历的教育变革:
“与浣熊一起建立自尊心”的练习:在一张纸上写14遍“你很特别”,接下来再写“我很高兴成为你X年纪的老师,你是如此与众不同”。
一个海报上画着鼓掌的手,上面写着“我们为自己喝彩”。
当然还包括不强烈要求孩子学习,放手让孩子自律,在学校里不给孩子排名。
用中文三个字就可以形容清楚:“惯着你。”
结果是,仅用了30年,美国20世纪90年代时,抑郁的典型病患就从中年妇女迅速下降到了初中生甚至更年轻的孩子群体中。
孩子在经历着“感觉满意”的时代,但“感觉满意”完全不是真实的满意。
在放手、夸赞、顺着孩子的过程中,毁灭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自尊心需要三个部分来塑造,自爱、自我评价和自信,前两者是可以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护和安抚,但是最后一种,必须是孩子自己来磨练。
自信心=成功评价/自我期望
也就是说,孩子的自信心,来且仅来自于成功完成了多少他期望完成好的事情。
这种成功体验绝对不能剥夺,一定要让孩子去不断接近这种体验,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反对虎爸虎妈式的教育——当你虎的是孩子能构建出成就感的事情时,虎是必要的。
以上这段其实是想说,孩子未成年以前,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责任,可以无条件接纳,但不能完全放手。
接纳是接纳你乱发脾气,作为父母能尽量理解你是情有可原,但是放手不可能,你都发了脾气了,还要我放手?不行的,就当是你自己发脾气的代价吧。


对乱发脾气的孩子,最重要的是问问为什么发脾气。

不知道咨询师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貌似父亲在描述里有提及。
想要解决好孩子乱发脾气的问题,至少要搞清楚两个小问题:

  •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 父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脾气?!
如果是父母进行咨询,父母至少应该反思到孩子的脾气,对自己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冲击,让自己接受不了。
咨询的首要原则就是,谁有问题谁解决问题。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孩子很开心呢?谁看孩子发脾气不爽,应该是谁去解决这个不爽。
就好像,我会跟孩子说,爸爸回来冲妈妈发脾气,妈妈心情好的时候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有时候会吵架,是因为妈妈自己心情也不好,才会觉得爸爸的脾气不堪忍受,但总体妈妈能理解的,爸爸每天工作非常辛苦,对自己要求很高,才会对事情要求非常完美而生气,让爸爸不生气的方法是,告诉爸爸家庭的事情不用那么苛责和完美。
对家人就不要纠结能不能发脾气这回事,孩子不对你发难道还去外面发吗?
因此,解决问题的核心,不是粗暴提出一个结论说,你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你该放松一点,而是应该去看看,是不是题主自己小时候也在这样严厉的环境里成长,自己对这个严厉环境的感觉,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从自己出发,去制定一个对孩子的态度
看描述,题主的孩子不是不求上进的孩子,而是非常求上进:
儿子13岁了,初一之前学习成绩很好,也很乖,很懂事。今年7月份开始发现变化明显,突然脾气暴躁、易怒,经常为一件小事发脾气,让我感到很意外。9月份初二开学以后,对学习还很大的动力,要求我督促他学习,但脾气仍然暴躁,与我和他妈妈多次发生冲突。
看,孩子成绩好,有动力,孩要求家长督促学习,有问题吗?
至少学习方面是没有的。
唯一的问题是,孩子发脾气,和爸妈发生冲突。
你们注意冲突的内容了吗?
注意孩子表述的具体内容了吗?
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有听到吗?
我相信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学习已经刻入骨子里的孩子,不会直接表达我不想学习了,你们不要管我,你们让我玩网游吧,谢谢了。
我相信不会,至少不敢这么放任。
那么,父母认同了不管孩子,就是放手不盯孩子学习,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了?
请家长真诚去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不能接受孩子的脾气,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孩子也才不至于总是无能狂怒。


厌学要解决的是“学”的问题。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原本只是脾气暴躁的孩子,做过心理咨询之后,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开始厌学了,先是请假,发展到现在一二个月都不肯去上学了。
实际上这是这个问题里的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了。
要相信,许多厌学的孩子本质是相当愿意学习的,而且还是非常有心要学好的那类,甚至大部分小学初中成绩都非常好,老师眼中的优等生,这些孩子里,很大一部分是完美主义,期待自己一朝王者归来的。
但是,现实和头脑中的想法,差距太过剧烈,以至于孩子无能接受自己的失败,才企图躲起来,躲到不能见证他失败的地方。
我不参加考试,你们就不知道我成绩差了吧?
考前假请一次爽,一直请一直爽。
但他们内心里真正焦虑的还是,自己差,今天没能力补了,明天还是补不了,一天拖一天,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这阶段的孩子,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的青春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中,在这个时期,能建立连贯的、有连续性的思维,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让孩子真切去感受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现阶段,题主首要任务不完全是去修复亲子关系,而是要试着和孩子一起去制定一个有连续性的,和未来有关的计划。
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制定:学业计划、学业成就目标、个人成长、健康管理、休闲娱乐、重要家人、朋友交流和自我实现。
健康管理部分,我妞在这个假期初定了跑40KM的计划,我就陪她最终跑了48KM,这就是她这个寒假最实在的成就。
休闲娱乐就包括看电影、电视剧、玩游戏的时间和目标,写下来有控制去玩,比没有头脑放任玩要好。
自我实现是那些不在前面所有行列里,但是自己真的就很想去做的事,譬如我就很想学会一套爵士舞,类似的。
去制定大目标,再打碎成小目标,再慢慢完成,这才是让孩子慢慢充满自信的方式,而不是去从情感角度修复关系。
至于去学校,还是多方鼓励孩子去吧,这没办法的,在家隐患的确比较多,只是跟孩子沟通好,成绩是重要,但现在的学习和小学差别特别大,接受可能会很辛苦的事实,不要再用小学的方法学初中的课程,更不要用小学的眼光来评判初中的社交,成绩好不是社交里的全部。


加油啊,相信会好的。
muziyi0208 发表于 2023-8-12 14:30: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款孩子,同款父母。

不刷牙、不运动、视力暴降、体重暴增、熬夜三四点钟不睡,白天上课睡觉,除了上学不出门。几乎不跟人交流,每天看手机超过10几个小时,吃饭走路都看手机,成绩一落千丈。
己经看过太多的案例了。
一般这种家庭父母都是高知,智商高、自律,从小对孩子要求严格,多方面兴趣培养,课外班较多。孩子天性较乖,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表现的非常优秀。
孩子的高智商也能较好的完成父母安排的清单学习任务。但孩子的精神状态、承压能力其实并不能一直完全承受这样高压生活状态。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生意识萌芽,关注点发散,社会上的杂乱信息进入大脑,又不能正确分辨,孩子会直觉的选择潜意识里最想做的事:无构无束的玩。并且自生意识让他坚持即使错也要我自己说了算。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要劳逸结合,纯玩不学习的人要吃生活的苦,但只学不玩的人迟早会崩溃。
万恶的小升初制度让无数父母加入激娃大军,让孩子本该在初中甚至高中承担的压力,前移到小学。无数孩子在本该快乐玩耍轻松学习的孩童阶段承受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不该承受的压力。因为上不了重点初中就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是的,在中国人眼中,不好好学习就是有病,必须治。

孩子不是机器,就算是机器,过度使用也会提早报废。
针对目前的情况,建议家长先调整自己的心态,承认现实,接受孩子的现状。问问自己:如果孩子以后一事无成,一直这样,我还爱不爱他?如果你不能接受,你问问自己:继续逼孩子他有可能自杀,也有可能努力,你还敢逼吗?
改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没有典型症状不要再去看医生,这么小的孩子,家长无条件的爱才是最好的真正的良药。
如果还能与孩子正常交流沟通,给孩子设个底线:不要求成绩但坚持去上学(如果学校比较好),这个阶段,积极阳光的同学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即使孩子目前做不到,他也会记在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努力。
如果可以的话,每天陪孩子一起玩1小时游戏,真正的投入的玩,而不是教育。
其他课外班都停了,但如果可以,选一个孩子真正喜欢的运动,在不要求成绩的前提下坚持。只是玩,只是玩的运动对青少年的情绪有巨大的正面影响。
平时的生活不要提学习、成绩,可以聊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多听少教育,完全听懂孩子的想法后可适当帮助分析。
孩子到了目前的状态,放弃对孩子成绩的幻想,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可能一年,有可能三年,甚至有可能一辈子。但还是要告诉自己:我生的我教的孩子,无论怎样,我都不会放弃他。
我家孩子正在经历我上面所说的一切,中考稍微失利(放弃直升本校高中,没考上排名第一的高中,上了其实差不太多的第二名高中),爸爸没有完美控制情绪,觉得他没有尽力,希望他更努力(在常人看来他确实不够努力,哪怕中考,晚上也只学到8点半,回家从不学习,但也许对他来说就是很累了),结果导致情绪爆发,彻底摆烂不学。
三年了,高中整整三年,成绩从入学测班排第六年排200,落到班排后三名,年排倒数100名。
今年参加高考,前几天跟我说:我知道这几年不努力肯定不对,现在只能抓紧最后这点时间努力了。我笑笑: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孩子表现出这些状况后,我也想过带他看心理医生,老师也建议如果他愿意跟学校的心理老师聊聊,但他性格很强,坚决不去。   
第一年我大约买了上百本心理学、青少年教育的书,想通过自己学习来解决问题,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基本无效,孩子跟我说:你就会骂我,在你眼里我就是一瘫烂泥。你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到了第二年,我思虑再三,辞去了工作,专心陪伴他。
我原本是做咨询的,工作比较辛苦圧力比较大,很多时候确实不能很好的调节情绪,对孩子会表现的没有足够的耐心,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有一次无意看到一句话:一个人认可你说的话前题是认可你这这个人。在孩子不认可我的时候我讲的话再有道理他也不会听的。
辞职后,我每天开车接送他上下学,做饭给他吃,他还是照旧玩手机。
几个月后,有一次他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以前我自己坐公交上学,公交半小时都等不来,上学老迟到。放学更惨,路上要花二小时,回家后累的不行。我吃惊,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跟你说有什么用?总不可能不让你上班吧。我说,以后我会天天接送你的。
    经过高二一年的努力,我们关系改善了很多。他还会不时地发脾气,我抱定一个宗旨,不生气,觉得气氛不对就闭嘴,过一会儿再心平气和的说别的。
无数次被孩子顶撞完装做若无其事,晚上一个人在被子里哭:后悔为什么要生孩子?第二天,一切照常。
    高三了,他情绪问题基本解决了,但贪玩养成的坏习惯和落下的成绩让他有点破罐破摔,他说,我也想努力,但我做不到,就算今天学了,明天还是不能坚持。我说没关系,学一天就比不学强。你考什么学校我都接受。你送外卖也是我儿子。
目前,一切都在艰难缓慢的进步,看到网上生活中各种信息,也会无比焦虑、烦躁。但是,只要我能接受一个平凡普通的孩子,还有什么事是不能接受的呢。
    我也曾无数次问自己,牺牲这么大,值得吗?
我以前自己开公司,常常出差去工地很辛苦,生了孩子,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事业基本放弃了,后来换了一个钱不多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了孩子又辞职了,我快50岁了,辞职对于我来说可能意味着我几乎没有可能重返职场。
我甚至无数次想,我花这么大力气自己考也能考上清华吧。
     但谁让我生了他呢?我有责任把他培养成一个健康的热爱生活的人。这样在我老去后,他也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当你真正接受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我儿子爱做饭,今年春节他主厨,我很高兴,以后做厨师也挺好,不会饿着。
所以,加油、坚持,一切都会好的。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20220717
没想到很多人关注了这个话题,就继续说一下这几个月的情况。
虽然孩子也意识到了高考的重要性,三年的荒废很难让他一下子勤奋起来,一模校排进步了100名,在他刚有点信心的时候,疫情又停课了,三年的疫情几乎一半网课,正常高三的寒暑假补课也全部取消,宣布停课那天他发了脾气,知道自己自制力不够,网课对他极其不利,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很快他就无法坚持了,只能说坚持网课听讲,作业什么的就交不了了。最终也没盼到返校,网课后直接参加高考,他唯一觉的不错的数学今年很难,考完数学,心态崩了,差点没坚持下去。最后也总算是考完了。
没有奇迹,也不会出现戏剧性的结局。
成绩出来了,也算正常发挥,能上末流211。但选211专业就比较差,这次我全部尊重孩子的意愿,选了一所非211的学校的经济专业。
成绩出来后,孩子的第一句话是说,我三年也没学,这个成绩也正常,接着说我会考研。我笑笑说好的。
成绩出来的当天,我背着孩子哭了很久,没有怪孩子的意思,就是控制不住的伤心难过,为自己18年的付出吧,也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激自己,努力升职赚钱,效果可能更好,但这个世界哪有后悔药吃呢?
这段时间一直被各种信息冲击,孩子的同学有很多清北,大部分都985,211就算差了,每次孩子告诉我某某签约了,我内心真的很煎熬,但嘴上还是说真好真棒真不错。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孩子也要满18岁了,一切都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接下来我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了。总有些路是要独自去走的,钉子也是要自己去碰的。

评论区有人质疑离学校远的事情,我家离学校11公里,开车正常半小时,公交早上45-60分钟,下午放学1-1.5小时(晚高峰堵车),包含等车时间。当然如果碰到刮风下雨极端天气或者交通事故管制,那2-3小时也可能。
从报志愿开始,我就想让孩子住校,孩子坚决不住,我申请好了又退宿。我说那就租房吧,孩子也不肯,理由是一昰确实贵(三年估计4-50万),二是他有点洁癖,不愿住别人的房子。他表示要自己坐公交。我也想让他锻练一下,从小到大几乎都没有坐过公交车的,吃点生活的苦,也许学习会更努力些。孩子放学后喜欢去打球,正常6点半能到家,如果打球就可能7-8点才到家,如果他不说,我很难判断回来晚的原因是打球还是堵车。很多时候他早晨睡晚了,也是直接叫出租车上学的。他说的两到三小时更多的是情绪发泄的借口,并非天天如此。
辞职更多的是觉得孩子的状况出了问题,我压力太大的工作会让我没有精力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接送只是辞职后的必然,不是单纯为接送才辞职。而且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是难得的跟孩子心平气和交流的好时机。
至于零食和零花钱,从小到大都没有断过,小学每周10元(一年500春节红包),初中每周200,含一顿学校午餐(10-15元),高中每月1500(含午歺约20)。上高中后每年春节亲戚的红包近万元也都自己保管。
也有评论说怪手机,其实没有手机,也有电脑、电视、小说、漫画………每一代孩子都有自己的痴迷,我自己小时候爱看小说,在中学阶段就几乎看完了能找到的所有的中外名著,我爸也骂我:看小说能当饭吃?但我还是偷偷看,从高考角度来说,不看可能确实能考到更好的大学,但那些书是我后來的工作生活成长的基础。
我家孩子也像我,小学时不让玩手机,就愛看书,56年级就看完了三体、明朝那些事儿,而且是好几遍的看,我专门打了整面墙的书柜让他看书。只是一切到了高中都变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想,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孩子会变成这样?
这段时间我想通了一些事情:一个天天健身的人也可能得癌症,,抽烟喝酒熬夜的人也可能长命百岁。一个孩子如果身体得了病大家会觉得很正常,如果心理有了问题就一定是家长错了吗?
也许只是恰好的不合适而已,孩子面对的是大千世界,学校、家庭、社会、同学、网络……,性格大条的人打一顿都没事,内心脆弱的孩子可能一句稍重的话就受不了了。
我们是从小吃苦长大的,所以尽一切努力给孩子最好的 ,所有事情都帮孩子安排解决,孩子的抗挫能力就很差。一点儿失败就无法接受。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高中三年的弯路也是值得的,看着他高兴的告诉我,某同学又签了试验班,本硕博连读,我觉的他真的是个很善良的孩子,他昰真心在为同学开心。这一刻,他昰健康的。
今天他让我帮他办了游泳健身卡,准备去锻练身体了。
希望孩子,希望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幸福平安。

20221022
孩子上大学了,开学一个多月,遭受了无数点暴击。
顶级高中上了三年,进入一个摸鱼大学,一时间哪哪都接受不了:
妈妈,为什么大学宿舍还没有中学的好,
为什么一天只上四节课?
为什么校园还没有中学大?
英语课竟然比高中英语课还简单?
同学几乎都在谈恋爱打游戏,没人谈学习?
妈妈,我觉的我的志愿是不是有点儿问题,我要再了解一下考虑是不是换专业.
…………..
妈妈,我一定要考研!
我每次都笑着说好呀,先适应,多了解,未来路还长,只要你肯走,我一定支持你。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只有撞了南墙才能回头。
但很多时候,是掉进坑里,再难爬出去。

20230707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更新了。
本来写这个回答的初衷是与每一个陷入困境的家庭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面对问题如何解决,让孩子健康成长。
可没想到发出来后却碰到太多的地域黑,感受到太多的恶意。
总觉的北京孩子不学无术占了山河四省多大便宜。
觉得我的孩子放在困难省只能上专科。
可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孩子只是在青春期陷入了思维误区,但他的基础还是扎实的,小学就通过pet,华杯二等,迎春走美一等奖。初三英语模拟卷用的是高考原题就已经在120分以上,初中地理竟赛一等奖天文三等奖。就算他高中不好好学习,他随便一篇作文也是叶圣陶杯三等奖,高一物理竟赛北京三等奖。高考每门也在80分左右。上大学后第一次裸考通过英语四级。只是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而己。
而且,就算他一事无成,我也已经可以保证他这辈子衣食无忧,我们只不过是希望在人性的基础上探讨孩子的更多可能性,希望从这一代孩子开始,不要再苦大愁深,不要再自我竖敌,可以有完整的人格和自由的人生而己。
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孩子心态已经平和,开始对专业产生兴趣,也给自己的未来做了规划。接下来的路,就要他自己走了。
我觉的自己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以后只会作为背景板存在了。
还是要感谢评论里好多热心人,你们的专业分析和鼓励给了我信心与力量,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孩子包容孩子,看着他一点点走出自我,走向生活。
以上。
一品龙 发表于 2023-8-12 14:31:0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数家长教育是二极管化的。
从众+二极管化+胡乱相信“专家”,基本上可以预判,原本健康的孩子心理被你们教育的就很难健康。
本来不想写,因为写了,一堆人看完不爽。
这个问题刷到好几次了。
还是写一下吧,看着怪累的。
我之前专门抽空看了一些育儿专家的视频,个人感觉完全没有任何价值,只是在包装一些,类似if xxxxx,then xxxxx这样的触发式刚性模板,搞得跟照着攻略打游戏一样。而且这些刚性模板还非常主观化,略懂行为心理学的人都能看出来是缺乏逻辑和实证的。
游戏设计是刚性的可以预测的,但孩子不是游戏,也不是个物体,所以用这种东西必然出现问题。
回到本题目。
1:决策权渡让:
题主没有逐步的让渡主宰权给孩子,而是开始拒绝让渡,后续又几乎全部让渡,这种二极管做法,没有任何孩子能平稳过度。孩子在青春期前,由于智力和体力的发育不足,需要依赖父母决策,因此本能上乐于渡让决策权给父母,把父母作为人格的外部支撑,但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健全,开始主张更多的人格自主性,这时候就会开始反抗父母的主宰。
平稳过度的正确方式,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让渡决策权给他,并且明确的给孩子要对自己负责的概念,你自己的决策,所带来的所有后果,都是你自己应该承担的。
等到孩子成年了,绝大多数决策权归于他自身,父母则从管理者主宰者,变为参谋和刹车者,只在关键决策上进行强力干涉,其他的应由孩子自己承担。
2,心理咨询的崩盘
题主孩子13岁,开始暴躁叛逆,这本来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
题主让孩子去找心理咨询,开始就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为,这样是让还对父母权威性有信任的孩子,认为父母判断自己心理有问题,孩子会自我心理暗示,自己心理不正常。
一个正常的未成年人,被权威暗示自己心理不正常,就会去看各种心理问题的内容,最快速的就是百度查病,而百度查病,又会对这种臆想的“心理不正常”进行二次暴击。
这样孩子就觉得自己心理不正常了,会有焦虑,自暴自弃的心理:既然心理有病,努力和学习还有啥意义?甚至他会去从事心理疾病者的行为,以自洽。
这样孩子就被卖拐的忽悠瘸了。
同时,你们在国内找到的心理咨询师,多数都是精神分析法的信徒,这种疗法整天跟玄学一样,想让患者建立对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外部性依赖,本身跟青春期孩子的需求是严重冲突的。
这玩意越“治疗”,青春期“心理病”就会越严重。
所以题主作为家长的焦虑可以理解,但孩子目前的状况,你是最大的责任人。
后面考虑下,决策权的分工,渡让的频次,如何跟孩子沟通。
同时要通过了解孩子的爱好价值观,来重建信任。
还要记得告诉他,心理咨询那个暗示,是错的。
挺难的,试试吧。
加油。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