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亲不认说的是哪“六亲”,诛9族诛的是哪“9族”?

[复制链接]
微薄青春 发表于 2024-7-8 19:40:01|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历史传承上下五千年,在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十分独特的文化,成语和俗语便是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些文化中,现今人们或许对此多少有些了解,随着多年的传承,人们对于这些文化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但背后大多都还隐藏着一个故事或是典故,对于背后的故事,人们大多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封建王朝时期,我们说一个人不顾亲情,总是说对方六亲不认,皇帝在决定诛杀犯人全族的时候,也常说诛九族,那么所谓的“六亲”是指哪“六亲”,“九族”又是指哪“九族”呢?
原本“六亲”一词最早是在《老子》中出现的。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六亲不认”这个成语则是出自《苦菜花》,《苦菜花》第三章中曾提起:“我丢了差事去找他,他不惟不帮忙,反倒六亲不认了。”

“六亲不认”这个成语运用比较广泛,用作贬义词的时候,指的是对方无情无义,不顾亲情,用作褒义词的时候,则是代表着铁面无私。
但从亲属关系中,从祖辈到代代繁衍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分支,亲戚远远不止六个,那么“六亲”是指什么呢?

其实在不同时期,“六亲”代表的含义也不同,有一种说法是;六亲代表父子、亲兄弟、夫妇,《老子》文中记载的“六亲”,根据后人理解,被王弼注解为“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汉书》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
《汉书》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
其中的“六亲”,被唐人颜师古解为:“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也曾记载,“六亲”是父母、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及姻亚。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也曾记载,“六亲”是父母、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及姻亚。
关于“六亲”的解释,从古至今多种多样,也有“天地君亲师友”的说法,更多的时候,“六亲”被泛指为和本人有血缘关系的人。

现代社会中则是指父亲包括亲人的亲人、母亲包括母亲的亲人、兄弟包括兄弟的配偶、姐妹包括姐妹的配偶、夫妻包括双方父母,子女包括子女配偶。
此外在古代影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诛九族,这和六亲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在“诛九族”之前,还有一个“夷三族”,刑罚也是逐步加重,所谓的“三族”相比之下就比较好理解了,就只父母、兄弟、妻子,后来增加的“六族”是哪六族呢?

其实这些在史料记载中,是有出现过的。
父族四就是除了本族还有已经嫁出去的姑姑、姐妹、女儿三代人的子女等。
母族三指的是外祖父祖母两组,还包括母族中已经嫁出去的姨娘子女等。
妻族二就是岳父岳母两族,妻子算是本族,不在此内。
以上便是“诛九族”的全部了。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