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与动作片的上限与局限--《东北警察故事2》

[复制链接]
buxizhizhou 发表于 2023-7-28 13:18: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东北警察故事2》获得了很多好评,它的特点却其实非常明显,设计思路依然围绕着“网络电影”的接收与传播逻辑,并在这个方向上做到了不错的水平。
网络电影的观看场景不同于电影院,观众不会有放映厅中黑暗与无杂音环境带来的沉浸感,同时电脑与手机的观看介质也比较容易让人不集中于某一节目,而是频繁地切换窗口。因此,指望观众对一部网大保持2小时--院线电影的常规体量--左右的全程专注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此一来,网大的需求也就非常明显了:在动用全部的手法,制造简单明快、外化直给的足够张力,于段落内部而言是夺人眼球的“刺激”,于段落和段落之间则是不同内容的“刺激”形成的激烈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架构下,出现在每个段落中的人物都要追求简单的“概念”,正邪立场、性格特质、情绪状态,都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直观地传达出来。此时,概念高度冲突的不同人物之间就形成了简单而极端的冲突关系,引导出对抗性的事件,那也会是一个同样简单的事件。
这是适配于观众在网大环境中的“信息接收状态”的做法。一方面,观众不需要一直跟随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所谓“弧光”,每个段落中给出的信息浓度并不高,人物的变化也不算大,只是停留在一个确定性的概念之中,经由电影的推进而反复强化,并产生同样直观的冲突。即使观众在观看环境下有所分神,甚至在播放的过程中切到别的窗口,也同样可以跟上节奏。另一方面,缺乏变化,却在概念情绪的表现中足够“极致”的人物,以及每个段落中的刺激内容,也可以让观众在最小接收成本的情况下被吸引在这里。最后,这样的简单化思路也适配于网大的时长--2小时太多,而80多分钟的体量则很难完成真正的“叙事”。
《东北警察故事2》正是做到了上述的思路。它实际上是将电影分成了很多的小段,在不同的段落中展现城市非光明面的某一角度,从开场的“假相亲饭托”,“娱乐城声色节目”,到黑老大的强行纵欲,再到底层小夫妻的被迫自杀,男对女的欺凌,黑帮团伙的纸醉金迷,以权谋私的酒桌文化,黑老大“砸钱买淫”,色情直播和视频拍摄,再到中后段的面对警察的嚣张气焰。每个段落里的内容共同组成了犯罪者的所作所为,且因其足够的直接性而非常刺激,连带着其中的角色们也非常简单,无论正邪。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由于段落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并列”,作用便是“对概念的叠加强化”,深层次上的叙事递进与深入较为空泛,因此人物必然得不到太多的发展。底层的小夫妻就是“无奈的凄惨”,黑帮分子就是“粗暴的邪恶”。
而谢苗饰演的李红旗被放置在每个段落中,以其高度确定性的“正义者”概念形象出现,毫无迂回地冲破上述的一切,便带来了段落内部与段落之间的冲突。在段落里,他对着每个侧面的黑暗事件重拳出击。而段落叠加组成的“黑帮行为的全貌”带来了其黑暗的程度,一直推进到李红旗的两场最终决战,便形成了匹配“收官高潮打斗”定位的“光明对战究极黑暗”。这也对应了李红旗的对手升级,从最开始的小弟到小头目,再到最后的老大。观众被每个段落中的刺激内容吸引,对明确人物的概念与情绪把握也很容易,随着“简单”的叠加逐步提高情感投入度,最后在动作场面与"概念化冲突”同步达到极致的高潮打斗戏中圆满收官。
由秦鹏飞和谢苗合作的这部电影,拥有了实现上述架构的天然优势。一方面,二人扎实的动作理解,谢苗深厚的动作基础,让电影的动作设计确实突出。对于动作片--特别是网大动作片--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剧情与人物的简单化必然削弱戏剧层面的冲突程度,其张力能达到什么水平很依赖“打斗动作有多猛”,动作实际上与叙事是挂钩的,服务于观众对“简单的刺激冲突”的感受。
最典型的例子是李红旗和十八的关系,二人的塑造其实都非常单薄,前者是“一张白纸”一样的正义警察,后者则是沉沦社会染缸后拜金犯罪的歧途者,兄弟情义与正邪立场产生明确而又纠结的交缠摩擦。在开打之前,二人的对手戏只有几场,且多是依靠台词做交代,还要让位于场景中的“李红旗冲破黑暗事件”内容,表达空间很小。在卫生间打斗的铺垫中,十八的自白尽量做了弥补,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动作设计,在整体的激烈中又展现了“逐渐狠辣不容情”的变化过程,拳脚交互衬托起了二人兄弟情被正邪之分逐渐磨灭的内心表达。这一点也体现在了高潮的李红旗对老大之战,李红旗不受一切黑暗动摇的“绝对正义”,老大在段落叠加后的“绝对黑暗”,都抵达了极致的高点,动作的程度也完美对应,人物在各种硬物之间摔砸,弥补了黑老大事实上非常单薄的“黑暗之大成”的人物形象--打的够狠,也就够罪恶。
当然,本片中其实也有一个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即十八和卖淫女的对比关系。十八对李红旗和老大都有“兄弟情”,前者来自于真情,后者则是金钱与背后的“黑暗权势”,他一直在二者之间摇摆,在最后弃暗投明,放弃了“关公像”代表的“黑老大的江湖义气”。卖淫女面对的则是李红旗的“拯救自己”与黑帮的“黑暗威胁”,她倒向李红旗,与同时段的十八形成对比,又与十八的最后选择转为对等,共同说明了“人性向善”的积极信息。这两个人物也是片中唯二有所谓“弧光”的角色。
然而,由于极度有限的出场时间,这样的塑造显然也是不够深入的,观众的把握同样很容易。它的功能性其实更强,首先是适度弥补电影的“文本和叙事”,由于正邪两方的主角都要保持绝对概念,只能由配角来完成,同时它成为了动作片重中之重的“打斗段落”的串联--十八与李红旗打了一场,被抓后依然试图帮助黑帮老大,于是在逃脱时又与女警察打了一场,通风报信则引导出了李红旗勇闯黑帮老巢时与提前准备并全副武装的黑帮团伙的打斗,卖淫女则同样被迫打电话给李红旗前来。配角对文本稍作弥补,同时对“无塑造”的主角之间的打斗进行润滑,让它的发生在叙述呈现上更加“顺理成章”,而非完全靠粗暴交代后的生硬连接。
这样的思路不仅符合网大的“观看逻辑”,其实也符合它的宣传方式。由于高度的“概念化”与“激烈内容和情绪”,每个段落都可以独立成篇,变成1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且有不同的切入点--它可以是对“黑暗现象”的呈现,也可以是李红旗冲破之的“正义必胜”,无论哪一种都完全不需要细致交代,甚至只给几个画面便可以传达其简单直观的冲突性,让观众获得“爽感”。由于预算有限和播放平台,网大依靠短视频的宣传方式是必然的。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本片终究无法脱离网大局限的一些问题。首先当然是文本与人物终究不够合格的水平,它受限于比较大的客观局限,不再赘述。此外,它的制作也显得稍逊了一筹,没能完全摆脱网大的“业余”质感。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本片已经尽量优化了制作的“电影感”。在几场比较重要的文戏中的镜头语言,显然有着比较用心的设计。借助转场中的黑暗城市远景来表现“犯罪黑暗”,对应结尾的“城市清晨”,虽然是中规中矩的常规操作,也说明了主创对镜头表达的一些关注。
然而,在相对不太重要的文戏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手持拍摄,过于频繁的正反打与远近景切换,不太讲究的构图。这样一来,它的节奏变得非常快,手持也导致了取景的不稳定,这可能是想表达对话中的情绪与事态之急迫,但这种呈现方式无疑是非常“不电影”的,观看在单纯体验上的不适可能远超对其表达的感受。特别是高潮前的食堂开会一幕,为了衬托出讨论“抓捕是否要讲程序,是否来得及”的激烈,镜头不停地绕着四个人转圈,这个语言已经有些“廉价”了,甚至不像是专业摄影师应该想到的方式。此外,交代回忆时的闪回,对“灯红酒绿”的摇晃虚焦,诸多的细部镜头,也在不太精心的色调美术之下显得非常“网大”。
制作设计上的问题带来的最大影响,无疑是对动作场面的效果削弱,这也是影片最可惜的一点。主创精心设计了每一场动作戏,但由于取景、剪辑、构图上的准备局限,很多动作细节都没能完整出现在画面中,激烈的角力较量也在经常性的手持摇晃与距离飘忽中没能得到完美的表现。此外,快速剪辑与特写切入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主创设计了一场较为连续的打斗,那么过度且不当的使用二者便会让动作变得细碎起来,而在一些应该交代清楚的匠心细节动作上却又没能将之入画,丧失了细节信息。
谢苗的动作设计非常丰富,打斗也非常激烈,却由于拍摄准备设计上的不足,没能让已经非常好--这也说明了打斗本身的优秀--的动作表现力达到极致,非常可惜。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网大的制作成本问题。它的预算较少,周期也短,肯定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到谢苗等人去设计好每一场戏。《东北警察故事1》的成功已经给予了第二部以更多的资源,这在质感上也可以明显看到,但终究稍显不足。这也是网大很难回避的客观局限性,不应该过于苛责。
可以想见,如果给主创们以足够的资源,从拍摄时间与预算,到更专精的编剧等团队人员,让动作与文戏团队“各司其职”,而非前者勉强地一肩挑,电影的质量肯定会大幅度提升。
那么,我们能看到这样的一部动作片吗?或许是很难的。如果提高到很高的体量规模,影片的商业成绩标准也会水涨船高,甚至抬高到主流院线的回报级别。而在当今的市场中,最广大观众对“大商业制作”的要素预期并不低,它需要有更大的场面,更丰富的刺激方式,即是动用各种方式的“造梦”,或者选另一条路,则是纯轻度向的搞笑与爱情。相比之下,一部“纯动作片”在“造梦”上的形式过于单一,刺激只来自于正邪对抗与现实场景的打斗,舞台和事件更是脱离不开现实社会,在“轻度”上则更不匹配。
因此,如果将动作片的体量拔高到一定程度,在更高得多的商业目标之下,它势必要面对更广大且下沉的“泛观众群体”,在此平台下的竞争力很难超过元素更丰富/轻松的其他类型片。而如果是以如今的网大形式出现,它只需要面对对动作片真正感兴趣的精准用户群体,让他们满意的收益已然足够,而不用与其他类型的网大进行同一消费者群体的抢夺竞争,大家各吃各的就可以皆大欢喜,甚至在不绝对广泛的观影规模下形成高口碑。它们的收益目标并不需要“通吃市场”下的必有一伤,网络平台的用户基数也比院线可触及的体量要多得多。
事实上,“动作”在当今更多是作为一个“元素”而出现,融入到其他的类型片之中,作为作品丰富性的加成。可以说,“含有动作元素”的电影很多,而“纯动作”电影则很少。
这是谢苗在接受采访时的一个说法,也确实是如今不可避免的现状。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伊阳进 发表于 2023-7-28 13:19: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完了 谢苗争取接班动作片呀[爱]
wsf960530 发表于 2023-7-28 13:19: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草一个民最喜欢看这些,坏人被一一拿下,正义伸张!
bhtl 发表于 2023-7-28 13:20: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年,谢苗的电影都不错,目中无人,狂虎危城,东北警察故事1、2。
ls19861117 发表于 2023-7-28 13:20:5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是剧本打磨的不太好 配角方面其实可以找找稍微贵点但是多年没戏拍的老演员[飙泪笑]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