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贵州出土宋朝古墓,棺材钉都是黄金打造,墓主人究竟是谁

[复制链接]
海底捞 发表于 2024-7-8 19:39:41|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贵州省遵义政府准备在杨家湖建设一座水库,专家事先对蓄水区进行了考古勘测。随后专家们发现了一座奇怪的墓葬,这座墓葬从外表看,是一座平平常常的土坑墓,但在打开墓穴时却突然闪出了夺目的金光!考古队员惊讶地发现,原来棺椁的钉子竟然是金子做的,而且专家在随后出土了金茶盏、象纽银执壶、银钵等器物,甚至连杯子和筷子都是金子做的,陪葬品的数量和珍贵程度让考古专家震惊不已!
同时,这也让专家感到疑惑,墓主人到底是谁?为什么外表平平无奇的土坑墓,里面会有这么多的珍宝?

墓室航拍
外简内奢的土坑墓
经考古专家初步挖掘,墓室的形状显露了出来,这是一座典型的夫妻合葬墓,而在1982年,遵义新浦区就发现过两座相同规格的墓葬,分别是杨铿夫妇和杨烈夫妇的墓葬,那么,这座新发现的墓是不是和那两座墓有关呢?这还需要进一步发掘才能确定。
但专家在发掘时并没抱多大的希望,因为初步的发掘只能判断这是一座宋代的土坑墓,四川大学考古系的白彬教授解释道:“在宋代的南方地区,不管是长江上游、湖广地区乃至闽赣地区都有土坑墓,土坑墓并不奇怪,而且一般都是身份较低的平民的墓葬。”

金抓钉
既然发掘工作已经展开,就得继续挖下去,就在考古队员辛辛苦苦挖掘几个月,却只挖到一些碎木头,在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二号坑内闪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
尽管二号棺椁已经腐烂坍塌,但棺盖上几条长方形的东西却发出了夺目的光芒,这些东西透着金黄和银白,经专家判断,这是棺椁的抓钉,负责将两块木板固定在一起。

出土文物
金质抓钉的出现让考古队十分惊喜,因为一般墓葬不会用金抓钉,而大多采用更为低廉的铜抓钉或者铁抓钉,连棺椁的抓钉都是由真金打造的,那墓主人的身份一定非富即贵。果然在二号棺椁的外围,就发现了金杯、金盘、银灯盏、执壶、梅瓶、饭勺、筷子等七件金质和银质的陪葬品,这还仅仅是初步的挖掘。
一号坑的陪葬物更是不得了,有金筷子、夜光杯、金茶盏、玉杯、象纽银执壶和银钵等各种各样的精美的金银质陪葬物,这些加起来竟有惊人的33件套!要知道,在宋代,贵州地区离都城很远,经济并不发达,在贵州的考古史上,出土这么多精美陪葬物的墓葬并不多,这让考古专家更想知道墓主人的身份了。

金盘、螭首金杯
考古专家通过出土的一件金器判断该墓葬应属于南宋时期,这件金杯下有托盘,称为盏托,金杯的两边有耳,一般称为蟠螭或龙,更重要的是金杯上有云雷纹,并采用了高浮雕的做法,还有夹层、双层的工艺,这些都是南宋时期器物的典型特征。
在南宋时期,金银器虽然已经不是皇家专用的了,民间也可以使用,但只有地位极尊贵的人才具有如此巨大的财力。墓主人到底是谁,竟能奢侈到陪葬的杯子和筷子都是金子做的?

金勺、金净瓶、金筷
墓主人身份确定,竟是他?
专家通过查找史料,结合遵义地区其他墓葬,怀疑墓主人可能是杨氏家族的成员,杨氏家族是遵义地区的大土司,那么墓主人会是杨氏家族的某位大土司吗?在一号坑中,专家又发现了盾牌、箭镞、箭囊等兵器,还发现了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专家认为墓主人应该是一位男性,而且是一位武将。而杨氏家族的历代土司大多都是武将,似乎种种线索都将墓主人的身份指向杨氏家族。
但推测归推测,还得靠证据来确定墓主人身份。专家既然判断墓主人可能属于杨氏家族,就决定从其他杨氏家族的墓葬中寻找线索。同样位于遵义地区的杨铿墓在发现时已经被盗了,但墓葬中的墓志铭保存得比较完好,在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葬先人于洪江原七世祖右”,专家推测铭文可能指的是杨铿墓附近还有一座杨氏家族先人的墓葬,那会是新发现的这座墓吗?

发掘现场
正当专家苦于没有直接的证据来确定墓主人身份时,二号坑出土一件银烛台,却意外地帮助考古队锁定了墓主人的身份。这件银烛台上刻有一段铭文,“乙卯田都统司公用”,在公元13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的时间跨度里,乙卯指的就是公元1255年。专家判断二号坑墓主人是田氏,结合南宋时期杨氏家族和田氏家族长期通婚,专家锁定了一号坑墓主人的身份,他就是杨氏家族第十四世土司,大名鼎鼎的杨价!
土司制度的由来
我们知道,古代交通和通讯非常落后,中央政府的影响力往往会随着远离都城而逐渐降低,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远离皇都,所谓“山高皇帝远”,而且因为民族不同,这些少数民族往往形成自己的小王国,不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

杨氏土司城
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朝廷决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方针政策,即任命少数民族地区的豪族首领为朝廷命官,来治理所在地区,这些官职可以世袭,甚至还可以有武装,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土司制度”。
杨氏家族就是贵州遵义地区的大土司,杨氏家族从唐朝开始兴起,一直到明朝才逐渐衰落,前前后后繁荣了700多年。在播州的30位土司都是杨氏家族的成员,前面我们提到的杨铿和杨烈就是明朝时期的两位大土司。

杨价是杨氏家族第十四世土司,杨氏家族在杨价时期是相当繁荣的,这主要是与杨价的能力有关。杨价不仅善于管理,使得所在地区平稳安定,而且杨价还非常尚武,在他领导下的播州军民骁勇善战。史料记载,“播州军善伏弩,猎山而食,引弓射难,号啸而进”,可见播州军是有相当高的战斗力的。杨价擅长治军之道,他的播州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丝毫不逊于南宋官军,在西南地区很有影响力。
名震西南的大土司
杨价成名于青野原之战,在1235年宋蒙之战全面爆发,当时的南宋朝廷布置了三条防线,分别是两淮、湘西和四川,在这三条防线中,两淮和湘西因为距离都城较近,朝廷派了重兵防守,但四川因为远在西南,故防务空虚。
战争爆发后,蒙军并未按照南宋朝廷的设想重点进攻两淮和湘西,而是进攻四川防线,在蒙古铁骑下,本来就军事力量薄弱的四川防线很快就被击溃了,而当时四川军事最高统帅赵彦呐的残部被围在了甘肃徽县青野原,形势非常危机。如果赵彦呐的部队被围歼,那四川将落入蒙军之手,南宋西部随之便门户洞开,蒙军将能从西部和北部两个方向围攻南宋,那么南宋的防御会非常艰难。
正当文武百官焦急商量战事时,杨价率领5000播州军奇袭蒙军,解了宋军之围。我们知道蒙军铁骑在当时可谓天下无敌,一直打到了欧洲,版图横跨欧亚大陆,为世界胆寒。与蒙古军相比,杨价的部队不过是地方武装,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斗素养,都落后很多。

那么杨价是怎样击溃蒙军的呢?其实这主要是得益于杨价领导有方,他领导的播州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十分尚武,更重要的是当时杨价采取的夜袭战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蒙军虽善于骑射,但黑夜中的蒙军就仿佛是瞎了一只眼,骑射的本领无法完全发挥,而且夜晚中的蒙军也放松了警惕。黑夜中的杨价率军杀出,打了蒙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才能取胜。
当时的南宋皇帝宋理宗非常高兴,封杨价“武功大夫”,播州军赐名“御前雄威军”,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武装来说是莫大的荣耀,杨价也成为杨氏家族历史上最有名望的一位土司。

杨价土坑木椁墓发掘现场
墓葬为何外简内奢?
自1972年,贵州先后出土8座杨氏土司墓,均是奢华的石墓室,那么贵为一代名土司的杨价,为何墓葬竟为土坑墓呢?
首先,土坑墓并不代表杨价为人低调,在杨价墓里出土的大量金银器证明杨价还是比较喜好奢侈的,甚至连抓钉都是金的。经专家分析,这座墓中发现的大量腐烂的木头其实是播州本地出产的一种楠木,这是当时向朝廷进献的贡木,但这似乎并不能解释杨价墓采用木质而不是石质结构的原因。

发掘现场
专家进一步分析,采用简单下葬的方式可能与杨价的突然去世有关。在蒙宋之战中,虽然杨价的播州军战功卓著,但无法挽回宋军的败局。1242年蒙军攻占了成都,然后直捣重庆。但在当时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杨价却突然去世了,朝廷上下倍感惋惜,杨价被追封为“英烈侯”。由于杨价的突然离世,加之当时战乱频仍,杨价的简单安葬也是情有可原的。
走向衰败的杨氏家族
杨氏家族因为杨价而闻名天下,杨价的忠勇也为后人所赞扬,但这个繁荣了700年的杨氏家族却在明朝走向了衰落。

杨氏家族的最后一代土司叫杨应龙,此人勇猛善战,但脾气暴躁,甚至在酒醉后杀害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张氏,而原因竟是因为小妾田氏的“枕边风”,此事闹大以后甚至震惊了万历皇帝。但万历当时并未处置杨应龙,因为杨应龙的手下有16万的兵力,一旦起兵谋反,后果不堪设想。
在此以后杨应龙越发猖狂,甚至随意打压下属小土司,引起众人不满。1599年6月,杨应龙以“勤王剿叛”的旗号起兵造反,围攻重庆綦江,惊动朝野。万历皇帝派重兵围剿杨应龙。1600年2月,杨应龙终因对抗不过朝廷,在遵义的一座名叫海龙屯的城堡焚火,而后上吊自杀。

海龙屯城堡遗址
有趣的一点是,这座名叫海龙屯的城堡是杨氏第十五世土司杨文为抵抗蒙古军,花费了五年建造的军事防御设施,而杨文就是杨价的儿子。所谓世事难料,当初为朝廷而战的杨价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会因反叛朝廷而遭剿灭,而杨应龙的灭亡意味着杨氏家族和土司制度走向了衰败。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