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oppo中止芯片自研、解散zeku?

[复制链接]
alleles 发表于 2023-8-12 13:12: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OPPO回应将终止ZEKU业务#: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OPPO关停哲库#对于有消息称OPPO将终止子公司ZEKU(哲库)业务,12日,OPPO方面向中新财经表示,“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ZEKU业务。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uzhu1 发表于 2023-8-12 13:13: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微电子芯片专业的毕业生,我曾经在台积电实习3个月,并面试过华为的海思。虽然我一直紧密关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当我听到OPPO决定终止哲库(ZEKU)业务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震惊!然而,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我希望我的分析能让你理解这个决定背后的原因,并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有所理解。为了写这个回答,参考我的台积电实习笔记,一字一句敲打出来的。如果你认为我写的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并收藏!也欢迎在评论区的反馈和交流!



当年实习的结业证书

很多人在谈论OPPO决定终止哲库(ZEKU)业务的时候,往往会将其归咎于OPPO自身的经营不善。然而,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会发现这个决定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影响。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美国政府和台积电之间的合作,这是一个暗线。
2022年,台积电的宣布在美国设厂,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产业信号。台积电将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在美国工厂的投入。这个决定无疑会对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也间接地影响到了OPPO的芯片业务。



台积电在美国设厂的大场面,数数图片里面你认识几个大佬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于半导体制造产业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简短制造。这种变化,对于哲库的4nm超尖端芯片的会有重大的影响,试想,产能在美国人手中控制,花再多的设计研发费用,可能会有造不出来的风险,没法商业化,这就意味着没有投放到市场上销售来回收资金。哲库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有不能赚钱,自然就是母公司需要剥离的“负资产”了(这也暗示了OPPO的高层可能对于中美之间半导体合作恢复正常化持悲观态度)
我在台积电的实习过程中,有一个认识让我深感震撼,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台积电的原有认知。我一直以为,台积电只是一家代工厂,它在产业链中的角色是乙方,需要求着甲方给单,利润也并不会太高。然而,事实却让我大跌眼镜,台积电的利润率接近45%,这个数字让我难以置信。
这个利润率意味着,台积电赚取了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大部分利润。就如同苹果在手机行业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利润一样,台积电在半导体代工行业中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
同时台积电在面对苹果、高通等全球顶级的芯片设计公司时,尽管角色是代工厂,但它却具有极强的议价权。这一点,主要源于台积电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独特优势。只有台积电,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稳定地满足苹果、高通等公司的大规模生产需求。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对于半导体这些从业者来说,在中国的高端半导体制造能力真正崛起,甚至追赶上台积电之前,我们的高端芯片的设计公司,可能都没有办法保证自己能够稳定的实现商业化(可以看看华为海思这几年是个什么情况)。



海思被制裁已经4年了

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对华为下手,华为海思回应「极限生存的假设成为现实」,科技自立、芯片转正意味着什么?
芯片设计出来最终还是要卖出去的。如果设计出的芯片无法制造出来,那么,这些设计就无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进而也无法为投资人带来预期的收益,对投资ROI的支撑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可以预见,除非有国家政策的持续补贴和扶持,否则,半导体设计的持续涨薪现象很可能难以持续
哲库的关闭无疑在半导体设计行业内部掀起了一股寒流。许多半导体设计公司可能会从这次事件中看到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会使得他们变得更加谨慎和保守。
半导体设计工程师可能会因为公司因应市场趋势做出的投资缩减决策,而面临到更大的职业压力。由于公司可能会减少新项目的投资,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会相应降低,这将直接导致行业的人才内卷现象更为严重。
另一方面,对于即将入行的半导体设计从业者来说,也是如此,不过对于这些刚入行,还没入行的人来说,很有可能就去到其他行业了。
最后再分享一个我的小故事:
当时,台积电给我发留任offer,我看了下base,比当时的互联网几大巨头整整少了一位数,不禁问HR,这点薪资怎么够我在上海这个大城市生活,HR只是回了我一句,这个薪资比中芯国际高了15%,后来我也学习到了,这就是所谓的有竞争力的薪资,所以我为了生存,也就转行了。

吾辈当自强啊,争取有一天能够摆脱这种情况,也祝愿中国半导体行业早日崛起!

—————————————————————————
0627更新:补充说明下我对zeku关停业务的分析
任何芯片自研,尤其是高端soc芯片自研,回本的条件就是:能够获取足够的销售份额,来摊销芯片自研的成本。而zeku背靠oppo,是跟海思一样,天然有手机终端产品的加持的。zeku发展的好的话,理论上oppo手机能够比用高通芯片更加能够冲击高端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
我相信,芯片自研这个事情在启动立项的时候,oppo高层包括老段对于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是有数的,同时也做了盈利假设:x年内搭载zeku芯片的手机累计出货xxxx万台,这个芯片研发成本就收回来了。我个人判断这个出货量应该要对标2019-2020年的华为,全球达到1-2亿台,成为世界上仅此于苹果和三星的玩家。但是这个盈利假设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半导体代工合作是一个正常的商业逻辑,zeku的芯片能够获得足够的代工。试想一下,4nm的制程在谁手上,行业里面心知肚明,这个大前提就是台积电不出问题。
但是就是这个假设,在立项的时候到现在发生了变化,2019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大前提成立的,但是2023年就不够坚定了。
所以到了2023年,应该是这个逻辑:长期来看收不回投资(一旦到了那个出货量水平,很有可能就会迎来制裁),短期亏损又太多,这个生意短期来看成了一个投入产出比很低,业务可持续性还出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关了算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dinying 发表于 2023-8-12 13:14: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zeku的猎头几乎每个月雷打不动的联系我安利palo alto和san diego的职位,我曾一度把zeku当做将来如果回国发展工作的第一选项,只能感叹物是人非。
zeku的情况其实跟google的soc研发部门非常相似。都是母公司从零开始成立部门做手机soc,性能直接对标主流竞品。两边进度也很类似都是到了流片这个阶段性的节点(tensor g1/2/3的芯片因为跟samsung合作,算不上100%自研)。不同的地方在于:
1团队规模:google从做第一代tensor时候的500多人到22年底裁员前的接近两千人经历了野蛮生长。后期肉眼可见的招进来的人水平参差不齐。虽然google挖的基本都是行业翘楚的中坚力量,但是不同公司的文化差异导致办公室政治和内斗肉眼可见。从最早的apple派到后来的intel/Qualcomm/apple的三足鼎立再到后来的qualcomm派掌权,可以说精彩程度完全不亚于宫斗大戏。要知道有钱如google当初计划2000人是打算手机平板手表soc齐头并进来分摊研发成本。后来是发现手机soc快要兜不住了才砍掉手表和平板全力主攻手机。就这样还是在让全自研芯片推迟一年的情况下才勉强没被砍
2 研发费用: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两家公司的现金流和体量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哪怕是这样google做soc都觉得费用有压力。更不要说oppo这样一个只在中国这样的单一市场市场靠卖手机的来支撑研发的公司了
3 人才储备:哪怕是在硅谷/班加罗尔/台湾这些个星球上半导体人才储备最丰富的地方google在两三年时间招一千多号研发的技术人员都是废了老鼻子劲了,后期肉眼可见招人门槛在降低。但是哪怕门槛再低你随便拉一个员工出来哪个不是成功流片过千人以上参与研发的的soc的?像我这种流片过四五带手机soc的就是基层大头兵的平均水平。招应届毕业生不是说没有,但是至少再做第一款soc的阶段只能说是少之又少。zeku这3000人里面的成色想必也肯定是参差不齐。君不见去年动不动应届生在国内拿四五十万的包裹这完全就是已经无人可挖带来的最直接的体现
4 公司管理:不知道zeku的管理层有多少个是带领过千人以上的团队流片soc的经验的。然后流片次数又是多少?一线工程师需要流片经验管理层同样也需要流片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才知道怎么跟台积电三星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拿到产能窗口,才知道怎么跟原材料供应商匹配产能。google这边的管理层基本都是qualcomm和apple的director和vp级别直接拉过来管理自己以前的老部下。可以说除了工作地点换了工作流程基本就是无缝对接。
5 市场包容度:google说实话已经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靠着广告和搜索带来的大量现金流基本就被剩下85%不赚钱的部门瓜分殆尽。多你一个soc部门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对于董事会来说无非就是拿了个零头出来又做了一次尝试,不会那么急着让你盈利。这就是google为啥可以组建一个2千人的团队(这个只是google tensor的研发人员,不包括pixel phone的研发人员)给一款市占率2%的手机品牌研发芯片。我相信oppo当初下决心成立zeku的时候也深知这其中的风险和做好了烧钱的准备。但是这几年的疫情和中美关系的紧张公司不可能100%遇见到,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壮士断腕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暂时想到就是这些,以后再有内容回来更。
JCRen.net 发表于 2023-8-12 13:14:3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猜测可能是有制裁的消失,为了防止面临某为的下场,壮士断腕。
xiaojin 发表于 2023-8-12 13:14: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不好意思说,看,跟我的预测一样吧。其实没必要说这种话。
站在资本的角度看,投资不如预期就撤退。虽然决策也不容易,但仅此而已。
站在公司管理层的角度,大方向决策有风险。不能说当初决策失误,以前决定做是对的,现在决定放弃也是正确。此一时彼一时,都是正确决策。
站在资深设计人员的角度看,撤了说不定更好,换一家长点工资。没问题呀。
站在刚入职场的应届生角度,有点痛苦了。我得再找下家,而且,下次再不敢找初创公司了。因噎废食,让自己选择面更窄。
站在通过培训入职,或者转行的行业新人角度,这就很痛苦了。坚守还是撤退,是个问题!!!

我的建议:
坚守。既然进来了,就得既承受行业的好,也承受它的坏。好坏都坦然接受。
工资预期降低一点。尤其是新入职场的人,学本领学技能是第一要务。赚钱以后有机会。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hnlzc 发表于 2023-8-12 13:14: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步子迈太大了
1)当初招聘招了大量非科班应届生,人力成本高
2)疯狂烧钱,据说 马里亚纳芯片 预投500亿
3)管理不咋行,当年2023春节期间加班6天没加班费(来源于maimai)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